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武汉会战 > 内容正文

倾国之力的较量:武汉会战日军惨胜
来源:搜狐   2018-06-26 16:30:42

  【大别山的苦战】

  按照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今北京一汉口)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段布防,防备华北日军南下,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23个军的兵力主要负责江北防务。安庆的六安及霍山地区由第五战区第3集团军将第51、第19集团军及第77军防守,富金山及固始县(隶属河南省)地区由第71军防守,河南省的商城及湖北省的麻城由第2军团在,黄河区域由第27集团军及第59军防守,信阳由第17军团防御。

  1938年8月底,日本第2军分两路从合肥进攻,南路的第13师团攻占霍山及叶家集,因第71军及第2军团的抵抗,日军第16师团迅速增援,于9月16日攻占商城,10月24日日军攻占湖北麻城。日军北路的第10师团, 8月28日攻占六安,9月6日攻占固始县城并继续向西延进,国军第27集团军及第59军黄河地区与日军激战十日,守军防守失败, 9月19日日军渡过黄河。9月21日第10师团日军攻占庐山,并与援军协同进攻信阳,10月6日迂回到新塘及攻占平汉铁路的柳林车站,10月12日日本第2军攻占信阳及进至平汉铁路南面,会同第11军一同进攻武汉。至此武汉周边的防御全线崩溃,日军集结于武汉核心,武汉已被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

  在大别山苦战中,国军将士浴血奋战,表现可圈可点。日本左路第13师团9月2日逼近叶家集,开始进攻富金山。守富金山的是宋希濂71军的两个师和原东北军51军的114师,由宋希濂统一指挥。宋希濂以他最精锐的德式师36师守中间的主阵地,原东北军114师守左边,右边是88师。日军进攻矛头首先是直指中间36师的主阵地。日军进攻模式可谓是千篇一律,先以飞机轮番轰炸,再以重炮集中轰击,最后步兵冲锋。富金山不算很险要,坡面根本就不怎么斜,但36师不愧是中央王牌,拼死据守,使日军攻势屡屡受挫,直到9月6日,日军还在山脚下仰望山顶无可奈何地苦笑。见36师实在太硬,日军没办法只好转攻左翼的114师,同时使出了奇兵迂回后方的招数。这一回日军的迂回部队被88师发现了,被打了个伏击,损失了400多人,不得不原路返回,真是偷鸡不行蚀把米。9月11日,日军的增援部队16师团到达富金山,中国守军因为奉行节节抵抗,避免决战,所以防守的部队一般是没有援军的,只有防守的时间限制,守到时间就可以撤了。面对增加一倍的日军,宋希濂也没有办法,经过九日的激战,守军伤亡惨重,无力再战,只好撤离阵地。

  日军乘胜追击国军,连占叶家集和商城,逼近小界岭防线。小界岭防线是大别山北麓最后一道阻挡日军的稳固防线,如被突破,日军就将越过大别山山脉,沿公路一路顺畅无阻地前进,国军将无可以依托的有利地形来阻击日军。小界岭防线由宋希濂的71军、田镇南的30军和冯安邦的42军来防守,其中71军缺36师(36师富金山一役,只剩下800多人),孙连仲这一回让富金山一役已经损失惨重的71和30军来防守小界岭防线的头沙窝,比较完好的冯安邦42军则独自防守小界岭防线的头尾新店。守军三个军利用地形优势,顶住了日军一轮又一轮的猛攻,从9月18日一直打到10月下旬,第13和16师团终于突破了小界岭防线,穿越了大别山,于10月25日占领麻城,可是这时国军已经放弃武汉了。

  日军第2军左路军行程不畅,右路军与之相比稍好一点,第3和第10师团猛攻固始,一番激战后于占领该城。接着,两个师团沿公路西进潢川,撞上了国军一代名将张自忠。张自忠整整守了10天,比原来预定的守七天整整超了三天,最后还能在敌人面前安全撤退。日军占领潢川后,直捣罗山、信阳,胡宗南的第1军、46军早已在那里严阵以待。

  当然国军也有一些指挥上的问题以及派系不和谐处,造成负面影响。胡宗南的第一军是当时国军装备最好的,有邱清泉的坦克部队(当时国军唯一的坦克部队)和彭孟缉的炮兵旅(当时最大的炮兵编制)。胡宗南坐拥国军最好的装备,用三个军七个师与日军已经血战数次的两个师团激战20多天竟然还占下风,最后丢了信阳,李宗仁曾电令胡宗南自信阳南撤,据守桐柏山、平靖关,以掩护鄂东大军向西撤退。据称胡氏不听命令,竟将其全军7个师向西移动,退保南阳,以致平汉路正面门户洞开。

  【压垮武汉的最后一根稻草——广州之战】

  广州战役是压垮武汉会战的最后一根稻草。日军为切断中国抗战的南方补给线,日军决定抽调3个师的后线部队进攻广州,给武汉战事施加压力。10月上旬,日军到达广州试图从大亚湾登陆向广州守军发起进攻。10月20日,日军第18师团发动全面攻势,21日,日军攻占沙河,并占领广州市区。日军第104师团向广州以北推进,攻占太平场,23日占领从化。第5师团与海军配合,于23日攻占虎门要塞,25日攻陷三水,26日又陷佛山, 29日到达广州南郊。至此,仅历时半月的广州战役结束,日军占领和控制了广州及附近要地。日军抽兵攻占广州完全出乎国民政府的预料,广东地区的粤军主力大多数已被抽调支援武汉会战,整个广州区域守军极少,防守薄弱,给了日军以可乘之机。

  广东的失守让日军打通了粤汉铁路,日军成功切断中国由华南接受外援的交通线,达到了策应武汉作战的目的。而对国民政府来说,不仅失去了重要的国际物资补给线,而且影响了全国战局,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战略失误。广州失陷使武汉的战略地位不再重要,固守武汉失去了实质意义,为了保全有生实力,10月24日国民政府军委会与国民政府决定弃守武汉,从武汉全线撤退。日军第6师26日占领汉口,波田支队26日占领武昌。日军第116师与第6师各一部于27日占领汉阳。至此,日军攻占武汉三镇,武汉保卫战宣告结束,武汉及周边的大片区域失守,中日战事进入全面相持阶段。

  【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少校旅长——陈德馨】

  陈德馨,字惟吾,1904年出生在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西老庄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55军第29师第86旅少将旅长,牺牲后追晋陆军中将。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他率领部队在山东的临沂、陵县、德州、济宁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日军,取得了许多战果,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尤其是临沂决战表现尤为勇猛。日军凭借炮火的优势,猛冲我军阵地,临沂城危在旦夕。此时,陈德馨从卫兵手中夺过步枪,装上刺刀,迎着敌军冲了上去。全体官兵在旅长的激励下,也纷纷端起刺刀冲进敌群,与日军展开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终于击退敌人的疯狂进攻。

  1938年9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第55军第29师第86旅旅长陈德馨奉命率领全旅官兵2500人参加武汉保卫战。6日,他们到达广济西南第一线,据守要隘。当时日军向广济至蕲春公路发动大规模进攻,有不破此线誓不罢休的局势,陈德馨迎来一场恶战。1938年9月7日拂晓,在飞机的掩护下千余名日军向86旅阵地发起全线进攻,将士们的奋力还击。上午10时许,战斗达到白热化,陈德馨将军见战事越来越紧,日军越攻越近,阵地马上就要沦为敌手,非常着急,于是跨出指挥部掩体,奔向前沿阵地,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他身先士卒,率领部下勇敢冲杀,浴血奋战,几次击退日军的进攻。然而,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陈德馨旅长的左前胸,顿时血流如注,将士们请求他先撤到后方安全地带。但是受了重伤的陈将军拒绝了将士们的请求,仍坚持指挥作战,援军不到日军不退不下战场。最后援军赶到 ,暂时解除危机,陈德鑫将军才被卫兵们拖下火线。但终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时年34岁。

  1938年9月16日,陈德鑫将军的家乡武汉各界为其举行公祭追悼,蒋介石、冯玉祥等国民政府的要员,亲临致祭。武汉各界代表前往哀悼。冯玉祥在挽联中概述了陈德馨的生平、品节和历史功勋。当时的《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等多家媒体对陈德馨壮烈事迹作了报道。邹韬奋在《全民抗战报》上发表文章,称赞“陈旅长抗战的英勇与殉国的壮烈是神圣抗战发动以来,许多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象征。”1939年,国民政府追授陈德馨为中将军衔。1988年9月,人民政府追认陈德馨将军为烈士。

  【武汉会战的历史意义】

  武汉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正式开始至10月24日结束,历时130余天,对中国来说,伤亡和耗费巨大,是一次失败的会战。

  武汉会战从总的来说,是抗日战争前期达到的一个最高峰,日军大规模的进攻达到了最高峰,而国民政府的前期防御也达到了最高峰,此后出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相持期,作战的双方的战略方针都发生较大改变。日本为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中国为最后的胜利积攒了力量。

  从日本方面来说,日军虽占领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广州的大片区域,并最终攻下了重镇武汉,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首先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主动撤离,日军的决战计划破灭,未能消灭国民军的主力。这次战争中,国民军虽伤亡近40万人,但并没有遭受到毁灭性的的打击,各部主力犹存。而日军伤亡近4万人,尤其是在万家岭、富金山、沙窝等战役中,且诸多主力精锐元气大伤,有生力量消耗明显,财力、物力损耗巨大;同时需要投入大量作战力量部队驻扎于新侵占的区域,兵力得到很大的牵制。其次,日本大本营计划通过武汉会战迅速结束在华战争的设想再一次落空,国民政府退守重庆,依然顽强抗战,而日军陷入他们最不希望的“持久战”泥淖中。再次,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残虐屠杀并没有击垮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反倒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保家卫国的高昂爱国热情,全中国的社会各界、各阶层都各出其力,积极参与抗战。第四,对日本国内来说,武汉会战前,日本国内已进入全国总动员,实行战时管控,兵员减少、财政危机、资源枯竭等问题逐渐浮现,而且越来越严重,内忧时时存在。

  从中国方面来说。首先,武汉会战是一次规模巨大的联合防御战,涉及到全国5大省份的众多区域,集合了110万的兵力和众多的物力财力,是一次举全国之力的抗战。会战中消灭了日军的大量有生力量,并适时的保存了自身的实力,有效的抗衡了日军的侵略,迟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将整个抗日战争引入战略相持阶段,为中国抗日军民在敌占区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场提供了有利条件。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作战,使日军难以分身处理敌后,敌后战场不断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日军有生力量陷入被牵制而腹背受敌,终于自1940年下半年起,在中国战场改采持久性作战方针,转入长期作战态势,为我几年后的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正如毛泽东所评价的那样,“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