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红的河水里摞满一层又一层的尸体,脚下的黄土变成了血泥……”回忆74年前爆发的台儿庄血战,抗战老兵王景芳嘴唇不住地颤动,他说自己会突然感到眼前的一切都变成红色的了……“台儿庄战役,河水赤红,那是日本人飞机轰炸我们战友的鲜血染成的啊!陆地上到处是尸体,那都是我们战友的尸体啊!天还下着小雨,我们在尸山血海中战斗!”
台儿庄血战,中国军队伤亡十几万
在一些历史资料中,对台儿庄大战的战果是这样记录的: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
那么,中国的参战部队只有4.6万人吗?伤亡、失踪人数只有7500人吗?这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吗?作为这场血战的当事人,王景芳的回忆也许更能让后人接触真实,了解抗战背后的血色残酷,“台儿庄战役虽然胜利了,可虽胜犹败啊!人死的太多了!伤亡惨重啊!三十万军队死伤过半啊!”
欲查知台儿庄战役的内情,首先要弄清当时参战中国部队的番号:中方主要参战并有重大伤亡的部队为庞炳勋第3军团、张自忠第59军、孙震第22集团军、汤恩伯第20军团、孙连仲第二集团军。此外,还包括参加阻击战的李品仙第11集团军3个师,于学忠第51军2个师,孙桐萱第3集团军5个师,廖磊第21集团军4个师。
这些部队并非都是齐装满员的,但即便将所有“战损率”都算在内,番号如此庞杂的部队凑到一起也绝不会仅有4.6万人。据统计,中国军队参加台儿庄战役的部队人数至少有30万之众!这与王景芳的回忆数字是基本吻合的。
在台儿庄血战中,各参战部队经常整营整团地打光,仅孙连仲第二集团军就伤亡1.4万人以上;川军王铭章部死守滕县,仅4天半就伤亡5000余人,部队基本打光了!仅这两支部队的伤亡人数就在两万人以上,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为国捐躯的将士何止7500人?
有人依据各种留存的文字资料,得出初步结论: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至少伤亡6.5万余人,而习惯“缩小伤亡数据”的日军被毙伤人数也不是一万余人,而是2.6万人!
武器不落后,战力太虚弱
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以三四十万之众对日寇八万之敌,兵力对比达到4:1甚至5:1,兵力配置如此悬殊,众官兵前仆后继誓死为国,最后竟以高于对手3到5倍的巨大伤亡赢得一场“虽胜犹败”的惨胜,难道仅仅因为武器质量不及敌方的缘故吗?
一些军史专家对此做过严谨考证,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军队)武器不落后,战力太虚弱。
所谓的“武器不落后”一说,要分怎么看,一些杂牌军,如西北军、川军的装备的确落后。
老兵何宏钧回忆说,“七七事变”爆发后,他所在的41军(川军)脚蹬烂草鞋,身着旧军装,士兵大多使用老汉阳造枪支和一些土制步枪,常卡壳。然而,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的武器,不仅不比日军弱,反而略强。
日军使用的6.5毫米口径的“三八大盖”,远不如中国军队使用的7.9毫米口径的“七九”枪。“七九”枪的伤口进去的眼小,出来能带出一块肉;而日本的“三八大盖”不仅口径小,且因弹道设计缺陷,造成“进去多大眼,出来多大眼”。当时人们戏称:“用三八枪打中鬼子,过几天鬼子又回来了”;“三八枪打中抗日战士,养几天伤继续抗日”。
日军所用的“歪把子”机枪供弹不畅,杀伤力不足,性能均不如中国各派军队主要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战时日军的重机枪为九二式,易卡壳,可靠性不如当时中国军队的马克沁式重机枪。
另外,侵华日军没有装备冲锋枪,在中国军队购置的美制汤姆逊、英国的斯登冲锋枪前,只有被弹雨扫射的份儿。说到手枪更是惨不忍睹,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枪(俗称“王八盒子”)因弹簧钢质量差,供弹常出问题,被称为“二次大战中最差的手枪”,而中国军队多使用德式毛瑟驳壳枪,俗称“二十响”,则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自动手枪。
抗战初期,日军地面重武器数量多于中国军队,但性能却并不占优势。中国军队的山炮口径以75毫米居多,其中德国克虏伯厂制品性能最优。在迫击炮方面,中国主要装备的82毫米炮与日军的同类武器性能相当。虽然日军八九式掷弹筒具备一定的近战火力优势,但抗战后期,中国军队大量装备了美制60毫米迫击炮,性能和威力明显优于八九式掷弹筒。
日军军官作战组织能力较强,士兵又受到“武士道”熏陶和严酷训练,步兵出征前至少要在各种条件下打靶耗弹数百发。据一些抗战老兵回忆,许多鬼子兵在乘车行进时举枪射击,仍能较准确地打中百米内的人形目标,对技术兵器的操作、保养水平远优于国民党军。
比较之下,尽管中国军队的单兵武器并不比日军差,但武器的系统性、标准性与日军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更令人痛心的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不少将领腐朽昏聩,绝大多数士兵都是硬拉的壮丁,是文盲,川、黔、滇军部队还多是大烟枪不离手的“双枪兵”,这样的军队有何战力可言?
当时,外国来华人员感到很奇怪的一件事,便是国军士兵手中能有先进的德、美枪支,却赤脚穿草鞋,连一双极便宜的防护脚的胶鞋都不发,士兵如此不受珍爱、缺乏训练又文盲充斥的部队,使用武器的效能可想而知。
淞沪抗战时期有人总结:交战第一个月,中国四个德械师可抵挡日军一个师团;到第三个月,六个德械师也抵挡不住日军一个师团。按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总结,日军同国民党中央军作战时以一个联队(团)足以击溃一个师,击溃杂牌军一个师只需日军一个大队。
中国军人凭一腔忠勇赢得惨胜
尽管存在诸多令人痛心之处,但国难当头,中国军人却不惧强敌、蹈死不顾,凭一腔忠勇去赢得胜利,赢得令后人肃然起敬的血染的风采!
在这次战役中,身为副营长的王景芳的左肩胛被日军枪弹击中,他的勤务兵冯家祥冒死将其救下。王景芳后被定为二等三级伤残,享受每年政府补助400大洋的抚恤金,半年领一次,200大洋。
王景芳虽受重伤也没下火线,用他的话说:“我重伤不下火线,不是我英雄。而是战斗打到无前方、无后方,方圆30里皆是战场的地步。我们攻打台儿庄中正门,几度易手,中正门前面的一条河里布满了一层又一层的死尸,有侵华日军鬼子兵的,也有我们自己军队的。那才叫:鲜血,染红了祖国的大地!”
描述台儿庄战役的惨烈,老兵仵德厚的回忆更令人震撼:“15天里,阵地上是枪炮声滚到一起,震耳欲聋、飞沙走石、血雨腥风。七百多日本鬼子战死在我们的阵地前沿,每天都可以听到日军冲锋或者撤退的鬼哭狼嚎!”
王景芳清晰记得,这次主攻部队是234团和补充团,归补充团团长李振清指挥。“一声令下,战斗开始了!我们涉徒齐腰深沂河水,尖兵连刚登上东岸就被敌哨兵发觉,在敌人探照灯照明下向我猛射,在八挺重机枪掩护下,我军前仆后继,杀声大作,全军登上沂河东岸时天已大亮,硝烟一片血肉横飞啊!我就是在那次战役中被日寇重机枪的子弹从前胸射入在后背左肩胛处炸开的!敌主力部队在飞机、战车炮,重炮的掩护下,猛攻临沂城。敌机整日轮番轰炸,战车炮和重炮猛攻北城墙,我军在伤亡惨重下,凭城上坚固工事防守。敌人步兵几次爬城均被消灭在城垣之下。下午四时许,城西北角被炸开一个缺口,北城城墙大部分工事被摧毁,无险可守。敌军占据北城墙。我军转入城内与敌展开巷战,白刃战……。本着一寸山河一寸血,不肯轻易丢掉一个胡同、一栋房屋的精神,与敌作战,我军伤亡惨重!仍在顽强战斗!敌我枪炮声交织在一起,硝烟弥漫,血肉横飞!在登上沂河东岸的战斗中,许多官兵死伤在沂河之内。沂水皆赤,黄土变成血泥!战士具有无敌于前的精神,利用地形、断壁残亘接近敌人,用刺刀、手榴弹、步枪与敌人展开白刃战。黎明时分,敌机六架助阵轰炸,但分不清敌我位置,只好在沂河西岸树丛中狂轰乱射。此时我军用三个步兵团,配合右翼的张自忠部队,从右翼迂回,深入敌人后方,在十二时左右夺取了敌人前沿阵地。此时,双方兵力部署已成犬牙交错。敌后交通要道已被我军切断,敌机械部队无法补给。至深夜,敌板垣师团全线溃退!”
战后清点人数,在一个月的激战中,四十军伤亡过半。连排长伤亡80%,团长牺牲两人,营长牺牲四人,伤六人。敌板垣师团溃不成军,战果如下:击毁敌机一架,战车三部,军用卡车十八部,轻重机枪、步枪两卡车。还有大米,麦片等物。击毙日寇两千多名,俘虏重伤日军百余名,敌人尸身上多数人佩带一寸大小的护身符——千人针。(“千人针”是一种护身符,用针缝的小包挂在身上。)
庞炳勋率领的第3军团与张自忠的59军进行了两次临沂保卫战,两次击退了坂垣师团的进攻,使日本三路合击徐州的构想破产,有力支持了台儿庄战役。
庞炳勋、张自忠同出自冯玉祥的西北军,在军阀混战中,庞炳勋曾率部偷袭张自忠的指挥部,几乎置张自忠于死地。台儿庄战役中庞炳勋率5个团守临沂,若丢了临沂,中国军队的战役部署将前功尽弃。正是张自忠以民族大义为重,尽弃前嫌救出了庞炳勋,保证了阻击敌坂垣师团的胜利,为台儿庄布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对于这次临沂阻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敌军穷数日的反复冲杀,伤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当时随军在徐州一带观战的中外记者与友邦武官不下数十人,大家都想不到一支最优秀的‘皇军’竟受挫于一不见经传的支那‘杂牌’部队。一时中外哄传,彩声四起!”
早年看电影《台儿庄战役》,王景芳看到一半就把电视关了,“尽胡编,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但前几年看重新拍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他竟流泪了,“台儿庄大战这部影片,使广大观众了解了全民抗战激昂情节,同时也为这次战役牺牲的千百万英灵昭雪!他们是为民族抗战而死的,虽死犹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