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豫南会战 > 内容正文

舞钢铁山阻击战: 豫南战役中最惨烈的一次战斗
来源:平顶山新闻网,作者:牛超 李英平   2017-04-07 09:49:01

忆及铁山阻击战的惨烈情景,90岁的梁友不禁流出了眼泪。

昔日硝烟弥漫的铁山之麓,如今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

1941年1月下旬,日本纠集广水、信阳等地的十几万军队,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悍然发动了“豫南战役”。他们兵分三路,疯狂扑向豫南地区,急寻中国军队主力部队作战。当时,以汤恩伯集团军为首的中国军队在河南信阳以北地区抗击侵华日军的进攻。

1941年1月24日、25日,日军分三路相继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及两侧北上,入侵舞阳、西平、上蔡等地。同时,皖北、豫东日军分别向涡阳、黄泛区进犯,策应豫南作战。至27日,日军进至汝南、驻马店、沙河店、春水一线。中国军队捕捉敌已分散、疲惫之机发动反击,令第13军向象河关侧击,第85军向上蔡附近侧击,第68军、第55军分别向象河关、泌阳之敌尾击,第59军由襄樊向南阳推进。29日,日军中央兵团至遂平扑空,左右两翼兵团遭第13军、第85军重创,为挽救两翼危局,日军遂于31日变更部署,将中央兵团分向两翼迂回,企图与右翼兵团在汝南夹击第85军,与左翼兵团在舞阳夹击第13军。第85军、第13军迅即先行转移,日军再次扑空,并遭到第2集团军3个军和第84军侧背攻击,日军连日苦战疲惫不堪,后方联络被切断,遂于2月2日开始回撤。日军第3师留一部于舞阳、保安寨向北警戒,主力由保安寨窜至南阳和镇平,4日陷南阳。第五战区乘胜追击和截击,迫使日军向原驻地龟缩。2月12日,恢复战前态势。

铁山阻击战就是在这期间发生的,它是豫南战役中最惨烈的一次战斗。

7月10日,阵雨时断时续。记者一行驱车来到舞钢市,寻找铁山阻击战遗址。

铁山阻击战:顽强战斗,伤亡惨重

白东亮是舞钢市尹集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对舞钢市的历史颇有研究。据其介绍,铁山阻击战其实就是当时的大石门战斗,也叫“舞南战役”。

据《平顶山革命史概览》及《舞钢市抗战文献集》记载,1941年1月下旬,日本纠集广水、信阳等地的十几万军队,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悍然发动了“豫南战役”。他们兵分三路,疯狂扑向豫南地区,急寻中国军队主力部队作战。当时,以汤恩伯集团军为首的中国军队采取的是“避敌作战”策略——各集团军派出有力支队潜入敌后袭扰,以少部在正面抗击,主力预先埋伏于日军进犯路线两侧,待机破敌。

17天时间,日军接连扫荡了遂平、西平、舞阳、泌阳、叶县、方城、唐河、汝南、正阳等13个县。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国民党31集团军第13军与尾追的日军左翼(也称西线)部队且战且退,由泌阳县象河关退至舞阳境内。29日下午,又退到今舞钢市大石门一带。大石门东西两侧分别是旗杆眼山与刘山,两山对峙,中间是泌阳、方城等地通往舞阳的要道,南临滚河,河宽坡缓,为一片开阔地,有利于防守。此时,第13军军长张雪中命令110师吴绍周部,依据大石门一带有利地势阻击日军,掩护大队人马向西北方向撤退。

110师将指挥部设在附近的鹁鸽楼山北杨角湾村。师长吴绍周命令陈团长带领一个团的兵力,在大石门东西两面的刘山及黄山、接官厅、鹁鸽楼山、羊肠山、火山、罗大山等山头上修筑工事;让另外两个团驻守在鹁鸽楼山北的村庄内。晚上,日军第3师一团长带领一个连队,先后占据大石门南面滚河岸边的水田、岗李、大禹王、猪嘴沟、刘先庄等村庄,与110师隔河相持,形成东西5公里左右的战线。次日拂晓,日军从长滩沟(即龙头山东)的岗李、大禹王村分三路向大石门发动攻击。山上守军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火力打退日军的第一次进攻。日军随即又在钢炮的掩护下再次组织进攻,并派出13架战斗机、轰炸机在大石门和附近村庄上空轮番扫射、轰炸。守军阵地上烟火四起,乱石横飞,爆炸声震耳欲聋。战斗持续了5个小时,山顶守军无处躲避,伤亡惨重,被迫向北撤退。日军窜过大石门,紧追不放,沿途见人就杀,仅在接官厅一个防空洞就枪杀群众12人。陈团长率残部退至铁山附近时,发现河沟中有许多避难的老百姓。

当时,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日军骑兵、步兵紧追,在这种情况下,陈团长依旧命部队就地阻击敌人。他问老乡“这是啥地方?”老乡说“是将军墓寨”。听此言,陈团长甩掉衣服高呼:“弟兄们,誓死不当亡国奴,我们决不再后退一步!”喊罢,带头冲向敌阵,所有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据《平顶山革命史概览》及旧档案资料记载,此役“歼敌三千”,110师阵亡将士200余人。几个月后,在铁山将军墓寨东南山坡上堆起几个大坟头,一个葬的是陈团长,余下的是其他阵亡的烈士,并树碑纪念。后来,当地民众称此为“万人坑”。

再寻“万人坑”

舞钢市垭口街道田洛村位于铁山脚下,当年的铁山阻击战就发生在这里。7月10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田洛村时,一些村民正坐在村口路边闲谈。得知记者的来意,村民梁合民自告奋勇当起了“向导”。

据村民说,铁山上的石、土皆为红色,富含铁矿,数百年来,都是冶铁重地,故名铁山。

“听老人说过,那场战斗很惨烈,伤亡惨重。我先带你们去看看‘万人坑’,就是当年埋葬阵亡战士的地方。”梁合民说。

梁合民今年70岁,土生土长的田洛村人。在他的带领下,记者七拐八拐,终于在舞钢市铁山大道旁边的一片田地里找到了“万人坑”——几个高出地面半米多的坟,呈东西方向排列着。在杂草的掩映下,坟头已不太明显。周围是附近村民种的玉米、花生及果树等。

据梁合民说,小时候,他们经常在这里放牛、放羊,“当时,这里一共有7个坟头,而且还树有碑,碑有一两米高,二三十年前碑被破坏。听老人说,这里埋的都是铁山阻击战时阵亡的官兵。”梁合民说,以前,这里都是荒地,后来附近村民在此开荒种地,附近也盖起了高楼大厦。

“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那段历史不能忘,抗击日寇、英勇捐躯的英烈们不能忘!”梁合民说。

村民梁友今年90岁,头发花白,身体硬朗,只是耳朵有些背。记者与他说话时,需要提高声音。他当年参与了安葬牺牲抗日官兵的行动。

梁友说,他那时16岁,“当时,家里有5口人,战斗打了好几天,村民都到附近的山洞里、沟里躲着。我也在村边一个沟里躲着。”梁友说,当年,日军就在附近的朱兰设有据点,飞机不时在村子上空俯冲轰炸。

“飞机都是贴着树梢飞的,都能看到飞机里的人。”82岁的张万兴说,他当时也记事了,“正月初三,我嫂子带着我拿着花卷馍去附近避难。”

“大家都避难去了,走得慌,家里的牛没有牵走,晚上我偷偷回家喂牛。”梁友说,战斗结束后,他们回到村里,到处都是尸体,“很惨”。后来有人组织他们在将军墓寨附近挖坑,安葬阵亡的官兵。

“死的人太多了,一共挖了7个大坑,一起埋了。”梁友说,这几个坑当时占地有四五亩,他们整整忙了一个月,“并且树了碑”,后来当地人就叫它“万人坑”。

烈士后裔曾来祭奠

据《舞钢市抗战文献集》记载,当年因铁山阻击战而牺牲的陈团长起初一直不知叫什么名字,直到2011年,才确定陈团长叫陈钦文。

另据《平顶山日报》2011年5月18日报道,当年5月15日,陈钦文烈士的后裔、来自江西新余市的陈志邦曾来到舞钢市铁山,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长眠于此的父亲及抗日官兵。

报道说,陈钦文牺牲时,陈志邦在南阳市方城县才出生6天,后由母亲(1962年去世)带着辗转回到江西老家。由于其母亲及家人都说不清陈钦文牺牲在何处,陈志邦多次寻找父亲的遗骨埋葬地均未果。直到2011年,他偶然从网上看到本报报道的《330团血战大石门》后,才终于解开了父亲殉难地之谜。

据陈钦文的儿子陈志邦说,父亲陈钦文1908年出生,18岁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科班,后到南京高级班深造。毕业后在国民党第13军服役,曾参加长城抗战南口保卫战、上饶战役、台儿庄战役等,多次负伤。由于作战英勇,指挥有方,24岁起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9年晋升为第13军110师330团上校团长,在豫南战役中牺牲时年仅33岁。

1984年,经江西省政府批准,陈钦文被追授为革命烈士,民政部为烈士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