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攻击的日军不止中牟这一路。
邙山头和郑州黄河铁桥
中牟附近至少还需要渡过黄河,郑州西北的邙山头则压根就在黄河以南。郑州附近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只有西北有一个向西绵连广武山。广武山的一头就是邙山头,紧靠黄河边,距离黄河仅有400米而已。郑州黄河铁桥,就在邙山头边。
郑州黄河铁桥是新中国建国之前,黄河上的第一大桥,也是平汉铁路最重要的一个桥梁。清末,大清帝国为了修建郑州铁路大桥,花费了巨资和长达5年时间。聘请的比利时工程师从1900年开始研究设计,到1903年才正式开工,2年后的1905年大桥才建成。
郑州黄河铁桥修建时就考虑到军事意义,采用钢铁结构。该桥长达3015米,是当时全国第一,在亚洲也首屈一指。
1938年,豫东失守已经,国军炸毁了部分桥墩,并将南端42孔钢梁运往湘桂及黔桂铁路使用。
当时负责炸桥的新八师(贵州部队)师部上尉作战参谋熊先煜回忆当年炸桥,写到:1938年2月12日,我新8师奉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将军之命,由郑州火速开赴黄河大铁桥两岸布防,并奉命在土肥原贤二率领的侵华日军主力第14师团逼近北岸之际,毅然炸毁黄河大铁桥,使敌机械化部队不能长驱直入郑州。
13日晚饭后,新8师师长蒋在珍命我前往黄河大铁桥,向已先期赶到的工兵连了解炸毁大桥的准备情况。
当时天色已晚,阵阵冷风从河面上刮来,像刀子一样割脸。指挥所离黄河大铁桥约5公里,我带了两个卫兵,以手电筒照路前行。我到达桥上后,工兵连连长周玉睿报称该连已经开来三日,各项准备业已完成,对于炸毁大铁桥,有充分之把握。午夜2时过后,我才匆匆赶回指挥所复命。
” 蒋师长听罢我的报告,顿时紧锁眉头,满脸阴云叹息道:“以我穿草鞋持步枪之兵卒,迎战日寇之坦克装甲,岂能战而胜之?看来我万余贵州兄弟,指日之间,便要血溅黄河了。
我听后血气贲张,暗暗抱定为国捐躯之决心。 16日凌晨5时,蒋在珍师长接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命令:新8师掩护并指挥工兵连炸桥,固守黄河南岸阵地。蒋师长当即严令全师官兵与阵地共存亡,纵余一兵一卒,亦不得擅行撤退。
11时许,警报骤响,有敌机1架,盘旋铁路桥上空侦察。因敌机作超低空飞行,斯时狂风怒号。波涌浪卷,铁桥中央一名哨兵竟被敌机卷起的狂风吹落河中。
当晚突接长官部电话,程潜命令:拂晓时炸毁铁桥。
蒋在珍师长放下电话,把目光落到我脸上,一字一板地说:“熊参谋,炸桥的命令已经下达,指挥工兵连实施爆破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准备一下就去桥上吧。”
17日拂晓时分,一切准备就绪。我与蒋在珍师长、朱振民参谋长及指挥所军官齐集在南岸桥头上,等待由新乡南开的最后一趟列车通过铁桥,然后发出炸桥信号。
那日大风不停,仿佛山河呜咽,与中华民族同悲。凌晨5时刚过。最后一趟列车在熹微的晨光下赶到了。那是由闷罐车、平板车、客车组成的一趟混列。车上装满了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铁路员工和他们的家属,还有不少伤兵。清冷惨淡的灯光下,我们看见车上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肃穆、悲壮、凄凉的神情。
当雪亮的车灯穿透迷蒙夜空,当列车发出“哐啷哐啷”的巨响驶上铁桥之际,司机看到了如林般屹立在黄河之北、黄河之南、黄河之上的众多军人。他突然拉响了汽笛,而且毫不间断,那尖厉刺耳激人心扉的声音仿佛是悲怆的呼唤——那是一个饱受屈辱的民族发出的含血带泪的愤怒与不屈的呐喊。顷刻间。天之下地之上回荡开大海涨潮般汹涌澎湃的号啕与怒吼:
“中国人打回老家去呀!”
“收复失地!杀死日本人!”
军人泪,夺眶而出……那一刻,巨大的吼声撞击着所有中国军人的心,巨大的耻辱感紧紧地攥住了我们,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军人是啥?是国家与民族勇武刚强的化身。谁都清楚“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然而,由于国家落后与贫弱,我们这些身穿军装的男子汉想勇武却勇武不起来,想刚强却刚强不起来。我们流淌的眼泪中既包含着悲愤,也有深深的盖愧……
列车过桥后,傅衡中团长奉命率领掩护部队立即撤向南岸。5时一刻,蒋在珍师长向我下达了炸桥命令。我高举信号枪,连发白色信号弹5发。顿时,此起彼伏的爆炸声震天动地,黄河大铁桥笼罩在滚滚烟团与频频闪烁的火光之中。当爆炸声停息后,我和周玉睿立即上桥检查。岂料,因技术原因,多达百孔的大铁桥仅被炸坏3孔而已,其余的97孔虽已是遍体鳞伤,但只不过是被炸药崩掉了一层“皮肉”。此时天色鱼白,前方情况不明,黄河以北又无我军作战,且地势平坦,铁轨未及破坏,特别利于敌机械化部队之行动。蒋在珍师长焦虑万分,深恐强敌倘一赶到,夺去铁桥,稍加抢修就能行车,这样便打开了西通郑州及中原腹地,南下武汉及江汉平原的大门,也必然会严重影响统帅部的战略部署。倘如此,个人丢脑袋事小,祸延抗战大计,必然给国家造成无法估量之严重后果!
此时风沙不减昨日,黯然无光。心急如焚的蒋在珍师长亲赴桥上,令我继续督促爆破,尽快将铁桥彻底炸毁,并命4个营的兵力火速重返北岸据守,若敌前锋逼近,须死战以争取炸桥时间,非有命令撤退者,一律就地枪决。
自17日凌晨至19日傍晚,三天三夜时间里,执行炸桥任务的官兵无一刻不在桥上,无一刻合眼。这三天,因土肥原师团攻占新乡后,被且战且退的宋哲元残部吸引去了晋南,没有沿平汉路南下袭取郑州,我们才得以安全完成任务。
工兵争分夺秒继续爆破!至19日傍晚,我查知水面自59孔起,至82孔止,其间均已遭严重破坏,即便被日寇夺去,也需三年五载方能修复。此时从南岸望去,有桥床爆倒者,桥墩爆塌者,桥床桥墩均爆落入水者。巍巍然钢铁长龙,此时恰似被肢解折断的骨架,或没于水中。
任务终于完成了,然而,我们却丝毫没有通常完成任务后的那种满足与欢欣,其复杂沉痛的心情无以言表!
黄河铁桥被炸断以后,日军机械化部队在黄河以北被阻挡,无法推进。
从1938年开始,日军花费一切精力试图修复黄河铁桥,但由于难度大和邙山头国军野炮不断开破封锁,始终没有完成。
最终,豫中会战之前,冈村宁次下令从日本本土调来了特种修桥机(全日本只有2个),不怕我军火炮打击。日军花费数月,才完成大桥的修复工作。
邙山头成为日军不需要渡河,就可以直达黄河南岸的重要桥头堡,自然也是进攻最好的一个支点。
距离黄河铁桥很近,加上邙山头山势陡峭,有很多峭壁,易守难攻,被日军看中。
--------------铁桥造就了郑州的繁荣!
日军建立邙山头桥头堡
在1941年10月日军占领郑州撤退时,留了一支劲旅驻守邙山头,驻守了1个联队的兵力(2个步兵大队与1个炮兵大队),控制了长5公里宽10公里的山区,为了以后的进攻。
可以说,日军高级将领是相当深谋远虑的。
说起来,邙山头还颇有名气,它就是著名的楚河汉界所在。大家都下过中国象棋,都知道棋盘中间的楚河汉界。
豫中地区都是平原,而山地邙山头孤悬黄河边,军事意义非常重要,成为多次大战场。
秦末的公元前203年,刘邦引兵渡河袭取成皋。在广武山上构筑堡垒汉王城,以阻击楚兵西进;项羽闻成皋失守,从齐鲁急忙率兵西来,据广武另一山头构筑堡垒霸王城。
当时,刘邦兵强粮足,项羽兵疲粮缺,加上邙山头易守难攻,双方转为长期对峙达两年之久。项羽被迫接受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划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西属汉,东属楚。
所谓的鸿沟,也就是楚河汉界,是汉王城和霸王城中间的一条极深的河沟广武涧。历经2000年的冲刷,豫中会战时期,这个鸿沟目前仅仅是一条小河,不具备防御作用。而曾经坚固无比的霸王城和汉王城也早已坍塌,仅剩少许遗迹。
有意思的是,日本侵略者以武士自居。当年日本是文化沙漠,武士们很多文学作品来自中国。他们很喜欢中国古代武侠小说,比如项羽的故事、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日本武士对力战后自尽的战神项羽颇为尊敬(符合武士道精神)。
此时的日军也熟知项羽的典故,也知道这里就是霸王城(很多中国人都忘记了,包括萨沙)。
在日军战史中并没有邙山头的称呼,而直接称为霸王城。
邙山头的国军固守几个要点,其一是左翼被日军称为魔鬼顶的高地(摩旗岭),海拔很高,是邙山头的制高点,也是国军炮兵的观测点。日军认为,只要魔鬼顶控制在国军手里,国军隐藏在山洞里面的12门山炮就可以持续炮击日军,给进攻造成麻烦,必须首先占领。
其二,是中路被日军成为樱花的主阵地。该阵地深入日军的阵地中,有大量工事,让日军骨鲠在喉,也必须占领。
在豫中会战爆发之前,邙山头的日军驻扎在霸王城,兵力高达3000多人,背靠黄河铁桥,可以随时得到北岸重兵支援。当时黄河铁桥虽没有修复,不能行走汽车,通过步兵和马匹还是没有问题的,也勉强可以走马车,可以维持上万军队的持续作战。打大型进攻仗也许不行,打防御战还是小菜一碟。
除此以外,加黄河北岸还部署日军重炮部队,随时可以给予火炮支援。
后来成为抗战史专家的黄润生,当时担任这个85军炮兵营的一连观测员,他回忆:对岸日军重炮为一个大队的150毫米榴弹炮、一个中队的100毫米加农炮,每天轰击两个小时。
在这种地形、兵力、火力下,国军很难将他们吃掉。国军先后前后发动近百次攻击,试图肃清黄河南岸的日军,都无功而返。仅仅从1941年11月到12月,国军38军曾经连续进攻30多次猛攻。国军一度攻占部分阵地,但日军有绝对火力优势,还能不断增援反攻。国军力战不胜,这些攻势全部失败,官兵伤亡很大。
最终,国军郑州的第110师在该山区西部、暂编第11师在该山区南部和日军对峙。双方都依据山势修建了大量工事,布置了雷区和各种障碍物。
邙山头背靠郑州黄河铁桥,换句话说,日军占领这个桥头堡就让国军黄河防线失效。大量的日军主力,可以通过郑州黄河铁桥,源源不断开赴邙山头,兵不血刃的渡过黄河。
有人说,为什么国军在1941年以后不全力反击夺回邙山头呢?我党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以此大肆抨击。
很简单,你压根就吃不掉这里的日军。
这里有日军一个炮兵大队,自己就有12门75毫米野炮。稍远的黄河对岸,还有一个日军重炮兵旅团一部,装备100毫米以上大口径重炮几十门。以这种火力配备,又是固守山地,国军兵力再多也很难吃掉它。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那票傻鸟,攻击国军3年收复不了邙山头,我请问你拿什么都收复?
打仗并不是靠嘴炮就能打赢的。
大家都知道的八路军关家脑战役,2万八路军有不少山炮和迫击炮,居然吃不了区区500多人的日军冈崎支半个大队。而关家脑也不是什么险要地形,只是山包上几个窑洞。日军没有重武器,1门炮也没有,只有掷弹筒。即便如此,打了两天伤亡几千人,八路军还是无能为力。
而日军在邙山头有一个联队约3000兵力,关键是有各种火炮几十门。山地作战,进攻部队难以展开。日军只要固守要隘,将少量国军进攻部队阻挡,然后依靠大量火炮杀伤国军二三线的部队就可以了。
日军防御顽强,大家都是知道的。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具有极大火力优势,但吃掉日军1个联队也是相当困难,自己还伤亡惨重。
日军武士道精神十足,往往都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以塞班岛战役为例,防御的日军4.3万人中4.2万人战死,仅有1000多伤员被俘。在明知马上就要全军覆没之时,日军残余5000多官兵集中起来,对美军发动自杀性冲锋,结果全部被打死。最高指挥官南云忠一与第43师团师团长斋藤义次中将也开枪自杀。
更有甚者,不但日军战斗到最后,一些日本平民也同时自杀。塞班岛集体自杀的日本平民高达数千人,很多日本母亲抱着孩子跳崖自尽。有六名儿童在母亲的拉拽下,走入海水被淹死。
这样一支顽强到无理性的军队和民众,哪里是这么容易对付的。
国军中,按照美军火力配备的驻印军,炮兵和步兵火力超过日军一倍有余,但吃掉18师团的3个联队仍然不太容易。尤其,攻占日军固守一个多联队兵力的坚城密支那,还是花费了4个月时间。
火力占优尚且如此,火力不占优就更别说了。
在中国大陆,敌我炮兵力量极为悬殊。以在邙山头和日军这个联队对峙的国军85军2个师为例,汤恩伯特别给了他们1个军的炮兵配属,也不过是一个炮兵营,12门75毫俄制米野炮而已。
对面日军的火炮,数量最少是我们6倍以上。
最初从1941年开始,孙蔚如孙桐萱两个集团军开始反攻邙山头,前后攻击几十次,都无功而返。
第96军177师529旅1059团1营连长林树梓回忆1941年11月的一次反攻邙山头,写到:此战极为惨烈。我们177师奉命反攻,以1058团正面佯攻,1059团左侧主攻,目标是邙山头的霸王城王顶寨。我们连作为先头连,首先发动进攻。日军盘踞王顶寨数月之久,在这里到处都设有地堡、战壕、铁丝网,而且山势陡峭,不易攀登。11月9日拂晓,我军炮兵开始猛烈炮击,6点我率领全连发动冲锋。我连先是偷偷摸到王顶寨下的沟底,然后突然架起云梯,冒着敌人密集炮火攀爬。期间很多官兵坠落,后面的战士非常勇敢,毫不畏惧的拼死冲击,终于冲入敌阵。日军挡不住我们的攻势,纷纷向后撤退。我连立即追击,但冲锋200米就遭遇敌人大量暗堡火力拦阻。当时我军没有火箭筒这类武器,只能依靠步兵携带炸药冲锋炸碉堡。但日军火力实在太猛,又据守工事用掷弹筒快速炮击,爆炸手上去一个死一个,只能全面冲锋。我连官兵英勇无比,用手榴弹和刺刀同日军死战。我在部队最前面,先被敌人机枪击中负重伤。因为战斗到最紧要关头,不能没有连长,我就咬牙带伤指挥。没想到,我又被一发掷弹筒击中,再次负重伤。此时失血过多,神志迷糊,勉强将指挥任务交给中尉排长尚中道。尚排长率领我连继续冲锋,和优势敌人展开激烈肉搏。我军刺杀受过严格训练,但平时一天只有1斤米且没有副食,营养很差,体力衰弱,力气不如日军。加上部队装备差,步枪缺乏足够刺刀,很多士兵只能抡起枪托砸敌人。经过激烈肉搏,我连伤亡过半,只能退了下来。此战中,我连拼了全力,全连1个连长3个排长共4个军官全部伤亡。我和尚中道排长均负重伤,另外段、傅两个排长殉国,
看到了吗?你技不如人,即便拼命也不过就这样。
----------邙山头的地形
邙山头的我军山洞炮兵
为什么呢?就是敌人炮兵火力太猛烈,工事太坚固。
85军炮兵营长冯尧和回忆当年,写到:日军占据霸王城高地,居高临下,经常炮击我军阵地的周围村庄,造成我军民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敌我炮兵力量悬殊,我军炮兵部署在二线平原的阵地,只要一开炮就会暴露目标。日军立即以优势炮火还击,导致我军炮兵受损失,更别说还有敌人空军存在。因我一个军才有这12门野炮,军长吴绍周对炮爱如性命,只能下令不要开炮。所以,一度日军极为猖狂,几乎每日都向我阵地开炮。我上任营长以后,将营部搬到距离日军阵地11公里的公庙村。目睹日军炮兵肆虐猖獗,全英官兵个个义愤填膺,发誓要和日军拼命。
日军具有炮火优势,可以说从1937年开始就是这样,一直持续到1944年的今天,已经有7年。
日军方面经过估算,认为日军一个大队1000多人的火力,远超过国军军阀部队一个师(一般三五千人)。日军一个联队3000多人的火力,远超过国军中央军部队一个师(一般六七千人)。
这种火力的差距,导致国军很难在攻击作战中取胜。
实际上,大陆的国军在1944年前,一次全歼日军一个联队的战例非常少,即便全歼日军1个大队也是比较困难的。
八路军更是如此。除了关家脑战役以外,齐会战役也是一个好例子!
齐会战役时,贺龙集中八倍兵力八路军在集中根据地,围歼孤军深入的第27师团第3联队第2大队800多人。
激战数日,竟然让该大队杀破重围几十公里,顺利回到河间县城。我军也是伤亡数千人,连贺龙都被毒气弹熏倒受伤。
朝鲜战争初期也是类似,很多将领包括毛泽东都很自信,要求一次歼灭美军1到2个师。但彭德怀和周恩来等人比较理智,说我们没有歼灭美军师的能力,应该定为歼灭美军1个团。具体指挥作战的梁兴初等人更实际,他们直接说:就算吃掉美军一个营,难度都很大。
事实证明,梁兴初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志愿军宣布真正被全歼的美军团,只有一个步兵第7师第31团,也就是北极熊团。新兴里战役,志愿军出动四个主力团(第27军第80师加强81师242团共4个团),击毙了该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缴获了团旗,但该团其实没有被全歼。美军第31团只有团部及直属部队、1个步兵营、配属第31团的第57炮兵营、坦克分队在新兴里及周围。另外两个步兵营根本不在长津湖战场,不存在被全歼!
实际上,志愿军歼灭的是一个以第31团为主的临时拼凑的部队,共3200多人(战时美军团级单位一般为4000多人),其中还有500多名韩军。
志愿军击毙俘虏1700人,另有1100人被打伤躲藏在附近,最终被美军救走。其中,只有400多人没有受伤,自行突围逃走。
第31团没有被歼灭,自然不可能被取消番号,后来还参加了上甘岭战役。
在近百次反攻邙山头无效以后,国军无可奈何转为对峙,同时以12门75毫米野炮进行反击。
上文已经说了,由于敌我炮兵力量悬殊,我军开始完全被敌人压制,根本不敢开炮。
冯尧和营长上任后,很快想出新办法。
冯尧和是黄埔十三期炮兵毕业!从1938年毕业担任见习排长以后,历经无数残酷战斗,到1943年才担任营长。
有人觉得他升的慢?其实并不慢,是因为国军炮兵规模太小,基本都以营团为单位。抗战爆发前,国军除了阎锡山晋绥军各派系一共炮兵,只有4个独立炮兵旅和5个炮兵团,其中三分之一还是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炮兵。
抗战爆发以后,依靠巨资从德苏买来的火炮,又组建了9个炮兵团,也就仅此而已了。
到1942年,因战争的巨大消耗,全国400多万国军仅有2个炮兵旅和17个炮兵团。其中大部分炮兵团火炮剩下不到一半,其实也就相当于一个加强炮兵营。
全国炮兵就那几个团,学炮兵的前辈那么多,年轻人是干不了团长旅长!冯尧和能够在30岁左右担任炮兵营长,已经相当了不起啦。
冯尧和是有真材实料的炮兵军官,上任以后他立即去阵地观察多日,终于想到了好办法。
邙山头一带是山地,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当地一些贫穷老百姓多不盖房屋,而是在山体上打窑洞。冯尧和反复观察,认为这些窑洞很巧妙,具有军事意义。
冯尧和还发现距离日军阵地不远,有一条深达8米的土沟,完全可以利用。
他们在这条土沟的断崖下,开凿了类似于窑洞的大洞,洞内用木桩反复加固,防止坍塌。每个洞里面放置一门炮,洞口和炮身附近都排列木桩,防止敌人炮弹弹片飞入。山洞之间通过隧道相通,每门炮都有一台电话。
炮手们在沟底是无法看到敌人目标的,但我们在摩旗岭(日军叫做魔鬼岭)有炮兵观察点。摩旗岭是整个邙山头的制高点,我军火炮可以有效打击这里所有目标。
相反,日军却难以对我们造成威胁。
日军首先看不到我们炮兵山洞的位置,不能精确炮击。
其次,就算日军通过空军判断我军山洞大概位置,也难以击中。我军山洞处于山沟的断崖内,角度太小。日军炮弹即便侥幸落入山沟,也只能在山洞上方爆炸,打不到山洞里面。
虽然这个工事很巧妙,可以有效作为炮兵阵地,但距离日军阵地太近,地形也太险要,不便于炮兵撤退。万一日军吃亏后,出动步兵全力攻击,炮兵就会连同山洞一起被摧毁。
冯尧和将计划报给第110师廖运周师长时,廖运周大加赞赏。此时第110师整日被日军炮击不能还击,官兵伤亡还是小事,主要士气受损严重。
廖运周表示会提供步兵保护,让冯尧和放手去干。
冯尧和立即集中全营官兵,就行修筑。当年炮兵条件很艰苦,一切工事都要靠自己。该炮兵营有不少擅长木工和铁匠的官兵,完全能够胜任该工作。
更重要的是,周边群众在日军炮击下,也颇有死伤。得知国军要修建炮兵阵地反击,群众都踊跃赶来帮忙。仅仅花费10天时间,冯尧和他们就完成了4个山洞炮兵阵地的大量建设工作。
山沟不大,最终只搬进去第2连的4门野炮。冯尧和认为,这已经足够了。
-------------国军的俄制野炮,早已过时!但有总比没有好!
炮战中我军大胜
冯尧和是个很谨慎的军官!野炮部署完毕后,他并没有立即下令开炮,而是反复进行测量,确定了日军阵地的所有方位,甚至包括轻机枪的位置。
万事俱备以后,冯尧和才下令准备反击。
几天后,日军照例开炮,轰击国军阵地和周边的村庄。野炮开炮时候需要部署,想要转移阵地就需要收炮套马,没有10分钟以上是搞不定的。在这段时间,日军炮兵就是最好的目标。此时日军狂妄轻敌,炮兵阵地附近根本没有修建防炮工事,连炮弹也不隐藏在弹药库中,而是胡乱堆积在阵地上。
冯尧和等待日军开炮以后,突然下令还击。第二连官兵已经憋了很久,接到命令以后,他们立即全力开炮。
这里就要说到俄制M1900野炮了!只是我们从苏联购买来的野炮!抗战是大规模的会战,伤亡以数十万计算,武器损失也不计其数,国军抗战前装备的区区200门野炮经不起这种消耗。国民政府对此心知肚明!因此抗战刚刚开始,就利用《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提出了购买大炮的订单。苏联人从1937年10月开始交货,4年内逐步提供了160门俄制苏制M1900/30 76毫米野炮到中国。
这不是援助,而是军购。为了支付苏联军售的20个简装师的装备,我国提供了大量物资还债,包括:钨矿砂31177吨,锡13162吨,锑10892吨,锌600吨,汞560吨,铋18吨,茶叶30293吨,生丝309吨,羊皮223万张,羊毛14300吨,猪鬃6340吨,桐油8868吨。
苏联是炮兵大国,斯大林也是特别重视火炮。但苏联人却没有给我们新式火炮,将他们淘汰下来的沙俄时期老古董给了我们。这种M1900野炮基本都是沙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用的,生产距今已经三四十年,比炮兵营长冯尧和年纪还大得多,更是普通炮兵年龄的二倍。
炮兵15团第10连连副王创华的回忆:本连的3门762俄制野炮,出场最早者1898年,后者1914年!
苏联在1935年到1937就生产了高达5020门新式火炮,却就不能卖给我们一点新的。显然这区区160门野炮根本不可能装备20个师,怕是装备20个营也是不行的。
当时苏军一个炮兵师装备火炮280门,这点火炮尚且不足以装备一个苏军炮兵师。
是苏联没有火炮储备,所以没法提供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1939年,苏军装备高达5万6000门火炮。如果苏联人愿意给,他们随便抽个一星半点,也可以提供最少500门以上火炮。
显然,不是苏联没有炮,是他不愿意给。苏联并不希望真正让国军强大,只是借助国军拖住日军而已。
话又说回来,这160门野炮虽然数量不多,还是弥补了抗战初期现役野炮的大量损失。苏联还提供了16万发炮弹,也就是每门炮700多发,少是少了一点,但多少还是能用一用。
虽是一次大战的笨重古董,需要8匹马才能拉得动,制造距今已经三四十多年,却有较好的精度。
炮弹准确飞入日军炮兵阵地,炸的日军鬼哭狼嚎!
日军长达1年时间几乎没有遭遇国军炮兵还击,此刻压根就没有准备。
在国军炮击下,日军完全惊呆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日军火炮先是朝着周边乱打了一通,这才想到撤退。他们用马匹拖着大炮,仓皇向后方逃走。冯尧和下令野炮转移目标,追着日军炮兵打。日军炮兵被炸死炸伤几十人,阵地被完全摧毁,火炮也被击毁多门,惨败。大量弹药对方在阵地上没做隐蔽,当场就被摧毁了数千发,为此日军炮兵大队长被严惩,差点切腹谢罪。
随后几天,吓破胆的日军再也没有敢于开炮。
日本是个很小气的民族,一旦吃亏怎么也要报复。
被痛击以后,日军从后方进行调来新的火炮,储备大量炮弹,并派遣汉奸去打探我军炮兵的具体位置。
河南的汉奸众多,很多人卑鄙贪财,不惜出卖国家民族!
汉奸化妆上任潜入邙山头多日,回来向日军告密,日军才知道国军炮兵是在不远处的山沟里面。
几天后,日军开始报复性炮击。他们击中各种火炮几十门和大量炮弹,对准汉奸提供的大概位置猛烈炮击。
这次炮击规模空前,短时间内就发射了数千发炮弹,山沟里面被炮弹炸的一塌糊涂。
冯尧和急忙电话联络第二连,让他们开炮还击。但电话线早已经被劈天改日的炮弹炸断,联系不上,无法还击了。
这样日军连续炮击长达3个小时,到下午4点才停火。
冯尧和急忙赶到阵地,发现山洞周围有厚厚一层炮弹片,山洞洞口上方被炸塌一部分,泥土将洞口堵了一半。不过4门野炮完好无损,官兵也没有伤亡1人,只是山洞不能再用了。
这足以证明,山洞阵地是有效的,冯尧和下令再修建4个山洞,将野炮转移过去。
此战也展示了日军炮兵火力的强大,我军如果不是利用山洞阵地,根本就不是对手。
第二天,冯尧和他们在附近捡到2000多斤的弹片,周边步兵也捡到7000多斤弹片,总数高达万斤!
由此可见,日军炮火猛烈到什么地步。
需要说明的是,这根本就是正常状态,只是平时弹片没这么多而已。
炮兵排长黄润生回忆也是类似:士兵们就在晚上趁着日军不打炮时,打着火把提着篮子到山上捡弹片,用骡子驮到镇上卖。先是买肉加菜,还有余钱就到镇上买了棉花和布,做了当时的大兵都没有的棉被。当时我这个当排长的津贴还不够买两双好点的草鞋,所以我们还买了许多棉鞋、袜子。
有意思的是,冯尧和也和黄润生一样想法,下令将弹片全部当作废铜烂铁卖到郑州。这些弹片居然换了一大笔钱,买回猪肉改善了全营伙食。
在修复山洞阵地的十多天内,日军以为我军炮兵已经被消灭,又猖獗起来,不断对准国军阵地开炮。
冯尧和重新修建了4个山洞,准备完毕后,又一次突然开炮袭击日军。
4门野炮弹药不足,仍然发射数十发炮弹,准确击中日军阵地。俄制野炮傻大笨,重达一吨多,操作也困难,却有较好的精度。
这些炮弹准确飞入日军炮兵阵地,炸的日军血肉横飞,胳膊大腿被炸飞十多米。
本来以为已经消灭国军炮兵的日军震惊无比,连反击都不敢,慌忙拉着大炮逃窜。
见日军炮兵逃了,国军炮兵意犹未尽,又根据炮兵观察点的坐标,顺道打掉了日军几个重机枪阵地。
鉴于炮兵对付不了国军山洞阵地,日军决定使用空军。
第二天,日军出动3架俯冲轰炸机。首先,日军炮兵打了几炮,为飞机指引目标,随后轰炸机俯冲投弹扫射。其中一枚炸弹,落在山洞上方爆炸,将洞内所有官兵震倒,不过无人伤亡。
山洞阵地在山沟里,日军飞机根本不敢俯冲太低,不然就很有可能撞山。轰炸没有作用,扫射更是极端危险的事情,日军飞机最终只能悻悻飞走。
第三天,冯尧和又指挥4门野炮攻击日军炮兵阵地。
此时日军炮兵不敢还击,而是立即撤退躲避。
从此之后长达半年时间,邙山头的日军炮兵没有敢于开炮。
相反,冯尧和他们却经常开炮,造成日军死伤。尤其重点炮击,日军拼命修筑的郑州黄河铁桥和较多日军的集结处。
有一次,冯尧和指挥第1连1门野炮,测试一下最大射程。他们向对岸火车站附近一个日军阵地,连续发射了3发炮弹。当时似乎看到阵地里面站着一群人,冯尧和就下令对准人群开炮。炮弹过去以后,这群人就卧倒了,也不知道打死没有。事后冯尧和就忘了这件事,没想到几天后开封流传日军高级军官被炸死的事情。
此时,冯尧和才知道,那群人居然是一名日军中佐带着几个卫兵,站在车站外观察阵地。
这三发炮弹中的两发,将这名中佐和2名卫兵当场炸死。
为此冯尧和他们得到了嘉奖,也算是误打误撞。
----------------遇到复杂地形,日军也傻了眼!
炮兵不可能摧毁黄河铁桥!
因炮兵的保护,邙山头的老百姓受到日军炮击威胁就小多了,他们非常感激冯尧和营。附近甚至郑州的老百姓曾经组织代表,敲锣打鼓步行数十里干劳军,送来了猪肉、羊肉等食品和2块匾额。
自然,炮兵们对老百姓也很好。
当时恰好是河南境内灾荒,老百姓生活艰难。冯尧和他们在自己也饥饿难忍的情况下,省出5万多斤粮食草料分给驻地附近老百姓救灾,群众都非常感激。
虽炮兵营干得不错,却只能在对峙中略占上风而已。
如果以炮兵掩护步兵反攻邙山头,依靠区区这几门严重缺乏弹药的野炮,肯定是不行的。从苏联购买的时候,本来每门炮配备700发炮弹。但M1900野炮共三种炮弹,其中前两种碰发式炮弹性能较好,但仅仅占所有炮弹的百分之二十五,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五都是一种老式的炮弹,可以空炸也可以落地碰炸。由于 炮弹性能不好,加上存储时间过长,落地爆炸后弹片太少,威力极弱,用王创华连长的话来说:威力几乎等于0!实战中,国军炮兵往往只用前两种炮弹,将第三种炮弹弃之不用。这样一来等于能用的只有200发。所以实战中,国军炮兵被严令每门野炮日使用炮弹数,不得超过25发。
黄润生回忆:与日军一次几十发的奢侈相比,国军显得很可怜,在日军修桥的三个月时间里,一个连只打了三百到五百发炮弹。而且,炮弹打完后要把弹壳收集好,用大车运送到后方点数,与所发炮弹数目相符才获发新的炮弹。
如此一来,还怎么反攻呢!
反攻尚属其次,关键在于75毫米炮弹威力不足,难以彻底炸断坚固的黄河铁桥。大家想想,当年爆破的时候都连续炸了多日,哪里能够被这种小炮弹炸弹断了。无论冯尧和他们如何精确炮击,只能破坏一些桥面。
国军第110师还曾经派过多次工兵偷袭,试图进行爆破,但都没有成功。
日军警惕性很高,尤其狡诈的是在铁桥附近养了大量军犬。很多历史迷很奇怪,为什么日军扫荡经常牵着狗?因为狗对日军有很大帮助。
国军工兵只要靠近铁桥几百米,日军军犬立即狂吠,自然就要不了啦。
总之,国军顶多只能阻碍黄河铁桥的修复工作,不能彻底破坏。
黄河铁桥只要存在,邙山头的日军就基本不可能被歼灭。
随后,日军使用了先进的修桥机,冯尧和他们就对付不了啦!
黄润生回忆:此前日军曾多次试图在黄河上建桥,但都被国军的炮弹打断,我还看到过光屁股修浮桥的日军被打得“扑通、扑通”往水里跳的场面。但日军为了一号作战,从本土调来了最先进的架桥机。据说这种架桥机全日本只有两个,一个在日本本土一个在东北。这次为了邙山头的作战,冈村宁次从关东军处特别调拨来。它来了以后,情况就不同了。这部架桥机架出来的桥,上部有钢架保护,而且所用钢板极厚,我军的“七五炮”打到桥上跟给人抓痒差不多。
最终,国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黄河铁桥修建完毕。
此刻,日军进攻就选择了两点,一是最容易渡河的中牟县城,另外一个自然就用到了这个邙山头桥头堡。
郑州黄河铁桥已经修复,开战之前,日军主力第110师团和第62师团和全部辎重,顺利渡过黄河,进入这个桥头堡。
他们没有花费一枪一弹,就渡过黄河。
第32师团和第110师团的计划,是从郑州以西分别南下和东进。
南下占领荥阳、密县、禹县地区,目的是引诱嵩山附近的汤恩伯集团主力第31集团军等部迎战,以便于第三阶段对他们的包抄。
东进,则是策应第37师团和独立混成第7旅团的作战,同时合围郑州,歼灭郑州国军守军3个师。
不需要渡过黄河,这里日军又有2个师团兵力,以守军第85军赵琳的暂编第11师和廖运周的第110师来说,是几乎不可能挡住的。况且廖运周的第110师,还要和东面来的第37师团交火。
此战唯一有利的在于,邙山头这一带复杂地形!
从邙山头往南往东,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但邙山头却有一些山地,尤其有一些高10米的山崖。邙山头地处郑州西北的广武山上,属于荥阳市一部分。广武山不大也不高,却有些陡峭:据《荥泽县志》载,广武山“山势自河边陡起,由北而南,绵亘不断……峰峦尖秀,峭拔数十丈,朝霞暮烟,变态万状”。北面,滚滚黄河紧贴山脚而过;西南,万山丛错,群峰峥嵘。这里,不仅谷深坡陡,崖壁参差,而且西有成皋之险,东北有敖仓之粟,南有重镇荥阳,为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日军第110师团和62师团为了对付邙山头,也是准备良久。这里地形比较险要,国军预备11师,在曾经为同治大学土木系大学生的师长赵琳的率领下,修建了大量工事。
日军认为,想要在邙山头有所突破,就必须发挥重武器的威力,使用重炮和空军给予敌人饱和攻击。
而就第110师团来说,它的战斗力也很厉害。第110师团是著名的甲种第10师团预备役人员组建,早在1938年就赶赴中国参战,比豫中会战参战的所有师团都更有作战经验。
此次,为了第110师团的攻击,第12军将军配属的野战重炮兵第6联队、独立山炮兵第1大队、独立野炮兵第11大队全部调拨给它使用,共有大口径火炮100多门!!!
同时,日本空军也将全力轰炸邙山头,协同炮兵作战。
-----------邙山头这种山地作战,马匹取代了汽车。日军是极为爱马的,经常给马洗个澡!
日军发动规模空前的猛攻
一切准备完毕,第110师团长林芳太郎下达进攻命令。
4月19日,也就是中牟日军攻击的第三天,邙山头的第110师团发动进攻。
该师团163联队的两个步兵大队,在军炮兵队、轻轰炸机第16战队、直协飞行第44战队、战斗机第9战队一部、独立飞行第54中队的配合下,开始了猛攻。
首先,是用重炮饱和炮击。
日军动用100多门大口径火炮,炮火比中牟方面还要猛烈数倍。
从1941年开始,邙山头中日两军频繁炮战,邙山头的国军早已习惯了炮击。此次炮击却是空前的,让国军老兵也相当吃惊。
该团一个机枪手老兵回忆:当时炮弹如雨点一般落下,我们全部躲在防炮工事里面,不敢动弹。炮弹爆炸声并不是平时那种“日—砰”,而是“砰砰砰”的一连串。我们感觉大地都在摇晃,人站都站不住,似乎是在坐船。工事都被炮弹的烟雾笼罩,2米以外都看不清人脸。一轮炮击连着一轮炮击,期间最多间隔几分钟,像是永无止尽。我们工事一名班长腹部被弹片击穿,流血不止。这个班长是我的同乡,是个强壮的农家小伙,能挑200斤的重担。连里面的同乡不多,我们平时关系很好。排长急忙指挥我们用担架将他抬起,向后方野战医院抬。我自告奋勇抬着个担架!但日军炮击太猛烈,我们四个抬担架的根本就走不出工事。一轮炮击结束后,我们咬牙抬着担架向外冲出十几米,新一轮炮击就来了,只能赶忙冲入傍边的工事。这个班长出血很多,鲜血浸透绷带,顺着担架躺在地上。目睹这个场景,我心急火燎,几次冒险抬着担架冲出,都被敌人炮弹打了回去,我的右脚还被弹片划伤,另一个抬担架战士的军帽被弹片打飞,万幸人没有受伤。这样整整一个小时,担架才抬出几百米。此时,这个班长的血已经流尽了。牺牲前,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交给我一份之前写好的信,打手势让我交给他的家人。我让他放心,一定将信送到他的家里。那个时候队伍里面条件很差,就连排长连长牺牲都找不到口棺材,只能将他用布裹一裹,就地埋葬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的战斗中,我被日军一发炮弹击中,负重伤,当场昏死过去。恢复神志的时候,已经是十几天之后,我被战友抬着撤退到了豫西。护士抢救我的时候,血已经凝固,军装黏在身上脱不下来,就用剪刀剪碎扔掉了。他们不知道,军装里面有一份牺牲班长让我转交的信。我醒来以后,发现信不见了,急的把护士大骂了一顿。事后,我又后悔了,护士是为了救我才这么做的,她也不知道这个情况。我不认识字,不知道信里面写了什么,没有完成同乡的遗愿。抗战结束后,我带着一身伤疤去这个同乡班长家拜访。他的父母和妻子只知道他失踪了,并不知道究竟有没有死。面对他们的追问,我硬着头皮描述了班长牺牲时候的情景。他的妻子抱着只有5岁的儿子,刚听了几句,就晕了过去。我看着孤儿寡母和白发苍苍的老人,心里如万箭穿心,忍不住当场也哭了起来。
日军重炮反复饱和轰击2个小时之久,发射炮弹无数。
在劈天盖日的日军炮火下,魔鬼顶外的一线和二线阵地铁丝网、鹿砦、雷区和战壕损失严重,很多地方基本被炸平。好在预备11师师长赵琳是内行人,修建了大量防炮工事以及防炮山洞,兵员损失不算大。
邙山头是山地,日军炮兵是有死角的,这就必须依靠空军补充。
此次,日军空军也出动了惊人的规模。在炮击的同时,日军飞行第44战队和飞行第16战队就开始投弹。
从早上6点40分开始,日军飞机反复扫射投弹,主要攻击炮兵打不到的山谷和山顶。
日军轰炸的力度,堪称抗战以来罕见的。还没到中午,日军就已经反复攻击四个波次,出动飞机高达200多架次!!!
山地影响轰炸精度,日军飞机冒险贴着山头做俯冲轰炸。甚至连第16战队队长三木了中佐,亲自驾驶一架99式轻型轰炸机俯冲投弹。
鬼子也是拼了!
这是中美联合空军被拆台的史迪威强制要求转移到四川,包围B29战略轰炸机基地,不能对中原战场提供空中掩护。日本飞机非常猖狂,肆无忌惮1
在日军猛烈的炮火和轰炸下,国军12门75毫米野炮在魔鬼顶炮兵观测点指挥下,奋力还击,只是已经起不到太大效果。毕竟,敌人炮兵数量我们十几倍。
冯尧和回忆:拂晓战斗打响,我立即命令第一线的第3连6排2门野炮开炮。重点攻击敌人炮兵阵地,减弱敌人炮兵火力。同时,第2连的4门野炮,立即掩护摩旗岭的国军作战,主要打击日军步兵。
魔鬼顶阵地面积不大,仅能驻守一个营的部队。这个重要的阵地由预备11师31团第1营驻守,营长为王鑫昌少校,全营有兵力300多人。
该营官兵基本都是有2年以上抗战经验的老兵,特别顽强善战,发誓死守魔鬼顶,与阵地共存亡!
魔鬼顶地势险要,大部队展不开,但日军仍然调动重兵围攻。
第110师团第163联队第2大队1000多人负责正面强攻,第3大队1000多人负责侧面迂回,一共集中了2000多人的兵力,是守军的7倍。
同时,大量重炮和空军用于封锁魔鬼顶和后方团其他两个营的联系,组织该团余部增援。
日军战前对这里地形已经侦查数年,使用了空军和汉奸特务,有着完善的炮击坐标。几条通往魔鬼顶的山路,都被日军重炮炮弹彻底封锁。团长王翰几次派部队增援魔鬼顶,都被火力封锁不能前进。魔鬼顶阵地边都没碰到,就伤亡了几十人。
团长王翰为此急的满头大汗,抓耳挠腮。
炮击和轰炸停止以后,163联队第2大队在大队长斋藤武士大尉指挥下,发动强攻。
此时魔鬼顶外围一线和二线阵地,基本被日军炮火打成平地,少数国军战士只能窝在炮弹坑中誓死抵抗。
第2大队有1000多兵力,外围国军兵力虚弱,加上没有可以依托的阵地,自然不是日军对手。即便如此,这几百国军凭借大大小小弹坑以及炮兵的支援,竟然阻挡了日军3到4个小时之久。
这里地形险要,国军官兵蹲在炮弹坑内,使用捷克轻机枪扫射封锁日军攻击的山路,同时投掷大量手榴弹。日军没有好的办法,只能以机枪和掷弹筒火力反压制,然后一步步前进。山路狭窄,真正能够和国军交火的日军不多,一般只有几十人。其余几百人聚集在山路上,被国军几门野炮痛击。这些日军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几乎成为靶子,伤亡很大。
不过,日军毕竟有兵力和火力的绝对优势。经过数小时苦战,日军仍然保持稳定推进。
直到中午11点,日军第2大队才勉强杀到魔鬼顶阵地。
---------------日军这次准备是相当完善的。除了各种重武器以外,还强调就地取材,连中国农民的牛车都被抢来使用!
期间,冯尧和的炮兵全力掩护步兵:最前面的六排2门野炮有阵地,不怕日军的炮火。在摩旗岭的观测点视线很好,可以看到整个地区,能准确有力地指挥炮击。从造成到中午,六排2门野炮发射100多发炮弹,摧毁了日军多个炮兵阵地,杀伤大量日军。但这里山沟不大,阵地狭窄,仅能容纳2门炮,不然战果会更大。与此同时,第2连也猛烈开炮,掩护摩旗岭步兵作战。炮击强度高,加上俄制野炮技术落后,钢材差劲,很快就打红了炮管。俄制火炮炮管只要超过300度,立即就会出现严重故障,甚至炸膛。没有办法,只能两个排轮流炮击,其中一个排则冷却炮管。本来炮兵排长都没有一件棉衣!此时却毫不吝惜的将棉衣棉被撕开,用珍贵的棉纱沾满水,擦拭炮管以冷却!到了这个地步,炮早就比人值钱的多!
在炮兵掩护下,日军推进较慢,伤亡也很大。
自然日军并不是傻蛋,他们不会傻到一味持强硬攻,还出了奇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