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豫中会战 > 内容正文

汤恩伯部大突围(五)(众神的黄昏,豫湘桂会战之豫中会战六)
来源:萨沙   2019-01-17 11:31:08

  坦克第3师团仍然有一些损失。除了国军伏击造成部分坦克和汽车毁伤以外,更多的是机械故障。

  日本工业水平不高,汽车工业尤其差劲,仅仅相当于二流资本主义强国意大利的水平。

  日本无论汽油机还是柴油机,相比西方水平有较大差距。

  早在1933年热河会战期间,日军89式中型坦克就在热河省山路上故障频发。最终,成为突击先锋的,只是92式重型装甲车而已,它只有1门13毫米机关炮,算不了什么!

  日军坦克的机械故障较多,此次长距离在公路行军,问题就更严重。除了用于高速突击的直辖挺进队以外(坦克装甲车都反复保养挑选),其他部队不少坦克都瘫在路上,不能前进。

  如果从叶县到洛阳的公路是狭窄山路,日军估计会被自己瘫掉的坦克堵在路上。

  即便如此,坦克第3师团仍然具有绝对战斗力的优势!

  他们拥有1万多兵力,坦克200多辆,还有近千辆装甲车和汽车!

  而郏县、临汝都只有国军1个师,不过几千人。为什么不驻扎更多兵力,主要这两个都是小县城,不具备长时间防御的条件。你就算驻扎1个军,也只能群聚一团,被日军包围歼灭,连自保都困难。

  这尚且其次,关键在于国军没有反坦克武器,无法对于日军这几百辆坦克装甲车。在日军锐利的攻击下,国军拼尽全力,却最多坚持1到2天。

  写到这里,萨沙又要说了,搞成这样,还是人为问题。

  国军第一战区几乎没有反坦克武器,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我们应该是有反坦克武器的。虽然密支那尚且没有攻占,新航线没有打通,但驼峰航线的运输量已经今非昔比。

  1943年驼峰航线运输量达到12万吨,超过罗斯福许诺的10万吨。

  这10万吨如果拿出一星半点,运输美军已经淘汰的37毫米反坦克炮,到给中国哪个一二百算得了什么?

  按照一个步兵团最低标准,也就下辖一个反坦克炮连4门炮,装备30,40个步兵团不成问题。

  关键在于,日军哪怕是97式和97改坦克,正面装甲对37毫米穿甲弹也没有把握。

  其他诸如95式轻型坦克、94式装甲车根本不堪一击,一炮打个对穿能都可能。

  至少汤恩伯麾下的步兵团,能有二分之一装备这种反坦克炮连,至少郏县、临汝保卫战,不会打的这么惨,这么悬殊。

  退一步说,反坦克炮比较大,也许空运不太方面,最低程度提供给我们一些巴祖卡火箭筒啊!

  后来胡宗南的部队就用了一些巴祖卡火箭筒,将西犯陕西的坦克第3师团几辆坦克打挂了!

  以日军坦克的装甲,巴祖卡火箭筒可以轻松对付。

  但这也不给!

  什么都不给,至少应该让空军来帮忙吧。

  坦克第3师团沿着公路开进时,如果中美联合空军可以沿着公路轰炸扫射,会对敌人前进造成巨大影响。当时我军有一种专门反坦克的B25H重型轰炸机,装备75毫米大炮,可以有效对付日军坦克。

  其实,即便是战斗机的12.7毫米机枪,也可以有效击穿日军坦克顶部装甲(只有几毫米厚度)。

  但史迪威不让!整个豫中会战的前期和中期,中美联合空军几乎没有出动,到了洛阳保卫战才出动了一部分,但6月又奉命撤到四川。

  这搞什么?

 

  很简单,史迪威要出蒋介石洋相,然后借此夺权。

  所以豫中会战期间,代表美军的史迪威坐视第一战区,在日军坦克猛攻下节节败退。

  在史迪威看来,蒋介石败得越惨,对他越有利!

  没有反坦克武器的国军,面对强大的日军装甲部队是没有办法对付的。

  更惨的是,日军还享有机动性的绝对优势。他们前进的速度,比国军撤退速度还快。

  坦克第3师团从许昌突然向左急袭,仅仅用了两天半就大体完成了包抄,前进150公里。

  这种速度,国军是做梦也想不到的。

  正常来说,国军步兵大部队行军150公里至少需要5天时间,也就是平均一天30公里。

  日军此次把握住战机,先发制人,耍的真是漂亮。

  万幸的是,汤恩伯也不受草包,第一时间发现并且指挥部队撤退。

  短短的时间内,汤恩伯只要反应稍慢一点,汤恩伯集团12万大军不说全军覆没,损失七八成就是板上钉钉的。

  可以说,这一时期,坦克第3师团是比较成功的完成了任务,而且算得上非常漂亮。

  如果下一阶段,他们能够执行命令,固守这一线的公路,全力阻挡汤集团撤退,恐怕会有很大战果。

  可惜该师团虎头蛇尾,被胜利冲昏了头,最终晚节不保。

 

  5月4日,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命令坦克第3师团:以一支部队在临汝附近待机,准备随时可向登封方面挺近。在击溃该地附近之中国军队以后,以有力一部,向洛阳伊河河谷前进,彻底遮断第13军之退路。

  显然,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的侧重点在于,首先以一部固守临汝附近公路,切断汤恩伯向南西直接到达伏牛山的退路。

  有余力的话,剩余部队参加攻打洛阳作战。毕竟汤恩伯除了向西从临汝附近越过公路撤退到伏牛山以外,也可以向西绕道洛阳,撤退到豫西去。

  一旦占领洛阳,就彻底都死了汤恩伯的所有撤退路线!

  但饭咬一口一口吃,必须先堵住临汝的公路。毕竟汤恩伯集团最近最直接的撤退路线,就是穿越临汝的公路。这条公路那头就是伏牛山,近在咫尺,是最有利的撤退路线。

  至于洛阳,短时间内恐怕打不下来,而且汤恩伯撤退到洛阳也要经过漫长山路,日军占领洛阳并非很急迫。

  所以,先临汝后洛阳是必须的。

  内山英太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坦克第3师团长山路秀男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做出一个极大的昏招。

  山路秀男自从许昌会战正式加入豫中会战开始,连续击破许昌南门、郏县、临汝国军防线。坦克师团凭借兵力火力绝对优势,胜的很轻松,国军往往只能支持2天左右。

  加上俘虏国军发现他们装备低劣,瘦骨嶙峋,甚至军服都不全,山路秀男师团长不觉涌起轻敌的思想。

  山路秀男认为:坦克第3师团兵力雄厚,根本没有必要主力在临汝切断汤恩伯!完全可以让主力继续前进攻击洛阳,赶在国军回防之前占领洛阳,只留下一部配合骑兵旅团和第37师团的步兵在临汝附近,切断汤恩伯到伏牛山的退路。

  4日11时,坦克第3师团长山路秀男、参谋长桥本通义,从郏县经临汝至大安,见沿途均有坦克部队。坦克沿着公路来回巡逻,以搜索、阻止汤集团部队,看起来似乎围成铁桶一般。

  师团长山路秀男、参谋长桥本通义对此很满意,认为任务完成的很好,汤恩伯插翅难飞了!

  这两个家伙过于乐观,认为这种情况下,可以执行主力北上的计划。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山路秀男竟然私下篡改命令,让坦克第3师团主力悉数北上进攻洛阳抢功,仅仅留下直辖搜索队这支小部队负责防御公路。

  这个昏招,导致了12军司令官内应太郎,花费半年心血筹划的豫中大包围计划,彻底完蛋!

  山路秀男具体部署为:

  1.机动步兵第3联队长吉松喜三大佐,率其联队(缺第3大队)及坦克第13联队之两个中队、搜索队坦克1个中队、机动炮兵第3联队10.5公分口径榴炮第2大队(缺第1中队)及第1大队九○野炮第1中队、防空机关炮1个中队、工兵队、修理队等,继续北上攻击前进,占领洛阳以南龙门街要口的高地,控制洛阳以南之通道。

  2.坦克第6旅团一部,从临汝向西,经伊阳(汝阳)、嵩县,攻占至伊河上游地区,以利于师团下期作战。

  3.师团直辖挺进队,到达白沙镇附近后待命,作向以东颖阳镇与登封的作战准备。

  显然,主力全部走了,只留下小小的直辖挺进队。这完全是顾头不顾腚!

  直辖挺进队战斗力很强,毕竟兵力不多,坦克不过50多辆,官兵1000多人,能够完成长达100公里公路的封锁吗(平均每公里仅仅10个人,2公里有1辆坦克)?

  肯定不能!

  之所以这么搞,主要还是日本军人的心态。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领土面积狭小的国家,对于日本人来说,每一片土地都是重要的。日本人有句名言:日本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自己的主人!

  在日本战国时期,很多大名只有一个城池和周边的农村,充其量也就是中国的一个乡镇。但这样的大名,既可以耀武扬威,豢养一群武士。

  战果时期有些小大名的战争,双方出动不过一二百武士对砍。这充其量,也就是中国农村两个村子械斗!萨沙上学时候,傍边学校小孩打群架,有时候也有这种规模!

  战国混战期间,一个大名能够夺取敌人一座城池,也是极为荣耀的。首先登城的武士,通常都会受到极大的荣誉。

  这种传统就刻在了日本军人脑海里。

  在日本本土,日军每占领中国一个城市,都会有大的庆祝,彻夜游行之内。

  从1937年开始,日军前线军官频繁出现只顾占领城市,丢下国军部队不管的情况。

  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懊恼的说:日军有重视掠城、轻视歼灭敌人主力的恶劣传统。要知道,战争的关键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如果不歼灭敌人,占领区区城市有什么作用?一旦把敌人歼灭,难道怕城市自己长腿跑了不成?

  只是,这些说了没用。

  众所周知,洛阳是豫西的核心,占领洛阳对于整个豫中会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无上的光荣(至少日军这么想)!

  所以,坦克第3师团北上抢功,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除了只顾攻城略地以外,还有就是团长山路秀男没有预计到,汤恩伯集团撤退会如此迅速!

  坦克第3师团是2日才从许昌出发,4日就占领临汝,花费了2天半的时间,堪称神速。

  山路秀男这个老家伙过于骄傲,认为他的速度如此之快,汤恩伯怎么也比不了。

  他认为,即便坦克师团攻打临汝的3日晚上,汤恩伯就部署撤退,数万步兵也要至少要5到6天时间,也就是8日到9日才能从嵩山山区突破出来,赶到公路一线。

  这几天时间,足够坦克第3师团杀到洛阳城下了。大不了到时候,再让一部主力回防拦截汤恩伯就行了。

  实际上,被我党蔑称为大草包的汤恩伯,却是非常厉害的将领。早在许昌战役爆发之前,汤恩伯就判断日军可能会包抄合围嵩山国军主力。

  汤恩伯当时就预备了总撤退,并且对于许昌战役留了一手,没有投入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命令的大量主力,而是让他们留在后方,以防备日军稍后合围。

  日军占领许昌开始包抄合围之时,汤恩伯已经明确知道日军目的。他除了调动这些部队尽量阻挡日军坦克部队以外,就立即下达准备撤退命令。

  就像下棋一样,汤恩伯失了先手,但变阵迅速,并不是从头输到尾!

  那么,汤部撤退并不迟,几乎和日军齐头并进。

  日军如果想要拦住汤部,就必须全力以赴,稍有犹豫就抓不住了,更别说自己胡来!

  在这种情况下,坦克第3师团仍茫然无知,一意孤行。

  他们北上在4日下午继续北上,强行渡过伊河,逼近洛阳外围防线。

  洛阳防线是整个河南省最坚固的,花费了数年时间,部署了第一战区仅有的一些重武器。

  坦克师团沿途遭受国军反复狙击,他们的坦克和汽车开始有相当损失。尤其中美联合空军终于摆脱史迪威的拆台,开始陆续增援豫中战场。

  除了重点轰炸黄河铁桥以外,他们开始使用战斗机沿着洛阳附近公路轰炸扫射,对日军坦克造成很大的威胁。

  日军坦克其实都是轻型坦克,即便97改也不过15吨而已。这种坦克装甲薄弱,尤其顶部装甲只有几毫米,根本不是美军飞机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的对手。一旦被扫射击穿,坦克就会受损。

  不过,日军兵力雄厚,推进还是很迅速。

  先头的坦克中队,终于在5日拂晓到达洛阳龙门街以南约4公里的西草店。

  龙门距离洛阳仅有12公里,换句话说,日军坦克已经杀入洛阳外围,这是惊人惊叹的高速度。

  到了这里,日军坦克中队突遭洛阳外围守军反坦克炮的攻击。占据龙门街以南两侧高地上的守军,利用既设阵地与猛烈的炮火,暂时阻止了日军坦克部队的前进。

  逼近洛阳似乎很了不起,失败的是,坦克第3师团的作战任务是包抄合围汤恩伯集团,而不是占领洛阳。

  此时部队主力悉数北上,只留下直辖挺进队的50多辆坦克和1000多步兵,协同骑兵第4旅团防御临汝到郏县的公路。

  这些兵力,本来就已经不足,没想到又有人搞事。

  直辖挺进队的指挥官福岛联队长,搞出更大的事情来。

  看到其他各部都去洛阳抢功吃肉,自己奉命留守白沙镇临汝啃骨头,福岛联队长非常不满。

  当时命令是福岛联队长协同赶到的骑兵第4旅团一同驻守。

  福岛联队长认为,有骑兵第4旅团几千人就足够了,没必要用他的坦克,还不如一起去打洛阳占便宜。

  正巧当时坦克第3师团通讯有问题,福岛没有直接收命令,是通过第3中队长关屋今朝夫大尉转交的。

  福岛联队长就自作聪明,故意装作不知道有这个命令,让第3中队自己留在白沙镇。他自己在95式轻型坦克掩护下,率领其他部队气势汹汹的北上攻击洛阳去了。

  福岛认为,反正还有骑兵第4旅团吗,他们可以防守公路。

  谁知道,骑兵第4旅团想法和他一样。

  骑兵第4旅团。

  骑兵第4旅团是协同坦克第3师团作战。

  藤田茂所率的骑兵第4旅团,于5月3日从许昌以西的颖桥出发,向西经高店、冢头镇,于晚间到达了郏县以西的薛店。4日继续西进,18时先头部队到达了临汝西北10公里一带。5日拂晓先头的骑兵第25联队到达了水寨。

  大体和坦克第3师团靠拢,大大增强了该师团的兵力。

  骑兵旅团有几千兵力,如果协同坦克部队驻守公路,还是能够拦阻汤恩伯集团主力的。

  没想到,骑兵旅团见坦克师团悉数北上,也不愿意落后,跟着一起走了。

  旅团长藤田茂决定,骑兵第25联队骑兵第26联队跟随直辖挺进队北上。

  这两个骑兵联队与直辖挺进队的坦克取得了联系,也渡过伊河。过河后,骑兵旅团就投入了战斗。

  由于骑兵第4旅团的支援,倒是对坦克师团直辖挺进队帮助很大。当面的战况很快改变,击破了国军防御圈。

  但这些有什么用处?骑兵第4旅团的任务是阻挡汤恩伯集团撤退,不是占领洛阳。

 

  这样本应该阻击的直辖挺进队,和随后赶来的骑兵第4旅团都在4日北上去了,公路只有小股部队驻守。

  到了5月5日,骑兵第4旅团也赶到龙门,坦克第3师团认为胜券在握,更是全力猛攻。

  前一日晚,也就是4日晚,师团长山路秀男从南面沿着公路北上。此时汤恩伯主力已经开始沿着公路突围!

  山路秀男的司令部也被突围的国军攻击,依靠警卫部队苦战才勉强为主。

  此时的山路秀男才发现,沿途公路上日军士兵和坦克极为稀少,大吃一惊。

  5日拂晓,山路秀男严令北上的坦克部队主力和骑兵第4旅团立即返回,务必坚守公路一线,阻挡汤恩伯部突围。

  可惜,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5日全天,坦克第3师团主力在洛阳外围和守军激烈交战,多辆坦克被击毁击伤,根本没有办法撤回。

  6日,山野边的第1大队继续进攻,守军也加强了反击。这一天国军利用仅有的几门法制火炮,向日军阵地发射了约600发炮弹,造成日军一定的损失。

  除了国军拥有一些火炮以外,更厉害的是肉搏。

  在连续三整天的激战中,守军多次与敌进行白刃格斗。所谓凶的怕不要命的,这种打发使得日军伤亡累累,其第1中队长铃木安三郎、第2中队长菱沼等均被击毙。

  吉松将平泉少佐慌忙率领第2大队增援加入战斗,由临汝赶来的神户英彦中佐炮兵第3大队,也加入攻击。

  洛阳外围打成这样,坦克部队主力根本无法撤退,只能将直辖挺进队先撤回来。

  5日晚上,挺进队才回到白沙镇一线,却遭遇汤恩伯集团猛攻,同时也被空军猛烈轰炸。

  当年坦克部队没有夜视装置,不善甚至可以说不能夜战。挺进队少量坦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汤恩伯部从他们面前突围,无法阻拦。

  当日,挺进队唯一留在白沙镇的第2中队在关屋大尉指挥下,奋力阻挡汤恩伯部突围。

  这点部队,哪里挡得住这么多国军。

  混战中,关屋和部下17人反而被国军85军一部包围。经过激战,关屋等9人被打死,另有7人受伤,只有1人侥幸逃了出去。

  直到7日,坦克第3师团主力才回到白沙镇一线。

  此时汤恩伯主力早已于5日晚上成功越过公路,全军撤退到豫西伏牛山地区,胜利完成突围。

  骑兵旅团也是类似!

  5日晚上,骑兵旅团接到命令,要求他们立即返回登封附近拦阻汤集团。此时大势已去。

  该骑兵旅团6日才开始从北面返回, 5月8日,骑兵第4旅团进至大金店以西约15公里的庞窑、傅窑、王庄、胥店、前后孟村一带。

  驻守在该地的国军,早在5日晚上就已经西撤成功。

  其实,除了第4旅团和坦克第3师团以外,步兵第37师团也奉命封堵汤集团。


 

 

  第37师团

  第37师团作为步兵部队,奉命跟随骑兵和坦克前进,切断汤部退路。

  第37师团经过许昌战役的大战,参战部队有一定伤亡,更惨的是官兵长期行军作战,都相当疲惫。

  表面上日军此次出动14万大军,兵力雄厚,但国军毕竟有24万之众,还有当地民众支持,日军兵力还是比较空虚的。

  反应在第37师团身上,就是兵力不够分配。

  第37师团面对的敌人很多。

  第37师团防区,也就是许昌附近100多公里,还有国军几支部队四面出击,固守各要隘。

  汤恩伯在公路以南有2个师的零散部队,直接威胁日军后方。

  日军主力不是西进就是南下,连第27师团也南下打通平汉铁路去了。目前这么大地区无兵可用,只能被迫从第37师团调兵对付这些国军。

  第37师团无奈,被迫将仅有的3个联队拆开使用!

  皆藤喜代志大佐的227联队被派去打郾城;冈村文人大佐的第226联队被派至水寨、韦村、南衙、彭婆镇一带的伊河东岸地区扫荡。

  这2个联队都被拖住不能动!那么北上协同坦克和骑兵作战的,竟然只有镇目武洽大佐的第225联队区区一个联队。

  第225联队刚刚经历过许昌战役,很是疲惫。

  该联队也是2日开始出发北上,但步兵前进速度就远远慢于坦克和骑兵。直到4日,该联队才赶赴临汝以东地区。

  第225联队的任务,是防御临汝到郏县以东的公路,协同这里巡逻的坦克部队阻挡汤恩伯集团越过公路撤退。

  临汝到郏县一带,有50公里距离,山隘众多。依靠第225联队区区3000多人,等于每公里只有60多个人,哪里能够守住。

  更惨的是,该联队还面临着国军随时可能对临汝、郏县县城的反攻,被迫抽调1个大队作为机动部队,不在公路上驻守。

  也就是说,公路上只有2个日军步兵大队2000多人驻守。

  鉴于第37师团阻击兵力严重不足,内山的12军司令部决定,将作为军预备队的37师团两个步兵大队(226联队第3大队,227联队第2大队)火速北上增援。

  当晚,12军又抽调第37师团冈村文人大佐226联队其余主力增援,只是命令下达太晚,没起到作用!

  冈村文人接到命令后,于5日14时开始前进。前进到庙下街东北约6公里的路庄时,突遭国军21集团军第29军约1000人的袭击。

  第226联队和这部混战,一直战斗至20点。

  这支部队是汤集团,向外线伏牛山地区转移的先头部队之一。第226联队被该部拦阻,没有能到到达预定的封锁线。

  而临汝附近的第225联队公路防线千疮百孔,到处都是空档!汤恩伯部利用对豫中的熟悉,肆意从各线穿越公路。

  汤部撤退很巧妙,第225联队几乎没有发觉。少数小部队即便发觉,也不敢在夜间随便发动进攻,以免被反击后自身难保。

  6日早6时,第12军司令部才发现汤恩伯主力似乎已经撤退。内山英太郎恼怒之计,紧急命令第37师团向西移动至临汝与庙下街之间,以阻击守军由登封向西撤退。

  第37师团也是大惊,于上午8时从纸坊出发攻击前进。行军中,太师团沿途发现很多难民,才知道西撤的国军相距不远,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准备战斗,并向北面派出搜索部队。

  师团主力6日晚17时才到达临汝县城,7日开始设置了强有力的封锁线。

  而此时国军早已撤退成功2天之久,这条封锁线毫无作用,仅仅拦住了一些难民。

  第37师团的阻击任务,就这样荒唐的结束了。


 

 

  由此,日军豫中会战最大的目的,也就是围歼汤恩伯集团主力,完全失败!

  自然,突围也是很不容易的,非常艰险,只是结局还不错。

  负责殿后的9军54师162团团长宋邦纬将军,是撤退最困难的部队。但他的回忆中,撤退也是没有问题:5月8日下午4时,奉命向西转进。本团当晚奉命突围时,因考虑西面系包围圈,乃改向南,拟翻伏牛山东麓,不料却遭到南面两路敌军之攻击,遂转向白沙南面,再向西冲过公路。但经派人侦察,洛叶公路已被敌装甲部队完全封锁,若贸然以大部队突围,势必遭受甚大损失。敌人派出一组组的战车,每组两三辆,往来巡逻,把整个公路封锁得象铁笼一样。到夜晚则发射照明弹,一个接一个地不停,把地面照的通明透亮。但我们还是借日军照明弹的间歇,全团成功通过了公路突围而出。

  坦克第3师团和整个12军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付出伤亡近万人的代价,曾经争取了这么好的形势,最终却因为指挥官的荒唐,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日军豫中会战次要目的,是打通平汉铁路。

  在占领许昌以后,日军第12军命令竹下义晴第27师团在第37师团配合下,全力沿着平汉铁路南下攻击,以1个半师团2万多重兵攻击前进。

  同时,许昌西面200多公里日军第13军(徐州调来的65师团与从扬州调来的船引正之中将64师团各1个旅团)的1万多主力,继续攻击前进,牵制平汉铁路以东国军何柱国的第15集团军和陈大庆的第19集团军。

  武汉地区日军第11军派出独立步兵第11旅团长宫下文雄少将率独立步兵7个大队1万兵力,从河南信阳北上,沿着平汉铁路攻击前进。

  这样一来,打通平汉铁路的日军总数为4万多人,显然铁路肯定守不住了。

  从战略上来说,许昌战役结束后,平汉铁路就已经无法防御。

  许昌是豫中防御枢纽之一,连通豫中和豫西。现在许昌丢失,日军又在全力奔向豫西,那么平汉铁路所在的豫南就成为孤悬敌后的危险地区,三面都是敌人。

  唯一一面没有敌人,但友军已经向豫西总撤退。所以平汉铁路已经不可能守住,更别说日军攻击部队就有4万多人,国军守军不过2万多人。

  即便强行调动主力防御,一旦被日军切断唯一的退路,这2万多国军又要全军覆没。

  即便如此,汤恩伯为了为豫西撤退争取时间,仍然命令平汉铁路几个坚固支点必须坚持防御。

  第27师团和第37师团第227联队,沿着铁路南下,并没有遭到激烈抵抗。前进到漯河郾城,遭遇到国军89军新编第1师的顽强阻击。

  此时平汉铁路的沦陷已经是注定的,新编第1师坚守支持牵制日军主力,为豫西撤退的友军减轻压力。

  该师1个团驻守郾城,2个团驻守漯河!

  郾城和漯河都是平汉铁路重要支点,日军必须占领!

  第89军是国军中著名的弱旅,主要由江苏地方保安部队编组。在1940年著名的黄桥事变中,该军被新四军重创,军长李守维都被击毙。

  在新四军和日军的联手攻击下,第89军在苏北站不住脚,被迫全军撤退到河南,归属第一战区指挥,军长顾锡九。

  打不过新四军,不代表不能和日军拼命!

  此次第89军黄永赞新编第1师,在漯河和郾城同日军誓死血战。

  这个新编第1师基本没有任何重武器,轻武器也严重匮乏,轻机枪数量不足。

  面对五倍数量,十倍以上火力日军的围攻,新编第1师浴血苦战。

  日军为了攻打漯河的国军2个团,调动了第27师团全部3个联队,兵力有五倍优势。

  攻打郾城的国军1个团,调动了第37师团1个联队,兵力也有一倍优势。

  双方于5月2日开始在外围交火!由于国军数量太少,依靠沙河等阵地杀伤日军以后,就放弃外围阵地,陆续退到县城附近凭借阵地死守。

  日军判断郾城国军兵力较少,首先围攻郾城。

  日军兵力火力都有绝对优势,根本没把郾城国军放在眼里。

  第37师团第227联队分兵从三面围攻郾城,同时第27师团出动中国驻屯步兵第2联队向郾城侧后迂回,试图切断国军守军退路。

  在日军看来,郾城已经是孤城,国军又是三流部队,恐怕直接会弃城逃走。

  谁知道,郾城国军这个团却毫不动摇,从5月3日开始同日军激烈交火。

  战斗非常惨烈,当日3团3营1连奉命死守核心阵地,坚持激战24小时,全连竟然全部伤亡,无一幸免。

  4日,日军四面围攻,猛攻重要据点阴阳赵。第1师第3团中校副团长周希仁指挥该师加强营及军部特务、工兵两营,固守阴阳赵。在日军猛烈炮火下,国军果断采用近距离肉搏拼刺,连续击溃日军多次冲锋,坚持到第二天拂晓。

  混战中,副团长周希仁中弹殉国。

  虽新编第1师用尽全力,毕竟敌众我寡。郾城附近都是平原,无险可守,仅靠沙河颍河两条不宽的河流勉强阻挡日军推进。

  激战到5月5日拂晓,日军从四面八方攻到郾城城下。

  在这种绝境下,新编第1师弟3团不为所动,竟然继续拼杀,同日军混战到中午。

  11点30分,日军第227联队第1大队凭借兵力和火力优势,终于攻入郾城东门。

  第3团依靠小小的县城,同日军激烈巷战2个多小时,最终被迫撤退。

  日军当先冲入县城的第1大队第3中队伤亡惨重,突击队长建部正中尉被国军用大刀砍死。

  郾城战斗极为惨烈,时任炮兵排排长张中强回忆当年,写到:此时阵地已经被攻破,望着渐渐逼近的日军,我们急忙把迫击炮撤走。我带领全连勤杂人员阻击日军,在人员少、枪支少的情况下,我们分成3、5人一组,隐蔽到沟中与日军交战。日军的枪弹像雨点一样射来,战队们纷纷中弹牺牲。我突然发现全连只剩下我和一个传令兵张清林了,大批日军已经冲到我们附近几十米了。更惨的是,我们的枪里面已经没有子弹了。眼看就要被俘虏,一种不甘屈服的精神在心中萌生,和日本人拼了。忽然看见阵地上还有8发迫击炮炮弹没有搬走,我急中生智,迅速跑过去将炮弹的底火去掉,安上引信,用力砸一下,然后像手榴弹一样扔出去。我俩站在高处的有利地形,一个砸一个扔。日军枪弹在我们身边横飞,每一秒都有中弹的可能。此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看哪儿日军多就向那儿扔。炮弹扔出去后,炸死不少日军。日军不知道我们用了什么新式武器,一下子被打懵了,暂时退了下去。我俩趁机向东跑去。

  当我们俩向东跑到黄岗村外时,听见子弹炮弹手榴弹响成一锅粥,后来知道,这是突围的人在与日军交战。突然一串子弹飞过来,擦着我的胳膊飞过去,傍边的张清林哎呀一声倒在地上。我赶忙扶起他,但他已经死了,连一句话也没留下。此时子弹如雨点一般射来,我手里又没有枪,只得躺在张清林的尸体旁的麦棵里,摸一把其它死人的血往脸上一抹。这一卧倒,目标小了,日军的子弹也打不到我了,我这才敢喘口气。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稀了,战场平静了,天也黑下来了,月亮升起来了,我借着月光,猫着腰从麦棵里向外摸,不大一会儿,我们集合了11个幸存者,都是一个团的,我们小心地通过阻绝沟,这沟本来是为了挡日军的坦克的,结果也没用上。后来我追着走了一天,终于回到了部队!

 

  郾城的新编第1师第3团,苦苦坚持了3天之久,为豫西国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其实日军第12军已经命令围攻郾城的日军第227联队北上增援,务必切断汤集团主力撤退。

  因为郾城战斗久拖不决,最终第227联队北上到郏县已经是8日。

  此时,汤部主力已经成功突围了2天。

  漯河国军2个团面对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兵力,比郾城还多坚持了半天。血战到底5日中午,日军以绝对兵力火力优势冲入漯河。

  守军和日军巷战到下午5点,89军军长顾锡九见漯河沦陷已经不可避免,下令撤退。

  漯河和郾城沦陷以后,日军就没有再遇到大的阻碍。

  汤恩伯鉴于主力已经突围,下令平汉铁路沿线国军也立即撤退。

  第27师团于7日占领遂平,9日占领确山,同北上的武汉日军第11军回合,由此平汉铁路被打通。

  由此,打通平汉铁路的任务实现,时间是5月9日。

  但从4月29日开始,中美联合空军开始轰炸黄河铁桥,并且在8月3日由中国飞行员杨训伟驾驶的B25中型轰炸机,将铁桥彻底炸断,导致平汉铁路彻底中断。

  换句话说,日军使用14万重兵打通平汉铁路的光环,仅仅维持了不到3个月!

  这堪称世界级智障的军事行动,形同白痴!

 

  而豫中地区虽然丢失,现在看来是不可避免的,无论谁来指挥都是这样。既然大局已定,汤恩伯最应该做的是保存主力,避免被日军歼灭。

  显然,汤恩伯做的很好。

  他的主力全部突围成功,包括第一阶段黄河沿线,第二阶段许昌会战,加上此次第三阶段的伤亡总数,不过才1万多人。

  相对于汤恩伯集团的12万大军来说,这些伤亡并不算什么。

  汤恩伯部主力没有失去战斗力,稍后的桂柳会战中,汤恩伯就率领撤退到伏牛山区的13军参加战斗。

  这侧面说明,汤部没有受到什么打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