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对话抗战史专家苏智良 上海市民感召十九路军与日作战
来源:新民晚报    2016-05-13 15:19:01

  记者:上海民间义勇军在抗战中的作用是什么?

  苏:上海的民间义勇军从1931年10月之后相继成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配合第十九路军守卫上海,更多的承担护卫、运输、宣传的工作,也有好几次上前线。市民义勇军的涌现和成长,极大地鼓舞了第十九路军。第十九路军的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都曾说过,十九路军是在上海市民的感召下与日军作战。

  记者:上海民间义勇军的人员构成有哪些?

  苏:工人为主体,还包括学生、教职员、商店店员,涵盖整个社会中下层。比如有上海民众反日救国义勇军、复旦大学义勇军、邮电义勇军、市商会义勇军、童子军团义勇军、华侨义勇军等等。

  记者:民间义勇军这样的参战形式,在历史上和其他国家有没有先例?

  苏:学界公认,上海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救亡的中心,市民自觉参与其中十分可贵。国外也有外敌入侵时市民参加战斗的情况,但像上海这样全民参与、涵盖社会各个阶层,时间跨度大半年(从“九一八”一直到1932年6月),这确实是少见的。

  记者:从研究抗战历史的角度,上海民间义勇军有怎样的历史价值?

  苏:“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的态度隐忍,但是上海市民抗日救亡热情高涨,自下而上地动员起来。这继承和发展了一种传统,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之后几年的抗战中,上海还涌现了救国会,就是从义勇军发展而来的。

  记者:“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何上海会成为全国抗日救亡的中心?

    苏:上海开放得比较早,民族主义精神很早就得以在这里传播,比如说晚清时上海就成了反清革命的基地,比如五四运动中上海的工人就用罢工来积极响应。上世纪30年代,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既是经济中心又是文化中心,当时上海的人口就有300万,这里聚集了中国最大的工人阶级,聚集了中国最大规模的学生团体,国外的进步思想最先来到上海,所以最早形成了民族主义的意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