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血战台儿庄:中国军队的通力合作击溃日寇王牌
来源:台儿庄新闻网   2015-04-07 09:50:57

  所谓“合作”是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可以引申为: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本文使用的“合作”是指:为了共同抗击日军,中国军队相互配合而采取的联合军事行动。台儿庄战役广义的讲包括台儿庄城寨的战斗、藤县保卫战、临沂战役、鲁南会战及池淮阻击战,即“从1938年1月15日日军进攻明光算起,至4月7日日军逃离台儿庄结束”。

   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而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咽喉,是徐州的门户。日军夺取山东要地后,增加兵力,追击中国军队。日军第十师团由北向南展开进攻,第五师团由东北方向从临沂向峄县(今峄城)进攻配合作战。为了粉粹日军南北夹击中国军队、摧毁中国军人的战斗意志进而迅速侵占中国的战略意图。1937年9月,国民政府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该战区的作战指示:“以徐州为中心,集结有力兵团于津浦铁路南北两段间,占领既设阵地,并对日军进行袭扰,诱致其主力于津浦铁路方面,以迟滞日军溯江西进。”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和在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的日军展开了一系列的决战,中国军队取得了重大胜利,歼灭日军二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胜利的原因,与国民党各参战部队的配合及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是密不可分的。

一、国民党军的相互合作

  第五战区刚成立时,所统辖的部队不足七个军,随着战役的需要,又陆续调集部队到第五战区,该战区的部队有“第二十军团五个师,第二十一集团军五个师,第十一集团军三个师,第五十军二个师,第二集团军三个师一个旅,第二十七集团军两个师,第三军团一个师,第六十军三个师,第七十五军两个师,第六十八军两个师,第二十二集团军四个师,总兵力约三十多个师,据守在台儿庄附近的就有二十五个师”。从中可以看出参加作战的部队派系林立,有中央军、桂军、西北军、东北军、川军等,除了汤恩伯部是“中央军”外,其余的部队,都被蒋介石视为“杂牌军”。就是这以“杂牌军”为主的军队,却能战胜日军最精锐的第五、第十等师团,究其原因是:中国各参战部队,不论“中央军”还是“杂牌军”,都能相互配合作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长期以来,中国军队的各部队,隶属于不同的派系,各自为政,中国军队在战场的失利大都于此有关。这一点正如郑洞国回忆时所说,“各军队派系间互不协调、各图自保,是当时中国军队的致命弱点之一。就我所经历的1933年长城抗战之役,以及抗战爆发初平汉路北段的保定之役来说,我军失利无不与此有关。”在军阀混战时期,各军队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地盘,经常相互拆台,彼此不和,互有仇恨,如:粤桂战争、滇桂战争、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战场上各图自保,见友军的灭亡而不救。再者,蒋介石一向排斥“杂牌军”,利用一切机会不择手段地削弱“杂牌军”,张学良的东北军被蒋介石瓦解后,桂系便成了蒋介石统一中国的最大障碍,打打和和十来年没有解决。直到抗战前夕,广西实际上还是游离于南京政府之外的“半独立王国”。更令蒋介石不安的是,广西闹自治,引得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也颇不安分,对南京政府总是阳奉阴违。蒋介石采取分化、瓦解“杂牌军”,使得“杂牌军”之间也互不协调。但是在台儿庄战役中,他们都能以大局为重,相互配合,共同抗日,从而为取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国民党“杂牌军”的相互合作

   东北军、桂军及西北军在池淮阻击战中的相互合作。1938年1月23日至2月初,桂军和东北军五十一军在池河西岸,相互配合,携手作战,抗击日军。2月9日至10日,日军第十三师团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第五十一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第五战区长官部调第五十九军驰援,张自忠率部进至固镇地区,配合五十一军作战。两军联手,共同抵抗日军。至3月初,恢复了淮河以北全部阵地。同时,在淮河南岸,桂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第四十八军固守炉桥地区,第七军协同第三十一军迂回攻击定远的日军,迫日军第十三师团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正是东北军、桂军及西北军在淮河流域互相配合,一致对外,联合作战,使得日军在淮河两岸首尾难顾,也宣告了日军对淮河流域进攻的失败。池淮阻击战将日军迟滞于淮河一线,粉碎了日军预定的“南北夹击”的战略,迫使日军改取“南守北攻”战略,从北面取道山东,进攻滕县、峄县,造成孤军深入的局面,从而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歼灭日军造成了良好的战机。

   第三集团军、川军、第二集团军在战略上的配合作战。2月中上旬,孙桐萱率领第三集团军攻击济宁、汶上两城的日军。双方短兵相接,血战数日,由于日军的大量增援,力量悬殊,第三集团军伤亡极大,中国军队被迫撤至相里集、羊山集、巨野等一线。第三集团军的反攻拖住了日军第十师团第八旅主力,使其不敢南下进攻藤县。“这就有力地支援了川军的藤县作战。”同时,3月14日早晨开始,至18日中午结束,共4天半的藤县保卫战,川军付出了近万人的代价,迟滞了日军达100多个小时,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的布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滕县保卫战达到拘束日军之目的,若无滕县之血战,则第二集团军不能于台儿庄从容布置;第二集团军若布置未成,有无台儿庄战役的最后胜利则未可知?

   五十九军和第三军团及五十七军的相互合作。张自忠的五十九军和庞炳勋的第三军团原都是西北军,张、庞二人宿有仇恨。1930年中原大战时期,庞炳勋被蒋介石暗中收买,他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及扩大实力,率部突然袭击了张自忠的师部,张自忠险些丢掉性命,因此张自忠发誓一定要报此仇。1938年2月下旬,日军第五师团从山东潍县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中国军队庞炳勋部第三军团第四十军等部节节抵抗,战事吃紧。而此时,李宗仁又无兵可调,只好调五十九军前往支援。但庞、张二人有私怨,并且张自忠曾表示:“在任何战场皆可拚一死,唯独不愿与庞炳勋在同一战场。”张、庞二人能否配合作战,是临沂战役的关键。但在民族利益的驱使下,张自忠不计个人恩怨,摒弃前嫌,并向李宗仁表示:“绝对服从命令”。结果张自忠率领五十九军以急行军的速度及时支援庞炳勋部,庞炳勋亲自出城迎接。张自忠要庞炳勋放心,不讲先前的私怨,一定要共同对抗日军。这对冤家冰释前嫌,合兵一处、两面夹击日军,激战多日,打了一个胜仗。使得日军第五师团遭到极其惨重的损失,造成日军已无法继续支撑临沂的作战,只好先撤退回莒县以困守待援。李宗仁回忆时说,“若非张氏大义凛然,捐弃前嫌,及时赴援,则庞氏所部已成瓮中之鳖,必至全军覆灭。其感激张氏,自不待言。”张自忠和庞炳勋不计个人恩怨,相互配合,在临沂合围日军,粉碎了日军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为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月22日,五十九军主力它调,准备进攻邹县。日军趁此,从高密增调援军支援临沂。鉴于临沂有变,张自忠率部重返临沂。由于连日激战,五十九军伤亡惨重;庞炳勋部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请求支援。李宗仁调第五十七军第三三三旅增援临沂,血战十五个昼夜,取得第二次临沂保卫战的胜利。正是五十九军、五十七军、第三军团协同作战,拖住了日军的第五师团,减少了国民党军在台儿庄的压力。

  这些“杂牌军”在“内战”的漩涡中,混战多年,矛盾重重,“黑白不明”、“是非不分”,为了利益和地盘互相攻击,“互相猜疑”,各自为战。如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抗日的战场上,他们明辨是非曲直,放下个人私仇,握手言和,同仇敌忾,并肩作战,相互援助,抗击日军,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国民党“中央军”和“杂牌军”的合作

  在“内战”中,“中央军”,一心想“吃掉”“杂牌军”;在战场上,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混战,并且“中央军”也经常监视“杂牌军”,甚至伺机遣散或改编“杂牌军”;“中央军”常以嫡系自居,对友军见死不救,保存实力第一,二者之间素有私怨。但台儿庄战役中,作为“中央军”的汤恩伯部基本上能与“杂牌军”配合作战。

  1938年3月中旬,日军第十师团从界河进攻藤县。川军第四十一军坚守滕县,伤亡巨大,请求支援。而此时李宗仁调汤恩伯的“中央军”,前往支援,因汤恩伯部主力部队路途过远,未能及时赶到,滕县先于一日失守。为了减轻临沂方面可能产生的威胁,汤恩伯急欲加强与张自忠和庞炳勋部的协作。3月24日,汤恩伯派军团司令部参谋处苟吉堂前往临沂会商,“双方确定了相互通信联络的具体办法,并决定由第二十军团兵站支援庞、张两军步机枪子弹40万发,以补充他们弹药的不足。”除此,汤恩伯还派二十军团的骑兵团前往临沂支援张、庞等部。

  3月24日,日军第十师团一部猛扑台儿庄,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在台儿庄地区坚守,战事吃紧,伤亡十分之六七,请求援兵。汤恩伯虽有保存实力的想法,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依然于27日率领“中央军”前往台儿庄,与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相互配合,使得台儿庄的日军陷入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日军第五师团以小部监视张自忠、庞炳勋等部,大部于29日深夜开始转移,支援台儿庄的第十师团濑谷支队,从而威胁汤恩伯部的侧背。3月31日,刚调入第五战区的第七十五军投入作战。七十五军和汤恩伯部的中央军共同对付来自临沂的日军,并击破该敌。4月3日,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由东向西,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孙桐萱的第三集团军由北向西,大举反攻,三个集团军相互配合,并肩作战,内外夹击日军。4月7日,日军逃离台儿庄,最终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中央军”和“杂牌军”同属国民革命军,但隶属不同的派系,积怨素深,经常避战自保,见对方危亡而不顾。但台儿庄战役中作为“中央军”的汤恩伯部,基本上以民族利益为重,在爱国心的驱使下,配合友军作战;“杂牌军”也基本上放弃保存实力为第一的原则,基本上能配合“中央军”作战,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及地方武装的合作

   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征战多年,二者有血海深仇,水火不溶。但随着日本的步步入侵,国共两党开始逐步合作。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6项条件。1937年7月,日军发动了“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中央发布通电号召全中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军的进攻。8月,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称十八集团军),开赴华北前线。而后,又将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9月22日,国民党中央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抗日谈话,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在民族大义面前,国民党和共产党放弃先前的恩怨,团结一致,共同抗日,配合作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作为中共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通过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带给李宗仁的作战指导方针是:“在津浦线南段,由李品仙、廖磊两个集团军在张云逸率部配合下,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运动于淮河流域,威胁日军,使之不敢贸然北上支援由华北南下日军。同时,在徐州以北必须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即“要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消灭在台儿庄。”后来这一作战方针得到李宗仁的贯彻和实施。

  共产党不仅给国民党军队战略上的指导,而且还以实际行动派军队配合国民党军的作战。张云逸率领新四军一部,进入蚌埠、徐州、合肥三点之间作战。该军在津浦线南段开展游击战,夜袭日军的重要据点,破坏日军的交通线,牵制由南京渡江北上的日军,支援第五战区的部队向日军猛攻。同时,李宗仁命令“第二十一集团军廖磊所部第七军及韦云淞的第三十一军向定远一带集结,协同新四军张云逸部运用游击战,侧击敌人。”这样国民党军和新四军相互配合,威胁日军的第十三师团,使津浦路南段日军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

   八路军也在日军后方配合国民党军的正面作战。张爱萍将军“以八路军军代表的身份,赴徐州向李宗仁表示该军也尽力支援第五战区的战争。”鉴于日军集主力由津浦线南北夹击徐州,为策应第五战区作战,朱德、彭德怀于1938年2月5日,致电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第一二九师应即准备一个团或两个营的兵力,由宋任穷率领,配足干部与通讯器材,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内,东出沧(州)石(家庄)路以南邢台、德州间活动,声援徐州友军作战”。3月9日,又致电聂荣臻、刘伯承等:“津浦线南北段的国民党军队仍在苦战中,日军已遭受沉重抗击,你们以前派出之东进部队,应令其向沧(县)德(州)线积极动作,以配合津浦北段作战。”此外,八路军在华北日军后方多次袭击日军,如:1938年2月22日至4月2日,第一二零师在晋西北发动反围攻战役,歼灭日军1500余人,收复7座县城;在午城、井沟伏击战(3月14日)中,八路军一一五师伏击击溃日军4000余人,击毙日军1000余人;3月15日至4月11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发动的易涞战役,歼灭日军1400余人;3月16日,一二九师发动神头岭伏击战,歼灭了日军1500余人。这样使得徐州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减轻了压力,得以在台儿庄周围集结部队与日军决战。从战略全局看,八路军在华北日军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对日军构成相当大的威胁,牵制其一部兵力,这无疑是对台儿庄战役的一种配合。

   总之,台儿庄战役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新四军、八路军对日军进行多次战斗,牵制了大量日军,使得日军不能抽调更多的兵力南下进攻台儿庄,这就有力地配合了第五战区国民党军的作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在淮河流域也积极配合第五战区的部队作战。在南京沦陷前不久,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就派李世农到安徽,组建中共皖中工委,动员和组织皖中各县人民抗战。1938年春,中共无为县委领导的游击武装就开始在淮南铁路两侧进行游击活动。1938年初,中共中央派张如屏、曹云露等回寿县,成立工作委员会,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在日军后方牵制日军,配合第五战区的国民党军作战。台儿庄战役中,地方武装给予中国守军以有力的支援:1938年2月,沛县自卫团三袭临城日军,三战三捷,火烧临城车站,破坏铁路;3月18日,日军侵占枣庄时,峄县武装曾配合国民党守军在枣庄以东郭里集一带对日军进行两次夜袭;鲁南抗日义勇队多次出击并破坏临枣铁路、公路;滕县抗日义勇队在岗头、官桥、井亭伏击日军车队,炸毁滕南津浦大铁桥;泰西抗日武装也炸毁了日军的弹药车。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活跃在日军后方,破坏交通,袭击日军,并在关键时刻支援了台儿庄战役。参加台儿庄作战的二十五师参谋长覃异之说,中国守军之所以在阻击濑谷支队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地方游击队在关键时刻立了大功。从后来我们得到日本的一个材料中看到,当时濑谷直向他的上司叫苦,追问派的坂本支队为什么不打台儿庄,给予增援,以减轻他的困难处境?上面就告诉他,坂本支队也在苦战,也在被包围之中,没法去帮助他。”在台儿庄大战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在日军后方破坏交通,不断的袭击日军,使日军的兵员、弹药和粮食等供给发生了严重困难,这就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国民党军和日军的正面作战,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及地方武装,相互合作,配合作战。共产党的军队和地方武装,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方式不断地扰袭日军,破坏日军的补给线和据点,使日军不能抽调更多的部队参加台儿庄地区的会战;同时,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为共产党的军队在日军后方开辟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共两党军队精诚团结,互相配合,是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基本上克服了互不协调的弱点。曾参加台儿庄作战的“中央军”五十二军第二师师长郑洞国在回忆时说,“会战前期我方参战部队仅第20军团为中央军,装备尚好,其他部队不仅装备、战力相差悬殊,有的彼此间还有宿怨。但在作战中却能服从指挥,相互配合,使敌无隙可乘。”正是中国军队的各个部队密切配合,相互合作,才有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所有参战的国民党军队,基本上都能按照作战命令及时增援友军,配合作战;共产党不仅在战略上给国民党以指导,而且还派部队及地方武装协助国民党军作战,在日军后方袭击日军,使日军陷于首尾不能相顾、相互不能支援的境地,有力配合了国民党军的作战。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无论是“杂牌军”、“中央军”,还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地方武装,都捐弃前嫌,共同抗击日军,在抗日的战场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中国军队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的日军,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合作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未经对证核实,本站只提供传播途径,文章只代表原作者立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