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抗战的中国没有朋友
来源:萨沙   2019-01-02 08:52:12

  日军攻陷南京并且进行大屠杀以后,认为国民政府必将屈膝投降。他们傲慢自大的等着中国人跪着向他们屈服,结果日本人等来的却是国民政府宣布拒绝日军所谓“和平条件”。甚至中华民国政府在1938年1月20日宣布召回驻日本大使许世杰,中断和日本的外交关系。

  这种强硬的态度让日本政府狼狈不堪,也完全没有预计。他们不得不从速战速决的美梦中逐渐清新过来,开始考虑同中国方面进行长久作战。遗憾的是,日本直到徐州会战爆发,国内也没有完成持久作战的准备,这也最终导致日军的彻底失败。

  在当时,这个要继续作战的消息传到了在华的80多万日军耳中,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些日本兵一直被告知,中国军队不堪一击,中国人都是懦夫,只要给他们一击,最多占领首都南京,抗日战争就结束了。于是,日军内部出现了东史郎回忆的景象:整整一船官兵都在大声抱怨,有的在诉说家的美好,有的在说在战场经受的种种苦难,更有人在说妻子父母的期盼。不过用东史郎在几年后的回忆录中的话:我们谁都没有想到,在中国的作战居然持续了整整8年时间!

  话虽如此,当时的中国情况却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抗战中第二个低潮时期。南方的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陆军先后伤亡近30万之众,武器装备的损失更是惊人。而虚弱的中国海军基本覆灭,空军更是只剩下百分之二十的力量。

  北方的平津战役,石家庄保定战役,还有规模空前的太原会战,徐州会战中,国军也损失高达30多万人。

  短短半年多时间,国军伤亡超过60万人,占开战前国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兵力上的损失只是其中一个部分,短短半年多时间内,中国北方的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五省大部沦陷,南方的上海,江苏南部,安徽一部也沦陷敌手,中国丢失了大片领土。

  经济上,当时中国没有人头税,没有什么农业税,经济大部分依靠海关进出口的关税。而日军第三舰队已经封锁了中国沿海,占领了中国最大的天津,上海(其中上海占全国关税收入的六七成),关税收入也就无从谈起。

  现代打仗其实就是打钱,一颗子弹要多少钱,一杆机枪要多少钱,一个罐头要多少钱?士兵穿的衣服,穿的鞋子,戴的帽子,还是给士兵养家的津贴都需要大量资金。

  没有钱,就无法打仗!

  此时国民政府的收入锐减一半以上,而军队又扩大了百分之五十,当时国民政府经济上的困难可想而知,几乎无法坚持下去。

  军事上,损失部队60多万人,损失的武器更是可以装备近100万部队(有些部队人虽然保住了,但武器丢了),也就是将战前储备的武器弹药消耗了一大半。

  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没有支持现代兵工体系的工业,国军武器装备在短短一年内损失如此之大,国民政府很难有效补充,国军的武器供应开始出现严重的困难。

  日本方面则认为国军损失很大,尤其其中一半是蒋介石嫡系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包括最精锐的约10万德械师。而蒋介石新编组的部队,每个师仅有5000多人,武器弹药也不足,日本方面估计这种师的战斗力仅为淞沪会战部队的百分之五十六十,力量大为削弱。

  我们损失这么大,自己又无力迅速恢复战斗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非常关键的,就是正确到一个强有力的外援伙伴。这个强援就算不直接出兵助战,也能够给我们援助大量钱物,解决我们目前的物资上的巨大缺口。要知道,现在每援助给我们一颗子弹,一杆步枪,对我们都是有很大帮助。

  那么,显然这就是外交方面的问题了。

  国民政府在外交上种种手段以及激烈程度,也不弱于军事上。抗战中,中国一些顶尖的精英人物献身于外交界,他们为中华民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虎狼一样的外交现实

  这里就要谈谈当时中国的国际关系了,当时世界上的列强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阵营,苏联,英美法,德意。

  这三个阵营对于中国的立场各异,就是阵营中间的不同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也不同。

  比如英美法阵营中其中美国的态度,又和英法有一定的区别。

  老萨简单将他们成为虎豹豺狼熊五种!

  为什么这样划分,道理很简单。站在今天角度来看,其实说来说去,简单就是一句话,这些列强对于中国没有一个是带着善意的,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他们的一切,包括对中国的援助都完全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出发,至于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对中国则是完全的利用态度,至于所谓道义什么更是扯淡。

  其实直到今天,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也是这样,民主对内不对外,如果谁违背这个原则,一定会倒大霉的。

  各国外交的利益出发点上,基本包括四个方面,也就是国家,民族,宗教和意识形态。

  国家高于民族

  其中国家的位置最高,甚至排在位于第二位的民族前面,这就是所谓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希特勒当年入侵北欧三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按照希特勒鼓吹的民族主义学说,所谓天下雅利安人是一家。北欧的挪威,瑞典,丹麦都是血统最为纯正的日耳曼民族,甚至比德国人的日耳曼血统还要纯正(德国历史上有被外族入侵的历史,而且国家常年分裂,有很大的人员流动)。

  虽然貌似他们都是一个民族,但因为是不同的国家,所以根本不可能放弃国家的界限来合作。

  这些所谓的日耳曼人都全力维护本国的利益,绝对并不因为民族相同而放弃武装抵抗,将国家拱手送给希特勒。

  德国入侵北欧三国的时候,遭遇挪威,丹麦的顽强抵抗,德军的陆军和海军都有相当的损失。只有所谓中立国瑞典因为军力太弱,不愿意以卵击石,没有敢于和德国对抗。

  在二战中同德国死掐到底的英国,也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和德国血缘关系更是非常亲近。希特勒也曾经说过,英国和德国其实是一母同袍兄弟。

  但英国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在全国被德国空军炸的千疮百孔的情况下,也誓死也不投降。英国以巨大的代价,最终获得了欧战的胜利。

  国家也高于宗教

  拉登是穆斯林极端分子,但他并不是自我编出一个宗教来,他的思想起源于古兰经。

  拉登的观点其实属于伊斯兰世界中一个极端的流派,但并不是说这个流派就只有拉登一个人,他有相当一批支持者,拉登只是他们的领袖而已。

  拉登是个所谓虔信者,他的生活完全符合所谓原教旨主义的教义。他有至少数亿美元的财产,但他的家里居然没有空调,电视,甚至没有煤气炉。他的孩子一律不许受除了古兰经以外的高等教育,也没有任何玩具,更不给他们一分零用钱。拉登家中唯一奢侈的东西就是还算大的房子和汽车,阿拉伯马。因为拉登是一个汽车迷,也是一个极为爱好骑马的人(为此还曾经摔断3个肋骨,躺了半年之久)。为什么有钱不去享受?因为在拉登看来,这些都是违反教义的。

  其实拉登本人是一个沙特最大建筑商的儿子,也是生意的主要管理人。但他仅仅因为所谓原教旨主义,建立一个世界范围的泛伊斯兰帝国的思想,不惜放弃一切去阿富汗打仗,还差点送命。

  拉登的观点主要包括:取消各国王室和堵在政府,建立完全的原教旨主义国家;消除各个国家,建立一个泛伊斯兰大帝国;彻底消灭以色列;用一切暴力手段袭击对阿拉伯社会有威胁的国家,包括美国。

  他的这些观点虽然也来自古兰经,并受比如塔利班这类原教旨主义的支持,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基本不能接受。

  他的祖国沙特驱逐他,还取消他的国籍,伊拉克的萨达姆嘲笑他是疯子,埃及的穆巴拉克则说他是恐怖分子,在拉登全家流亡到苏丹后,很快又被原来关系极好的苏丹独裁者驱逐出境,被迫逃到战乱中的阿富汗。

  为什么?很简单,除了这些国家对这些观点不赞成以外,沙特,苏丹等国家政权还都受到美国的压力。

  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只能牺牲看起来无足轻重,只会惹麻烦的拉登,最终只有阿富汗的塔利班敢收留拉登。

  在拉登策划多次袭击美国以后,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遭到美国强烈威胁,他的领袖奥马尔亲自找到拉登,要求他立即离境。

  但拉登在最后说了一句话,扭转了一切,他说:如果你因为异教徒的压力,赶走穆斯林兄弟,就是违背了古兰经的教义。

  奥马尔和他的塔利班是最为标准的原教旨主义穆斯林,绝对不敢做任何一件违背教义的事情。犹豫再三以后,奥马尔选择以宗教为第一位,其他为第二位,没有继续驱赶拉登离开阿富汗。

  代价也是明显的,911以后美国迅速击溃了塔利班政权,还杀了他们很多人。奥马尔从此也躲起来10多年不敢露面,过起了老鼠一样的生活。美国击毙拉登以后,并没有停止对塔利班的打击,也没有放弃对奥马尔的搜捕,奥马尔看来要这样躲一辈子了。

  要知道,塔利班在当年已经控制了阿富汗百分之九十的地区,他的的外交官也被美国接受,还曾经多次访问美国呢。塔利班几乎基本就是一个世界承认的合法国家了,就被拉登这一下搞垮了。

  911以后,原来非常支持阿登的巴基斯坦政权也和其决裂,最终阿登在巴基斯坦境内被击毙,一般认为这跟巴基斯坦有很大关系。

  要知道,当时阿登在巴基斯坦几乎是英雄一样人物,他和巴基斯坦军方政界都有非常好的关系,最终一样死在巴基斯坦。

  欧陆豺狼英法—-期望中日两败俱伤

  日不落帝国英国

  英美法这个阵容中,英法对于中国的态度基本一致,而美国基本立场和英法区别不大,但也有明显的不同。

  英法的立场很简单,他们既不愿意看到日本称霸亚洲,也不愿意看到中国的雄起,如果中日陷入持久战并且两败俱伤,这才是英法真正乐于看到的。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主宰亚洲的主要列强就是英法,其中以英最为强大,法国稍逊。

  无论中国或者日本哪个崛起起来,必然会动摇他们在亚洲的利益。

  英国在当时号称日不落帝国,控制着世界上大部分的殖民地和所谓英联邦的盟友。

  而英国在亚洲相当一部分利益是从中国手上抢来的。

  他们在19世纪末,利用满清政府腐败无能,毫不客气的将和中国形式上的藩属国缅甸(70万平方公里),马来西亚(33万平方公里)一口吞掉,还夺取了中国的香港。

  英国在中国附近一线,还吞掉了和中国仅仅隔着一道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400万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控制了阿富汗,甚至连小国尼泊尔和锡金也不放过,

  英国人的力量也渗透入中国西藏,直到今天都在策划所谓的西藏独立。

  那么法国呢?法国人也借机吞掉中国的藩属国越南,将其同柬埔寨,老挝全部归入自己的囊中。

  英法和他们的盟友荷兰联手(荷兰人控制着面积广阔印度尼西亚),加上美国人控制的菲律宾,整个东南亚和南亚全部在英法美的控制下。

  只剩下一个小小的所谓独立国家泰国在勉强支撑。其实泰国之所以存在并非他们国王多么聊得,其实只是因为英法都想占领泰国而发动了激烈内讧,该国才被侥幸保留下来。泰国在当地虽然不算是完全的殖民地,至少也是半殖民地。

  再远一点看,甚至中东的伊朗,伊拉克,沙特,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或是在英国人的控制下,或是在法国人的控制下。

  换句话说,英法和他们的盟友几乎控制了整个亚洲!

  对于中国来说,最早对中国伸出魔抓的,除了沙俄以外就是英法了。

  最初以为鸦片在炮击广州的就是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手在八里桥战役,以微不足道的代价击溃僧格林沁的3万骑兵,毙伤近2000人(英法联军仅仅损失不到100人),由此杀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

  英国通过条约占据了中国的香港,法国则将势力渗透入云南,广西。

  两国甚至爆发了中法战争,如果不是老将冯子材在镇南关拼死一战获胜,恐怕云南,广西也是法国人的了。

  除了以上的殖民地以外,两国在中国的上海,天津,厦门,汉口,威海卫等地建立了大批的租界,在整个中国享有很多特权和经济利益。

  大家都看过《上海滩》吧,里面许文强和丁力混的地方就是法租界。当时法租界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全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那么显然,不管出于任何目的,英法这两个列强会全力保护他们在亚洲的既得利益,绝不可能任由别人抢去。

  在他们看来,日本也好,中国也好,都是亚洲未来潜在的两个大国,也都是他们的敌人。

  所以英法对中日两国都没有任何好感,并且尽一切力量制止他们的壮大。

  其中日本现在就已经是比较强大的国家,他的陆军可以编组300万大军,海军更是号称世界第三,还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了世界准一流军事强国俄罗斯。

  用当年诸葛亮的话来说:此时的日本已经相当强大,已经短时间内无法动摇它了,只能转而同他合作,并且利用非军事手段对其进行削弱。

  至于中国,虽然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文化和制度过于腐朽,导致全国暂时陷入逆境。但国民政府已经统一了全国,已经具备高速发展的一切前提,下面中国自然会进入发展的高速时期。

  对于中国的发展潜力,英法都非常清楚,将来中国会是一个可怕的敌人,其可怕程度丝毫不亚于日本。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英法其实如果同中日单挑的话,其实也丝毫没有畏惧心理。

  当时英法无论国力军力,都不比日本要差,甚至都明显强过日本一截。英国舰队消灭日本联合舰队还是很有把握的,而法国陆军无论数量质量都强于日本陆军,日本陆军最初的老师其实就是法国陆军。

  这也是后来日本大规模进攻东南亚,英法没有全力应付的原因。他们一向认为日本军队是三流军队,会走路的猴子士兵,战斗力没法和白人军队相比。

  日本尚且如此,尚且远远不如日本的中国就更别提了。

  可惜对于英法来说,他们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远在天边的日本中国,而是近在咫尺的德国。

  在英法看来,德国人的强悍远不是日本人和中国人可以相比的。

  当时英法在全世界仍然有很强的国力和军力,但客观来说,并不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

  在1938年时,英国的钢铁产量为1050万吨,法国为610万吨,远远落后美国的2880万吨,德国的2320万吨和苏联的1800万吨,只是同日本的700万吨相差不大(但日本没有稳定的原料供应,战时钢铁产量可能存在大规模的下滑),最差的是意大利,仅仅230万吨,没有现代工业的中国只有4万吨(好可怜啊)。

  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力量强弱的最重要标准。后来大跃进毛泽东拼命大炼钢铁,也就是这个目的。

  而1938年,英国国内制造业产量占全世界的份额为10.7%,法国为4.4%,也远远落后美国的31.4%,但同德国的12.7%和苏联的9.0%相差不大,但比日本的4%和意大利的2.8%还是高一些的。

  现在德意联手,其国力已经不亚于英法。

  而且一般认为同等数量的德军的战斗力,要明显强于战斗意志比较薄弱的法军,也比训练有素的英军高出一截。

  英法基本和德意出于旗鼓相当的态势,也并没有明显的胜算。

  面对德意的军事崛起,英法的反应非常软弱。

  1936年意大利灭亡埃塞俄比亚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国际社会应有的谴责和反对,反而得到英、法一定程度的纵容。

  而当德国于1936年3月公然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时,英、法除了发出抗议照会外,对于羽翼未丰的希特勒居然不敢作出任何实际的反应。

  英法全力对付德国意大利尚且没有胜算,如此此时日本加入德意阵容,那么英法可就惨了,根本无力兼顾。

 

  -------------------二战英国海军非常强大,陆军和空军也相当厉害。但英国强大的基础是依靠掠夺殖民地财富,所以本国工业能力并不是世界最强。战后失去殖民地以后,用过就一落千丈了。下面的丘吉尔也是一个非常狡猾的家伙,他在抗战结束之前曾经试图将香港还给中国,换取中国和英国合作,不要跟美国或者苏联合作。中英联手,可以形成第三股力量,对抗美国或者苏联。但蒋介石并没有接受,因为他知道内战爆发也就是近在咫尺的事情。

 

  1937年5月张伯伦就任英国首相,英国绥靖思潮更加发展壮大,张伯伦认为:我们在远东的地位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我们遭受日本的武力攻击,在初期我们是无论如何无法进行防卫 的。因此,英国政府认定,避免在远东的敌对行动是英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这也是英国政府之后中国抗战中所有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对于日本的挑衅甚至直接的攻击,英国在华势力一让再让,表现的相当软弱。

  1937年开战以后,日本情报部门得知蒋介石可能乘坐在英国大使许阁森的车上。于是,日本飞机突袭了这辆顶部明显标注英国国旗的车子,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身中数弹,一发子弹还击穿了肝脏,生命垂危。

  袭击英国大使,这是多么严重的挑衅。

  如果放在50年前,哪怕一个普通英国公民被杀都会引起一场战争,不过此时英国政府只是提出抗议。

  在日本人表示是误炸,还愿意赔款以后,英国人居然就灰溜溜的不再追究了。

  日本人自己说:英国人畏惧支援中国得罪帝国(指日本),在远东必将以缓和政策谋求稳定。

  所以英法的立场是,全力拉拢日本,让其尽量不倒向德意。

  只要日本不明显倒向德意,英法就不会援助一毛钱给中国,因为某种意义上,中国也是一个敌人。

  当年英国人在南非布尔战役中,一度被同为白人的布尔人打的满地爪牙。当时有人提议将枪支发给支持英国人的南非黑人部落,让他们一起作战。当时英国最高指挥官就冷冷的说:把枪发给黑人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不错,现在我们的敌人是布尔人,但不代表和我们合作的黑人将来就不是我们的敌人。现在我们把武器发给黑人,让他们有了武装力量,将来我们凭什么能够把发给他们的枪收回来,这不是自掘坟墓吗!

  道理也是一样。

  所以英国人很多对中国人非常敌意的作为,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当时德国和意大利的在英公民叫做敌侨民,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在英公民叫做非敌侨民。

  而此时中国和英国没有任何形式的对立,甚至还在谋求任何程度的合作。

  让大家吃惊的是,当时在英国的中国人护照上标注的是:敌性侨民!

  所谓敌性侨民一旦天黑不能随便出门,即使大白天也不能随便接近军事地区,违者要被逮捕。

  当然,敌性侨民不是敌侨民,敌侨民往往要被集中居住甚至关押起来的。

  不过,这个敌性侨民的定义,也让中国人真正领教到英国佬的厉害。

  也就是说,中国人是英国人认为的潜在敌人。

  直到珍珠港打响,中英美结盟,中国人才成为英国人的盟友,可以自由活动了。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很多英国人还扼腕叹息。

  作家萧乾当时在英国,曾经被一个酒鬼拦住,满脸惋惜的大喊:你们押错了宝。

  萧乾出了一身冷汗,后来才知道,酒鬼以为他是日本人!

  真他妈妈的!

  但这也不是说英国人没有底线,如果日本有明显和德意为伍,并且试图将英法挤出亚洲的意思,英法就会转变政策,开始援助中国。

  不过他们的目的也不过是利用中国牵制日本,希望中日两败俱伤,英国人不希望看到中国有任何程度的强大。

  虽然如此,敌人的敌人毕竟还是现实中的朋友。面对日本的巨大压力,英法毕竟还是有一些倾向中国的。

  这并不是说他们对中国有什么好感,和同情中国被侵略,而是完全从政治和利益角度考虑。

  当时中日两国相比,自然日本更为危险。相比四处跃跃欲试的日本,中国现在比较较弱,暂时无力威胁英国的其他亚洲地盘。

  而日本的海军一派自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叫嚣着南下占领东南亚,才是英法的心腹大患。

  东南亚是谁的地盘,当然是英法荷的地盘,所以日本对于英法的威胁更大!

  英法第一畏惧日本南下攻打东南亚,占领他们的亚洲地盘。因为那时候英法肯定在欧洲和德意激战,根本没有余力兼顾东亚和东南亚。

  后来日军在偷袭珍珠港以后,不到半年时间就把整个东南亚吃掉,几乎没有什么费力,大军直逼印度。

  如果不是被中国战场牵制了上百万兵力,印度也肯定保不住了。

  要知道,当时印度人和英国人的矛盾已经非常激化,很多印度人支持日本来印度击溃英国人。

  印度一丢,伊朗和伊拉克也就难保,日军就可以和控制苏联高加索地区的德军回合了,那么战局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英法第二更畏惧在中国的利益全部被日本一口吞掉。

  英法次从鸦片战争已经,通过一切手段得到在中国的大量利益,甚至还在当时中国首都天津到北京一线驻军。显然,如果被日军控制中国,半个世纪入侵中国的成果也就打了水漂,通过中国得到的巨大利益也就完蛋了。

  实际上,日本人也明显做了一些将英法排挤出中国动作,这样英法极为愤怒和恐惧。

  日军占领天津和上海以后,立即强迫英国将海关的税款交给他们。本来清末开始,中国海关关税由英国人管理,英国人每年将海关税收除去中国应付的赔款和部分外债外,余款全部交给中国。这在当时也是中国国内主要财政收入,占七成左右。

  日本占领天津以后,使用欺骗手段将天津海关收入从英国佬手中抢走,对此英国政府非常不满,但又不敢有什么实质举动。

  日本占领上海以后故技重施,将上海的海关税款也拿走。上海关税占全中国大部分,也是全国最重要的海关。

  自然,这些税款应该是交给中国政府的,因为毕竟当时中国还是英国承认的主权国家,并没有亡国。

  但英国人畏惧日本人,不惜出卖中国的利益,最终将上海关税全部交给日本。

  让日本手少在1939年接连在上海,天津和厦门租界搞事,试图将这三个租界吃掉。但当时欧洲还没有爆发,英法拼死抵抗,日本人没有的手。

  不过1939年,日本的态度开始变得极为强硬。

  当时4名中国军统特工在天津租界,刺杀了伪华北政权海关监督程锡庚。本来案子在英租界发生,租借形同与在英国领土,日本人无权审问,只有英国人有权审问。

  但在日本要求立即把军统特工移交给英国时,英国人当时也没有公然拒绝,只是表示需要时间走外交程序。

  没想到日本人居然丝毫不给英国人面子,立即威胁要进攻天津租界,并且出兵对租界进行封锁,还对进行租界的英国人进行人身侮辱和攻击。

  如果放在20年前,日本这种行为就等同于向英国宣战,英国十有八九会迎战。

  但此时欧洲爆发在即,德军在波兰边境跃跃欲试,英国人再次向日本人妥协,他们将4名特工交给日本人,以换取了解除对租界的封锁。

  显然,这又是英国人服软让步的一个例子。

 

  --------------------滇缅公路是中国仅有的两条对外交通线之一,在苏联关闭中亚的交通线以后,崎岖坎坷的滇缅公路就是唯一的一条运输线了。中国急需的大量军事物资,全部通过这条公路运输。中国为了修筑这条公路,死了不少人。为了保护这条公路,更是伤亡了不下10万军人。日本为了切断缅甸公路用尽一切力量,光是轰炸就有数千次之多,日军官兵也死伤数万人。没想到,英国在日本压力下,居然强制关闭了缅甸公路。日本人没有费一枪一弹,就让中华民国政府出于绝境。

  虽然如此,英法也感觉到日本人的勃勃野心,他们坐立不安,忧心忡忡。

  英法在现阶段,仍然会会对中国进行少量的援助,帮助中国尽量不被日本迅速征服。

  不过,英法的援助绝不可能很多,因为英法首先要保证日本不进攻东南亚,所以如果日本以马上南下进攻英法或者以加入德意联盟作为威胁,英法是很容易退步的。

  态度如此,表现也就不可能很好了。

  淞沪会战和太原会战激烈进行的时候,国民政府试图利用英法美主导的国际联盟制约日本。

  英法在会中表示:不承认由日本武力造成的任何变动;拒绝承认中日纠纷只是这两个国家之间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联和其他国家的问题,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可以给予中国援助。并且免除了中国当年应该支付给英国的债务款(庚子赔款和大量国债),钱虽然不多,是一种示好的表现。

  但在日本态度强硬,并且宣布退出国联以后,英国参谋部又给政府高层报告说:英国不具备同时抵抗德意日的能力,因此从国防角度来看,英国应该努力减少我们的潜在敌人的数目,获得潜在盟友的支持。

  于是,最终英法和美国联手否定了中国提出要求对日本进行的经济和军事制裁。

  要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岛国,如果遭受这样的制裁无疑于灭顶之灾,他强大的军事机器也就转不动了。

  以石油为例,当时日本除了库页岛和东北的油田满足一小部分需要以外,超过百分之九十军用石油完全依靠进口。日本本土的两个小油田,一年的石油产量尚不足美国石油工业一天的产量。一旦没有石油,日军的战舰,飞机,坦克,甚至汽车都成为废铁。

  后期因为石油不足,日本飞行员训练从100个小时降低到30个小时,最后干脆不做什么训练,由领队飞机带出去直接作战。一般整队飞出去,回来1,2架就算很不错了。油料缺乏使得飞行员素质急速下降,到最后都不能打仗了。

  在著名莱特湾海战中,小泽治三郎的日军航母编队,由于飞行员实则无法攻击美国舰队,被迫将宝贵的日本航母编队做诱饵使用,最后全部被炸沉,这也是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

  著名的大和号战舰最后赶赴冲绳岛的时候,仅仅携带了单程燃料,只能作为自杀性工具。要知道,为了修建大和号,日本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一直以该舰为日本海军最大骄傲,没想到最后这样结局。

  为了供应军队,日本民间勒紧裤腰带。1944年的日本民用汽油消耗量降至25万桶仅为1940年消耗量的4 %。那些被认为是必须使用汽油来行驶的车辆改装成使用木炭或木柴。工业用油则从黄豆、花生、椰子和蓖麻中提炼。民间贮藏的上豆、糖和米酒——甚至零售店货 架上的瓶装米酒——都被征用来提炼酒精,用作燃料。

  再以钢铁为例,日本炼钢量虽大,但原料缺乏,主要依靠进口别国废钢和铁矿石。到了珍珠港事变以后,日本失去钢铁来源,钢铁产量在1945年锐减到100万吨,仅为战前的七分之一。

  日本寻找一切废钢作为冶炼材料,连天皇宫殿两扇不用的铁门也被搬走冶炼了。最后日本甚至被迫拆除一些钢铁厂,将他们的设备作为原料!

  没有钢铁,日本人无法造枪造炮,坦克飞机自然也无法制造。

  一旦全世界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日本就算不从中国撤军,中国抗战前景也会光明的很多,日本战争机器的效率也就大打折扣了。

  遗憾的是,最终的结果是否定的,英法不同意对日本经济制裁,害怕日本彻底倒向德意阵容。

  虽然如此,但英法出于自己的目的,也不愿意看到中国一下子被日本打垮,多少也做了一些对中国的援助。

  1938年英国政府默认了中国修筑滇缅公路的行为,并且同意中国工程师前往滇缅首都阳光订购缅甸公路需要的各种材料和工具,还提供50万英镑贷款供中国购买汽车。滇缅公路于1938年12月基本开通,从云南的昆明通过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原首都仰光港。

  这条滇缅公路也是日后中国实用时间最久的一条海外援助路线。在《苏日中立条约》签订以后,滇缅公路更是成为唯一一条运送物资的公路。

  1939年3月,英国再次提供给中国500万英镑贷款,但也就仅此而已,再没有其他的了!而550万英镑对于国军300万军队来说,每个人只能拿到不到2英镑,连顿饭也吃不了,自然是杯水车薪的。

  欧战爆发以后,法兰西战役英法联军一败涂地,英国40万大军狼狈从敦刻尔克撤回本土,号称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法国政府随后下跪投降。

  此时英法也再无精力兼顾远东的事情,对日本态度更为软弱,甚至还是屈膝投降。

  到了1940年,英国为了争取日本和合作,做出了一件极为下流的事情。在中国最困难,急需要外援物资运输到国内的时候,英国人下令关闭了中国外援大动脉滇缅公路长达3个月之久。

  这让本来已经补给极为匮乏的中国完全陷入绝境,为此中国军人和老百姓不知道多死了多少人,这真是极为不要脸的落井下石行为。

  后来德黑兰会议时,邱吉尔对蒋介石态度非常傲慢,不愿意承认中华民国是同他平起平坐的大国,也就是畏惧中国崛起的意思。

  至于后来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也根本就是英国人给中国人下的一个套,害的中国最精锐的部队损失了好几万人。

  软弱无能的法国

  英国人如此,法国人做的还不如英国人。

  法国人开始还算有一些善举,抗战爆发初期他们允许中国利用法国控制的滇越铁路(昆明到越南海防)运送物资,中国通过这条铁路运送了大量军用物资,包括从德国,苏联购买的大量武器弹药。

  不过在1938年日本提出抗议的时候,法国人立即拒绝提供铁路让中国运送军火。大批从德国和苏联来的军火只有一部分送到了中国境内,其他都被迫积压在越南海防港。

  随后欧洲局势恶化,纳粹德国跃跃欲试,士气低落的法军明显不是对手(法军薪水远远低于英国同行,实际上官兵处于穷困潦倒的状态,一线官兵尽一切力量要调到后方工作,没人愿意打仗)。

  法国自顾不暇,正处于万分紧张的时候,实在无法帮助中国。

  法国外交部秘书长莱热1938年对驻法大使顾维钧坦诚的说:欧洲能否在1938年内幸免于战争,现在还难于预料,欧洲形势不允许法国对远东采取积极态度。

  后来德国入侵波兰,随后发动法兰西战役,一举击溃英法联军。

  1940年法国贝当政府向德国投降,后来的维希法国基本就是德国的半个傀儡国。

  维希法国为了讨好德国的盟友日本,于当年9月宣布禁止任何物资从印支出口到中国,使中国通过滇越铁路的运输线完全被掐断。

  当时还在海防的十多万吨军事物资全部是中华民国用可怜的外汇从国外购买的,结果全部被法国政府扣押,后来都转交给了日本。

  到了1941年,日军干脆开入法属印度支那地区,完全控制了法国这个殖民地。维西法国低三下四的装作看不见,还将部队全部撤走。

  由此,法国人的力量几乎从东亚,东南亚被全部清除,成为无足轻重的一股力量了。

  在整个二战期间,法国对中国的帮助很少,尚且不如英国。

 

 

  ---------------二战中的法国在短短1个月又10天就被德国占领,真是非常的丢人。所谓的戴高乐政府也沦为英法的小跟班而已。法国人当时在中南半岛的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胡作非为,尤其在越南将当地老百姓当做劣等人,随意欺辱虐待,导致当地居民的愤怒。其实英国在缅甸和印度也完全不得民心。当时中国远征军到达缅甸的时候,居然被当地缅甸人袭击。国军审问抓住的缅甸人,缅甸人说:我们知道日本人不是好东西,但英国人对我们太坏,我们希望英国佬滚出缅甸。你们中国人帮助英国人,我们自然要攻击你们。

  美洲豹美国--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会放弃争取日本,更不会大量援助中国

  美国的态度同英法其实没有太大的不同,唯一的区别在于,美国是后起之秀,在全球并没有太多殖民地,在亚洲更是仅有一个菲律宾而已!

  美国人在中国的利益也有限,虽然也有在上海的公共租界,也有一些其他在华利益,但并不比其他国家要多,甚至总体处于中下流的水平。

  所以美国并不像英法那么恐惧中国,反而有借助中国的力量帮助美国入主亚洲的念头。

  美国想借助中国,打压英法在亚洲的力量,让自己的实力渗透进入亚洲。

  不过英法名义上是美国的盟友,不能明着来。而日本气势逼人,不能随便得罪,只能暗中来做。

  美国最早提出了一个门户开放政策,其实从根本上就是不允许日本独占中国,也是利用中国来抑制日本,就像现在利用日本抑制中国一样。

  从长远来说,美国人第一位的敌人是德意,因为德意有占领整个欧洲的能力,美国绝对不可能丢掉欧洲。

  第二位的敌人是苏联和日本,美国不允许苏联和日本继续扩张,好在当时苏联和德国也是死敌,必然会互相消耗,而日本力量相比美国要差太多,暂时不足为惧。

  第三位的敌人,也许让大家没有想到,却是英法。英法因为控制世界大部分地区作为殖民地,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有影响的。如果英法在二战中被大幅度削弱,美国还是乐于看到的。

  而对于中日的态度,美国不愿意看到日本投入轴心国阵容,所以会尽力争取日本,同时美国也会尽量限制日本的发展。

  中国国力较弱,短时间内无法成为强国,但又有一定的军事力量,是美国理想的一个合作伙伴。

  如果能够保证击败德意的情况下,美国会有意让中国强大一些。这样不但能够威吓日本,牵制苏联,更也能够削弱英法在亚洲的影响力,这对美国进入亚洲也是有利的。

  所以相比英法来说,美国对于中国的态度要更积极一些,也给予中国更多的援助。当然,这一切的前提仍然是避免日本因为这个原因彻底倒向德意阵容。

  所以在日本没有明显加入轴心国之前,美国不会同日本翻脸,也不会大量援助中国。

  美国在抗战初期和英法几乎一模一样,甚至助纣为虐,一定程度上帮助和纵容日本。

  在抗战初期,美国同英法一样,否决了对日本的经济制裁,甚至还在热火朝天的同日本做生意。

  1937年美国对日本输出2亿8000多万美元的物资,其中涉及军用的高达1亿6000多万美元,占60%之多。

  而1938年虽然有所减少,也总额高达2亿4000万美元,其中涉及军用的仍然高达1亿5000万美元,几乎没有减少。

  其中日本最缺乏的石油,钢铁,橡胶等战略资源,美国一律提供。

  在1937年美国销售给日本1666万桶原油,1938年增加到2220万桶。1937年美国提供给日本废钢以及各种钢铁制品高达280万吨,1938年也高达186万吨。

  另外美国单单在1937年销售给日本橡胶4500吨,1938年高达7400吨。而橡胶制品是极为重要的军事物资,一个国家没有橡胶也就没法打仗。二战后期日本由于橡胶严重不足,导致飞机的轮胎非常脆弱,降落时候屡屡出现爆胎情况,造成大量机毁人亡的场面。

  换句话说,抗战初期日本人向国军发射的炮弹炸弹中,就有一些是美国制造的。而日本轰炸中国平民的日本飞机汽油,也都是美国人提供的。而日本在中国战场肆无忌惮乱窜的坦克,装甲车,卡车,他们的论坛和履带的橡胶部分也都是made in USA!

  虽然美国如此“善待”日本,但凶恶的日本并没有一丝一毫对美国客气。

  日本人认为美国人保持对日军售,不过是因为美国本来就是一个低劣的贸易国度,一切以赚钱座位目标,并非是美国人对日本表示友善

  南京保卫战期间,一艘美国炮艇“帕内号”在12月4日的长江流域遭遇1架日本轰炸机。当时日本飞机,在低空毫不费力认出美国军旗情况下,仍然将其击沉。

  这还不算,日军飞机还用机关枪扫射企图乘划艇逃走的幸存者,结果美军死3人,伤17人。

  美国人当时就像现在中国政府一贯所作所为那样,抗议一通了事,没有任何强硬政策,这是一种软弱的表现。

  不过客观来说,美国显然比英法要积极一些,在目睹日本在远东地区肆无忌惮的横行,美国政府和国内有识之士深感威胁。

  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亚内尔上将直白的告诉政府:中国的命运关系亚洲的未来,如果允许日本征服中国,那就等于放弃亚洲大陆,放弃对太平洋的控制权。现在就是由于中国抗战阻挡住了日本军团,他们才没有向加里福利亚进军。如果美国不采取措施阻拦日本,美国人将被赶出亚洲!

  对亚内尔上将的报告,美国国内大部分高层精英都是认可的。

  可惜美国是民主制度,不能总统或者内阁几个人就能说了算,必须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可才可以。

  美国本来有孤立主义的传统,比希望管理其他地区的事情。

  -----------------------罗斯福被称为坐在轮椅上的老狐狸,他在抗战中对中国也做了很多坏事,最坏的就是签订了雅尔塔条约,出卖了中国盟友。美国当时工业力量极为强大,号称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他一年生产的武器和军事物资,中华民国用二十年也生产不出来。其实国军并不需要美国出兵,只需要美国提供大量的军火物资就可以了。国军在缅甸的一系列战役和抗战最后一年雪峰会战等战役,都明显表明:只要我们拥有同日军相差不大的武器装备,我们是可以独立战胜日本侵略者的。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得到多少美国的军火物资,为此我们多死了很多人。租借法案中,500亿美元的军火,英国得到40%,苏联得到32%,中国是多少呢?只有1.7%,弱国无外交,可悲啊。

  注解: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威尔逊总统打破这种传统,派兵远征欧洲。战争结束后,美军在欧洲伤亡50万人,美国又没有通过一战确立起在世界中的领导地位,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完全破灭,美国民众对此也极为不满。

  于是不参与美洲以外事务的孤立主义重又泛滥。流行在公众中的一种思想情绪是:美国政府把数百万青年送到欧 洲战场上流血牺牲,原来是为了填满军火商的钱袋。

  美国民众不愿意卷入战争,也反对战争。

  虽然罗斯福总统等人都知道美日必将一战,所以如果美国不先发制人,将来就会陷入严重的被动(类似于后来珍珠港事变后的1年时间)。

  可惜政府无法违背民意,只能想办法迂回。

  中国政府本来就没有对英法做过太大希望,但对于美国来说,一直有着比较大的希望。

  因为美国和日本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日美爆发战争在蒋介石看来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美国是仅次于苏联,最有可能长期援助中国的国家。

  但此时美国政府油盐不进,一毛不拔,国民政府也实在没有办法。

  由于几乎处于走投无路,蒋介石被迫将手中最有名的外交大将,在国际上非常有名的胡适博士在1938年派到美国担任大使。

  胡适博士早在清末就在美国留学,先后在美国7年之久,对美国还是比较熟悉的,他自知完全没有把握,但出于中国文人身卑未敢忘国的精神,迎着头皮开始接受了这个任命。胡适博士当时就自嘲说,他就是一个过河卒子,能走多远是多远,不敢奢求什么,只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他在1938年10月从法国赶赴到美国的时候,刚好是武汉和广州先后失陷的时候。当时三分之一个中国已经沦陷,抗战形势严峻,而美国政府对中国外交人员态度极为强硬,似乎根本没有任何外交交涉的余地。

  当时中国驻美国的外交人员大多灰心丧气,有的认为在美国做外交官根本没有作用,甚至纷纷要求回国上前线,干脆和日本鬼子拼了自己一条命算了。

  胡适刚到美国,就立即开会勉励使馆人员不要灰心。会上胡适博士语重心长的说:我们是最远的一支军队,是国家的最后希望,决不可放弃责守。我是明知国家危急才来的。国家越倒霉,越用得着我们。我们到国家太平时,才可以歇手。

  胡适到了美国以后,立即在美国民间大肆宣传中国抗战的真相,中国在抗战中的艰难处境,中国抗战对美国的帮助。从1938年开始,胡适在美国全境四处奔走,用尽一切力量,即所谓的行万里路,讲百次演。

  1942年上半年美国《华盛顿邮报》载:中国驻美大使胡适,最近六个月来普遍游美国各地,行程达三万五千里,造成外国使节在美旅行之最高纪录。胡大使接受名誉学位之多,超过罗斯福总统;其发表演说次数之多,则超过罗斯福总统夫人;其被邀出席公共演说之纪录,亦为外交团所有人员所不及。

  胡适做大使时也每向好友倾吐他行万里路,讲百次演的苦差事:“今年体质稍弱,又旅行一万六千英里,演讲百馀次,颇感疲倦。我在此三年,不曾有过一个周末,不曾有一个暑假。”据他自己回忆:“本人在美任大使数年,赴全美各地演讲四百次之多。”

  由于过度疲劳,胡适还在1938年底突发心绞痛,险些送命。美国医生当时跟他说,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长时间修养,不然随时可能发病而死。就算现在不死,如果不加修养保护心脏,下面肯定会死于心脏病,要知道当时胡适也不过40岁出头。

  但因为国内情况危急,胡适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他几乎没有休息一天继续回到岗位,继续为抗战到处宣传。

  最终胡适博士果然因为心脏病突然不幸去世,也就是当时留下的疾病。

  除此以外,胡适博士为人也非常正直。胡适等为国家办差,自然有经费开支,但是,他从不乱花一分钱。据同行的张忠绂回忆,他们到美国后,凡事节俭,住最便宜的旅馆房间,胡适还主动提出自己不拿月薪。其次生病期间,胡适也是完全用自己的薪水付账,没有用国家一分钱。由于薪水微薄,这一次生命就花费了8个月的薪水。

  对于胡适博士的情况,日本政府大感震惊,急忙寻找对策。

  代表日本官方的《日本评论》曾发表评论说,日本需派出三个人一同出使,才可能抵抗得住胡适。那三个人是鹤见佑辅、石井菊次郎和松冈洋右,分别是文学的、经济的和雄辩的专家。

  除了民间以外,胡适还不断的和美国外交部打交道。因为是身为弱国的中国向美国求援,一向为中国一流才子的胡适博士也只得低三下四。当时美国国务卿赫尔是个老官僚(就是接受珍珠港事变后日本大使野村的最后通牒,对野村破口大骂的那个老家伙),态度极为傲慢。赫尔每每接待胡适博士就像老师教训小学生一样,动辄大声训斥。

  胡适博士在国内是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无党无派,无羁无绊,从不向任何人低头,也没有必要向任何人低头。就连蒋介石的内地宋子文,胡适也敢和他硬抗,一点也不屈服。

  但此次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胡适博士也只能低三下四,察言观色的行事,为的也就是不和美国人翻脸,虽然事后经常气的全身发抖,心脏病也有几次轻微发作。

  他有时沉重对身边助手说说:我一把年纪,头发也白了。一辈子没受过气,到老却还来受这气恼,真是何苦来!

  抱怨是抱怨,胡适博士却没有因为这种心理减少自己对工作的热情,仍然任务偷生般的和美国外交人员接触,在一次次的训斥下要求美国提供援助,协调中美的关系。

  也许大家不觉得,这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的啊,老萨本人就深有体会,呵呵。

  本来美国政府是准备对中国一毛不拔,这样绝对不会激怒日本。

  但在胡适博士的周旋下,美国政府也开始有所转变。

  1938年,在胡适博士和众多中国外交人员的努力下,美国政府终于有所作为。他们借口日本飞机肆意轰炸中国平民,是反人道的行为,要求美国的飞机制造业自律,不向日本出售一切飞机和相关配件,这就是所谓的道义禁运。

  道义禁运虽然没有法律效应,但实际上还是很成功的。

  1938年下半年头4个月,美国出售给日本航空器材仅有7000美元。

  经济上,美国通过收购中国政府手中大量白银,提供给中国高达1亿3800万美元的现款,其中4800万美元被用于购买军事物资,这笔钱是在中国急需要外汇的时候提供的,也算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中国通过这4800万美元,购买了一大批用于作战的军火武器,也给日本人造成很大的麻烦。

  虽然如此,但关于美国直接提供给中国的贷款上却没有任何进展。受宪法影响,美国政府不能直接提供贷款给中国。

  1938年底,情况有了一定转机。在日本政府第二次近卫声明中,日本开始明确宣布要建立东亚新秩序,并且狂妄的宣称谁将是西太平洋的主人还很难说。日本毫不掩饰其要把西方大国利益从东亚扫地出门的打算,这无疑于公然同美国宣战

  由此美国国内舆论大哗,加上胡适博士在美国全境的宣传,美国国内民众也开始倾向于援助中国。

  1938年12月美国让自己的进出口银行,向中国银行提供2500万美元的现款。但这并不是无偿的,还需要中国在5年内偿还给美国22万桶桐油,这就是著名的桐油贷款!

  注解:桐油是中国的特产,中国也是全世界种植油桐最多的国家。桐油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也大量用作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的防水、防腐、防锈涂料,并可制作油布、油纸、肥皂、农药和医药用呕吐剂、杀虫剂等,直到今天也是中国一向重要的出口物资。

  虽然这2500万美元是需要中国人买单的,这也是美国在抗战开始以来,第一笔对中国的大额现款援助。

  不用说,这笔现款也都变成了大量的军用物资,运回了中国国内。

  1939年,在胡适博士一年多游说下,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取消《日美商约》,这是美国在恐吓日本,表示美国随时可能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

  虽然事后美国并没有立即对日本禁运,但这总是一个极好的势头,胡适对此极为兴奋。

  他对一些美国朋友说:美国前次宣言废止日美商约,确已挥动其最锋利武器,美国且可为和平与正义而利用其锋利无比之武器以付诸日本。中国抗战愈久,其地位亦愈强。中国前途之关键,悉操于中国之手。中国继续抗战二十八个月,或至五年,则将来交涉时,中国之地位当愈见有利。

  果然,形式很快好转。

  1940年6月中旬,随着欧战的大规模爆发,罗斯福逐步开始对日本轻盈。他先是任命了两名一贯主张对日持强硬立场的共和党人史汀生、诺克思入阁,分别任命为陆、海军部长,从而大大增强了政府中的强硬派力量。

  7月2日,罗斯福颁布了第一道禁运令。命令把三类物资列入颁发出口许可证的 范围:一、一切武器弹药、军事装备;二、所谓“非常时期战略物资”,包括铝和镁在内的原料;三、飞机零件、装备、附件、光学仪器和金属加工机械。但命令没 有包括日本最需要的石油和废钢铁。由此,对日本的禁运就要开始了,这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

  除了禁运以外,美国还继续提供给中国援助。

  在1940年9月,随着日本政府和维西法国在德国的压力下达成协议,随后日军从中国境内开赴越南,随后占领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寨。

  这显然是日本明确南下占领东南亚的一个标准,对此美国政府感觉到了直接的威胁,加上国内民众因为胡适等中国外交人员的宣传,几乎一边倒的支持中国。

  在日本入侵印度支那之前,已经得到确切情报的美国政府绝对再次援助中国。他们在1940年提供给中国2000万美元贷款,但也不是无偿的,要求用云南生产的优质锡矿5万吨作为付款,付款时间可以长达5年时间,这就是滇锡贷款。

  虽然还是有偿的,但毕竟人家愿意去买。这笔钱对于武汉会战后损失巨大的国军,也是极为关键的雪中送炭。

  10月22日,美国第三次贷款给中国,中美签订了《钨砂借款合同》,贷款给中国2500万美元,5年内以运售钨砂偿还,这就是钨矿贷款。

  由此,美国到1940年已经贷款给中国三次,但总额不过7000万美元,而且都要求中国通过桐油,锡矿钨矿作为偿还的。

  同时美国还通过购买中国白银,提供给中国1亿3800万美元。

  也就是说一共提供给中国2亿美元,但全部是有偿的。换句话说,也算不上是援助,美国人的帮助也就仅此而已了。

  胡适博士本人则带着心脏病,一直将工作坚持到1942年1月,也就是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对法西斯轴心国共同行动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42年8月,由于中美合作已经正式形成,加上胡适心脏病非常严重,被迫辞职返回国内。

  当时胡适每次出门,都在车中带上用于急救的药品,以防被突然发病。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胡适博士对于学术上的巨大贡献,也不会忘记胡适博士对抗战的巨大贡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胡适博士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无论是做研究,还是投身报国,都是完全为了国家民族。

  他们不做空虚的幻想,而是像胡适说的那样,“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一步步务实的做事态度。

  相比同为北大老师的陈独秀,胡适无论人品还是对国家的贡献(陈独秀因为嫖娼被开除出北大),都大大超过他了。

  至于什么不上道的才女张爱玲,国家都搞成那样了,他还忙着和人品低下汉奸胡兰成恋爱,躲在已经被日本人控制的上海写一些风花雪月的故事。在香港期间,临时做过护士,照顾过伤兵的张爱玲也让人不齿。

  她这些为国家民族受伤甚至残疾的伤兵毫无关心,唯一希望的就是伤兵们不要经常喊她办事,这样自己能够轻松一点。后来伤兵再喊,她也当做听不见。

  说实在的,老萨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有很多人会喜欢张爱玲这种人。不错,爱是自私的,但也不能自私到这种地步。张爱玲的爱是所谓的私爱,其实是一种极为自私的表现。

  她对父母,朋友,国家都没有什么感情,却很有可能仅仅出于肉欲方面,去执着喜欢一个身边情人不断的汉奸,甚至胡兰成带着另外一个情妇去投靠她,她也接受。说实在的,真让人不齿!这种人如果多了,这个国家也就完蛋了。

  这里老萨突然想到一个关于日本留学生的故事,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曾经派出大量学生留学英国法国。当时他们希望他一些极为重要的技术资料带回日本,但英国政府不允许,并且对这些试图回国留学生的行李再三检查。其中一个日本留学生居然破腹自杀了,他留下的遗言是将这些资料装入他的肚子里面带回国去。这种行为且不论对错,这个家伙为了国家献身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结论:大家都可以看到,至少在1940年之前,也就是抗战最关键也最需要帮助的37,38,39这前三年,西方主要列强英法美都没有给中国任何大规模的帮助。甚至还很大程度上纵容帮助日本的侵华战争,所以,至少在抗战初期,英法美都远远不算是我们的朋友。

  以美国为例,虽然珍珠港事变日美全面开战之后,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援助给中国大量物资。但至少抗战初期和中期,老美都是在一旁观望,没有给我们什么帮助。

  而美国人在抗战初期中期给中国的少量援助,基本相当于他对日本的军售,两者大体冲抵了。

  所以说,抗战初期中期,美国人并没有帮中国太多,至于英法就更猥琐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