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忠烈祠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的衡山香炉峰前,是1942年国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而建的祠庙,是当今中国大陆唯一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内容之广、震撼之深,是史无前例的。
南岳忠烈祠位于湖南衡阳市距南岳古镇4公里处,这里峰峦错峙,松柏掩映,溪水环抱,公路盘纤,既山重水复,亦爽垲向阳,是理想的建祠之所。整座祠宇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按前低后高地形布局,依次为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和享堂,除纪念碑、纪念亭为纯石结构外,其余皆为石墙碧瓦,单檐翘角。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中国的开端“七.七”事件爆发,一场蓄谋已久,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此全面开始。到1938年底,中国军队虽然顽强抵抗,无奈装备欠佳,训练不力,被日军侵占了半壁江山,无数爱国将士鲜血染红了中华大地。
此时,广州和武汉相继失守,处于大后方的湖南省战略地位异常重要起来,成为武汉之后的又一处抗战大本营。南岳衡山素有五岳独秀之誉,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异常便利。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当时还邀请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和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携手抗日。
在这个会议上,许多将领提到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敛容。蒋介石听后对此非常痛心,会后把陈诚、薜岳两位将军叫来,郑重安排了修公墓的事。后陈诚调任四川,而薜岳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所以建公墓的事基本上由薜岳在主持。
由于此期间一直在与日军交战,加上勘察、征地、筹款等前期准备工作,一直到1940年9月10日,南岳忠烈祠第一期工程正才破土动工。第二期于次年11月5日兴工,至1943年6月全部竣工。7月7日,南岳忠烈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大典,主持者薜岳在忠烈神位前恭读祭文,郑重宣布“抗战以来,各忠烈将士,即日入祠,岁时奉祀”,第一批入祠的将领有张自忠、郝梦麟、佟麟阁、赵登禹等三十八名。南岳忠烈祠依山而建,坐西北望东南,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筑布局仿照了南京中山陵的形制,在中轴线上依次有牌坊、纪念塔、纪念堂和享堂等,全长240米。祠内的所有建筑均用花岗石或汉白玉砌成,屋顶均为绿色琉璃瓦顶,在周围苍松翠柏的映照下,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忠烈祠的正门是一座三拱单檐石牌坊,之后是标志性建筑“七七”纪念塔。塔的造型为一大四小的五颗炮弹,象征着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同抗日。在中央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汉白玉镶嵌了“七七”二字,表示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塔背面原刻有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题词“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卫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史。”
七七纪念塔的背后是纪念堂,堂中有一座平铺的十二角花岗岩石台,其上树立一块高约6米的汉白玉石碑。碑的正背两面原刻有碑文,记述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纪念堂后为276级石阶,分成左右两侧。在两侧中间的斜坡草地上,有用大理石片拼嵌出的“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台阶上下可分为九层,第六层的中间立有一块致敬碑,下用四根石柱承托一块石板,上置一个大型的花岗岩球冠,两旁再各植翠柏一株,象征着烈士永垂青史。
享堂位于忠烈祠的最高处,是祠中最大的建筑。它的平面呈十字形,用乳白色花岗岩砌筑。正门由三道拱门组成,其上方用六根石柱顶起了单檐歇山式的屋顶。在中间正檐下悬挂有蒋中正题写的“忠烈祠”金匾(原物),其中“烈”字中的“歹”少了一点,据说是蒋有意而为之,寓意“牺牲少一点”。享堂的四周有围栏,堂中设汉白玉石砌成的祭台,台上立“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牌。牌位的两侧为入祀忠烈祠的人员名单,周围的墙壁上还镶嵌有当代书法家题写的诗文三十六方。
忠烈祠附近有宋哲元为在“七七事变”中殉国的佟麟阁和赵登禹修建的纪念亭。四周的山头上,还分布着13座烈士陵墓,其中既有将领的个人墓,也有74军、60师和140师等三座集体公墓。
忠烈祠建成后,1944年,南岳沦陷,遭日军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岳忠烈祠再次遭到了严重破坏。祠内原本有许多中华民国军政要人题写的碑刻匾额,大都在1953年到1956年被捣毁。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又将几乎所有的烈士墓都挖掘殆尽。1983年起,南岳忠烈祠方获得有效保护,修复了部分墓地,并用复制品或后人的新作代替了被毁的题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