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长衡会战 > 内容正文

长沙会战中第四次为何失利?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杂志   2016-02-22 17:13:26

   关于这个问题,史家的答案汗牛充栋。

   笔者作为一个浸淫各大军事论坛十几年的军迷,综合了本刊本次专题专家组的意见后,试图老瓶装新酒,吧啦一点新料,请方家指正。

   首先是领导不重视。

   第四次长沙会战,倭军领导层是高度重视的。

   彼时倭军领导层的一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名叫畑(音同“田”)俊六,这个老鬼子不仅是彼时侵华倭军的龙头老大,还是日本帝国最后一个受封元帅的陆军大将,1910年日本陆大22期以“军刀组”第一名荣誉毕业(“军刀组”是个什么东西,诸君可以度娘一下)的牛人。

   1944年,日本本土与侵入南太平洋的倭军的海上联系被美国切断。倭军大本营因而盘算在中国大陆打通一条交通线,将平汉、粤汉和湘桂铁路贯通起来形成一条通往越南、新加坡的大陆交通线。

   为此,倭军大本营制定了“一号作战”行动(我们称为豫湘桂会战)。

   豫湘桂会战的第二期,即“第四次长沙会战”。

   畑俊六对此高度重视,他殚精竭虑,督导强大的参谋团队,花近两个月时间,亲自拟定了一个由北而南、全面进攻的作战方案(这种具体的事,本不应烦劳他这种级别的大咖)。

   豫陕战事(“一号作战”第一期)结束后的第二天,畑俊六就迫不及待在武汉设立了“第四次长沙会战”前进指挥所,同时命令第5陆军航空军指挥所也移至武汉,他甚至绕过作为主力的第11军,由他直接组织指挥班子,并集中了强大的参谋团,对薛岳前三次长沙会战的打法,进行了仔细研究。

   而某种意义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第四次长沙会战,是不够重视的。

   前面说过,畑俊六作了反复、周密的策划和充分的准备,他的作战方案不仅包括总体作战计划的拟订,而且具体到每一次战斗的细则,包括兵力配置、作战进度、后方兵站、警备以及气候与地理环境等,均作了周详的考虑和部署。

   相比之下,重庆方面虽知道倭军在加紧调兵遣将,预料倭军将要进犯长沙,但军令部对倭军的攻势规模和作战部署,显然不够重视,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

   更可笑的是,会战伊始,火烧眉毛屎胀腚眼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内部在战略指导方针上,竟然还在扯麻纱——主要有两派撕逼:一派认为粤汉路(欲打通粤汉路,必须攻克长沙、衡阳)势必失守,不如主动放弃,退守湘桂路,在湘桂边区或广西桂林与倭军决战。

   另一派则主张在粤汉路沿线及两翼组织抵抗,以阻击倭军的野心、消耗其有生力量。

   前者以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为代表;后者以军令部长徐永昌、参谋长封少君为代表。

   蒋介石虽然最后采纳了后者的主张,并于5月中旬,指示第九战区和第七战区积极准备,但只下达了一个简单的、提示性的手令,并未从其他战区抽调兵力,显然对倭军即将发动的强大攻势不够重视。

   而负责制订作战计划的军令部,亦未拟具出详细的应对方案。

   直至会战打响十余日之后,军令部才匆匆拟出一个作战指导大纲。

   而薛岳以为倭军在前三次长沙会战接连受挫后,一时不敢再犯长沙,再则以为倭军兵力因抽调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在中国大陆力量薄弱,加之时值雨季,气候和湖南的地形,不利于倭军机械化部队作战,故而疏于防范。

   其次是战法因循守旧。

   第四次长沙会战,薛岳部署的战区防卫战略是:在湘江东、西两岸,步步阻击,消耗倭军,而将主力部署于两翼,诱敌深入后,在长沙附近围歼——这一战略部署是沿袭他的“天炉战法”的老套路。

   畑俊六这个老鬼子早有防备,倭军一反过去惯用的孤军深入的战法,而是重锤砸核桃,以强击弱,以战斗力最强的骨干兵团部署于两翼,致使薛岳的外侧作战难以成功。另一方面,倭军使用优势的第二线兵团保持纵深阵势,对战略要点实施重点突破。

   薛岳的外侧作战既不利,沿湘江两岸南下的倭军很快进逼长沙。

   倭军以优势兵力两个师团约3.5万人围攻长沙,而薛岳仅以1个军(第四军,军长张德能)守备,战斗兵员不过1万人,守备的兵力与阵地绝不相称。

   倭军进攻长沙的战法,是“攻取长沙,必须攻占其西方的岳麓山。为此,派遣有力兵团在湘江左岸侧翼进攻该山,与直接担任进攻长沙的兵团相互策应”,而薛岳在防守长沙的兵力布置上,令张德能以第四军的2个师守长沙城,仅以1个师守岳麓山。

   在地理位置上,岳麓山居高临下,俯瞰长沙城,为长沙整个阵地之锁钥,欲守长沙,必先守岳麓,岳麓一旦失守,长沙决守不住!

   更要命的是,守备岳麓山的第9师战斗兵不过3千,而防区竟达50里之广(岳麓山周围设防),实属防广兵单。

   迄岳麓形势危急,张德能才临时抱佛脚,从长沙城抽调兵力增援。由于在战斗激烈之时仓促调动,渡江船只准备不足,反而自乱阵脚,动摇军心,导致长沙迅即失守,长沙决战计划落空——第四次长沙会战自1944年5月26日开始,至6月18日,仅仅二十余天,之前固守了6个年头的千年古城长沙,落入倭奴之手!泪啊!

   行文至此,笔者忍不住掉个书袋:虽然所有的奇迹都不是偶然发生的,所有的奇迹背后都有规律,但战争规律本身的悖论却是“战争无规律”。在战争中,所有的规律都是一次性的!因为战争是一种博弈,任何博弈的一方都只能也必须因敌而变。

   因敌而变是法则,就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法则一样,法则不是规律。懂得法则也未必就能打胜仗,但打胜仗的,必定是正确掌握并巧妙运用法则的将领——那些把胜利的经验,当做规律去遵循的守株待兔者们,必错必败。

   请薛粉们相信,笔者不是故意黑薛岳,而是就事论事,就譬如孔明可以玩一次“空城计”完虐司马懿,但若来第二次,呵呵,铁定会被华丽丽的捡肥皂!

   最后是倭军太鬼畜。

   当然,还是得给薛岳说几句公道话。

   若论倭军的战力,倭海空军比美海空军可能差一个量级,但倭陆军战力,堪称鬼畜,某种意义上,比美陆军战力还强。

   举个例子,冲绳战役,美军拥有绝对的优势兵力和火力,彻底掌握了制海权和制空权。战役虽然以倭军失败告终,但美军居然伤亡高达7万余人——请脑补《血战冲绳岛》《姬百合部队》之类电影,你一定会有鬼畜即视感。

   回到本文,倭军偷炸珍珠港后,国民革命军从东面一条战线变成东西二条战线。

   东部国内战线以湖南为重点,薛岳挑重担,西线则是滇西与缅北战线。东线采守势,西线采攻势——换句话说,西线牵制了大量国民革命军精锐,1944年5月,仅卫立煌指挥的反攻滇西,就动用了近16万远征军。

   与此同时,1944年6月,倭军以强大兵力展开第四次长沙会战——共计150个大队37万余人。

   这是自倭军侵略中国以来,使用兵力最大的一次。

   1938年武汉会战,倭军兵力合计35万人,而当时国民革命军兵力过百万——第四次长沙会战,薛岳手头仅30万——国民革命军之惨败,薛岳确实要负战场指挥责任,但是,遑论准备不足的长沙,甚至可以这样讲,放诸整个亚洲战场,从克拉克、伊巴、马尼拉到新加坡、仰光,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抵挡鬼畜倭军铺天盖地的正面强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