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亲是明朝威名赫赫的“辽东总兵”,自小,他就因极高的军事天赋而被父亲青睐有加,特别请明朝堪称“峥嵘传奇”的徐渭授其兵法,父亲也经常将他带在身边,有意通过耳濡目染培养、锻炼他的军事才能。李氏一门唐末时期就为避乱迁至朝鲜,许是因为与蒙古等部距离较近,受到了骏马和雄鹰的渲染,也可能是因为辽东赋予李氏一门血液中与生俱来的桀骜骁勇的基因,让当年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帐下听命参将一跃成为数次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簪缨总兵,在镇守辽东三十年间数次击败边境来犯的倭寇。
当年李氏父子召集四方健儿组建了麾下的精锐部队,虽是家骑,但并不叫“李家军”而是唤作“辽东铁骑”,当时的“辽东铁”在平乱的诸多部队中格外所向披靡、无往不胜。后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努尔哈赤当时只是李家的一位家奴,后来出走后还曾发誓一生效忠李家,唯李家马首是瞻。虽然最后的结局并未如他的誓言一般,但足可见李家严明刚健的军纪家风带给其他人的无限魅力。
李如松弱冠之年名正言顺地承袭父亲的功勋做了授部指挥同知,本以为后来颇以军功自傲贵极而骄、奢靡无度的李成梁后代会日渐没落,却不想李如松从小在历练过的“折戟沉沙”的疆场,磨砺出来了这样让所有人都连连叹服的天赋异禀的作战才能。
万历年间的蒙古部落叛乱,被派去的所有平乱部队都无一例外打了败仗,唯有李如松率领着“辽东铁骑”连克了五六座城池,整个陕北都为之震动,这也是让李如松名震天下的第一战—宁夏之役。
后来,十六世纪的殖民主义不断发酵,丰臣秀吉在执掌日本军政大权时的野心不断扩张,竟妄想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甚至想统一整个亚洲。而反观朝鲜李氏王朝兵力软弱不堪一触即溃,只能不断向大明求援,朝中众臣也为此争论不休,最终,万历皇帝派出李如松作为大明王朝极力主战的一派奉命组建抗倭军队,不光为朝鲜光复山河破碎的故国,也替祖承训首战因中伏而伤亡惨重报仇雪恨。
明军在李如松任提督,他的两位弟弟任副总兵的带领下誓师南渡,参加了世界史上著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而后在李如松参加作战的一个多月里,“三眼神铳”在辽东铁骑的手里每发必中。
后来在汉城旁边的简朴驿馆因有李如松的这场战役而让世界久久瞩目,虽然在战争前期明军处境并不主动,但随着李如松的到来战况也随之扭转。七百勇士的国仓奇袭使得日军顿时弹尽粮绝,也就是在李如松参战的四个多月间,他收复三都、掠地千里、横扫半岛,以一人足壮大明军威!玉池先生史梦麟曾对李如松的赫赫战功在世界史的贡献做出了总结:“击退鞑虏的军功,都是李如松的功劳啊!”
人人都说他只是个武将,没错,他的确是武将,却并非目不识丁的粗人,他也曾写下气壮山河的名句“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谈笑感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是啊,年少时有那个风雅清逸的徐文长为师,怎么可能只教授兵法,也一定会将自己才华情思倾囊相授。
这样一个所向披靡,有铮铮铁骨的名将,在不惑之年本可享受因赫赫战功带给自己的荣华富贵安度晚年,却因后来听说蒙古鞑靼进犯辽东而再度身披甲胄、头戴兜鍪为自己的故乡倾力而战。他只率着三千轻骑准备直捣敌巢,却不想深入敌腹却遭遇上万敌骑,李如松率领着余下的三千精锐浴血奋战本要杀出重围,可命运偏偏与这位“战神”开了一个可怕的玩笑……
他带兵数十载又有几次是真正势均力敌的战斗,平乱、抗倭哪一次不是以少胜多、以一敌百,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可唯有这次,偏偏是这次……万历皇帝对此“痛悼”,当年宁夏一战力排众议举荐李如松的梅国祯闻讯大叹一代大将之才就此陨落。可叹他戎马一生运筹帷幄、奇正相辅,为了护国保家赤胆忠心,于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中破鞑虏、退倭寇,却将生命永远停留在了却在知天命的年纪,独属于他的金戈铁马、忠骨赤心也被他尽情地放逐在故乡辽东的苍翠青松和浩渺江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