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中日历史 > 甲午战争 > 甲午战争研究 > 内容正文

甲午海战让日本对中国确立心理优势
来源:人民网-环球人物 作者:吕文利   2017-09-10 11:00:08

甲午海战图

  甲午海战告诉我们什么

  它告诉我们,一个政府必须杜绝腐败,奋发图强。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荒尾精向日本参谋本部提交报告,说清国“上下腐败已达极点”,建议日本抓住机会,先发制人。海战后,另一个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又提交报告,说清朝“人心腐败已达极点”,并断言,早则十年,迟则三十年,清朝“必将支离破碎呈现一大变化”,十几年后,其预言应验。

  甲午海战,正是由于清廷的上下腐败而失败的——1894年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为办好这个大寿,清廷屡次谕令对外要以和为贵,并不惜挪用海军军费。而朝中文武百官莫不挖空心思,搜刮民脂民膏,以给慈禧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就连为北洋舰队运煤的官员都要徇私舞弊,运一些碎煤充数,致使舰队在海上冒着浓重的黑烟,过早被日舰发现。这些碎煤还导致交战过程中军舰“汽力”不足,战斗力下降。而为北洋舰队制造弹药的官员,也在贪污受贿,所产弹药质量很差,亦严重影响了战斗效果。总之,腐败的封建制度酿成了甲午海战的失败,也最终葬送了它自己。

  它告诉我们,一支军队必须奋勇作战,团结对外。丁一平在为《海军杂志》的《重读甲午海战》专栏所作的序中写道:“北洋舰队官兵在甲午海战中视死如归,英勇杀敌。北洋舰队将领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宁死不屈,自杀殉国,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批优秀的军人,绝大多数人治军勤勉,刻苦学习西方海军建设经验,努力钻研海军战术,抱定必死的决心,英勇无畏作战。纵观世界海战史,一支海军舰队在一场海战中战死或自杀殉国、尽节以忠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

  但是,与前方将士的以身殉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军队最高指挥层和朝廷实权派。他们在干什么呢?在忙于拉帮结派,明争暗斗,面对近在咫尺的战争危险,依旧心存侥幸,消极应对,是战是和迟疑不决,战略指导摇摆不定,战争指挥失当无能。包括李鸿章本人也是如此。但无论是李鸿章还是那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都无力实现朝野一心、一致对外。归根结底,还是制度出了问题。

  它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必须反思历史,务实向上。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派出了大量的间谍到中国活动,他们把中国的乡间小路、偏远山区的煤矿都标在了地图上。可以说,正是他们的务实工作,使得日本政府了解了中国的山川地理、商贸经济以及民族特性。正是从那时起,日本了解中国,就比中国了解日本多得多,直到今天也是如此。我们经常把日本人称作“小日本儿”,如此一来似乎我们心理上就占了上风,我们有些人不屑于去研究他们,自大地认为日本的一切,根源都在中国,对此,日本人从不否认。但是,执着、务实、精细这些中华文化根源里固有的品质,我们又延续下来了吗?当谴责石原慎太郎购买钓鱼岛时,我们是否想过,那个可恶的老头儿为了使钓鱼岛“国有化”花费了将近40年的工夫,几乎贯穿其整个政治生涯,我们能为一件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国家大事而付出一生精力吗?

  这种自我反思必然是痛苦的。正如海军副司令员丁一平所写:“屈辱的历史必然是苦涩的,令人痛心的,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个能深刻自省的民族,才是希望的民族。”“对待历史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曲折历史的态度,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心,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正视历史,反思历史,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文明中华民族的应有之义,是一个正在觉醒、成熟、崛起的伟大民族应有的历史担当。”

  它告诉我们,对日本必须永远警惕,压制其气焰。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说:“甲午海战让日本确立了对中国的心理优势,这种心理优势直到今天也没消除。因为二战时中国没攻入日本本土,所以日本认为中国没有打败自己,对中国并不服气。这是日本现在仍然猖狂的原因之一。日本至今还有当亚洲霸主的野心,所以才在海洋问题上挑衅中国。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有远超日本的海军实力,用强力压制日本,才能从根本上打消日本在甲午海战中获得的心理优势。就像1945年苏联红军横扫日本关东军之后,才打消了日本在1905年日俄战争取胜后确立的心理优势那样。在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条件下,如果出现了小规模摩擦,中国海军必须压制住日本,只有这样日本才会在海洋问题上有所收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