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而复得的洞口塘
地址洞口塘亦名洞口潭,位于邵阳市洞口县城4公里处。1939年建湘黔公路洞口至榆树湾段,于犀牛石开凿2条隧洞,人车赖洞而过。
历史1945年春,第19师第59团与日军反复争夺洞口,最终控制了此地,也对日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讲述1945年春,第19师第59团据守洞口塘要隘,在洞口民众的支援下,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
4月21日黄昏,敌派步兵轮番猛攻,誓死夺取这一攻占芷江的唯一交通要道。双方鏖战7昼夜,敌伤亡惨重,数以千计。
团长钟雄飞亲自带领两个连从两翼反击,对日军造成了重创,但主阵地和2隧洞于29日凌晨落入敌手,日军借此蜂拥西进,逼近江口,情况十分危急。
面对危急情况,18军的一支美式装备快速部队从雪峰山东北插入敌军后侧背,对洞口塘形成大包围态势;第74军命令一炮团集中火力增援,并派170团第一营配合作战;芷江机场增派飞机轮番轰炸洞口塘之敌。钟雄飞团一举拔掉周围9个日军据点。
5月1日,中国军队收复了洞口塘,也控制了公路运输主动权,截断了敌军的退路。
今日的洞口塘,依然是交通要道。新建的邵怀高速与320国道并肩同行,来来往往穿梭着各路车辆。“这条路很多汽车车来来往往,你们拍照要小心。”经过隧道李大叔告诉记者,这条路他几乎每天都要走,有些地方已经很破旧了,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进行修缮。
固若金汤的武冈
中国军队阻击日军第4路进攻。
地址湖南西南部,雪峰山东麓,南岭北缘,资水上游,因城北武冈山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湘西会战的主战场之一。
历史1945年4月,在湘西会战中,日军进攻主力分3路从邵阳出发向西进击,其中关根支队由新宁指向武冈。中国军队浴血奋战,牢牢地守住了武冈。
讲述1945年4月,守城的第74军58师师长蔡仁杰率部在城内外构筑三道防御阵地,皆以黄泥、细沙、石灰混合筑成。老百姓则献出存放过年用的糯米,熬成稀粥掺和三合土构筑,无比坚固。
4月27日,日军分东西、南三面发起猛攻,虽然有坦克配合,却一连3天均未得手。见此情形,关根少将便组织步兵“特攻队”,每个特攻队员身绑炸药,企图运用这种“人肉炸弹”在城墙炸开缺口。
5月1日,一些特攻队员冲过护城河,到了城墙下便拉响炸药,血肉纷飞中,城墙也被炸开一个个洞。
但守军早有防范,城墙一旦被炸开洞,便立即用装满砂石的麻包将洞口堵住。“特工队”一看此招不成,又用绳梯爬城,想将城墙炸开更大的缺口,但守军往往待敌爬到中途,就用机枪扫射。
此后第44师一部从梅口急驰武冈城郊,从日军后侧发起攻击,守城的部队也组织突击队乘势反击,腹背受敌的关根支队终于退去。
“现在的武冈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哩。”在汽车站附近做生意的何老板说,近几年武冈经济发展很快,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在的发展当然离不开曾经浴血奋战的先烈。
一纸降书落芷江
抗战时期,芷江民众抢修芷江机场跑道。 当年驻芷江美军约瑟夫供图
地址芷江县城东的七里桥村磨溪口 ,芷江城外七里的七里桥。
历史侵华日军正式投降之前,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出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受降使节,在芷江与中国陆军相关高级参谋人员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日本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
讲述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7日,蒋介石电告日本中冈村宁次,受降地为湖南芷江。
8月20日,何应钦率中国陆军参谋长萧毅肃等随员及其他人员,由重庆飞抵芷江。
21日,在中美空军混合团三架野马式战斗机的押解下,今井武夫一行8人由汉口飞抵湖南芷江。11时20分,今井武夫的座机停靠在指定地点。
今井武夫举止呆板,黯然无语,任由中外记者拍照。在中方人员引导下,今井武夫来到七里桥受降堂,接受中国陆军参谋长萧毅肃主持的受降仪式。
经过3天的商议,日本投降代表按照中方要求交出了整个侵华陆海空三军的兵力驻扎情况,并签字接受了关于日本投降的详细命令备忘录。
“这里不仅有受降的图片资料,还有视频记录了日军受降的过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当年受降的情况。”在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外,不少游客表示,来湘西游玩时特意选择来芷江。芷江,从“受降名城”到“和平之城”,既见证了当年抗战胜利的历史,也承载着共创和平的期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