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中日历史 > 二战历史 > 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来源:学者在线   2022-10-27 15:21:27

  ●1939年9月,长沙会战,持续时间5年,是八年全面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长沙会战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次长沙会战,从1939年9月4日到1939年10月14日,历时1个月。日军10万余人向长沙推进,与中国军队第52军在新墙河展开激战。在日军的凌厉攻势下,守卫金龙山、斗篷山的胡春华营与守卫雷公山、草鞋岭的史思华营与敌血战4天,重创日军,全营阵亡。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欧战爆发后的十几天,当时正值波兰败亡、欧洲危急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予10万来犯之日军以迎头痛击,挫败了其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引起欧洲各界人士对中国局势的关注。

  第二次长沙会战,始于1941年9月18日,至1941年10月。1941年9月27日,中国军队第10军在长沙县福临铺、金井乡一带截击日军,杀伤大量敌人。战斗中,第190师副师长赖传湘阵亡,该师伤亡过半。第74军57师在春华山、赤石河一带与敌激战,重创日军,57师伤亡3000余人,师长李翰卿阵亡。第二次会战因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向日军驻地宜昌发起进攻,日军为保宜昌被迫退军。11日,中国军队恢复了原阵地,与日军对峙于新墙河,会战结束。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3个月。面对着德军的强大攻势,苏联战局岌岌可危。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作战中虽然损兵折将,日军也一度攻进长沙,但最后日军还是撤出了长沙,中国战局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始于1941年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约一个月时间。1941年12月,日军以4个师团12万人的兵力,第三次进犯长沙。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下,中国军队以30万人应战,诱敌深入。1942年1月2日,日军第3师团7000余人猛攻长沙城南郊东瓜山一带阵地。中国守军预10师第28团官兵在团长葛先才率领下,与敌激战2日,击退敌人无数次冲锋,阵地岿然不动。日军抛尸累累,伤亡5000余人。在这次会战中,日寇攻占长沙城3天,被岳麓山的炮火困在城中,只能靠飞机空投接济,最后不得不撤出长沙。这次会战日军伤亡56000余人,中国军队伤亡28000余人,中国军队取得辉煌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太平洋战争而爆发,当时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同盟国军队接连败北。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这不仅对中国国内,对同盟国来说也是意义重大。正因为如此,这次会战的胜利引起了盟国、特别是英、美的广泛关注。

  第四次长沙会战,从1944年5月至1944年6月。1944年5月27日,日军出动36万余人向长沙攻击,发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30万人迎敌,兵力少于日军,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前三次会战的胜利,湖南战区司令长官骄傲轻敌,指挥失当。守军违抗增兵重点防守岳麓山之军令,招致会战失败,1944年6月17日,长沙陷落。日军改变前三次战法,重点攻击岳麓山防线,先拿下岳麓山下的炮兵阵地,架重炮于岳麓山上轰击长沙城。城中守军不仅失去岳麓山炮火支援,而且处于日军炮火威胁之下,伤亡惨重,被迫撤离。

  四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队中的广大官兵,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虽然最终未能阻止住敌人的大规模进攻,但有力地配合了全国范围内正面战场的作战,并在战略上配合和支援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斗争,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39年10月25日-12月8日,日军集中2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冬季“扫荡”,边区军民奋起反击,共作战108次,毙伤敌军4000余人,击毙了日军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

  1939年11月初,晋察冀军民开始大规模防御和反击日军的冬季大“扫荡”。

  10月25日,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和第一一O师团等部共2万余人,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寻歼晋察冀军区主力,攻占阜平中心区,摧毁军区后方,分割破坏根据地。当日,灵丘、涞源日军1000余人向上寨、下关合击八路军第一二0师第七一五团,遭该团打击后,于28日撤回原据点。

  11月4日,日军北线指挥官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带领1500余人,分3个梯队由涞源向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腹地进攻,企图寻歼一分区主力。l2时许,日军第一梯队400余人进占三岔口、上下台、雁宿崖。5日,日军主力进至西流水、张家坟、北坛一带。兵分两路向司格庄、黄土岭攻击前进。6日午前,其先头部队进至司格庄及其西内地区。

  11月7日8时许,日军主力向上庄子、寨头村方向攻击前进,当其先头部队到达寨头村附近,其尾离开黄土岭时,设伏部队突然发起攻击,日本猝不及防,死伤过半,战至傍晚,残敌被压到谷底。在激战中,八路军指挥员发现有腰挂战刀的敌军指挥官活动,便命炮兵连猛轰,击毙阿部规秀。被困在谷底的日军连续10余次突围,均被击退。当日晚,日军由蔚县、易县、满城、唐县、完县出动,向黄土岭增援。8日,被围日军残部在飞机掩护下向司格庄、雁宿崖突围。八路军抵抗突围之敌军后,主动撤出战斗。

  此役共歼日军900余人,击毙其中将阿部规秀。这是日军侵华以来被打死的第一个中将。日报载文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11月23日,日军1.8万余人分7路向阜平地区合击,企图歼灭晋察冀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军区主力大部和军区机关隐蔽待机,以主力一部与敌保持接触,以另一部主力转至敌后袭击日军据点,破坏交通线。冀中军区部队和冀热察挺进军钳制敌人,配合北岳反“扫荡”。11月26日,日军占领阜平。转入外线的八路军积极开展活动,破坏敌人交通线,严重威胁敌后安全。

  ●1940年5月1日,侵华日军集结20万人的兵力,以华中派遣军第11军为主力,发动枣宜会战。

1940年5月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日至6月18日,侵华日军集结20万人的兵力,以华中派遣军第11军为主力,发动枣宜会战。日军以湖北枣阳和宜昌地区为中心,对中国第五战区展开大规模攻势,企图围歼中国第五战区主力,并攻占宜昌,威胁中国战时首都重庆。

  中国第五战区调集6个集团军共38万人的兵力,对日军进行防御作战。

  枣宜会战历时一个半月。由于部队缺乏重武器装备,各部队之间相互策应与协同作战不力,部队通信联络失密,加之军事统帅机关对日军战略企图判断失误,中国军队在会战中遭受重大损失。

  但是,中国广大爱国官兵在枣宜会战中表现的牺牲精神给日军以强烈震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战前告诫部下:“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1940年5月5日,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报告战况致蒋介石电

  1940年5月7日,张自忠将军亲率3个团的兵力由宜城渡过襄河,一路奋勇进攻,与日军激战9昼夜。日军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不幸陷入敌军重围,身负重伤,16日在南瓜店壮烈殉国。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46480人。

  1940年夏,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敌后抗日军民乘青纱帐和雨季,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八路军参战部队达105 个团约 20 余万人,故称“百团大战”。

1940年8月百团大战

  8月20日夜,八路军参战部队同时发起攻击,歼灭大量日、伪军。日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9月20日至10月5日,八路军继续袭击交通线两侧敌人和摧毁深入根据地内的敌据点,并攻下榆社县城,缴获大批武器。从10月6日起,日军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报复性“扫荡”。华北根据地军民转入反“扫荡”作战,先后击退日军的“扫荡”。

  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 1824 次,毙伤日军 20645人、伪军 5155 人,俘日军 281 人、伪军 18407 人,日军投降 47 人,伪军反正1845 人;破坏铁路 474 公里、公路 1500 多公里、桥隧和火车站 260 多处,摧毁大量敌堡和据点;缴获各种炮 53 门,各种枪 5900 余支。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决死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董天知光荣牺牲。

  百团大战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并对支持正面战场作战,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是抵抗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1942年2月25日,约10万人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始进入缅甸,协同英、缅军对日作战。

  缅甸与中国云南相邻,当时为英国殖民地。连接缅甸与中国云南的滇缅公路,是战时重要的国际通道,大量战略物资经由滇缅公路运抵中国抗战后方。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便企图切断这一重要战略通道,以威胁中国抗战大后方。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1942年1月,日军登陆缅甸,进攻仰光。2月,英国请求中国派遣军队入缅协助作战。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英军败退。3月20日,日军猛攻同古,英军岌岌可危。在日军兵力、装备都占优势并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中国克服困难,派出优势部队组成远征军入缅作战,与日军苦战12天,歼敌5000余人,成功掩护同古英军撤退。日军继而北犯仁安羌,围困英军主力。中国远征军驰援作战,成功救出被俘英军7000余人及美国传教士与记者等500余名。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多次挫败日军,给英军以及时有效的救援。特别是同古保卫战、仁安羌解围战,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未曾遇过的猛烈抵抗,付出了重大代价。这些出色的战例也改变了西方对中国军队的歧视与偏见,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与战斗精神得到了国际认同。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的标志性战役。

  ●1942年5月1日,日伪军5万余人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拉网大“扫荡”。经过两个月的艰苦斗争,我军作战272次,毙伤敌军1.1万余人。

  从1942年5月1日起,日本华北方面军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扫荡”。大“扫荡”前,由于日本不断“蚕食”,冀中抗日根据地基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均已减少了三分之二左右,只剩下三千多个村庄,二百八十万人左右。

  八路军冀中军区警备旅一部及民兵共三百余人,充分利用纵横交错的地道,极大地发挥了地道战、地雷战的独特优势,创造了“院落伏击战”、“化装奇袭”等新战法,同敌人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激战至5月3日中午,八路军打退日本侵略军五次疯狂进攻。这次战斗,八路军毙伤日本侵略军联队长以下四百余人,八路军伤亡二十余人。

  与此同时,满城地区的民兵配合游击队,攻克日本侵略军的据点、碉堡42处。活跃在白洋淀的雁翎队及大清河上的水上游击队,利用河川湖泊、芦苇草荡,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仅王寨附近的一次战斗中,就击毙日伪军五十余人,截获大货船数十艘。

  在这次反“扫荡”作战中,“地道战”显出威力。坚持在定县和无极之间的赵户村的2个连的八路军,利用该村的地道体系,在23天中连续打退日军4次进攻,歼敌三百余人。5月27日,日军千余人进攻定县东南的北疃村,抗日游击队击退日军数次进攻全部进入地道后,气急败坏的日军向地道内施放毒气,八百多抗日军民被毒死。

  冀中军民的反日军五一大“扫荡”作战,历时两个多月,共作战二百七十多次,毙伤日伪军一万一千余人,粉碎了日军消灭冀中八路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企图。但根据地部队大量减员,抗日根据地大部沦为敌占区,部分变为游击区。冀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了更加残酷、更加困难的阶段。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中国军队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击毙日军1万余人。

  常德会战是1943年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后,日军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局面而发动的进攻作战。1943年11月,日军以3万兵力,300余门火炮,向湖南西北部津市、澧县、石门、慈利、常德、汉寿一带进攻,在德山和常德展开了一场血战。中国守军仅为1个师,兵力仅9000人,但兵亡官继、弹尽肉搏,宁可战死,决不投降。期间,日军虽曾艰难攻占了常德,中国守军在弹药用完之后,与突破进来的日兵进行白刃战,到最后甚至用手格斗。12月4日,第九战区薛岳援军到达战场,先攻克德山,后收复常德,日军占领常德不过5天,于10日全线退却。日第11军虽接到再夺回常德的命令,但日军司令横山勇认为此次作战损失惨重,无力再战,还是抗命退兵了。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