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曾是谁?
他用相机留下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战场和社会的珍贵影像记忆。80年后,本湮没于浩瀚历史的摄影青年,因为一位纪录片导演的寻找和坚持,被还原到历史的坐标轴中……
方大曾从绥东前线寄给母亲的肖像照,照片上有方大曾本人的亲笔题记。
方大曾出生于1912年,祖籍江苏无锡,出生在北京,家境殷实,从小热爱摄影。开明的家庭氛围让他保留了摄影这个奢侈的爱好——蔡司折叠相机七块大洋,几乎是当时一个普通家庭半个月的生活费。
上大学之前,他就带着相机四处拍照,还在17岁时成立了中国北方第一个少年摄影社团“少年影社”并举办摄影展,在《良友》《申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多篇报道。不光爱拍照,方大曾还爱自拍。
抗战
1936年绥远抗战爆发,作为其与进步青年共同创办的中外新闻学社的摄影记者,方大曾到达前线,留下多篇新闻摄影和文字通讯的报道。
方大曾到达前线,留下多篇新闻摄影和文字通讯的报道。这些通讯报道文笔流畅、观察细致,又配以形象生动的新闻照片,深受读者欢迎,被认为“与长江(即范长江)、徐盈同负盛名”。
修筑城防工事的军人、挖战壕的少年士兵、戴着防毒面具严阵以待的士兵、正在瞭望的指挥官 …… 从敌人的枪口到我方的伤兵,从前线的硝烟到后方的坚强,方大曾用镜头留下珍贵的战场资料。
“记录卢沟桥事变第一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枪声响起。7月10日,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三天,一个年轻的身影背着相机赶到北京长辛店。随后,署名“小方”、长达7000字的通讯《卢沟桥抗战记》就刊登在8月1日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上,这是第一篇以图文形式向世界介绍卢沟桥战地情况的通讯。
1937年7月28日,方大曾和其他三位记者打算从保定去长辛店前线采访。方大曾最后一篇见诸报端的文章是1937年9月30日发表在《大公报》上的《平汉北段的变化》,自此杳无音讯……
百姓生活的记录
方大曾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战地摄影记者,但在战地摄影之前,方大曾曾带着他珍视的相机,走过内蒙古草原,也在天津、山西等地留下了许多百姓生活的影像,在自己摄影作品中注入对劳动者、底层民众的关注和热忱,同样值得关注。
以当时中国摄影术还不普及的条件来看,方大曾几乎是凭直觉在摄影作品中灌注了丰富的情趣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留住了他的时代。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