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魏拯民受党组织派遣到东北工作,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等职,以商人身份做掩护,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4年,满洲省委派他到东满主持工作。他走遍了各根据地和游击区,深受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1935年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参与领导创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他任政委,王德泰任军长,联合东满地区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他起草了《告各反日部队书》,号召一切抗日力量协同作战。1935年夏,作为东北抗日游击武装的唯一党代表,魏拯民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向中共中央代表团汇报了东满党和抗日斗争情况。
1936年初,魏拯民回国后,在南湖头召开了二军、五军和东满、吉东党委联席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的决议和关于撤销中共满洲省委,成立南满、东满、吉东和松江4个省委的指示,明确了斗争的策略和方针。同年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魏拯民仍任政委。为了加强同东北抗日联军一军、五军之间的联系,开辟和扩大抗日游击区,他与王德泰率领一师、三师南下,到抚松、临江、长白、濛江(今靖宇)一带,与杨靖宇领导的抗日联军一军协同作战,开辟了长白山一带新游击区。6月,魏拯民率领二军一部在河里地区与杨靖宇的第一军胜利会师。他和杨靖宇主持召开了一、二军和东南满党的主要领导干部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将东、南满党组织合并组成中共东南满省委,选举魏拯民为省委书记。同时将抗日联军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魏拯民任总政治部主任。
日本侵略者为了消灭抗日武装力量,炮制了所谓的“治安肃整三年计划”,调遣10万余日伪军连续不断地发动“讨伐”。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魏拯民与王德泰率领主力在安图、抚松、临江一带活动。围攻抚松县城,进行了抚松县小汤河和敦化县东清沟等战斗,奇袭日伪的重要据点庙岭,歼灭大批日伪军,粉碎了日伪对东、南满地区的“讨伐”。1936年11月,军长王德泰在战斗中不幸牺牲,魏拯民挑起了领导二军的重担。
1937年秋,魏拯民率领二军在濛江、金川、桦甸一带开展游击战,又率部队在濛江县境内与第二路军新编独立旅会师。不久率部攻克日伪重要补给基地辉南县城,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同年11月,他率领部队在濛江的深山密林中与日军周旋,歼灭了大量敌人。1938年5月初,魏拯民在辑安(今集安)老岭与杨靖宇部队会师,召开了东南满省委和第一路军主要领导干部会议,决定对第一路军进行改编,组成3个方面军和一个警卫旅,推举魏拯民为第一路军副总司令。6月至8月,魏拯民与杨靖宇共同指挥部队在辑安县长岗和蚊子沟进行了两次战斗,歼灭了伪军索旅。同年秋,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部转移到长白山区,他指挥了著名的岔沟突围战、大沙河连环战和寒葱岭伏击战,歼灭日伪军五六百人。
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魏拯民十分重视部队的思想建设,在第一路军中坚持党的建军原则,把部队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建立了各级党的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为了推动全军指战员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亲手编写教材和撰写文章,供指战员们学习。1938年冬,他在桦甸县头道溜河密营举办了党员训练班,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由于长期生活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患了心脏病和胃病。1939年初冬,他病情恶化,被迫转入密营养病。
1940年2月23日,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战斗中牺牲。3月15日,魏拯民在头道溜河主持召开了中共东南满省委扩大会议,继续担任东南满省委书记,并接替杨靖宇统率第一路军。在他的指挥下,第一路军全体指战员在东南满地区四处出击,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为了打破与党中央隔绝的局面,他给中央写了报告,汇报了几年来的工作,请求党中央对东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的工作给予具体指示,还派人与八路军进行联络。同年夏,魏拯民在战斗中负伤,加上心脏病和胃病复发,在警卫人员的保护下被迫到西北岔密营养伤。同年秋,他们转移到桦甸县夹皮沟牡丹岭二道河子密营。1941年3月8日,日军长岛工作班头目长岛玉次郎率日本宪兵100余人包围了魏拯民养病的密营。在反击突围中,魏拯民壮烈牺牲,年仅32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