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英烈名录与英勇事迹 > 抗战英烈事迹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燕赵传奇·燕赵抗战英豪录】38:回民骄子马本斋 母子两代皆英雄
来源:河北广播网   2017-09-28 17:02:23

马本斋1

  马本斋

  1902年初,沧州献县的小村落里落生了一个名叫马本斋的孩子,老马家是个回族家庭,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庄稼汉。想当年,村里的生活挺艰难,马本斋的父亲背井离乡,到了口外谋生计,母亲白文冠留在家里照顾孩子。白文冠虽然只是个农村妇女,可她略通文墨,知道不少英雄豪杰的故事,偶尔有个闲工夫,就给孩子们讲一段“岳母刺字”,说一说“苏武牧羊”。有了这么一个女人支撑着,马家的日子过得不容易,但也充满了温情。

  话说在那一年里,不满17的马本斋告别了家乡,离开了亲人,投身行伍当了兵。他的戎马生涯就此开篇,未来的日子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马本斋入了奉军,一步一步当上了军官,他洁身自好,治军严明,立下了“救国家,救人民,不怕死,不爱钱”的誓言。九一八过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马本斋当即请战,要求北上抗日。

  请愿书递上去了,马本斋等来的却是“攘外必先安内”的训令,眼看大好河山沦落敌手,作为军人报国无门,他在1932年的秋天脱下军装,回到故乡,打算寻找真正的救国救民之路。临行之前,马本斋赋诗一首——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男儿空有凌云志,不尽苍江付东流。

  1937年七七过后,日本侵略军进犯华北,逼近了沧州献县,驻守在这一带的国民党军炸毁了子牙河,放出滔滔洪水抵挡日军,可是,敌人的军艇逆流而上,鬼子放火烧了村子,杀死乡亲,抢走了粮食和牛羊,马本斋的大哥也在这场浩劫之中丢了性命。故乡满目疮痍,仇恨烈火燎原,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擦干眼泪,对儿子说了两个字——“报仇!”

  马本斋早把国仇家恨埋在心底,他联络乡亲,组建队伍,准备和鬼子拼到底。乡亲们拿起看家护院的家伙,聚到一起宣誓保家卫国。就在这年8月底,一只六七十人的回民抗日义勇队宣告成立。

  新成立的抗日武装报仇心切,一方面加紧操练,一方面寻找战机。有一天,马本斋得到消息:一小队日本兵刚刚出了据点。他当即带上战友,拿上枪炮,在子牙河边埋伏起来。就见那敌人刚露面,马本斋一扬手,一声喝,招呼着土枪土炮一齐开火,打得鬼子晕头转向。回民抗日义勇军出师告捷,打死打伤20多个敌人,还缴获了10多支长枪。有了这支队伍做榜样,附近的村子里也组建起不少的抗日武装。

  仗打了好几场,马本斋的名气也传遍了十里八乡,可是,农民武装势单力薄,装备也太不像样,战场上少不了要吃亏,眼见着战友们死的死,伤的伤,好些人没了底气,放下了枪。此时此刻,马本斋想着盼着,希望有人为他指出一条抗日救国的出路。这正是无巧不成书,就在这个当口,他听说不远处的肃宁、安平都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带着头去打鬼子,还听说吕正操等共产党人组建了一支抗日的“回民干部教导队”。这下,马本斋就像在黑夜里看见了灯光,一心想着要见共产党。他的愿望究竟能不能实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