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英烈名录与英勇事迹 > 抗战英烈事迹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燕赵传奇·燕赵抗战英豪录】49:视死如归五壮士 丰碑永驻狼牙山
来源:河北广播网   2017-09-29 11:14:47

狼牙山五壮士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1959年,聂荣臻元帅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题的词。七十多年前,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的五名勇士,在河北易县狼牙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以寡敌众掩护部队转移,誓死不降纵身跳下悬崖的千古绝唱。七十多年来,“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1941年秋天,“百团大战”给了日军迎头一击,吃了亏的敌人叫嚣着——不惜一切代价消灭八路军。他们接连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大“扫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了日军进攻的重点。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八路军又该如何应对呢?

  1941年9月,日军调集了3万多主力部队,疯狂地扑向了晋察冀。一时间,狼牙山周围狼烟四起,陷入一片火海中。

  9月24日,日军特种山岳部队的2500多人兵分9路,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包围了易县境内的狼牙山,他们企图围歼驻扎在这里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日军气焰十分嚣张,他们扬言“这次扫荡,要石头过刀,草木过火”,“狼牙山也要晃三晃”。

  为了保存实力,避开敌人的凶猛攻势,八路军主力部队决定转移到外线作战,留下第七连掩护。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命令七连:“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把敌人死死拖住,明天12点以前,不准让敌人越过狼牙山顶峰棋盘坨,掩护我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同时,杨成武指示七连要等大家安全转移后,留下一个班拖住敌人,做最后的转移。听到这个消息后,六班班长马宝玉第一个跳了出来,他跑去找七连指导员蔡展鹏,主动请战说:“指导员,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吧!”

  六班的政治素质好,是响当当的尖刀班。这个班原本有9个人,可现在有4人挂了花,成了伤员,能参加战斗的只剩下5个人了。班长马宝玉当时21岁,是河北省蔚县下元皂村人,1937年入伍的老战士。他作战勇敢,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曾多次参加狼牙山预备战场演习,对山上大大小小的山头和道路很熟悉;副班长葛振林,24岁,河北省曲阳县喜峪村人,也是共产党员和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同志;还有三名战士:胡德林,19岁,胡福才,18岁,他们都是河北容城县人,更是叔侄关系;宋学义,23岁,河南沁阳人。这五个战士个顶个的作战勇敢,而且都是神枪手。

  指导员蔡展鹏和连长刘福山平日里就知道六班的战斗力很强,把这次阻击任务交给他们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面对成百上千的敌人,只有五个人的六班该怎么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呢?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