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信,号德璋,小名“二冬”。广西桂林市人。1913年1月2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共有兄妹八人。其父何少川与孙中山一同在日本创办了中国同盟会,其母靳永芳是广西第一位同盟会女会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8岁的何信从师范学校辍学,投笔从戎,考入柳州航空学校,毕业后受广西当局资助到日本明野航空军校留学。留学期间,何信刻苦学习,各科成绩全优。在一次高空射击考试中,命中率为95%,打破日本国最高纪录。
1937年11月间何信抵兰州接受新式飞机训练。为了能早日到抗日前线参加战斗,他缩短训练日程,以身作则,起早贪黑,加班加点,集中精力,勤学苦练,与苏联教官通力合作,并能耐心帮助他人,终于在1938年元月间,提前完成了训练任务,全面掌握了新飞机性能。训练结束后,奉委为中央空军第八队上尉副队长,即率队飞赴徐州第五战区,参加鲁南保卫战。在临城、枣庄、台儿庄一带上空,截击敌机,并协同地面部队防守前沿阵地,包围城市及各项重要设施。何信到鲁南后,先后数次升空出击。每次均奋勇当先,重创敌机,屡建奇功,再三获得嘉奖。1938年3月间,在他牺牲前3天,曾写信给母亲、妻子,信中陈述了他作战经过、胜利的喜悦以及抗战胜利的决心,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及为国捐躯的决心。
1938年3月25日凌晨,何信率机14架升空与日机17架,交战于临、枣上空,他沉着指挥,英勇奋战,经过激烈搏斗,一举击落敌机6架,而我机则全部安然无恙,其余敌机见状四散逃窜。正值我机高奏凯歌,飞抵马牧集上空时,埋伏在云端的敌驱逐机24架,对我机发动了突然攻击。当时我机升空历时既久,人乏机疲,且众寡悬殊,油弹俱穷,情况十分不利。但何信与战友们却临危不惧,誓死血战。何信率队先冲入敌机群,进行生死搏斗,天空间,枪炮哒哒,云烟翻腾,血战多时,敌人发现何信之机为主机,乃向其群攻,何信胸部突中三弹,顿时血流如注,可他仍以拼死之决心,强忍伤痛,鼓起余勇,驾机向敌主机迎头全力撞击,抓住此良机,射出最后一排子弹,将敌首机击落。此时何信已人伤、机损、弹绝,乃随即驾机全速向另一敌机撞去,敌猝不及防,被撞机毁,何信也随之壮烈牺牲。战友及地面军民共睹这空战史上罕见的壮烈情景,无不为之悲痛万分。此次空战,我方前后共击毁敌机8架,而何信、莫休、李膺勋、梁志航4位烈士均以身殉国。何信当时年仅27岁。
何信遗体运送徐州后,改入大棺,运返桂林。灵柩安置在二塘大教场(二塘旧飞机场),由第五路军总司令李宗仁,以香花果品,清酌庶馐,派总参谋长夏威率在桂各高级将领、政府官员及各界人士,于同年5月3日隆重举行全市公祭(共祭3日)。棺前立何信巨幅半身照片,棺上覆以国旗,主祭朗读祭文后,由各界代表致辞,家属致答谢词毕,哀乐礼炮齐鸣。会上群情激愤,誓表抗战到底为烈士报仇之决心,幼年孩童、古稀老翁均伤心哭泣。桂林市人民军以何信的英雄牺牲引为广西、桂林的光荣和骄傲!
经五路军部及广西省政府特批,将桂林东门外尧山前、潘家村之后约2里之尧庙废址工地,拨作何信墓地。墓地长30丈(1丈=3.33米),宽5丈,全墓共6块石碑,中央正面墓碑,高两米余,上方刻有“为国牺牲”4个苍劲大字,左右首石碑刻有烈士传略及祭文。
解放后,鉴于何信的功绩,党和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笔签书,并授予其家属“革命烈士家属光荣纪念证”,上有“永垂不朽”4个大字。桂林市有关部门,已将何信定为广西“抗日名将”之列,其墓定为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信之子何平退休后,他个人创办了桂林“何信烈士纪念馆”,向人们讲述父亲的抗日爱国故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