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行有三个目的:将原有的细菌战受害者的资料进行核实、补充;了解细菌战受害村庄的大致情况;调查日本人在白龙桥还干了些什么。我们不能让日军细菌战的罪恶历史就这样沉没了!”昨天,让历史事实“开口说话”的王选第5次走进日军细菌战受灾区之一的婺城区白龙桥镇,重新寻访细菌战受害者。
王选带领宁波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的30多名学生,深入白龙桥各个村庄寻访当年细菌战受害者。她将沉重的行李包拉开,拿出几大捆侵华日军细菌战的资料。这其中有很多都是宁波大学细菌战调查会的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调查资料。省“两会”后,她就奔赴宁波、山东等地,为这些大学生作培训,指导他们的农村田野调查、口述历史调查方法,以便尽可能准确地将侵华日军细菌战这段历史搞清楚、保留下来。
“细菌战的调查扑朔迷离,并且富有挑战性。我从1995年开始从事细菌战调查至今,从点到面,一直在努力得到一份全面完整的调查材料。” 王选始终行色匆匆。王选将大学生志愿者分成6组,分头寻访白龙桥各村的细菌战受害者。
81岁的杨紧松老人是王选的大学生团队找到的“烂脚病”受害者之一。在双牌村一间阴暗潮湿的破旧瓦房中,记者见到了这位不幸的老人,他是该村数十名当年日军细菌战受害者中唯一健在的老人。
谈起1942年“鬼子”进村后的事,老人仍记忆犹新:“那年我16岁。入侵的日军和村后山上的国民党驻军发生激烈交战,仗一打就是几天几夜,国民党军最终败退。农历四月十一,鬼子在村里烧杀抢掠,我躲在一条黑暗的深巷中,幸免于难。”那一次,村里100多人被杀害,有近50人死于“烂脚病”,这其中就有他的母亲和妹妹。杨紧松的脚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烂的。杨紧松回忆,母亲死得很悲惨,一条腿烂得只剩下一根脚筋。
他卷起右脚的裤管,露出脚踝内外两侧的两个“大洞”,触目惊心,弥漫的脓水味令人作呕。60多年过去了,杨紧松的日子过得一直都很艰难。由于没钱看病,脚就一直没有康复,夏天最痒,冬天最痛,脓水不断地流。一种6元钱一支的“皮康王”,老人整整用了16年:“天这么冷,我这条腿天天都痛,痛得都已经麻木了,涂上膏药还好受一些。”
在白龙桥镇大圩村和新昌桥村,王选的团队意外地发现了两份厚厚的“起诉状”,而原告代理人一栏填写的名字正是“王选”。这两个村100多名细菌战受害者集体向日本政府提出赔偿要求,在起诉书中的原告名录中记者看到,大部分受害人都已经过世。
在大圩村,王选找到了健在的原告代表季文贵。季文贵老人告诉记者:“当时我们一家祖孙三代都被细菌感染了,长期烂脚。我的爷爷先是身上生疮,然后脚上发红疹,痛苦难熬,越烂越大,直至骨头露出。”参与调查的宁波大学学生冯挺这样告诉记者:“在白龙桥调查已经4天了,心情很沉重。我记得在调查中,听说有一位老人因为无法忍受几十年‘烂脚病’带来的痛苦,自杀了。”据了解,受侵华日军细菌战残害,大圩村患烂脚病(炭疽病)的人就有十几个。
王选表示,虽然人力物力都不足,但凭借一种还原历史事实的信念,她会坚持下去。在白龙桥镇的调查结束后,她还将到汤溪、武义等地继续从事细菌战调查的工作。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细菌战调查的行动中来。
看来,王选注定要和侵华日军细菌战这段重大历史凝结在一起了。这位柔弱的女子,今后仍将继续坚定地穿行在那段历史当中。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