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寇暴行 > 慰安妇 > 内容正文

中国大陆首座慰安妇纪念馆开馆 展出2件国家一级文物
来源:法制网   2015-12-11 09:20:43

  12月1日上午,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将举行开馆仪式并试运行。作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这里是中国大陆首座经“慰安妇”亲自指认的、以“慰安妇”为主题的纪念馆。中宣部以及江苏省、南京市领导、各界群众等300多人出席开馆仪式。

  来到陈列馆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震撼人心的“慰安妇”主题雕塑。雕塑由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创作,以二战时随军记者拍摄的中国战场上怀孕的朝鲜籍“慰安妇”朴永心照片为创作原型。

  雕塑由三位“慰安妇”组成,其中身怀六甲的“慰安妇”为主要人物,她身形虚弱,一手护住腹中胎儿,一手搭在另一妇女背上,显得无力、无助与无望。整组雕塑体现了罪恶的“慰安妇”制度给无辜妇女们带来的灾难性悲惨生活,表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性的肆意践踏和给妇女带来的苦难与伤痛。

  在陈列馆的外墙上,挂着十几颗由铂晶制成的巨大“泪滴”,寓意着“泪流一面墙”,当年“慰安妇”们悲伤的眼泪,不经意间挥洒在慰安所内每个角落。斑驳陈旧的墙面上,仿佛可见硕大的泪滴,折射出她们的无助与绝望。

  陈列馆共展出了1600多件文物展品、400多块图板、680多幅照片,其中两件国家一级文物显得尤为珍贵。

  一件是已故“慰安妇”雷桂英老人生前捐赠的消毒剂高锰酸钾,这些大型颗粒的高锰酸钾是南京汤山原日军高台坡慰安所发给“慰安妇”用作卫生措施的,是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的重要罪证。

  另一件为松下富贵楼慰安所为“慰安妇”检查身体时使用的内窥器。此外,还有从日本友人大东仁处征集的“突击一番”安全套和星秘膏。安全套上不仅印有日军的标志,还有4个汉字:突击一番,意为“进攻最厉害”。星秘膏则是让日军和安全套配套使用的。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由八幢淡黄色的两层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其中六幢为展陈馆,两幢为办公楼。记者在现场留意到一个细节:B栋旧址陈列馆的外墙裸露着约一平方米的墙体,由内向外展示了对旧址墙体的保护。

  “最内侧为旧址原有青砖墙体,采用石灰砂浆砌筑。在原有的青砖墙体外侧,分别是钢丝网片加固层和钢板带加固层。”现场施工人员介绍,外饰面层按照传统工艺、材料和做法,恢复了原先的淡黄色小拉毛粉饰面层。“我们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旧址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工作。”

  据了解,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原由国民党中将杨普庆于1935年至1937年间陆续建造,为两层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物,名为“普庆新村”。1937 年底,日军占领南京之后,将利济巷2号改造为“东云慰安所”,将18号改造为“故乡楼慰安所”。利济巷2号楼上第19号房间是朝鲜籍“慰安妇”朴永心当年被拘禁的地方。2003年11月21日,她曾经来现场进行指认。利济巷成为唯一经在世的慰安妇指认的慰安所。 2014年11月,市政府启动对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的修缮保护、陈列布展工作,2015年12月正式建成。

  中国是二战中日军实施“慰安妇”制度的最大受害国,20万以上的中国妇女被迫充当“慰安妇”,惨遭日军的蹂躏与摧残,这一历史事实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残忍和暴虐,是世界妇女史上最惨痛的一页。中国“慰安妇”的血泪记忆不容忘却,任何想掩盖和推翻历史真相的图谋都是不能得逞的。只有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开创和平未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