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寇暴行 > 慰安妇 > 内容正文

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 林郁
来源:重庆晚报   2015-12-21 09:56:06

  由重庆出版社推出的《沉默50年:一位原“慰安妇”的自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扬1923年出身于荷属东印度群岛爪哇一个富裕的农场主大家庭,父母均受过良好的教育,家庭成员与农场工人及仆人之间的关系都十分融洽,使扬得以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无忧无虑,完成中学教育之后进入师范学院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但是无情的战争摧毁了扬的幸福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东印度群岛后,扬与其母亲及两个妹妹被日军关进集中营,后同其他9名少女一起被日军挑选出来送进当地的一个“慰安所”,被迫成为“慰安妇”,受尽了凌辱。这段屈辱的经历给扬带来极大的伤害:婚后三次流产,且一直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扬羞于启齿自己的这段经历。直到1992年,扬在电视里看见有关韩国“慰安妇”悲惨遭遇的讨论,觉得自己必须与那些同样饱受日本人摧残的女人们站在一起,必须站出来支持她们的正义行动,才说出了这个埋藏了半世纪之久的秘密。作为第一位站出来的白人“慰安妇”,1992年在东京国际法庭的听证会上,扬勇敢地指证了当年日军对被强征为性奴的妇女犯下的罪行。

  扬用自己的勇气打破了沉默,然而之前她也曾犹豫过,因为要指证日本人的战争罪行,就要把自己的惨痛经历公布于众,这也意味着会打破原本的平静生活。已定居澳大利亚多年的她只是一名普通人,在当地学校任教,深受学生尊敬,除了已故的丈夫,连两个女儿都不知道这段悲惨的遭遇。她不知道家人会不会接受这个事实,世人会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她。最终,正义战胜了情感,扬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在了日记本上交给女儿,并告知她们自己要去东京作证。扬是幸运的,她的决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朋友的理解。

  “宽恕比复仇更需要勇气”。扬就是这样一位具备十足勇气的人。在1992年第一次作证时,一开始扬就向所有日本人民声明:我并不是带着愤怒和仇恨来这里作证的,而是带着宽恕的态度来的。扬认为,这种态度才是触动日本人民内心的正确方式。扬没有忘记日本军国主义者犯下的罪行,但是一味的仇恨只会加深与日本人民之间的隔阂。她没有要求血债血偿,而是要日本军国主义者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

  “慰安妇”的痛苦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结束,而是继续无情地影响到了她们的一生。很多女性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身体残疾,无法生育;世俗的偏见更是迫使许多受害者认为自己身体因被日本人玷污而变得肮脏,早已失去了享受婚姻生活的资格。扬在叙述中,使用的是“原‘慰安妇’”,因为她认为这个称呼不应该伴随她们一生。她作为日本法西斯暴行的受害者,奔走于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控诉日本战争罪行,为维护战争中受害妇女的权益呐喊。

  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面对日本右翼势力仍在极力否认对“慰安妇”犯下的罪行,《沉默50年》一书就是最有力的回应和还击。扬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但是她的斗争从未停息,勇气从未消失。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