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寇暴行 > 南京大屠杀 > 内容正文

献给国家公祭日
来源:张坚   2019-12-10 09:42:57

  献给国家公祭日

  ——将军后人张坚作家谈雪耻之战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要到了,我总想写点什么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记得之前翻阅一本由著名剧作家舒新宇先生主持的《武陵文化》杂志,其中连载了张坚先生的长篇抗战纪实文学。


  (作家张坚)

  略懂一些抗战史的我,知道悲情笼罩的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后,日军几乎一路披靡,而我们却被迫翻越崇山峻岭,将比生命更宝贵的抗战资源转往山岚重叠的西南一隅。

  我快速浏览了张坚先生写的章节,故事真实,文采飞扬,结构严谨,这让我有了想采访他的意愿。经《武陵文化》杂志的牵线,我顺利在国家税务总局长沙市天心区税务局见到了张坚。

  这是一位将军的后人,又是一位写了几本人物传记的作家,其祖父张继悦因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最后一次会战中的重大贡献,而获抗战最高领导人的褒扬。

  (作者陈露维2019年11月初采访张坚)

  端茶倒水闲聊后,我们的话题从南京大屠杀这个国家公祭日展开。

  张坚说,自民族重大灾难的日子——南京大屠杀后,我们几乎是一直溃退,尽管几经绝境,但我们的抗争意志却依然不倒,这也是习主席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提出的“抗战精神”所在。

  这个“抗战精神”实质就是中华五千年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之魂。民族之魂是由民族文化在孕育的,是民族的精神和文明的基础。

  是啊!中华民族五千年,国家和政权不知交替了多少次,但唯独代表中华灿烂文明的根本文化一直在传承,这个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由于这个魂还在,中华也就始终为中华。

  抗战爆发后,日寇不只是占我国土,屠杀我同胞,更要毁我文化,毁我国魂!

  聊起了民族之魂,张坚说教育是民族之魂的传承者,保护好教育,就是保护了中华灿烂文明的火种。

  抗战爆发后,我们虽然是一路溃退,但是溃退途中,却一直在保护着民族之魂的种子。从承载悠久民族文化道统的故宫国宝,到传承民族之魂的教育,都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下,冒着日机的轰炸,一路辗转到层峦叠嶂的西南。

  保护民族之魂,张坚就说起了一段故事。

  1942年,中国进入了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期,张坚爷爷张继悦临危受命为大西南前哨重地——湖南溆浦县的县长。上任伊始,除了组织成千上万的劳工和死神抢时间,靠肩挑手扛抢建盟军溆浦桥江机场外,他的最大贡献就是保护传承民族之魂的教育火种,保全国家的元气。

  自日寇在沦陷区毁我中华文化,开展奴役我国民的教育,建立一系列培养教育佞宧的师范教育学院,掐断中国传统高等师范教育之根后。危局之下的我方针锋相对,在后方的安化蓝田(娄底涟源)创办了以训练师资、改造教育为己任的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师大前身,《围城》中三闾大学原形)。

  (《武陵文化》杂志连载张坚长篇抗战纪实文学)

  随着1944年长衡沦陷,日寇兵锋深入,国立师范学院等众多学校就得和难民一起流徙。

  张坚爷爷张继悦在溆浦成为难民和军队集散地,资源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仍然优先接纳国立师范学院整体的到来。同时,还接纳了近三千师生的国立十一中学(岳阳市一中前身),湖南美术的先驱——华中艺专。此外,他还为不少不愿当亡国奴的流浪失学青年提供方便,让他们赴贵阳、重庆继续深造。

  湖南省立第五保育院在迁出湘乡朱津渡途中遭遇敌兵,衣服损失殆尽。望着这数百虎口余生,衣着单薄的民族幼苗冻瑟于街头,张坚爷爷张继悦彻夜未眠写了一篇《号召保全国家元气》的文章发表在次日的《溆浦民报》(1944年10月27日)上。这篇感人的文章发出后,当天就募得了寒衣300余套,暂时避免了这些苦难的孩子不至于被寒冷所逼,成尸街头。

  是啊!保全了国家元气,保住了民族之魂,才会有不屈的抗争意志!虽然中国军队被日军1944年的“一号作战”打得败退千里,但因为民族之魂还在!国家元气还在!尽管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可又愈战愈勇,终于迎来了彻底翻盘的契机!

  1944年底,日军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太平洋战场,制订了由湘西入贵州,直逼贵阳,威逼重庆,迫使美军在中国战场投入地面部队,将太平洋战场的决战引向中国,以此改变战局的走向的作战计划。这就是抗战史中的湘西会战,或者是雪峰山会战。

  湘西会战注定载入史册!因为湘西一失,贵阳则危,重庆亦不保,中国则退无可退。这关系到国之存亡的大事。

  危局之下,昔日雪峰山脉腹地的闭塞小城溆浦一跃变成了风暴的中心,保卫大西南的前沿重地,抗战的中枢。军队云集,难民云集。

  中国军队的指挥中枢——第四方面军前线指挥部就设在溆浦。第四方面军统辖了六个军,包括中国五个王牌军的三个(74军、18军、新6军)。这也让溆浦成了湘西会战的主战场(收官之战——龙潭大战在溆浦展开)!

  湘西会战即将展开的1945年初,身为县长的张坚爷爷张继悦就组织大量的民工,在溆浦境内的沿线要冲修筑碉堡、战壕。

  此外,这么多军队围绕在这深山老林的雪峰山地区作战,仅粮食和弹药消耗就十分惊人。后勤任务,包括抢救伤员,也必须由地方政府组织当地民众完成。

  庆幸1945年2月中印公路被打通,美援的战略物资可以通过这条公路取代悲壮的驼峰航线进入中国。可是,峰峦叠嶂,山高谷深的雪峰山区,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比如溆浦的烟江公路(烟溪到江口)尽管约有80公里长,但是条断头路。外援的战略物资走公路到了辰溪后,无法再通达溆浦。水运虽然可达溆浦,但效率低;空运虽然效率高,可溆浦的桥江机场是战斗机场,跑道还达不到起降重载运输机的标准,更何况战局最紧张的时刻,美军为防机场落入日军之手,自己炸毁了机场设施。

  溆浦有100军和74军51师扼守。战争爆发后,桥江机场的美军飞机需要大量消耗汽油和弹药;全美式装备的100军消耗的弹药量,会远高于正等待换美式装备的74军51师。这是因为美式武器的威猛是靠消耗大量弹药来支撑的。此外,数千游击队需要消耗弹药,在新化作战的73军抗战物质也需要由烟溪通过资江运达。这就让溆浦成为了前线抗战物质的集散地,名副其实的抗战中枢。

  危难之际,身为县长的张坚爷爷张继悦没有安排家人的退路。他一方面组织劳工抢建溆浦江口到辰溪山塘驿的江山公路,这是溆浦抗战中枢通往西南后方的唯一陆地生命通道;另一方面组织成千上万挑夫,冒着敌人的炮火,肩挑起了军需,脚踏出血路,行进在马都无法走的崎岖山路,驰援各个战场。

  全民抗战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意识。张坚爷爷张继悦费尽千辛万苦笼络了一支数千人的民间武装,一方面警戒着桥江机场及溆浦其他重地,押运军需弹药;另一方面利用熟悉山区地形的优势,在溆浦龙潭主战场配合着正规军奋勇杀敌。

  全民不屈的抗争,终于让溆浦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的地方!成为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结束地!1945年的湘西会战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雪耻之战!

  鉴于张坚爷爷张继悦的重大贡献,后来蒋介石将涵盖“流传千古”“流芳百世”之意的“谠论流徽”题写给张继悦。“谠论流徽”明显比蒋介石对其他爱国志士的题词更光芒四射。

  (张坚的父亲张岳生和妹妹张柳在蒋介石给祖父张继悦“谠论流徽”的题匾旁)

  这个波澜壮观,内容详实,勃发民族向上朝气的题材引起了一位香港董事长的兴趣。著名剧作家,电视连续剧《袁隆平》《向警予》作者舒新宇先生还将其改写成了大片剧本,遗憾资金一直没有到位,拍大片计划也耽搁了。对此,张坚不无遗憾,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这个民族自豪的时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