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寇暴行 > 南京大屠杀 > 内容正文

冷战开始后南京大屠杀为何在美国消失了几十年
来源:新华网   2017-01-16 11:10:40

  美国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分三个阶段:

  南京大屠杀刚刚发生时,在南京的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向世界各地报道了日军的暴行,激起了美国人民强烈的反日情绪。

  冷战开始后,南京大屠杀神秘地从美国国民的视野中消失了几十年。

  1997年12月,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出版《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唤醒了美国人民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

  真相无法永远被掩盖……
 

  人间惨剧

  南京沦陷后,留驻的18名美国人(主要是传教士和新闻记者)怀着悲愤和恐惧的心情,在信函、日记或笔记中,记下了亲眼目睹的日军血腥暴行。

  贝德士在家书中痛苦地说:“城里差不多每一栋房屋都被抢劫一空”,“小至11岁的女孩和老到53岁的妇女横遭奸污”,“无辜平民被肆无忌惮地枪杀或刺死”。费吴生在日记中记述了“有个5岁的男孩被刺刀戳伤了18处,一个妇女的脸被砍伤17处,腿上也有几处受伤”。麦卡伦在致家人的信中惊呼“我从未听过或见过如此暴虐。暴行,暴行,还是暴行!”马吉牧师在致朋友的信中心有余悸地说:“这使人想起古代的亚述暴行。我们未曾料到如此恐怖,当这些事情开始时,对我们是可怕的震撼。”完全震惊于日军的野蛮和凶残。福斯特咒骂日军为“披着人皮的野兽”,威尔逊把沦陷的南京比作“当代但丁的炼狱”。这些资料至今保留在耶鲁神学院图书馆内,成为证实南京大屠杀的可靠凭证之一。

  美国记者率先向世界报道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弗兰克·蒂尔曼·德丁在1937年12月18日的《纽约时报》头版新闻上,发表了《屠戮意味着占领南京———俘虏全部被杀》,指责日军“大规模的抢劫,对妇女施暴,杀戮平民,把中国老百姓从家中赶出来,大批处死战俘与强迫征集壮丁,把南京变成恐怖城市。”公开揭露了日军的暴行。

  耶茨·麦克丹尼尔在同一天的《芝加哥论坛报》上发表《战地记者日记内描述的南京恐怖》中无奈地说:“我对南京的最后印象———死亡的中国人,死亡的中国人,死亡的中国人。”向世界描述了一幅尸积如山的人间地狱图。1938年回国的费吴生带回了马吉牧师秘密拍摄的屠杀现场照片和鼓楼医院伤患者影片,在美国各地放映和展览,揭露南京大屠杀。

  正是通过新闻报道、摄影照片、纪录影片和杂志、小册子等,使美国民众了解了日军残杀无辜平民,肆意奸淫妇女的野蛮行径,谴责日本的呼声越来越高。日军炸沉美舰帕奈号,殴打美国在华外交官阿里森等,更激起了美国国民的愤怒。于是,美国民众通过基督教团体、妇女团体、教师学生团体、工会以及其他市民团体,纷纷开始向南京等地的难民提供食品、住所、药物等救济物资,同时也发起了抵制日货运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联合抗战,美国国内也开始收集日军侵华暴行的证据。1942年3月,美国出版了《1937年至1938年冬日军在华暴行》,以南京大屠杀为例,向美国民众宣传日军的凶狠和残暴,激励中美人民的抗战决心和斗志。
 

  集体忘却

  曾经让美国人民极为同情、震惊和愤怒的南京大屠杀在冷战开始后,却从美国民众的视野中神秘地消失了。

  这其中既有日本右翼势力对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阻挠,也有“受害者本身的沉默”,使亚洲以外的国家对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亲历南京大屠杀的美国传教士在回到美国后又遭审讯和隔离,身心遭受重创,大都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如,斯迈思博士1951年离开金陵大学回国,迈纳·瑟尔·贝茨则遭到拘留审查,马吉于1953年在美国去世。美国政府此时为获得日本的友谊和忠诚,不仅包庇了许多日本战犯,使他们重返政坛,还企图从公众意识中抹煞南京大屠杀。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在20世纪50年代初掀起了反共反民主的政治迫害逆流,不仅使幸存的传教士三缄其口,而且专家学者也怕引火烧身,对南京大屠杀避而不谈。

  南京大屠杀似乎成了美国学术研究的禁区,在美国卷帙浩繁的二战史研究丛书中很难发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点滴记载。据张纯如调查:到冷战结束前夕,美国公众所读的综合的或“权威”的二战历史著作中,几乎没有一本详细记述南京大屠杀。如,《美国二战图片史》(1966)是连续多年最畅销的单本二战图片史图书,其中竟无一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照片。亨利·米歇尔的经典名著《二战风云录》(1975),在947页的篇幅中对南京大屠杀只字未提。在长达1178页的格哈特·温伯格的巨著《战火中的世界》(1974)中,南京大屠杀仅仅被提到两次。直到1987年,在罗伯特·莱基的著作《来自魔鬼:二战纪实》中,才有一段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载。在全部美国中学历史课本中,只有寥寥几本提到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尽管目击南京大屠杀的传教士、新闻记者留下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却没有一位美国作家或学者用它撰写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论文或纪实作品。由于刻意的忘却,南京大屠杀成了美国人的“盲点”,几乎被忘记了。
 

  感到愤怒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中美关系相对平稳的发展,南京大屠杀再次引起美国民众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日军慰安妇、活人医学试验、细菌和毒气战,以及南京大屠杀的小说、论文和著作。

  1996年8月至1997年1月,耶鲁神学院图书馆举办了“美国传教士对南京大屠杀的见证”展览,首次向公众展出了南京大屠杀时期,这些留守传教士的信件、日记、笔记、照片等资料。该馆的玛莎·斯茉莉还编辑出版了《美国传教士对南京大屠杀的见证,1937-1938》一书,客观公正地再现了当年日军的血腥暴行。美籍华人社会活动家也通过展览南京大屠杀的实景资料,利用互联网介绍大屠杀的事实和图片,以马吉牧师拍摄的照片和影片为基础制作录像等,介绍和宣传南京大屠杀。美国人民为人类社会曾发生如此惨剧却毫不知情而气愤,更为日军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而震惊。

  今天的美国公众利用图书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各种途径,获得越来越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信息,对日本右翼分子竭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行径感到愤怒,要求政府向日本施加压力,迫使其承认战争中的暴行。二战老兵吉尔伯特·海尔叱责日本人在靖国神社内供奉甲级战犯,无异于“在柏林中心为希特勒建造一个大教堂”,表达了强烈愤慨之情。1996年12月3日,美国司法部列出了日本战犯的名单,禁止他们进入美国。1997年4月,前美国驻日大使沃尔特·蒙代尔公开要求日本必须诚实地面对历史,希望日本为其战争罪行充分道歉。同年春,美国议员同人权活动家一道起草了一项提案,谴责日本在二战期间虐待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战俘,要求日本向战争受难者正式道歉和赔偿。

  最近,美国影视界也为揭露日军暴行而录制了南京大屠杀纪录片。郎恩·乔瑟夫博士独家拍摄的《南京梦魇》,在美国的加州、华盛顿、纽约等地上映,真实而残忍的场景使许多美国观众陷入悲痛之中。美国在线副总裁泰德·莱恩塞斯投资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南京》,不仅再现了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且影片内容更使人“脊背发凉”。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美国驻日使馆公开表示“失望”,某种程度上也是美国人这种民意的体现。

  美国人民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历程再次告诉我们———真相无法永远被掩盖。

(摘自《人民政协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