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寇暴行 > 南京大屠杀 > 内容正文

西方对“南京大屠杀”了解有多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12-14   2017-02-10 14:13:17

在12月13日我国第三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来临之际,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上新增110人,截至目前,名单墙上已刻有10615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姓名。近年来,国内外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持续深化,但与国内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相比,国际上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还远远不够。近日,记者围绕国内外对南京大屠杀惨案的认知及研究进展等相关话题进行了采访。

u=1726417509,3959739846&fm=11&gp=0.jpg

1

构建立体的南京大屠杀史

国内南京大屠杀研究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学界多年努力,相关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南京大学教授张宪文认为,从1960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组织人员调查研究并于1962年撰写完成《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1979年内部刊印),到20世纪80年代南京学者编辑出版有关资料和《南京大屠杀史稿》,再到近几十年来大量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国内的南京大屠杀研究逐步深化。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宅巍表示,近年来,国内南京大屠杀研究取得多方面进展:首先是建立了一批新的研究机构,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和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等;其次是持续发掘新的史料,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其中,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组织整理编纂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72卷),涵盖了加害方(日本)、受害方(中国)、第三方(西方国家)三方面的丰富史料;最后是研究有了新的深度和宽度,从仅关注日军暴行拓展到关注西方和市民的视角等。

“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历程,特别是近30年来,南京大屠杀研究从求证向求实转化,这一转化不仅让南京大屠杀研究走向深化,而且也推动了整个抗战史的研究。”在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看来,这一变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学术研究理念的更新:研究视野日益开阔、研究心态更加开放;个案研究的选题更加深入,从主要集中关注日军暴行到开始研究南京户籍制度、慈善团体、宗教、村庄记忆和难民心理等,这对构建一个立体的南京大屠杀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非专业人士主动参与搜集、研究、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不仅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入,而且也有助于广大民众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
 

2

西方对南京大屠杀了解甚少

相较于国内的广泛研究和认知,当前国际上对南京大屠杀以至二战期间日本侵略史的研究和认知状况不容乐观。正如张宪文所说,“西方不仅对南京大屠杀了解甚少,甚至对中国在二战中的作为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都不甚了解”。

“在二战结束70余年后的今天,西方社会对日本战时的暴行似乎已经忘记了大半。”多年在美国工作与生活的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郑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为了提升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惨案的认知,郑洪历经10年,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真实经历为背景,写作了《南京不哭》这本历史小说。

促使郑洪这位物理学家“跨行”写作的原因是1995年4月15日发生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件事。当天,一场两三百人的专题讨论会在该校举行,四位主讲中三位是美国人、一位是日本人,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二战期间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维护自身文化、抵抗西方文化侵略,并且在战争中遭受很多损失。郑洪的现场发言和后来以书面形式进行的反驳基本被忽视。

对于西方世界对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侵华史的错误认识,曾多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授的甄金辉也有着类似的感受。
 

3

用不同方式传递历史真相

实际上,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正以学术交流探讨、文学影视作品输出、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进入国外民众的视野。受访学者认为,应当以国内学者的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推动国外南京大屠杀相关研究,进一步提升国际社会和公众对于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广泛了解和正确认知。“我们应该对世界发声,将历史真相用不同方式传递出来,让世界重新认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唤起各界人士的良知。”郑洪说。

1997年,张纯如的英文专著《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出版,引起关注;2007年,该书日文版出版。

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到国家层面;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使这份国家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

2015年12月,《南京大屠杀史》的英文版与日文版在国内首发,并陆续在美国、欧洲、日本出版发行。

2016年1月,海外首座南京大屠杀主题常设性史料馆在美国洛杉矶开馆;10月,“共同见证:1937年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开展,早在2010年,这座纪念馆就增设了南京大屠杀专区。

受访学者还认为,提升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和了解,需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丰富研究视角、开拓传播途径。张宪文表示,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关注南京大屠杀,是以史料和历史真实性传递史实;而《南京不哭》这种文学作品,是以文学的形式对历史进行写照,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同样可以打动人、引导人民去了解和认识历史。

“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灾难,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全世界人民都应当从中汲取教训,共同制止战争、守护和平。”张连红认为,应加强人类历史上各种大屠杀的比较研究,从人类史视角来思考和研究南京大屠杀,尽可能地吸收多国学者参与共同研究,如设立比较研究课题、邀请国外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出版多语种研究成果等。

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表示,研究南京大屠杀不能只在于己有利的材料中寻章摘句,还必须处理相反证据。若非如此,与不同观点难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交锋,也不可能真正达到复原历史真相的目的。

孙宅巍也提出,未来南京大屠杀研究应加强与国际上不同观点的交锋。“南京大屠杀是一段真实的史实,真实的历史不怕交锋,而且会在交流中越辩越明。”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