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遗产名称:“重庆大轰炸”档案
文献形成年代:1938年至1943年
文献数量:126件
文献保存者:重庆市档案馆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自此,重庆成为中国战时首都和大后方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也成为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军事目标之一。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为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达到其“早日结束中国事变”的罪恶目的,对重庆及周边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
日军轰炸下的两日浩劫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后,受地理条件限制,陆军西进困难,海军无法突破长江三峡,空中轰炸成为攻击重庆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1939年5月3日,国民政府重庆防空司令部制作的日机空袭统计表。
1939年5月3日11时,日军派36架轰炸机侵入重庆,投掷爆炸弹98枚、燃烧弹68枚。顿时,人口密集的市中心陷入火海,苍坪街、大梁子、打铁街等19条主要街道被炸成废墟,“炸毁房屋九百一十八间”“震毁房屋一百五十间”“炸死六百三十七人”“炸伤三百五十人”。
5月4日17时,日军再次派出27架飞机向上都邮街、下都邮街等地投掷爆炸弹78枚、燃烧弹48枚,“炸毁房屋三千二百九十五间”“震倒房屋五百四十四间”“炸死三千三百一十八人”“炸伤一千九百七十三人”。同日,《新华日报》刊发特写,描述了“五三大轰炸”后的悲惨情景:“担架队走过,柏油路上留下了一条条血滴的红线,被抬着的,失去了腿,血水浸透了裤管,灰渣,木屑混作一团。没有力量呻吟,只见面部肌肉痛苦地在抽动。血肉模糊中,分辨不出人的眼鼻。强烈的痛楚使他们不能丝毫动弹,断断续续的微弱呼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不用声诉了,血淋淋的事实就是最有力的控告。”
连续入侵的“一○一号作战”
1940年5月,重庆第一棉纺织厂遭遇空袭后的场景。
1940年5月13日,侵华日军决定进行“一○一号作战”,时间自5月中旬起,分两期,约3个月时间。其中,第一期针对重庆,目标是轰炸当地重要基础设施及企业。18日午夜,18架敌机窜入白市驿大肆轰炸。20日至22日,连续对广阳坝(今广阳岛)、白市驿狂轰滥炸,国民政府的多架飞机被炸毁。
1940年6月5日,精一科学器械制造厂被敌机夜袭后的惨状。
此后,重庆接连遭受日军的密集轰炸。6月,敌人实施全方位、无差别轰炸13次,投弹2369枚,炸死市民500余名、炸伤1000余名;7月,进行了6天轰炸,投弹1000余枚,造成民众死伤650余人;8月,又分别于9日、11日、19日、20日、23日实施轰炸,共投掷爆炸弹1178枚、燃烧弹404枚,民众死伤无数。至9月4日,“一○一号作战”才宣告结束。
1940年6月16日,私立巴蜀小学被炸情况。
惨绝人寰的“大隧道惨案”
1941年,日本侵略者为尽快迫使中国投降,自5月起对重庆进行多批次、长时间、不分昼夜地疲劳轰炸。
6月5日18时,突如其来的空袭警报响彻山城。当时,许多来不及渡江回南岸、江北的民众跟随人潮,躲入只能容纳四五千人的较场口大隧道。由于敌机轰炸时间长,导致洞内严重缺氧,最终酿成惨案。
1941年,徐元新就惨案实情致国民政府重庆防空司令部的呈(部分)。
在重庆市档案馆保存着一份惨案生还者徐元新《关于惨案实情给防空司令部的呈》,其详细阐述了当时的经历:“六月五号午后六钟惊(警)报发生时在渝较场〈口〉,随〈身〉代(带)有法币四仟余元,天成玉账簿四本,即进十八梯观音岩防空洞避难。……不多时,第一批敌机投弹后,心中发慌,心要下落之状,如害危病,心中现有难过情形,想吃冷水,即想由外走,觉得有人拉倒(到)不能出。……又约将一钟时间,心中更为发慌。……洞里之人均拥挤睡在地下,亦睡在地下,不一时双眼流泪口留青口水。……不知所在,后到警报解除,经拉死尸之人将民由石灰洞门口拉出,有半线之气。”后来,《新民报》记者陈理源在《重庆文史资料》发表的文章中写道:“看到那凄凉悲惨的场景,不禁潸然泪下,激起人们对日本侵略者的切齿痛恨。”
太平洋战争前的猖狂肆虐
1941年7月中旬,日军部署了第5次内地空中进攻作战计划。自8月8日起,连续1周不分昼夜地轰炸长江、嘉陵江南北两岸及人口密集的市区。9日,敌机于零时30分、上午8时、中午12时向市区及郊区投弹300多枚,国民大会堂、江北防空洞及观音岩、两路口、小龙坎等地被炸,市民伤亡160多人。10日,袭渝4次,投弹200多枚,上清寺、菜园坝、临江门、大溪沟等地被炸,伤亡104人,炸毁房屋82栋。13日,敌机自凌晨2时起分3次6批进行空袭,投弹270余枚,神仙洞、纯阳洞等地的防空洞被炸,伤亡550人。据当时重庆市警察局统计,神仙洞后街180号公共防空洞死伤达248人。至8月中下旬,军政要人官邸、教育机构、市郊厂矿企业、市自来水厂等成为日机轰炸的主要目标。随着敌机投下大批爆炸弹和燃烧弹,山城被笼罩在烈火浓烟之中。
在日军空袭重庆期间,当地民众没有被敌人的轰炸击倒,而是积极投入到反轰炸斗争中。他们英勇不屈、百折不挠,广泛进行地面救援、重建家园,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抗战的决心和意志。
2025年6月,“重庆大轰炸”档案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共计126件,分为“重庆大轰炸”之综合概况、重要批次和具体个案三部分。这些档案为1938年至1943年期间重庆地方军政部门及被炸当事人于当时形成的原始记录,真实记载了“重庆大轰炸”中日军轰炸时间及经过、出动飞机架次、投弹数量种类、人员伤亡、财产损毁等相关情况。该文献是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对中国人民进行屠杀罪行的铁证,对于反击日本右翼势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维护世界和平,具有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重庆市档案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8月29日 总第4334期 第四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