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八路军抗战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活跃在内蒙古的抗日铁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
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泉 盛   2023-01-07 09:11:01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把当地人民推入血与火的深渊。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与蒙汉各族人民共同浴血奋战,谱写了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壮烈篇章。

  突破封锁 一路向北赴边关

1938年5月14日、6月11日,毛泽东致朱德、彭德怀、贺龙、萧克、关向应的电文。 中央档案馆藏

  大青山坐落于阴山山脉中段,位于内蒙古中部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一线以北,西起乌拉山,东至辉腾梁。全长约35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气温0℃至4℃。山南的土默川平原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山北是地形平坦、适宜放牧的高原。抗日战争时期,大青山地区是晋察冀边区的屏障,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北大门,是通往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连接中国与苏联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1933年3月,时归黑龙江、吉林、奉天、热河四省管辖的内蒙古东部地区(今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所辖地区)相继沦陷。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华北地区发动全面进攻,察哈尔、绥远大部分地区沦陷。10月,归绥(今呼和浩特)、萨拉齐、包头也落入敌手。日本侵略者在当地扶植德王傀儡政权,对沦陷区人民实施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

  1937年6月,中共中央少数民族委员会蒙政部在《目前绥蒙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和工作》中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又把他的侵略的魔手伸到绥远来了,绥远今日是处在中日矛盾的前哨阵地,绥蒙今日是处在最危急的生死关头。”

  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下,1938年5月14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贺龙、萧克、关向应等,作出“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的指示。19日,徐州失守,日军进攻的目标指向武汉。毛泽东指出,日军主力转向华北“这一步骤的到来将在稍后”,提出应加重注意山东、热河及绥远大青山脉。6月,朱德、彭德怀就建立大青山根据地问题与延安、120师沟通。同月,由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和骑兵营等组建的大青山支队成立,李井泉任司令员兼政委、姚喆任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当年秋天,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大青山支队会同山西太原成成中学组成的游击四支队、察绥边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人员共2300多人,从山西五寨出发,两次北上,突破日寇的层层封锁线,穿越长城、平绥铁路,于9月1日抵达大青山腹地大滩,完成了挺进大青山的任务。

  针对寒冷而艰难的山地作战和长期坚持游击战争的需要,1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在这一地区的战斗,非有骑兵不行。”1939年夏,大青山支队正式改建为大青山骑兵支队。

  剑指日伪 创建游击根据地

在1940年10月25日出版的《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二卷第十期上,刊载了李井泉撰写的《一年余来的大青山游击战争》。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藏

  在八路军120师的领导下,大青山(骑兵)支队逐步发展巩固了包括绥中、绥西、绥南等地在内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保存的1940年6月《一二〇师骑兵支队司令部大青山两年军事工作总结报告》,记录了大青山骑兵支队在根据地的布防情况:“大青山游击根据地共分三个地区。一是东面,武川以东、陶林以西。这一地区较辽阔,东西南北约百余方里。我军主要活动区域是靠近大青山脉一线山地,必要时则可向大后滩(草地)及陶林以东转移旋回,这一地区为我支队指挥中心,部队由直属队及二营全部组成。二是西面,武川以西、固阳以东。这一地区较狭小,但地势险要,不利于骑兵活动。西面活动地区在武川十区大(沟)一带,现向东南八区一带发展,并配置便衣队于平川(铁路以南)活动,该地系三营全部。三是南面,蛮汉山在铁路以南、凉城以北。该地区是以蛮汉山、抢盘山两山脉为依托,向外发展,其地面广阔约六十方里,山虽大,但骑兵尚可活动。该地区向南则可与厂汉营及右玉一带之雁北六支队联系,该地系一营之两个连。此地区为大青山与晋西北联络必经桥梁,同时敌也为着保护平绥路,故对此地区很注意,因此蛮汉山地区活动最困难,部队需要经常移动。”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地势起伏较大,适宜骑兵生存和发展。但由于气候恶劣再加上土匪较多,阻击日寇的困难较大,派往这里的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战事成败。中共中央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早在1938年6月11日,毛泽东致朱德、彭德怀、贺龙、萧克、关向应的电报指出:“部队须选精干者,领导人须政治军事皆能对付,且能机警耐苦,而有决心在该地创立根据地者。”正是有了这些出类拔萃、舍生忘死的八路军指战员,大青山支队才能贯彻党的指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方式,多次粉碎了日寇的正面作战和围歼游击队的企图,取得了夜袭陶林镇、智取石拐镇、蜈蚣坝伏击战等六战六捷的战绩。

  其中,蜈蚣坝伏击战是大青山支队毙敌最多的一次战斗。1938年9月,大青山支队获悉日军要沿归(绥)武(川)公路上大青山的情报后,2营营长唐金龙带领部队连夜进入归绥北边十几公里处的大青山制高点——蜈蚣坝,先解决了驻归武公路旁的伪警察分队,迅速切断电话线,炸断桥梁,随后精心部署,准备伏击。第二天凌晨,4辆满载日军的汽车沿山路上来,第一辆汽车刚爬上坝顶就进入我军的伏击圈,坠入山沟,车毁人亡。2营指战员集中火力向其余3辆日军汽车射击,大约半小时后战斗结束,全歼日军80多人,击毙少佐1人,缴获机枪9挺、弹药若干。当载着日寇援军的十几辆汽车再次开到蜈蚣坝顶时,2营战士们又集中火力击毁第一辆汽车,堵塞了公路,然后迅速撤出阵地,顺利凯旋。

  据1940年1月4日,李井泉、姚喆致贺龙、关向应、周士第的《关于大青山一年来战斗统计的报告》记载,1938年9月至1939年12月,大青山(骑兵)支队共战斗75次,伤毙日军483人(含军官5人)、伪军155人,俘虏日伪军143人,我军负伤135人,阵亡110人。据《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部一九四〇年战斗统计》显示:1940年,该部在绥东、绥中、绥西作战95次,俘虏日伪军218人,伤毙日军428人、伪军366人。1941年,大青山骑兵支队进行平地泉等大小战斗92次,对敌人形成新的有效打击。日寇“分进合击、围攻、袭击”等侵略方式均不奏效。姚喆在回忆录中写道:“日本特务机关的人说,上山汽车不好走,骑兵又打不过八路军,只有烧房子。”关于这一点,在1941年6月10日《解放日报》刊载的“新华社绥远9日电”就有印证:“我大青山骑兵支队上月三十日,在兴和西北、集宁东北之点红岱村消灭敌伪三十余人,缴步枪十二支、驳壳枪两支……此次敌在绥西之残酷‘扫荡’是空前的,将山里群众房屋大部烧毁,抢走羊、牛、驴等甚多,并捉去民众多人,我军与之激战数次,毙敌甚多。”

  清剿土匪 捷报频传立功勋

  绥蒙地区“土匪极多,数十人以致数百人或数千人不等,均为骑兵”。他们横行农村、山区,令当地老百姓流离失所、惶恐不安。大青山支队在抗日的同时,把清剿匪患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1938年12月初,大青山支队在绥中打散了恶贯满盈的康德胜和夏军川两股土匪千余人,缴获马100多匹和部分枪支弹药,解救出被劫妇女100多人;在绥西,一举剿灭了萨拉齐水涧沟门一带的土匪12股100多人,缴获步枪100多支、子弹2000多发,解救了被劫妇女,将被抢财物、牲畜归还各家;在绥南,生擒了大土匪头子肖顺义,剿灭匪徒300多人,缴获枪支70支、马百余匹和被抢劫的驴骡马300多匹,土布200多匹、烟土数十斤,解救了近百名妇女。至1939年春,大青山支队共剿灭大小股土匪3000多人,为根据地的建立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1940年10月25日出版的《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二卷第十期上,刊载了李井泉撰写的《一年余来的大青山游击战争》一文。他指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立有着重要意义:“第一,因为他是华北游击战争的一部份(分),是晋西北根据地北面之外翼,他的存在与发展,可以与华北、特别是晋西北互相呼应,互相配合。第二,因为他是中国大西北的侧翼,他的存在与发展,可以部份(分)的(地)钳制与打击敌寇向西北进攻的企图。第三,因为他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影响汉人,而且可以影响蒙民起来抗日,揭破日寇分裂汉蒙团结的毒计,打击日寇整个灭亡绥蒙的企图。”而这块根据地创立的背后,正是大青山(骑兵)支队指战员们日夜奋战的身影。

  1942年10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考虑到当时的斗争形势,为精简机构,统一领导塞北地区的对敌斗争,将大青山骑兵支队与晋绥军区第五军分区合并组成塞北军分区。

  大青山(骑兵)支队团结蒙汉各族人民,以游击战的方式共同抗日,有效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牵制了日伪军的进攻,粉碎了日寇西进南下的阴谋,为保卫华北、保卫延安作出重要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供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3月26日 总第3657期 第一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