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太岳军区决一旅在山西省沁源县上兴居成立了山炮连。编制为2个排,4个班。当时山炮连仅有的一门炮,还是从386旅调来的一一三式山炮。山炮属于重型装备,为操作它上级专门从386旅调来7名懂技术的官兵来到连队。
山炮连成立后,面临的困难不少,既没有运输火炮的工具,也缺乏弹药,更为重要的是还缺少一些零件。为解决这些难题,连队充分发动群众。在地方政府和根据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连队从沁县等地购买或用小米换回了10多套鞍具、10多匹骡马、5发炮弹、3个药筒。炮上缺少小零件,连队派人买来废铁,请铁匠帮助打制。然后,组织战士们轮换用石头磨、锉、擦,直到打制的零件光滑能用。
那时日军经常对根据地进行“扫荡”,由于敌人装备好,我们没有重武器,跟敌人作战时很费事,现在看到我们有了重武器,大家别提多高兴了。所以连队官兵士气高昂,训练极为刻苦。
1945年4月,太岳军区决一旅决定拔除日军漫水据点,命令山炮连配属38团2营参加战斗。根据上级指示和山炮连的实际情况,连队决定由副连长杨建明带领1排参战。当山炮连1排到达漫水外围后,38团2营在营长王长友的率领下长途奔袭,已完成了对漫水据点的包围。按照作战部署,山炮连利用夜色迅速到达距敌碉堡100余米处的开阔地设置阵地,进行射击准备。
由于山炮连炮弹极少,又担负着对敌人进行压制摧毁,为步兵进攻开辟道路的重任,所以一定要做到弹无虚发,这使官兵们既欣喜又有压力。为了打好这一仗,杨副连长决定亲自担任瞄准手。
天快亮时,战斗打响了。全排官兵密切配合杨副连长,瞄准、装填、射击。只听“嗖”的一声,第一发炮弹出膛了。炮响靶落,炮弹将村南敌碉堡里的机枪打成了哑巴,38团2营的同志们乘机向敌人发起冲锋。为了尽快地消灭敌人,我们山炮连又开始准备进行第二次射击,这时回过神来的敌人把火力集中到我们炮阵地上,就在炮手准备装填发射第二发炮弹时,碉堡内的敌人突然用机枪对我们炮阵地进行疯狂扫射,杨副连长不幸中弹。身负重伤的杨副连长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指挥着战斗。他命令一班班长连进忠担任瞄准手,迅速发射一发炮弹。这一发炮弹正中敌碉堡要害,将其彻底摧毁。我们的步兵分队顺利攻占了村南敌人碉堡,残敌沿地道逃向村北碉堡。
当我们正要组织火力向村北敌碉堡进攻时,突然得知大批敌人已从沁县赶来增援。为了保存实力,部队领导决定停止攻击撤出战斗。接到撤退的命令后,副连长杨建明又指挥大家拉着火炮撤出阵地。
漫水战斗中,山炮连仅仅发射两发炮弹,就打出了威风,令敌人闻风丧胆,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
山炮是我们的“撒手锏”,却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漫水战斗结束的第二天,我们山炮连撤到安泽县黄家窑进行休整。驻安泽、平遥的敌人得知消息后,突然出动数百人从沁源、沁县和同蒲三个方向向我们扑来。从安泽过来的敌人企图在拂晓前对我们山炮连驻地进行突然包围,但他们行进到距我们5公里左右的地方,被根据地的群众发现。得知情况后,我们山炮连在旅工兵连的掩护下,迅速撤离黄家窑,向沁源县大林区转移。
敌人发现我山炮连转移后,紧追不舍。由于山炮太重,影响了行军速度,为了保护好山炮,连队领导果断决定将火炮拆开,并分别埋在大林区的丛林深处。然后,我们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只拉着骡马轻装向沁源县中峪谷方向转移。敌人退回据点后,我们连队回到大林区,把埋藏的炮身和零件一样不缺地从地里挖了出来。然后认真擦拭、组装,很快就恢复了山炮的战斗性能。以后,山炮连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益明 摘《解放军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