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伪军集中主要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军事“扫荡”,图谋在“扫荡”中彻底消灭八路军和游击队,在这一阶段,“扫荡”与反“扫荡”是游击战的主要斗争形式。从民国29年(公元1940年)6月至民国30年(公元1941年)年底,大的“扫荡”与反“扫荡”斗争有3次,以后又有多次。面对日寇的“大扫荡”军事行动,八路军和游击队以弱斗强,以弱胜强,采取巧妙战法,与日军展开了血与火的斗争。
(一)伏击战 民国30年(公元1941年)11月,八路军一部设伏于双洞沟,截击去青河口(今属宽城县)扫荡的驻八家日军安源中队,击毙日军17人,安源负伤后与部分残兵逃走。
民国31年(公元1942年)8月27日,承滦兴联合县县大队长刘继抗,率部于鞍匠附近的顺道地村东设伏,击毙前来搞集家并村的伪承德县副县长米泽四郎和鞍匠警察署长警佐曹振芳等8人,俘9人,缴获汽车1辆,机枪1挺、手枪三支、大枪10余支和望远镜、照象机、军事地图等。
12月20日,驻暖儿河、车河口一带的日伪讨伐队140多人,在队长田中(日本人)的率领下长途奔袭13军分区司令部。在黄花川河口被军分区特务连、侦察连伏击,田中以下43人当场被击毙,其余100多伪军全部被俘,缴获机枪3挺、长短枪125支。
民国32年(公元1943年)秋,3区队2个连从承德县磨石沟西山和梁杖子出发,袭击六沟村公所棉花组合,缴获大匹白布。
8月下旬,八路军第13团第1连在承德南窄道沟口公路上伏击伪满军运输队,毙伤俘伪军100余人,缴获大车150辆及车上的物资。
10月,赵文进指挥第11团2个连和县基干队1个连在寿王坟北罗圈沟伏击外出扫荡的伪满洲国兵1个连,毙日本教官以下20余人,俘伪连长以下60余人,缴机枪3挺,长短枪80多支。
11月23日,第13军分区13团5连连长贺明灯率全连在承德县盘道梁子设伏,歼灭日伪军一个运输队,缴食盐3万余斤、布匹几百尺、骡马40多匹。
民国33年(公元1944年)6月上旬,第13第5连为配合承兴密、承平宁地区反包围斗争,在承德县盘道梁子设伏,袭击从承德开往兴隆的日军,击毁军车一辆,缴机枪2挺,俘日军15人。
8月,八路军北进敌后武工队袭击陈庄日伪据点,俘伪警察和武装团员40余人,缴获步枪40余支。
民国34年(公元1945年)春,由政委王泽民、队长王华荣率领的北进敌后武工队在盘道梁附近,截击敌运粮队,俘敌6名,缴大枪6支,粮食两万余斤,烧毁卡车三辆。
(二)围歼战 民国27年(1938年)7月15日,八路军4纵31大队1个营进占承德县车河口,并派孔令英连袭击了承德飞机场。8月,八路军第36大队长唐家礼、政委王季龙率两个营攻打东小白旗伪满洲国国境警察队。经4个小时战斗,击毙伪警察队长滕原等20人,俘60余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60余支,军用物资一批。
民国27年(1938年)冬,包森支队1大队长赖邦在寿王坟南沟与搜山的日伪军激战,毙敌30多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20多支。次年9月,赖邦在寿王坟奇袭正在扫荡的日伪讨伐队,毙敌10多人,俘敌100余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50多支。
民国31年(1942年)4月20日至27日,第13军分区出动4000多人的兵力,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第二次大规模开辟热辽地区,连续攻克承德县东小白旗、榆树沟门、寿王坟等伪军据点,破坏了锦承铁路和承兴公路,使承德广大地区与冀东解放区联成一片。
11月15日至月末,为配合基本区反“蚕食”斗争,11团参谋长高桥、12团参谋长周嘉美、2营营长杨思路各部在热河境内进行广泛出击。2营营长杨思路带领2个连,围歼三沟警察署和五道河子警察分驻所;12团参谋长周嘉美率领十二团一部围歼六沟警察分驻所和上谷、永和铁路警护队;11团参谋长高桥率1个连在周治国率1中队的配合下,袭击了日伪六沟兴家合作社,缴获大批物资。
5月下旬,赵文进率11团4个连在承德县十一道河子松树梁与伪满洲国军1个营交战,打死伪满洲国兵50余人,缴获机枪2挺、大枪30余支。伪营长被迫谈判,并表示再不到十一道河子“扫荡”。
6月8日,3区队袭击承德县烟筒山银矿矿警队,歼矿警20余名,缴大枪20余支。并袭击了十一道河子、寇杖子“部落”,推倒了“部落”围墙,配合了反“集家”斗争,拖延了日伪“集家并村”的进程。
(三)突围战 民国31年(1942年)5月21日,八路军第12团邓文彪部150余人,在承德县长峪沟遭田自警备队袭击,牺牲23人,主动撤出战斗。29日,第12团一部150余人,在承德县苇子沟遭刘宗警备队袭击,牺牲20人。
民国32年(1943年)2月4日,高桥、周治国、阎汉臣带主力部队2个连(11团1连、12团5连、昌乐支队120人)、承平宁第1武装中队和部分地方干部300余人在承德县三沟东沟被万余日伪军包围,激战两昼夜,始冲出敌包围圈,击毙日伪军80多人。八路军亦牺牲90多人,承平宁游击队1中队只有政治指导员姜建舟冲出重围,队长包文胜以下40多人全部被杀害。
民国33年(1944年)3月下旬,第12团驻柳河下坎子“部落”,突遭日伪军1500多人合击,激战到午夜突围,击毙日伪军80多人,12团亦有37名战士牺牲。
(四)、策反黄方刚起义 黄方刚,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生,原籍山东,后移黑龙江省太阳岛。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广州暴动,受过孙中山先生进步思想的影响。因受伤在上海治疗,愈后被派往东北工作,加入东北抗日联军。抗联受挫后,同组织失去联系。民国20年(公元1931年),溥仪在东北“执政”后,将东北军24团改编为伪满洲军24团,属伪满第3军管辖,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南部及吉林洮南地区。民国32年(公元1943年),调防热河省建昌县,黄方刚出任24团团长。民国33年(公元1944年)2月,黄方刚奉命率24团驻防伪满洲国所谓西南国境线的重点区兴隆县长城一带,团部设在兴隆县城中心的魁元楼院内。民国34年(公元1945年)7月,黄方刚晋升为伪满西南防区少将司令,兼任兴隆伪满军第4旅旅长、24团团长,统率驻兴隆全部伪军。黄方刚初调兴隆不久,就和冀东第13团派进兴隆境内日占区的韩济民(又名贾国卿)取得联系。24团2营进驻将军关与原驻此地的宁庆云讨伐大队换防。因黄方刚与宋庆云都在东北抗联呆过,是老上下级关系。在此之前宋庆云就通过蔡兴斋与中共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换防时,宋庆云又把蔡兴斋这个老朋友介绍给黄方刚。从此以后,黄方刚到将军关检查防务时就住在蔡兴斋家里。经过一年多的交往,黄方刚与蔡兴斋建立了牢固的关系。
民国34年(公元1945年)4月,中共地下工作者秘密策动驻将军关2营4连1个排反正,被4连连长发觉,抓捕了7个人押进县城24团团部。中共地下组织托蔡兴斋到兴隆县城找黄方刚保释。蔡兴斋说明情况后,黄方刚以“抓的是庄稼人,不是八路”为由,要求把人放了,虽然曾受到一名日军少校团副的阻拦,但黄方刚还是把人放了。自此之后,黄方刚与八路军之间有了理解和支持。日军投降的前几个月,黄方刚已看清局面,开始与冀东第14军分区舒行司令员有书信往来。一次,黄方刚在给舒行的信中说:“阁下来信,阅后心胸为之一新,过去报国无门,酬志无望,现在阁下这样关心我,猛虎、深井我畏惧,惧的是中国人犯了罪,改换门庭,落个千古罪名。为此辗转反侧,望阁下再助我一臂之力”。
7月,黄方刚开始有起义之念,但疑虑日本人是起义的一大障碍。该部3营日本人最多,就派心腹孙团副去3营设法把日本人干掉。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这时舒行司令员感到争取黄方刚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第3次给黄方刚写信,造诉他:苏联已进军东北,日本关东军节节败退,现在你报国时机已到,望你当机立断,我将尽全力配合。此时黄方刚正在将军关合编队伍,准备往兴隆县城集结。黄方刚接到舒行司令员信的同时,国民党也派员面见黄方刚,要其维持部队秩序,等待国民党军队接收。黄方刚最后还是决定向八路军靠拢。并与驻六道河安营寨的八路军第13团联系,13团随即派韩济民和郭子忠到黄方刚处共同商议起义事宜。决定,双方部队都向兴隆县城方向开进。中旬,八路军13团2个连和16团4连调至六道河和前苇塘一线;黄方刚部队也将24团和几个讨伐队调至县城和前苇塘沿公路一线。28日,当黄方刚与伪兴隆县警务科长于佩山从兴隆乘车到达事前双方约定好的谈判地点前苇塘村时,八路军有关谈判人员迎接到村前南河套。谈判进行了两天,就起义问题达成了协议。
民国34年(公元1945年)8月31日,在兴隆县城后苗圃广场,黄方刚率伪热河西南防区驻兴隆县所属军警官兵万余人举行大会,黄方刚在大会上宣布正式起义。
在改编起义部队过程中,由于八路军认真贯彻执行“留者欢迎,走者不拒,发给路费,组织欢送”的方针政策,使开始不服改编的伪军8团某营400多人逃至土城后又返回县城接受改编。在改编过程中,八路军部队接收起义部队各种火炮100多门、轻重机枪1200多挺,长短枪5万余支及大量军需物资。改编后,黄方刚任八路军第4旅族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