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彬,1909年生,湖南浏阳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东独立师3团排长、连指导员、红8军27师64团代政委、湘赣军区第2兵站政委,红2军团6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1支队政委、独立2旅政治部副主任、独立1旅政治部副主任、120师卫生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后方卫生部部长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东北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东北军区卫生部政委、沈阳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11月28日在长沙逝世。
卢冬生,湖南省湘潭县人,1908年4月16日出生于湘潭县七都一甲一个贫苦家庭。1926年6月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军北伐,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直属特务营长陈赓的影响下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后,随陈赓离开武汉去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的会昌战斗中,陈赓左脚受重伤,他冒着弹雨救护,又辗转护送陈赓至上海疗伤。同年12月7日,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留在中央特科工作。1928年1月,奉命护送贺龙等前往湘鄂边开展武装斗争,公开身份为贺龙的警卫员,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交通员。1928年春,贺龙部队在湘鄂边受到严重挫折后,他临危受命,前往上海与党中央联系,汇报情况,听取指示。此后,又多次往返于深山老林与上海之间,为贺龙部队和党中央传送文件、信息。中共六大文件和井冈山红军斗争的材料,都是他亲手带回湘鄂边的,对红军和苏区的建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贺龙正是在得到党中央的指示后,决心建设“朱毛”的红军,在部队建立民主制度和政治工作,加强党在军队的组织,使红四军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31年3月,先后任红四军手枪大队队长、红二军团警卫营营长、第七师二十团团长,参加了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2年9月,中共湘鄂西特委将监利、沔阳、潜江等独立团合并成湘鄂西独立师,任师政委,率部参加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在突围战斗中,领导两个营断后,在苦战中与团长王炳南带领的主力失去联系,转移至荆、当、远地区。在离开主力、失去领导、敌情严重、给养不足的困难情况下,领导部队坚持斗争,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发展到1000多人。1933年1月率部与红三军主力在鹤峰会师,不仅为处境困难的红三军增添了有生力量,而且带回几万块银元和一些布匹,为红三军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不久,任红三军第七师师长,参加了恢复湘鄂边苏区的斗争。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黔东会师后,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师长,参加了创建和保卫湘鄂川黔根据地的一系列斗争。1935年11月参加长征。 1936年4月,指挥部队在石鼓镇扎木排抢渡金沙江,保证了红二六军团顺利过江。1937年7月,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O师,任该师三五八旅旅长,9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冬因健康状况,经中共中央安排赴苏联疗养。1939年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1年9月毕业。因苏德战争爆发,交通线被截断,他与刘亚楼被分配到远东地区参加反德、意法西斯战争。1945年8月5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他随苏联红军回到哈尔滨。1945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任命他为松江军区副司令员。不幸的是,14日凌晨他带着警卫员去火车站取行李归来的途中,遇上几个苏军士兵抢劫,他出示苏联红军军官身份证,对这种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批评。这几名苏联士兵害怕处分,趁其不备,向他开枪,他倒在血泊中,牺牲时年仅37岁。
冼恒汉,壮族。1911年农历8月生,广西田阳人。193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冬参加革命工作,简易师范学校肄业,中将军衔。1929年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七军十九师政治部宣传员。1931年冬起任湘赣独立第三师七团一连政治委员。1932年夏起任湘赣独立第八师连政治委员。同年秋任湘赣红八军二十二师重机枪连政治委员。1933年夏起任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党总支部书记、十七师五十一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34年冬起任红二军团六师十六团政治委员。1935年秋起任红二军团四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1936年8月起入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保安红军大学、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师教导团政治处主任,同年12月起任教导团政治委员。1939年起任一二○师独立第一旅副政治委员。1941年3月起任一二○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2年10月起任一二○师独立第一旅政治委员。1943年10月起任一二○师三五八旅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6年11月任晋绥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任晋绥军区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1947年2月至3月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兼野战集团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1947年3月至1949年2月任西北野战兵团第一纵队、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至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6月起任第一军第一副政治委员;9月起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委(至11月)、西宁市军管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0年任陆军第一军兼青海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陆军第七军政治委员。1951年至1952年8月任第一高等步兵学校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1952年秋至1954年3月任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党委常委。1954年3月至1955年5月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党委常委。1955年5月至1964年6月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55年6月起)、第二书记(1960年12月起),1964年6月至1977年6月任兰州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1970年1月起)。1960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1967年7月起任甘肃省革委会筹备小组组长,1968年1月至1977年6月任甘肃省革委会主任,其间:1970年5月至1971年2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历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1971年2月至1977年6月任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1969年4月至1977年6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7年6月被免除在兰州军区和甘肃省的职务。1982年12月退出现役,按地师级干部政治、医疗待遇。1985年6月改按正军职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任职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任职至1977年6月)。1991年11月19日逝世。
白坚,1911年3月15日生,陕西省靖边县人。1926年在中学念书时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夏入北平辅仁大学学习。1930年8月因参加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被捕入狱,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在燕京大学以锅炉工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初至4月任共青团北平市委西郊区委委员。1932年2月至5月任中共河北省委驻冀东巡视员。同年任保定共青团特派员兼保定团特委书记。8月参与领导高蠡农民暴动。同年秋调北平任中共西城区委书记。同年底赴长城前线东北军骑兵第二师,与在该师的刘澜波、孙志远等组成工作委员会,开展统战工作,担任工委书记。1933年6月被派到抗日同盟军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曾在战斗中负伤。同年10月至1934年6月任青年团河北省直中特别区委代理书记。后调任冀中团特委书记。1934年秋被派往陕北,参与建立革命根据地,任陕甘苏区游击北路纵队指挥、陕北苏维埃委员会委员。1935年2月至9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1936年春任中共陕甘苏区外交联络员,多次被派往洛川、西安做联络工作。1937年9月任中共中央回蒙民族工作委员会主任。1938年被派到晋西北地区,同年11月至1940年2月任中共岢岚地委书记兼八路军第一二师岢岚办事处主任。1940年12月至1942年9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暨晋西北军区独立第一旅兼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1941年11月至1942年8月任中共晋西区第四地委书记。1942年8月至12月任中共晋绥边区第四地委书记。9月至10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暨晋绥军区独立第一旅政治委员。同年12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晋绥第三分区地委书记。1942年12月至1943年6月任第一二师暨晋绥军区第三五九旅兼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43年10月至1945年7月担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绥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8月至9月任晋绥边区第三地方委员会书记、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9月任中共吕梁区委委员、常委。同年10月至11月任中共辽宁省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1月下旬率辽宁省工委部分干部转移本溪市。同年11月至1946年任中共辽宁省分委书记、副书记、组织部部长,辽宁军区政治委员(至1946年1月)。1946年1月至5月任中共辽东省委常委。同年1月至7月、1946年11月至1947年12月任辽东省军区政治委员。1946年7月至1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辽宁军区副政治委员。8月至12月任中共辽宁省分委民运委员会书记、保卫委员会书记。同年12月至1948年7月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兼财经委员会书记。在“四保临江”战役期间,与军区其他领导一起,指挥独立第一、第二师和部分军区武装,在通化、柳河、辉南等地直接配合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第四纵队正面作战。1949年1月至5月任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1月至4月任辽宁军区副政治委员。1949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华北事务部办公厅主任。1953年1月至1954年8月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厅主任。1953年1月起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副秘书长,同年3月至8月任华北行政委员会秘书长。1953年8月至1956年12月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兼天津市副市长。1954年至1955年3月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1955年3月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1955年7月至1956年7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地方机械、电机工业)部党组副书记。1956年5月任电机制造工业部副部长。1956年7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64年8月至1968年12月任中共第一机械工业部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发展我国的机械工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极左路线的迫害,于1968年12月11日不幸在北京逝世,终年57岁。1978年12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父白文焕,夫人石侠,子白克明。
张邦英,1910年5月生,陕西省耀县孙塬乡泥阳堡村人。曾化名常方一。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出身农民家庭。7岁上小学。1925年考入西安陕西民立中学。1926年秋主动参加农民代表和少数进步青年的会议,会后到乡下向农民宣传抗粮、抗款、抗税、抗捐和反对军阀。1927年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参加学生运动。同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1月任民立中学党支部书记。1928年5月任党特支书记。承担并完成上级交给的传递党内文件到渭华起义前线的秘密交通任务。1928年冬中学毕业回到家乡,1929年初受聘担任高小教员,在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1930年春到国民党军中当营部书记官,任中共营委书记,进行兵运工作,建立发展党的组织,秘密宣传革命和介绍红军武装斗争及发展情况。1932年夏离开部队,协助陕西省耀县党组织开展工作。同年冬担任中共耀县县委书记,发展党组织,领导农民斗争。1933年7月配合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起义,任耀县游击队党代表。起义后率部进入照金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耀县第三支队党代表,率部抗击国民党军“追剿”,消灭反动民团。11月担任红二十六军第三团第二连政治指导员,转战陕甘边,打破敌人几次“围剿”。1934年5月起任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7月至9月调任中共陕甘边特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同年9月至1935年2月任中共陕甘边南区区委书记、陕甘边南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至1935年9月)。1935年2月至8月任中共陕甘边区南区区委书记。2月至9月任陕甘边南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7月至9月任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主席。9月至11月任陕甘边南区游击队总队政治委员兼中宜富洛游击队政治委员,陕甘边南区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及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6年初任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6年5月至6月任关中特区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同年任关中军区(第一作战区)政治部主任。参加陕甘苏区的创建和反“围剿”斗争及西征。同年下半年进中共中央党校高级班学习。同年12月至1937年4月调任中共陕甘省委组织部长。1937年5月至1939年11月任陕甘宁特区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1937年5月至9月、1938年春至1939年11月任中共陕甘宁特委组织部部长。1937年9月至1938年春、1939年11月至1940年9月任陕甘宁特委组织部副部长。1938年4月至1940年9月任陕甘宁特委党校校长。1939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被选举为边区参议会副议长。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常委、社会部部长、陕甘宁边区中央局组织部副部长(至1943年6月)、边区党校校长。1940年11月任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941年5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西北局委员、组织部副部长、西北党校校长(至1942年8月)。1941年12月起任中共西北局教育委员会委员。1942年6月起任西北局党务研究委员会、群众工作研究委员会委员,8月起任西北局精兵简政分委员会主持人,9月起任西北局精兵简政编余人员处理安置研究委员会成员。同年12月至1943年9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延属军分区政治委员。1943年1月至1944年8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延属地方委员会书记、延安卫戍区政治委员(至1943年9月)。1943年2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政治委员。7月起任西北局党民系统学委会成员。10月后集中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一部副主任,后任四部主任。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任中共西北局委员兼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组织部部长(至1946年11月)。1945年9月至1948年秋任晋绥分局委员、分局副书记(至1947年)。1945年10月至1946年5月兼任晋绥分局党校校长。1946年6月至1948年夏秋兼任晋绥分局民运工作委员会书记、陕甘宁边区绥德地委代理书记(至1948年6月)。1946年秋参加晋北战役。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绥德军分区政治委员。1948年3月至6月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第二(绥德)军分区政治委员。6月至12月任中共西北局秘书长。同年12月至1950年1月任中共陕南区委第一书记。1949年5月至9月任陕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49年5月至1950年12月兼任陕南军区兼第十九军第一政治委员,1950年5月任党委常委,11月任党委副书记。1949年10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1949年12月至1953年1月任中共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1月至1951年3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陕南区党委书记、陕南行署主任。1950年2月至1951年3月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1950年8月至1951年3月任陕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11月至1954年12月调任中共新疆分局第三书记。1951年1月至1954年9月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1951年4月至1953年12月兼任军区军法处处长。1951年5月至1952年8月任新疆省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主席。1951年6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新疆军区党委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3年8月至1954年9月任军区党委常委。1953年1月至1954年12月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3年11月至1954年7月兼新疆分局党校校长。1954年3月至12月调任中共西北局农村工作部部长,7月至12月任中共西北局组织部部长。1955年初兼任中共中央西北地区工作部副部长。1955年1月至1956年12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副主任。1956年11月至1960年10月任中共中央交通工业部副部长。1960年11月至1966年12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候补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后平反。1975年6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部长。1977年12月至1979年12月任山西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78年5月至1982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八大代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特邀代表。撰有《片断回忆》等回忆录。
高士一,1895年生,号贯之,河北省任丘市大苟各庄村人。出生于地主家庭。只读过几年家塾,后步人社会闯荡。后为国民党政府河北省河务委员。1937年10月与共产党员共同组织起抗日武装“人民自卫军第五路”,任总指挥。1938年2月队伍已经扩展到三、四千人。1938年6月任八路军三纵队独立第一支队司令员,杨琪良为政治部主任。九月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独立第四支队司令员。1939年1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独立第一旅旅长。1943年4月调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任党校秘书处(专管生产工作)处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晋绥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西北财经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交通厅厅长,接管西北交通系统的军代表等职。1961年奉调到北京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1968年6月16日因病逝世,终年七十五岁。
魏大光。1911年生,河北霸县(今霸州)人。1935年到天津当搬运工,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冬因破坏日商在天津开设工厂的配电装置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结识了不少革命难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他常对别人说:我是在监狱里上的革命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破狱回乡组织起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曾指挥所部取得永清吴家场反日军包围战斗的胜利。1938年3月率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整编,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第27支队司令员。他对部队进行整顿,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迅速发展到6000余人。他指挥部队取得霸州王庄子村中亭堤伏击战、胜芳保卫战等战斗的胜利。他还经常派人潜入天津市区,破坏敌人输电线路等设施,搅得敌人惊恐不安。日军多次派遣特务打入27支队,均被粉碎。1938年11月,日军对津西地区进行第二次“扫荡”,第27支队奉命向大清河南转移,开赴冀中。部队到达任丘青塔镇一带,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5支队,魏大光任司令员。1939年4月又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独立2旅,他任旅长。从此,这支部队进入野战军行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武装的一支主力军。随后,他率部参加了著名的齐会战斗。5月,贺龙派他回霸县、永清等地扩编抗日队伍。他不辞辛劳,至8月间,将霸县、安次、永清等十几支抗日武装千余人收拢起来,在永清刘靳各庄一带集中。26日在霸县大宁口村北与日军遭遇,战斗中壮烈牺牲。独立第2旅副旅长廖汉生惋惜地说:“魏大光同志年仅28岁就牺牲了,这是我党我军的一个重大损失,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王同安河北人。曾任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第5支队政委,第358旅第4团政委,独立第2旅政委
王德,1906年生,福建龙海人。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1930年任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共青团中央组织部秘书长。1931年任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绥远省工委组织部部长。1938年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地方科科长、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组织部副部长、八路军120师独立旅政委、晋绥第7、第2军分区政委、中共雁门区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粤西区委第2书记,中共粤中区委第1书记,中共广州市委第1书记、广州市政协主席,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中南局候补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79年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7、8大代表。1996年2月23日在广州逝世。
江东升河北雄县人。曾任冀中军区独立第6支队支队长,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支队长。
张文昂,1908年生,山西灵石人。原名张勋。1922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校。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在学校主持追悼李大钊大会时被国民党山西当局逮捕。1935年6月出狱,与中共组织失去联系。1936年秋到太原参与发起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冬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组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2总队(后扩建为第2纵队),任政治委员兼山西第6行政区主任(后称督察专员)。率部在晋西南发动群众,扩大部队,建立抗日政权,开展抗日游击斗争。1939年“十二月事变”中,和政治主任韩钧指挥所部奋起反击,后转战到晋西北,参加临县战斗,取得反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胜利。后任山西新军副总指挥,晋西北行政公署高等法院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联络部部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交通厅副厅长、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交通部办公厅主任、交通部党组副书记,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1979年9月13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1岁。
侯俊岩,又名石岩、兆麟,1910年生,山西平遥县西王智村人。八路军将领。初在本县第一高小读书。考入太谷铭贤中学后,参加学生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春因领导罢课被校方开除。同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预科俄文系,参加反帝大同盟。1931年到哈尔滨法政大学就读。后回北平入北平法学院学习。不久因参加反帝反军阀和抗日救亡运动被学院开除。为避北平国民党市党部通缉,回归平遥。1935年冬入东京日本大学社会科学专修班。加入世界名著编译社,并为领导人之一。1937年春毕业回国,在北平接上中共党的关系,回山西后分配到牺牲救国同盟会宣传委员会工作。同年11月任工人武装自卫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任工卫旅旅长兼政委,次年兼任军政委员会书记。1943年初到延安学习,在中央党校参加整风。1945年秋任晋绥边区第七专署专员。次年初任第八军分区司令员。1948年冬奉命到石家庄,参与接管北平的工作。1949年1月任北平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长。1953年春任国家教育部中教司司长。1958年被错误处理下放劳动。?1961年后任中共山西省委文教部高教处长、教育厅副厅长。“文化大革命”中再次被冲击。粉碎“四人帮”后,任太原重型机械学院革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省高教局副局长。后被选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1979年国家教育部与中共山西省委为其彻底平反。1981年5月3日病逝于太原,享年72岁。
赤饶执,八路军将领。曾任晋西北新军暂1师政委。
马仁兴,号兴斋,男,汉族,1902年生于河北省平乡县后张范村一个富农的家庭。他从少年就好学上进,立志报国。1919年,马仁兴在父亲的支持下,第一次从家乡出走,奔赴陕军第三混成旅当兵。1924年初返乡,为生计所迫,半年后从军,在大名府的军队里当文书,这支部队后来改编为国民革命暂编第三军。从此,马仁兴成为一名职业军人。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马仁兴已从开封军官学校毕业,担任军政治部宣传员。1930年,他任冯玉祥西北军第一军骑兵第二师团政训处处长,昼夜在前线做反蒋的政治宣传鼓动工作。1938年10月,马仁兴经汪治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41年4月14日率部队在山西省陵川县举行起义。并向全国发表了“反对内战,争取团结抗日”的通电。起义后,马仁兴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冀察晋军区骑兵第二团,马仁兴任团长。1945年 8月在沈阳市组建东北保安第一旅,马仁兴任旅长。1946年4月,四平保卫战外线战斗和内线战斗相继展开。马仁兴时任四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中共四平市委委员,他面对强敌,指挥若定,仅以两个团的兵力,同敌人的一个军作战,创造了装备低劣、兵力少而抗击全副美械中央军“王牌”新一军33个昼夜的光辉战例。因而,一再受到中央军委、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传令嘉奖。1947年3月,马仁兴率领全师官兵参加四平攻坚战,担负从城西北角打开突破口的战斗任务。此次战斗是东北解放战争史上的一次恶仗。马仁兴亲临前线指挥,率全师担任主攻任务。在战斗中,马仁兴身中流弹,不幸牺牲于师前线指挥所,年仅45岁。
刘子奇,1900年10月生,湖南省浏阳县古港区廖家湾村人。曾用名陈永塘。贫苦农民家庭出身。少年学徒,1915年当织布工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任浏阳游击队区联防队队长、支部书记。1929年冬任浏阳农民自卫军第四路指挥。1930年任湖南自卫军浏阳赤卫军第二师师长,参加攻打长沙战役,后随红一方面军行动。同年入红一方面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任江西独立第五师第十三团政治委员兼团长。1932年2月任湘赣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1933年4月至7月任湘赣军区独立第三师师长。同年任湘赣军区第三分区指挥部指挥官。1934年4月任湘赣军区第十八师第五十三团团长。8月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第五十三团团长。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湘赣革命根据地多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任湘鄂川黔省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中共永顺县委书记。1935年4月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参谋长、代师长、师党委委员。10月任红六军团第十六师副参谋长,11月任参谋长。率部参加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第五十一团团长。同年7月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副师长、代理师长。10月率部到达甘肃会师。12月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全国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参谋长。1938年5月任八路军第三纵队第十支队兼冀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10月任河北民众抗日自卫军政治委员。1940年1月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7月任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副司令员。1942年4月进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6月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地委委员。9月任哈尔滨市保安司令。11月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松江军区第三(哈西)军分区司令员、哈西分区党委书记。1946年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第二十旅旅长。11月任牡丹江军分区司令员、党委书记。1947年9月任中共牡丹江省委常委、牡丹江军区委员会副书记。1948年1月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八师师长、党委书记。8月任安东军区副司令员。同年12月至1949年2月任东北军区整训第二师师长。1949年3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六五师师长、党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任湖南军区郴州军分区司令员、党委书记。1951年6月任湖南军区参谋长、党委常委兼直属党委书记,新兵编练司令部司令员。1952年7月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63年离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76年10月因病逝世。
胡全,辽宁人,曾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支队政委,第120师雁北支队政委,晋西北军区第5军分区政委。
雷任民,1909年生,山西平遥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共青团北平市委负责人。1934年赴日本留学时曾发起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回国后任牺盟会总会常委,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4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42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参事室3室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副参谋长、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社会部副部长、华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副部长。建国后,历任内务部办公厅主任兼人事司司长和优抚司司长。1951年任贸易部副部长。1952年8月任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部党组书记(1952年9月起)。1955年兼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1979年2月起任外贸部顾问、国家进出口委顾问,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党组书记,全国工商联第5届常委,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名誉董事长。第6届全国政协委员。2005年1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王长江,1911年11月2日生,河北省博野县人。字宗汉。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15年1月考入保定陆军第2师军官子弟小学。1917年7 月投考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19年10月毕业,入西北边防军第1师第2旅第4团第3营第12连第3排9班当入伍生。皖系战败后边防军被解散,又投入直系第23师,任第46旅第91团第1营第3连上士文书,准尉司务长。1921年8月重入保定军校学习,1922年因直奉战争爆发提前放暑假,王长江重回第 23师参谋处,任中尉差遣员随部参战,1923年8月完成学业后,任第23师第46旅第91团第1营第3连见习官。不久,因为替南方输送兵源而被撤职通缉。改投与直系为敌的奉系,在东三省陆军第27师第19混成旅第30团技术大队中尉大队附,1924年3月大队解散,改任第3营第11连中尉连附。 1925年7月,任北京政府航空署上尉主事,1926年2月追随曲同丰入鲁任济南陆军将校实施学校中校教官。1926年12月改任军士教育团第3营中校营长。1927年7月,任命第7军(兼军长阎锡山)参谋处少校作战参谋,同年10月,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3月,调升第9师中校参谋主任,北伐结束后,先后任警司交际处中校科员,第125旅第251团第2营中校营长。1930年3月任第27师第81团第2营中校营长。1931年1月25师接受东北军改编,任东北边防军第4师第7旅第14团第1营少校营长,后又改称改编为第67师第198旅第396团第1营,独立第39旅第417团第1营,王仍任原职。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由于王长江在冷口的表现被提拔为中校营长,并于1935年7月17日获颁青天白日勋章,1933年10月被商震保送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二期受训,1934年6月毕业后仍回任原职。9月,任第717团代理团长。 1935年6月,任河北省水上公安局局长。1936年3月19日,被国民政府正式任为陆军步兵中校。同年6月,任晋绥军官教导团步兵队上校队长,旋又改任步兵科主任教官。1937年7月抗战爆发,任特务大队上校大队长。1938年1月,升任民军少将副总指挥兼第1民军区司令,1938年12月中旬,实施战场起义,率部投入八路军。1939年5月,所部与八路军第120师特务团、先遣支队等部合编为冀中民众抗日自卫军,王长江任司令员,同年10月,冀中民抗又与冀中军区挺进支队合编为冀中军区警备旅,王长江任旅长,1940年9月兼任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后曾兼任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副司令员。1943年11月,兼任第八军分区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2月调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长,1946年8月调任绥蒙军区副司令员,后调任8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9年2月下旬,第8纵队改编为第8军(军长姚喆),王长江任副军长兼参谋长。1949年5月中旬,第8军奉命撤消番号,6月29日,王长江任绥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8月又调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兼军区直属党委副书记,随后又兼任开国大典阅兵副总指挥。1950年8月调任华北陆军军官学校副校长兼教育长, 1951年6月19日,王长江因介绍昔日部属张树桥工作时未能察觉张是特务,受到了降职降级并留党查看的处分。1952年6月,调任山东军区荷泽军分区副司令员,1955年7月升任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勋章。1956年10月,王长江因病离职。1978年11月17日,因脑血栓医治无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90医院)病逝,享年68岁。
饶斌,1913年3月3日生,江苏南京人,吉林省吉林市出生。原名饶鸿熹,1930年冬改名饶斌。193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迁居天津,考入南开中学。1930年冬考取满洲医科大学。"九一八"事变后转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继续读书。1933年12月被学校开除,任青岛市北京路小学教员。1935年7月考取上海医学院,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7月到山西太原参加八路军120师。1938年春任晋西北党委秘书长。1939年任中共静乐地委副书记。1940年12月任中共文交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1942年12月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党校教育长。1945年9月被分配至中共晋绥分局东北工作队。1945年10月到达沈阳,任中共辽宁省委委员、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抚顺地委书记,中共抚顺市委书记,中共吉林省委委员、中共吉林市委书记,东北民主联军驻图门卫戍司令部司令员。1947年10月任中共哈尔滨特别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1947年12月任哈尔滨特别市副市长兼市经济委员会主任。1948年10月任哈尔滨特别市市长。1949年4月代理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1949年6月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1副书记兼哈尔滨市市长,主持市委工作。1949年8月被选为东北人民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建国后,1950年7月任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书记兼哈尔滨市委第1副书记、哈尔滨市市长。1951年1月任中共松江省委第1副书记、松江省府副主席、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兼哈尔滨市委第1副书记、哈尔滨市市长。1951年9月任中共松江省委第1副书记、松江省府副主席、省计划委员会主任。1952年8月受批判,任东北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秘书长,兼东北财经学院院长。1952年11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1954年9月兼任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1955年9月-1957年3月兼任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院长。1959年12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汽车工业管理局局长。1961年2月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63年下放到南京汽车制造厂。1964年11月负责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1965年12月任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5人领导小组组长。1966年10月任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处临时党委书记。1967年被揪回一汽批斗。1969年1月在二汽建设总指挥部工作。1972年12月任第二汽车制造厂党委第1书记、厂长兼中共湖北省十堰市委第1书记。1977年10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汽车总局局长。1981年3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2年5月-1985年5月任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第4、5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8大代表,12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8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4岁。
慕生忠,1910年10月生,陕西吴堡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935年1月任陕北省吴堡县南区区委书记、军事部长、陕北红军15支队、第5团政委。1935年5月受党派遣到山西任晋西游击支队司令员。6月回陕。8月任陕北游击4支队政委。9月任陕甘晋省委委员。11月任陕北省委白区部副部长。1936年5月任陕北第2战区司令员兼政委、陕北红军第3团政委,佳(县)、吴(堡)、米(脂)中心县委书记。10月任陕北沿黄河东地区特委军事部长兼司令员。1937年3月任陕北省军事部参谋长。1937年6月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7年10月-1941年5月任绥德地委委员兼吴堡县委书记,洛川地委宣传部长兼富(平)甘(泉)独立营政委。1943年9月入延安中央党校2部学习。1945年8月-1946年2月任晋绥4分区副政委、晋绥9分区永石大队支队长。1947年4月到晋南做土改工作。1949年5月任第1野战军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1950年6月-1955年2月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政治部主任,进藏部队18军独立支队政委,西藏工委组织部长,西藏运输总队政委,西藏工委组织部长兼青藏公路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1955年9月任兰州军区后勤部政委。1955年12月任青藏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委员,柴达木工委常委,西藏工委工交部长,青藏铁路工程局党委书记、局长。1959年庐山会议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60年下放到甘肃省八一农场任副场长。1961年任甘肃省交通厅副厅长。1979年4月,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撤销处分决定,恢复其名誉。任甘肃省交通厅副厅长,第4届甘肃省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中共甘肃省顾委常委。1985年离职休养。1955年12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级解放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2级八一勋章。1994年10月19日在兰州逝世,终年84岁。
向黑樱,土家族。湖南省桑植县五里桥乡人。贺龙胞妹贺满姑长子。1933年在上海参加中共领导的地下活动。1935年春返桑植参加工农红军,任红二军团宣传员,同年11月,参加长征。1936年于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二方面军战斗剧社社长。抗战时期,历任120师司令部参谋、科长,晋绥军区特务团参谋长及军区参谋处长。解放战争中,随“西野”、“二野”解放大西北,挺进大西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成都空军接管处处长、川西航空站站长、成都高空运输团团长、空13师副师长、中央军委防空司令部处长、空军雷达兵部副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王宝珊曾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1旅第715团团长,雁北第6支队支队长,晋绥军区河防司令部司令员。
刘长亮,1917年9月30日生。陕西省神木县人。曾用名刘德义、刘哲亭。中农家庭出身。先后在本村上冬学、初小,神木县第一高等小学毕业。1931年8月参加革命,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至1933年在本村刘家坡小学任教员。1934年1月至7月任本村共青团支部书记、少年先锋队指导员。参加打土豪、开辟苏区的斗争。7月至8月任青年团神木县第四区委书记。同年9月至 1935年2月任共青团神木县委宣传部部长。1935年1月至7月任神木县团委书记、神木东区团委书记,7月至12月任中共神(木)府(谷)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青年工作。同年12月至1936年2月任共青团神府特委巡视员、特委宣传部部长。1936年2月至9月任中共佳芦县委书记。同年8月至1937年 2月任中共神府特委组织部部长。1937年2月至4月任中共神木县委书记。5月出席在延安召开的苏区党的代表会议,5月至10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同年 10月到1938年1月任中共葭县县委组织部部长。1938年4月至1939年2月任中共神府特区委组织部部长并兼任两期干部训练班班主任。1939年2 月至1942年2月任中共神府特区委宣传部部长兼任神府县抗联主任。1942年2月至1945年7月兼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一河防司令部政治委员兼神府县保安大队政治委员(至1945年2月)。1942年3月至1945年2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神府分区委员会书记。1942年9月至1945年1月兼任神府县第二届参议会议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绥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8月至1947年12月任中共晋绥边区第一地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晋绥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1946年4月至1947年12月兼任中共兴县县委书记。1947年12月至1949年7月任中共榆林地委书记。1949年3月至5月兼任榆林军分区政治委员。5月至6月任陕北军区榆林军分区政治委员、临时党委书记。同年7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共甘肃酒泉地委书记。1949年8月至 1952年3月兼任甘肃军区酒泉军分区政治委员。1949年9月至1952年3月任中共甘肃省酒泉军分区委员会书记。1952年11月至1954年9月任甘肃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党组副书记。1953年3月至1954年5月任甘肃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5月至1958年9月任玉门油矿党委第一书记。1956年至1964年8月任中共甘肃省委委员。1957年10月至1959年3月任中共甘肃省玉门市委书记兼玉门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1958年 11月兼任中共张掖地委书记处书记。1959年3月至1961年11月任中共甘肃省玉门市委书记处第一书记。1961年6月至11月任中共甘肃省玉门市人民武装部委员会书记。1962年1月至1963年8月任玉门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致力于发展新中国的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发现以后,顾全大局,组织力量支援大庆石油会战。1963年9月至1970年3月任北京石油学院党委书记,为石油工业培养大批人才。“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0年3月至 1980年2月担任辽河石油勘探指挥部政治委员。历任辽河油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成员,辽河石油勘探局党委书记,中共盘锦地委书记、盘锦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营口市委书记等职。1980年8月至1983年任石油部办公厅顾问。1983年任石油工业部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同年离休。1985 年1月任石油工业部离职离休干部第一支部书记、石油部老干部局党总支委员。1987年9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武开章,1905年8月生,陕西省佳县人。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6年起在本村小学读书。1921年起在佳县高小、榆林中学读书,向往光明和进步。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起在佳县万镇高小当教员。1931年在佳县高小任教员,后担任佳县岔道铺区区长。利用合法身份,在群众中传播马列主义,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33年至1934年任本村党支部书记。1935年春担任陕北红军独立第三团政治处处长(主任)、党总支书记。1935年秋至1936年4月任陕北游击队第二十一支队政治委员。1936年4月至1937年7月任中共神府特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西安事变后,受党组织派遣先后与山西阎锡山部、国民党第二十二军谈判,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39年2月任中共神府特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期间,1938年3月至12月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9年1月至1942年2月任陕甘宁边区神府分区委员会书记。1939年2月至1942年2月任陕甘宁边区第一河防司令部政治委员。1941年7月至1942年9月任神府县第一届参议会议长。1942年9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师暨晋西北军区河防司令部政治委员。1942年至1945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组织科长、办公厅秘书处处长。1945年2月至1949年9月任中共绥蒙区党委委员、常委、组织部部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4年10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机关党委书记。1954年12月至1955年9月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二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55年10月至1962年12月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常务委员、自治区委员会第二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至1956年7月),兼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书记(至1960年3月)。1956年7月至1959年9月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1959年“反右倾”斗争中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处分。同年9月至1965年任新疆区党委常委。期间,1963年10月至1965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在贵州遵义地区参加四清运动。1965年12月至1970年2月任山东省农办副主任、党委委员,省农业局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2年8月至1977年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农村水产局副局长、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7年8月至1979年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常委、副主任。1978年6月至1979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79年7月至1983年7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兼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至1982年12月)。1979年8月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同年至1982年12月兼任中共山东省委省级机关委员会第一书记。1979年12月至1980年7月兼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校长。1983年7月至1985年12月任中共山东省顾问委员会常委、副主任。1986年11月19日在济南逝世。
黄新廷 1913年9月生,湖北洪湖人。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大专学历,中将军衔。1928年起任区少先队队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至1933年,湘鄂西苏区警卫营战士,在湘鄂西红军学校二分校学习,任湘鄂西警卫团排长。1933年至1935年任湘鄂西红三军九师连长、营长。参加了长征。1935年至1937年任红二军军部作战参谋,四师侦察科科长、管理科科长,十二团参谋长、团长。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至1941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八路军第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团长。1941年至1944年在延安军政学院、军事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至1945年任一二○师三五八旅副旅长、旅长。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至1949年任晋绥野战军三五八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三五八旅旅长,西北野战军一师师长。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军一师师长。1949年夏至1952年任第一野战军第三军、陆军第三军军长。1952年任陆军第一军军长。1953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一军军长。1953年至1957年在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系、战役系学习。1957年9月至1960 年8月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60年8月至1967年3月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其间:1958年冬起任军区党委常委,1960年4月起任军区党委副书记,1961年8月起任军区党委书记。1963年11月至1967年1月兼任四川省体委主任,1964年11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1965年11月至196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1966年至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1972年至1975年待分配工作。1975年5月至1982年9月任装甲兵司令员、装甲兵党委书记(1975年6月起)、第一书记(1975年8月起)。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退居二线后,黄新廷将军曾多次重走长征路。1985年,将军率《贺龙传记》组的编写人员,在湘西的崇山峻岭中奔波几千里。次年,将军又上长征路,从昆明沿长征路直抵丽江石鼓镇,给党史工作者解答了长久以来在渡江问题上的疑点。第三年,将军力排众议,抱病踏上西行之路。在宁夏、甘肃境内,在黄土高原,再次留下自己的身影。回顾长征,将军感慨万分:自己戎马一生,战斗的足迹遍及祖国各地,但是,记忆最深刻的,无疑还是长征———“那是一曲生命的壮歌,一首追求理想和信念的史诗。”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分别增选、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6年5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余秋里],1914年生,江西省吉安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lO月,参加农民暴动,随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儒林赤卫大队。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时期,历任赤卫大队战士、分队长、中队长,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红军学校第四分校连指导员,红军第二军团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和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9月参加红二、六军团长征,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失去一只胳膊,后被誉为“独臂将军”。1936年11月,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军委总政治部直属政治处副主任、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独立第三支队政治委员,第三五八旅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1月,率独立第三支队开赴平、津、保三角地带,开展游击战争。1940年5月,参加百团大战。同年11月,任第三五八旅八团政治委员。1941年5月,率八团开进宁武地区,开辟创建以宁武为中心的管涔山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三五八旅政治委员,第一军第一师政治委员,第一军副政治委员。青海解放后,兼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青海军区副政治委员。1949年12月,任川西区党委委员、常委。1950年10月,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不久,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52年2月起,先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1958年2月,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59年9月,在大庆地区发现石油资源以后,兼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1964年12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1966年9月,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决定由他和谷牧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抓经济工作。“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但是以极大努力,协助周恩来总理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使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能够继续运转。1975年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1980年3月,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1982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后任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副秘书长。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
王尚荣原名王尚寅。1915年5月28日生于湖北省石首县(今为市)调关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投身革命,曾任本镇学徒联合会秘书。192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湘鄂西红3军第9师25团青年干事,红二方面军司令部参谋,红3军侦察科长,红5师15团参谋长、师参谋长,红二方面军第96师师长等职。1934年10月,在湖南省永顺县深入敌后侦察时,右腿负重伤。1935年11月,随红2、6军团长征,其间多次率部与敌恶战,在瓦屋塘战斗中腹部受伤。到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5团团长,独立第1旅副旅长兼晋绥第四分区司令员、旅长等职。1937年9月,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率部参加忻口、阳曲、齐会、陈庄等战役战斗,并参与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和百团大战,他身先士卒,机智灵活,英勇善战,屡建战功。1938年2月,在山西河庄战斗中左肺受伤。解放战争初期,率独立第1旅从山西文水挥戈北上,奔赴绥远,进军包头,参加卓资山、大同集宁和张家口保卫战。1946年11月,率部回到延安,参加保卫党中央、保卫边区的作战。在陇东西华池、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榆林、沙家店、清涧等战斗中,他坚决贯彻上级作战意图,洞察战场变化,及时捕捉战机,指挥部队取得了辉煌胜利。在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他率部向关中进军,参加了解放宜川、西府、宝鸡、澄合等一系列战斗。在荔北战役中颈部负伤。1948年9月,任第一军副军长兼青海军区副司令员。率部进抵临夏、永靖,运用皮筏强渡黄河,率先进入西宁,为解放青海做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继任第1军副军长兼青海军区副司令员,参与领导了青藏公路的修建。1952年5月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后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代部长。1953年5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副军长,回国后任总参作战部部长。在西藏平叛、炮击金门、中印边境反击战等重大军事斗争中,积极策划,精心部署,确保了中央和军委决心的贯彻落实。同时,领导和组织编写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总结和战例选编,为部队教育训练提供了珍贵教材。“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身陷囹圄长达8年。1974年11月重新工作后,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管作战工作。1977年8月任中央军委委员。1979年任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9年2月,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参与组织指挥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中共七、八、十一、十二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4月1日在北京逝世。
金如柏,男,汉族,1909年1月21日出生,江西省永丰县城区湖头村(今永丰县恩江镇)人,1930年6月上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10月上旬经罗元凤(红3军政治部收发股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政治部收发股股长,中共永丰县委军事部秘书、政治指导员、科长,江西军区独立第3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红2军团第6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2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月中旬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3旅政治委员(旅长杨嘉瑞)。7月底率独立第3旅部队参加大同战役。10月任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独立第3旅政治委员。11月任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独立第3旅政治委员。1947年3月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独立第3旅政治委员。7月任晋绥军区军政干校(冬改名西北军区军政干校)政治部主任。1948年3月任西北军区军政干校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奉贺龙命令,到成都创办空军预科总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并担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1951年4月初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政治委员兼中共滇南工委书记,1953年2月主持滇南边疆民族工作和修路指挥部工作。1954年5月13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军区第二副政治委员,分管政治部和干部部工作,1955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兼云南军区第二副政治委员。6月因军区秦基伟司令员、谢富治政委相继到中央学习而主持军区日常工作(约一年时间)。1959年11月至1962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57年3月参与领导军区反右斗争。1958年2月协助秦基伟开展反教条主义斗争。分管边防及政治部和干部部工作。1960年2月在广州军委扩大会议期间发生心肌梗死,从此全年休息养病。1961年年初开始工作,不久眼底血管出血,又到北京治疗。终因病情出现反复,住进疗养院休养。1962年10月中旬因病被免去职务。1963年春到北京休养,夏从昆明搬家到北京。1965年1月当选四届政协常委。1965年6月下旬至1966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1966年1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1967年8月11日停职。12月上旬,被请诬为“贺龙死党”而关押。1972年10月被释放出狱。1973年3月做为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出席第四届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1975年10月至197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顾问,1977年9月21日至1982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委员。1978年1月26日当选第五届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10月30日,在中共军委炮兵三届一次全会上,当选为炮兵党委常委、第一书记。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同时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七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
朱辉照 1912年1月9日生于江西莲花县湖上乡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过篾匠。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6军团第17师通信连政治指导员、红8军军部警卫连指导员,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作战。1934年8月随部西征,后任红2军团第4师第12团政治委员。领导恢复所部中共组织,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后任红2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参加创建湘鄂川黔苏区的斗争和长征。在艰难的征途中,注重关心、体贴战士,曾被方面军首长赞誉为“党性很强,关心爱护战士”的好领导。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5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率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发动群众抗日,出色地完成了静乐县的建党任务。1939年3月任第120师独立第1旅政治委员。先后参加齐会、陈庄战斗和百团大战等。1941年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后任中共中央党校第4部组教科科长,晋绥军区独立第1旅政治委员。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对所部审干中发生的扩大化问题,造成的冤假错案,认真调查研究,坚决纠正和解决。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1旅政治委员、晋绥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7年起任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1野战军第3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参加解放西北的重要战役。1950年12月任西北军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参与组织完成了由战时转入和平时期部队整编中大量而繁重的干部工作任务。1952年10月后任军委民用航空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中国民航局局长。注重民航初建时期的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和飞行安全建设,建全组织和规章制度,制定飞行安全措施,在民航系统首次提出开展安全立功运动和安全飞行10万公里的竟赛活动。1953年因病离开工作岗位。是中共七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4月17日在北京逝世。
孙志远,1911年生,原名孙秉哲,又名宋耀祖、孙国钰、孙健。1911年10月12日生于河北定县大王梅村。1929年在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领导爱国学生运动。同年11月任共青团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到东北辽阳一带的抗日义勇军中工作。1932年春返回家乡,任中共定县中心县委书记,曾组织农民武装配合高(阳)蠡(县)暴动。1933年2月到东北军骑兵二师训练班任教官,后到第五十三军从事兵运工作。1934年8月被派到苏联海参崴学习。1935年2月回国,先后在沈阳,北平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6年8月被派到中共东北军第五十三军工委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党代表,参与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冀中区党委常委。1940年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2年任党校第二部副主任。1943年任晋绥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4年任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党校副校长。1945年任晋绥野战军独立二旅政委。1946年1月任军事调处执行部驻集宁执行小组中共方面代表。同年5月任晋绥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三纵队政委。1947年任晋绥土改工作团团长兼中共静乐县委书记。1948年7月任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政委,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七军政委,同年6月任第一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扶(风)郿(县)、陇东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1952年11月调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兼参事室主任。1954年2月任中共中央财委第二、第三办公厅主任,同年10月任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建委副主任。1956年10月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后兼物资管理总局局长。1961年1月任国防工业委员会党组第二书记,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兼党组书记。1958年5月被补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59年4月被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66年10月11日在北京逝世。
杨嘉瑞,1904年生,陕西省兴平县丰仪乡洛庄头村人。自幼家境贫寒,仅读过两年私塾,就辍学回家。16岁时,因生活所迫,参加了国民军邓宝珊部队,不久升任排长,被送到军官传习所受训。后来担任邓宝珊随从副官,同中共地下党员、邓宝珊的秘书长葛济云接触较多,1927年春,由葛济云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邓宝珊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葛济云任驻陕总部民政厅副厅长,杨嘉瑞任邓宝珊手枪大队副队长,1930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六师教导团连长。红二军攻打湖北监利时,他策应两个连这内应,击毙敌营长王元生,率部参加了红军。由于当时没有组织介绍信,经阎泽柱介绍,重新加入了共产党。从此,他就一直在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的领导下工作。曾任红二军营长、副团长、团长。1930年冬,杨嘉瑞率领一个营,连夜拔掉新港守敌一个营,全营敌军被歼,敌营长被活捉。随即拿下龙王集、陈家河两据点,活捉敌第四师第十二旅旅长张联华。由于杨嘉瑞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受到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的嘉奖。1931年秋,红三军团组建了红二军九师二十七团,杨嘉瑞被任命为团长。当时,由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控制的中央,派夏曦等人到洪湖革命根据地大搞“肃反”,许多革命干部受到残酷打击和迫害。杨嘉瑞对此流露出不满情绪,即被在行军途中扣押起来,严刑逼供,要他承认是“改组派”。,他坚持实事求是,据理批驳。当夏曦等人准备在第二天要处决他和田志俊时,他俩相互解开捆绑绳索,连夜从关押处脱逃。杨嘉瑞尽管遭受左倾路线的迫害,但他并未因此动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定决心。他经历千难万险辗转奔赴西安,找到葛济云,第三次加入了共产党。并在中共陕西省临时委员会领导下,参加了省委特工队的领导工作,坚持对敌斗争。后被派往兰州、邠县(今彬县)一带开展兵运工作。1936年冬,杨嘉瑞在邠县拉出国民党军200多人,编成红军关中游击大队,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贺龙得知杨嘉瑞的下落后,立即去信把他调回陕北工作。1938年秋,党组织在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六届六中人会决议时,对杨嘉瑞在洪湖苏区“开小差”的问题作了公正了结论。此后,他跟贺龙到达抗日前线,建立了许多功勋。1939年11月,日军对晋察冀解放区发动了冬季“大扫荡”。这了粉碎日军的冬季“扫荡”,晋察冀军民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当时杨嘉瑞任八路军一二○师特务团团长。这个月初的一天,他奉命率部开赴太行山中的黄土岭。他们在教场西南沟口及西北一线高地隐蔽了两天两夜,把日军第二混成旅团长官阿部规秀中将及其所部1500余人诱进了黄土岭包圈内。随即在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二、三团的有力配合下,接连击退了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发起的22次反冲击,粉碎了敌人的突围企图,当场击毙了被日军誉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歼敌1000余名,取得黄土岭围歼战大捷,保证了拔点战斗的胜利。杨嘉瑞特务团受到聂臻司令员和晋察冀领导机关的表彰嘉奖。当时,国内各大报刊以显著位置报道:“黄土岭围歼战大捷,我八路军一二○师特务团歼敌一千余,当场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日本各大报刊亦在同一天头版头条刊登新闻:“我大日本皇军‘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解放战争时期,杨嘉瑞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绥野战军旅长、第一野战军师长等职。在大同战役、运城战役、太原战役、扶眉战役和兰州战役中屡担重任,为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建国后,历任副军长,陕西省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当选为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贺龙在西北地区的黑干将”,粉粹“四人帮”后,党组织给杨嘉瑞恢复了名誉,曾任兰州军区顾问。1988年5月6日,因病在西安逝世,终年84岁。
张宗逊 1908年2月7日生于陕西渭南堰头村。7岁起读私塾,12岁上小学。1922年就读于渭南赤水职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政治科,并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毕业后,曾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3师第9团政治指导员办公室干事兼2营政治指导员、国民革命军第24师新兵营排长、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第3营连长。同年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2营6连连长。三湾改编后改任团部参谋、副连长,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参加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6月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31团1营2连连长。1929年1月随军转战赣南、闽西,先后任红4军第3纵队第9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参加了创建中央苏区的斗争。1930年10月起任红一方面军第36师师长、第12军军长、第14师师长兼广昌警备司令等职,率部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4年6月调任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0月参加长征,先后任中央军委第二野战纵队参谋长、红3军团第4师师长、红10团团长,指挥所部参加了夺占娄山关、攻占遵义城等战斗。1935年8月调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参谋长、红军大学参谋长兼高级指挥科科长,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进行过抵制。1937年1月调任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后兼任延安等五县警备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旅长,率部开赴晋西北抗日前线,取得雁门关伏击战的胜利。1938年10月率部转战晋察冀边区,为粉碎日军对五台山地区的围攻,指挥滑石片伏击战,歼灭日军1个大队700余人。1939年转赴冀中地区,曾参与指挥陈庄战斗,并多次参加反“扫荡”和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作战。1940年回师晋西北地区,参加夏季反“扫荡”和百团大战。同年11月兼任晋西北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为挫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率部开赴延安地区,执行保卫陕甘宁边区任务,同时开展冬训练兵和大生产运动。1945年8月指挥爷台山反击战,挫败国民党顽军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旋任晋绥野战军副司令员、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开始后,1946年7月任大同前线指挥部司令员,指挥大同集宁战役,歼敌1.2万余人。11月起任晋绥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率部参加保卫延安、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战役。1947年7月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榆林、沙家店、岔口、黄龙、延清等战役,收复大部失地。1948年为配合其他战场的战略进攻,率部转入外线作战,先后参与指挥宜川、西府陇东、荔北等战役。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率部发动春季攻势和陕中战役,并参与指挥扶郿、兰州等战役,对解放大西北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建立初期,任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副司令员、最高人民检察署西北分署检察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军校部部长,1955年4月兼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长期领导军事训练和院校建设工作,并参与组织编写各种条令、条例和教材。1971年2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73年6月-1978年2月任总后勤部部长。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1983年6月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9月14号在北京逝世。
罗贵波曾用名李文华、罗心夷。1907年7月14日生于江西南康县潭口镇。1924年7月于赣州省立师范学校肄业,后回潭口镇小学任教。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开展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8年初组织领导潭口镇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同年8月任中共大庾矿区工委书记,10月任安远县委书记。1929年8月任中共赣县县委书记、赣县游击队队长兼政委,开展游击斗争,参与领导创建赣南革命根据地。1930年初任赣南红军第28纵队政委,后任红22军第3纵队政委,同年10月任红35军军长,后任政委。1931年冬任红1方面军独立3师政委。率部参加了巩固和发展赣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及配合主力红军的反“围剿”作战。1932年夏入红军学校上级干部队学习,后任红军学校政治总教官。1933年冬起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训练处副处长、政治总教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央红军干部团3营政委、上级干部队队长和政委,曾率所部担负中央领导机关及遵义会议的警卫任务,参加抢占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到陕北后,任抗日红军大学第三科(又称中央红军教导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政治部民运部部长。1938年任晋西北区党委副书记、第120师358旅政委,参与领导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12月晋西事变中,参加指挥反击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的进攻,后任晋西北新军政委、党委书记,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1940年百团大战中,担任晋绥边区南线指挥。1942年冬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第八地委书记,领导军民多次挫败日伪军围攻,巩固和发展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5年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吕梁区党委副书记、书记,吕梁军区副政委、政委。1948年8月任晋中区党委书记,晋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加了汾(阳)孝(义)、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1949年5月任太原警备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950年赴越南,先后任中共中央联络代表、中国驻越南民主共和国顾问团团长、首任大使。1958年1月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1978年12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第2书记、省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66年8月递补为中央委员)。1982年9月和1987年11月均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年11月2日逝世。
解学恭,1916年10月生,山西隰县人,曾用名谢宾,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开除党籍),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中学文化。1938年任中共晋西南隰蒲特别区委书记、隰蒲游击第5大队政治委员。1939年任晋西南洪赵游击第3大队政治委员。1940年2月至1941年8月任中共晋西区洪赵地委书记,八路军第120师洪赵纵队政治委员、纵队长。1941年8月至1942年8月任中共晋西南工委委员、工委组织部部长。1942年8月至1945年任中共晋西南工委书记,八路军第120师洪赵纵队纵队长、洪赵独立支队政治委员。1945年9月至1948年8月任中共吕梁区委副书记兼区委社会部部长、区委组织部部长(至1946年夏)、吕梁军区副政治委员。1948年8月至1949年8月任中共晋中区委副书记兼区委社会部部长、晋中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太原市委副书记兼市委组织部部长、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晋中军区副政治委员。1949年8月至1951年2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0年1月起)。1951年2月至1952年7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副书记、代书记兼省委组织部部长(至1951年12月)、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至1951年12月)。1952年7月至1954年8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组织部部长;1952年11月至1958年4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党组委员(1955年1月起),其间:1954年8月起任北京对外贸易学院院长,1956年秋起任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党委常委、中共中央国家机关监察委员会书记。1958年4月至1961年3月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1960年11月至1966年12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其间:1961年2月至1962年5月兼任中共中央华北局财贸办公室主任。1966年8月起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第一书记(未到职)。1967年1月至12月任中共天津市委第一书记。1967年12月至1978年6月任天津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其间:1970年4月至1971年5月任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1年5月至1978年6月任中共天津市委第一书记。1969年10月至1975年10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常委(1969年12月起),1969年10月至1978年6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1977年12月至1978年6月兼任天津市政协主席。1978年6月被免除党内外职务。1987年3月被开除党籍。1993年3月3日逝世。是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
解方,1908年生,吉林东丰人。原名解如川,又名解沛然。早年就读于奉天(今沈阳)高级中学。毕业后被东北军选送赴日本留学,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1930年毕业后回国,加入东北军,同年秋任天津市保安总队队长。11月下旬当日军炮击制造天津事件时,曾率保安总队进行了英勇反击。后曾任张学良副官。193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军部参谋处任二科(侦察科)中校科长。积极对于学忠、张学良进行反蒋、联共抗日的宣传。曾三次被张学良派赴两广密见李宗仁,白崇禧,联络合作抗日。西安事变发生时,他密传张学良亲电,使驻兰州的东北军部队及时参加反蒋抗日行动。1937年2月任中共东北军上层工作委员会委员,随东北军东调。抗日战争初期随军参加台儿庄、徐州等战役。1939年初任第五十一军一一三师三三七旅上校副旅长。同年夏任第一一四师少将参谋长,并任中共五十一军工委书记。长期在东北军中秘密从事党的工作,为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出了贡献。1940年6月奉命到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情报部第三局局长、中共中央党校军事训练班秘书长、八路军第一二O师三五八旅参谋长、吕梁军区参谋长等职,参加敌后抗日战争,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参谋长兼参谋处处长,辽北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纵队副司令员、第十二兵团参谋长等职,参加解放东北和进军中南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部教育处处长并兼中南军政大学教育长,第四十军副军长。1950年10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参与第一至五次战役的指挥,并作为朝中方面代表之一参加开城停战谈判,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建立了功勋。回国后历任中央军委军训部副部长,越南停战谈判顾问,南京军事学院科学研究部部长、副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后勤学院副院长等职。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4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何辉,1911年生,湖南平江人。1929年参加兴国县总工会。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兴国县总工会分会委员长,湘赣军区后方医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军事裁判所、红六军团军事裁判所所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破坏部部长。参加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二○师独立支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一二○师三五八旅政治部副主任。抗战胜利后,任晋绥军区独立第四旅政治部主任,吕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晋中军区、山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警备区政治部主任,海军第二航空学校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11月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周子祯,1904年生,浙江诸暨人。原名何其浩。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宁波、上海从事工会和互济会工作。1932年赴苏联学习无线电技术。1934年回国后在中央苏区任军委军事工业局工务处处长、兵工机械厂政委、山西牺盟会太原第4区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政治副主任、1纵队队长、21团团长、山西新军总指挥部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吕梁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供给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西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西安留守处主任、总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军需生产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4月14日在北京逝世。
陈刚湖北汉川人。曾任八路军第120师大青山支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吕梁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
秦力生,1915年生,山西省孝义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生时期就追求真理,参加组织抗日救国学生运动,1935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边区盐池县委白区部长、中共洛川特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晋绥三地委副书记、书记兼晋绥军区三分区政委。建国后,任西康区党委副书记,1952年调至中国科学院,历任中科院办公厅主任、党组副书记兼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等职,并任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主席。他是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因病于1993年12月5日在京逝世,享年78岁。
杨秀山原名杨木森。1914年9月8日生于湖北省沔阳县(今洪湖市)峰口镇万宝村一个佃农家庭。8岁入私塾读书。10岁起给地主放牛。192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担任儿童团团长。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编入红6军军部特务大队第2中队。1934年夏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荆门县独立营特务队副队长,红3军第7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第7师党总支书记,红2军团第4师党总支书记、第11团政治委员、师副政治委员。参加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12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八路军第120师骑兵营政治委员,第358旅第4、第7团政治委员,第7团政治委员兼中共静乐、阳曲中心县委书记,第358旅副政治委员。参加收复晋西北七城、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1941年春起,在没有团长的4年时间里,带领第7团深入敌后,先在桑干河以西同蒲路以南地区,后又进至形势极为严峻的静乐、阳曲地区坚持游击斗争。1942年10月率部护送由华中经山东、晋东南、太岳区去延安的刘少奇安全通过晋西北日军封锁线。1945年8月任晋绥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绥军区独立第4旅政治委员、第2纵队独立第4旅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独立第4旅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吕梁战役,延安保卫战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作战,沙家店、宜(川)瓦(子街)、西府陇东等战役。1948年任第2纵队独立第4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在西北野战军冬季战役蒲城永丰战斗中,率部完成主攻任务。1949年2月起,先后任第1野战军第2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副军长,参加陕中、扶眉等战役和进军新疆。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1月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任高级系2班主任。1955年7月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1958年始,先后任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院校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校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委员会政治部主任。1963年9月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全区部队装备、编制和行政管理工作。“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反革命集团诬陷,被隔离审查。1977年任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1981年-1984年任后勤学院院长。是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9年、1987年先后两次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编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负责《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的具体编写和修改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2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
刘文珍,1911年出生,山西霍州(今霍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霍县县委、洪赵地委书记,晋绥六地委书记,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宣传部副部长、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共绵阳地委书记,四川省委基建部部长、常委,中共中央西南局副秘书长、宣传部部长,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院长,四川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82年逝世。
马佩勋,1907年7月生,山西省孝义县人。曾用名马英、马沛雄。1931年5月参加红军,任晋西工农红军游击队战士、班长。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至1932年5月任陕西工农红军中队长。1932年5月至1933年5月任陕西南岭红军游击队政委。1933年5月至1934年3月任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副支队长。1934年2月至7月任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四支队政治委员。同年9月至1935年1月任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一团政治委员。1935年1月至8月任陕北红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第一团政治委员。2月至7月争取宜川红枪会,开展地方工作,任总政委。8月至9月任新编西北抗日义勇军主任。参加陕北苏区的创建和反“围剿”斗争。1935年10月至11月因“左”倾错误肃反被关押。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获释。同年12月至1936年4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第十五军团地方工作委员会干事,随军东征进入山西境内,领导成立晋西游击支队,1936年3月至5月任支队政治委员。参加东征战役。5月至6月任陕北省工会委员会长。7月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同年冬至1937年7月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党团书记,中共陕北省委常务委员。1937年5月至1939年11月任陕甘宁特区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任中共晋西特别区委员会书记。1938年5月至8月任中共汾(阳)孝(义)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同年7月至1939年9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第二团政治委员。1939年10月至11月任岳南太纵第四十二团政治委员。同年12月至1940年6月在中共太行分局党校学习。1940年7月任岳南第三军分区第二一二旅政治委员。同年10月至1942年5月任山西新军第二一二旅政治委员。1941年8月至1943年4月任中共太岳地委委员。1942年2月至12月任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同年7月至1943年8月任中共太岳第二地委书记。1943年3月至10月任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同年8月至1945年6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至1948年5月任中共吕梁区委委员、吕梁军区副司令员(至1948年3月)。1945年9月至10月、1947年1月至10月任第七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第七地委书记。1946年12月至1947年2月任晋绥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1947年1月至10月任晋绥第七分区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主任。1948年3月至8月任吕梁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九军分区政治委员、党委委员。8月至11月任晋绥军区第九军分区政治委员。同年12月至1949年4月任晋绥军区第十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2月至5月任晋南军区司令员、武委会主任、新绛军分区司令员。3月至5月任中共晋南工委委员。同年6月至1950年1月任中共晋南中心地委常委、晋绥军区晋南中心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9月至1951年5月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劳动局局长、党组长。1951年4月至1953年4月任中共山西省委职工工作委员会书记、代理山西省总工会主席、山西省总工会党组书记(1951年6月起)。1951年6月至1952年7月任太原市总工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1953年4月至1954年7月任天津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学员。1954年8月至1958年11月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机械工会副主席,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后任全国总工会第九届执行委员。1958年11月至1968年10月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监委副书记。1959年2月至1967年1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到宁夏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7月至1977年5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1979年4月至1983年4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届政协副主席。1979年9月至1983年12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党组副书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12月11日因病逝世。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