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志英组建抗日修械所
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南侵,国民党军队和政府望风而逃。华北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人民处于悲惨苦难之中。在那危机之秋,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广大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纷纷要求抗日,组织抗日武装。在当时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由郑志英·张策平·郭维钧等组织成宁津抗日便衣队,后并入三十一游击支队。但是,兵多枪少,有的枪支缺少部件,或者锈不能用。尤其缺少快速交锋的武器,如手榴弹,炸弹,刺刀等。为了有效地开展对敌武装斗争,迫切需要要有自己的修械所,兵工厂。
一九三七年冬,宁津县抗日便衣队负责人郑志英,王金策等,到盐山县黑龙村找到三十一支队的领导邢仁甫,商定由郑志英,王金策,王振汉(王壕人,旧铁工厂技术员),郭秀岩和陈道和(大郭人,旧铁工厂工人)五人,筹建修械所。他们亲连亲,友连友的动员。他们顶住顽固派的讽刺挖苦,积极地秘密串联动员组织群众。仅在大郭和王壕两个村就有四十多人。开始在董村住了几天,不久便拉回到宁津县双碓驻防。
当时的修械所,连个板钳也没有,只有几把锉,锤,凿,石,在桌角上锉锉磨磨,只能修修破枪。几天后,郑志英带这些人去乐陵活动,让王金策留守,继续动员人才,并指示要王去庆云扩充技术人员。
王金策到庆云县毛圈一带动员发展了十几个人。在回宁津的路上,被国民党顽军刘培臣抓去。扬言每人要交纳500元,否则死路一条。被押禁几十天,受尽了折磨。我军连长白青山打进敌中,设法营救,被敌人发觉壮烈牺牲。1938年秋,八路军到达边区,第一仗就是打庆云毛圈的汉奸刘培臣顽军,全部消灭。王金策同志已经被敌人折腾得半死,但他只回家养了五天,就辞别了老母,奔赴乐陵兵工厂。
二、为兵工厂筹集机器
王金策到乐陵南关找到郑志英商量加快办兵工厂,并回宁津动员人才。这时,王壕的王桐凤,王洋元等大批人员参加修械所。该村前后共有七十多人参加,大郭村四十多人。
王震汉原是秦村铁厂的工人,事变后工厂关闭,他建议动员该厂的设备。并由郑志英和王金策再去黑龙村找邢仁甫商定。然后回宁津研究行动方案。
此时,已是1938年秋,八路军第一次解放了宁津,缴获了敌人大批枪械,但很多枪械缺少零件,急待修复。上级通知郑志英从速修理。郑志英立即派王振汉先去秦村联系。同时郑志英和张连长带百多名战士前往。百名战士在秦村大街上布阵,金策和振汉进了车间查点机器设备,郑志英与老板洽谈。
驻找王村的二路张国基顽军得知消息,派六名士兵前来干涉,说他们早已借妥了机器,已归他们所有,别人不得动用。郑志英忙和他们辩论。张连长武力助威,迅速抬机器装车。把我们需要的机器和工具装了满满三大车。
张国基的士兵见事不妙,寡不敌众,慌忙从后街溜走了。
郑志英等人迅速扬鞭赶着大铁轮车离开秦村,分秒必争,星夜赶路。人马一天未吃未喝,一气急速走出40多里路,到达宁津的坊子街,才算松了一口气。吃了点东西,喝了点水,休息了片刻。这时已是半夜,大家累的东倒西歪,都不愿动了,想在此住下过夜。但是张连长特别机智,非常警惕。他说,再累也不能在中途住宿,要防备万一出事,在天亮在前必须赶到宁津城。果然,第二天拂晓,张国基的马队赶到了坊子街,结果扑了个空而归。
郑志英等人到宁津城时,县秘书盖津源同志和武装人员出城迎接,县府同志们端来了热腾腾的包子为大家解饥饿,共同欢庆胜利。
三、兵工厂的建立
拉机器的全体人员,在宁津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又赶着大车步行90多里路到达乐陵城。后又运到杨安镇,整修车间,安装机器设备。
肖华司令员亲临指导建厂。司令部派来了指导员杨晋同志(陕西大学生)。厂里有100多名工人。
后来肖华司令员又派了老八路杨云章同志来厂任教导员。工厂发展到300多人。
然后兵工厂还与曹五旅合作,他们送来了翻砂工具和技术人员,派来技师曹立贤任厂长。
1939年冬季,兵工厂转移到乐陵的黄街镇,从此开始制造手榴弹,地雷等。并打造刺刀,二水子弹,大修旧枪支,修制迫击炮,平射炮。兵工厂规模进一步扩大。
此文的材料来自宁津县《宁津文史资料》一九八四年十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