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大都看过那部著名的电影《地雷战》,其中汤司令“土八路在那边,在那边”的精彩表演,很多人都难以忘怀。其实,这是一部军事教学片,所以这部片子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虽然有些欠缺,但从资料性的角度来说却有极高价值。比如,影片中日本兵偷地雷,结果反被化学雷炸飞的片断,就取材于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武工队的真实战斗。
日军资料表明,它的一支战车部队曾经在山西遭到八路军的阻击,八路军用地雷把日军坦克炸毁。
按照日军记载,这次战斗发生在1938年7月,地点在山西晋城天井关附近。被击毁的日军战车,属于日本陆军第八战车联队,是在和八路军386旅(查中国方面资料,似为344旅688团)部队作战中损失的。
当时,前来增援的日战车第八联队,在天井关一带遭到八路军部队的阻击。战斗中,走在队伍中间的一辆战车突然触雷。剧烈的爆炸将该车掀翻,战车的履带被炸断,炮塔直接被抛落一边,车中人员阵亡。
曾经轧过多次八路军的土地雷,但都安然无恙的日军战车兵被这种威力巨大的地雷惊得目瞪口呆,不敢继续前进,急忙调动工兵进行扫雷。由于阻击和地雷的影响,第八战车联队无法按期到达战场,被迫放弃了这次救援。当时,地雷把日军战车底部炸开了一个巨大的窟窿,看起来完全不是运气太好,而根本就是一种专炸坦克的地雷。日军感叹正规的八路和民兵就是不一样啊,有着可怕的装备。“八路军有反坦克地雷”的消息,就开始在华北日军中蔓延了。
各式地雷令日军胆寒
化学雷,是冀中根据地特制的一种硫酸地雷,利用硫酸和炸药混合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引爆。做法是在日军工兵可能经过的地方,把地雷的盖子打开,口子上放一片蜡纸,再倒上几滴硫酸,然后把盖子盖上,小心埋好。日军工兵将地雷挖出后,一般都能破掉常规的引信,然后把地雷作为战利品放到自己的汽车上,到这时一切正常。然而,等车子一开动颠簸,硫酸就从蜡纸旁边流进雷里面,引起炸药爆炸。冀中武工队的这个绝招曾让日军百思不得其解,无奈下令对发现的地雷只能销毁不能带回。
这个条令是1942年《华北驻屯军肃正作战指要》中提出的。《指要》里用了相当的篇幅描述应该怎样应付八路军的地雷战。其中,有两个描述八路军地雷的参考资料颇有价值。
第一个是“中国军队掷石地雷”。这就是《地雷战》中提到的石雷,本来是地方游击队因为缺少钢铁,难以制造正规地雷的代用品。没想到用起来后发现,这种地雷日军无法探测(没有金属),而且碎石在炸药爆炸后杀伤力很大,于是风靡一时。
第二个是“中国军队跳跃地雷”。这就是所谓的跳雷。实际上是一个竹筒底部安装炸药,顶部放一颗手榴弹,引爆炸药后就会将手榴弹弹出地面,在半空击发,使日军连卧倒都找不到死角。
因为这两种地雷危险性特别大,日军特对其结构加以详细说明,以便减少“扫荡作战”中部队的伤亡。不过,八路军地雷战的具体战绩在日军纪录中不容易查到。原因是每次地雷战的战果都不会大,挨了地雷还要强行突破的事情在哪国军队中也不会多。然而,这样的例子还是有的,比如在前面提到的晋城天井关地雷阻击战。
“土八路”真的有反坦克地雷?
在这场阻击战中使用的地雷的确可以称为反坦克地雷,不过,应该叫“八路式”反坦克地雷,世界其他国家还真没有装备这种武器的。这种“八路式”反坦克地雷,其实原理和上文提到的“跳雷”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把手榴弹换成了威力更大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太原造山炮炮弹。
原来,日军进攻太原时,守将傅作义发现仓库中还有大量的军用物资。为了避免其落入敌手,大方的傅作义和当时在太原的共产党方面联系,同意他们去搬自己需要的东西。八路军方面当然大喜过望,不过时间仓促,搬走的东西不那么规整,其中就拉出来了一批晋造山炮的炮弹。
可是,八路军光有炮弹没有炮。于是,八路军兵工厂把这些山炮炮弹拆卸了,弄出炸药来再利用,弹壳则化了做其它用处。其中也有几颗炮弹,被改造成了土造反坦克地雷,以打击当时十八猖獗的日军战车。做法就是把“跳雷”里面的手榴弹去掉,换上一发山炮炮弹,装触发引信。一旦日军战车通过,就遥控引爆,将山炮炮弹弹出地面,撞击坦克底甲。其实,山炮炮弹不是打坦克的好武器,要是砸在正面装甲上估计就滑飞了。可是从肚皮底打上来,别说日本的薄铁皮坦克了,就是德国的虎式估计也不敢挨这么一下。这辆日军坦克,显然就是踩着了八路式反坦克地雷的道道。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