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跳伞逃生的日军飞行员,围观村民恨不得用锄头打死他;面对来帮助自己的盟军飞行员,村民则给予了兄弟般的帮助……抗战期间,在浦江,各有一架日本战机和盟军飞机坠毁,抓日本飞行员,救美国飞行员,演绎的是最真实的爱与恨。
抓捕日本飞行员
浦江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张解民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张解民说,1937年8月14日,日本海军第1联合航空队所辖的鹿屋航空队广德空袭队从皖南返回途中,其中一架敌机因迷失方向坠落浦江县北乡朱宅附近山间。
下午3时许,浦江壶源乡朱宅上空,一架冒着黑烟的日机从朱宅东南面方向俯冲而来,至村西北面一处叫木费尚的山坳中坠毁。尔后,空中又飘来一朵“云”,降落在村边横耙四十田角。村民们蜂拥而至,看见了一名飞行员,屁股下连带着一把座椅,着地后几分钟一动不动。朱宅村村民朱绍宜得知是日本佬,仇恨满腔,操起一把锄头,准备打死他,但在多数围观村民的劝阻下罢手。
飞行员起身一瘸一拐,一副狼狈样子,由村民朱绍宜、朱绍儒等押解到村里,先置于13保保长朱宝书家,晚上又移到厅堂,并派人报告壶源乡公所。村民朱耀晖会讲普通话,与日本俘虏口语交流,但他还是听不懂,无法交流。
许多村民赶去飞机坠毁地点看个究竟,发现飞机残骸已散落一地,飞机主架在燃烧,还有六具尸体。当时还闹了个笑话,村里有个比较呆的村民,看见一大架乌黑残骸,用手搬不动,就操起柴刀乱砍,刀口折了才发现这飞机是金属的。其中,朱祖南等人捡到机尾,朱绍儒捡到降落伞,朱国基捡到一支手枪。
第二天,浦江县抗日自卫队独立中队长洪邦基带领县警察局警察,去木费尚实地察看。鬼子俘虏由朱和祥与警察押解至壶源乡公所。警察又雇民夫把飞机残骸挑到县政府。
县长徐志道指派曾留学日本的陈瑛担任翻译。俘虏押解到县城。县政府将俘虏及降落伞、子弹盒等飞机残骸十余担,自上大街至下大街沿街示众。后将飞行员解递至第四区专员公署。
据说,朱宅木费尚一带,在其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不时有村民捡获飞机金属,其中有一个氧气瓶交给农会,挂到青龙头山坡上,击打时声音能传三四里路远,作为通知开会的集中信号,后又交给学校使用。
援救美国飞行员
据张解民介绍,援救美国飞行员是在1944年。
1944年9月16日下午5时许,一架飞机拖着长长的黑烟“尾巴”,飞至浦江县圣云乡(今礼张)荷店上空时,俯冲下坠,轰然一声巨响,飞行员跳伞,机身坠地。有村民发现另一架飞机在失事地上空低空盘旋几圈后继续向西飞行而去。
附近村民纷纷赶往飞机失事地点,发现不远处有一个金发碧眼、戴船形帽、着黄色飞行服的飞行员。圣云乡乡长倪心田带着几个乡丁也匆匆赶来,看到飞行员模样及飞行服背上的布标,始知是盟军飞行员。
由于言语无法沟通,大家费劲地比划手势跟他交流。在乡丁背扶下,飞行员随倪心田前往圣云乡公所所在地马路村。浦江县县长魏思统得悉后,急忙向上级各机关报告,一面部署警戒,一面着圣云乡征集民夫400名协同兵员收集飞机残骸。
县长在驻地设宴款待飞行员,请来毛店天主教神父金韬(曾留学加拿大)担任翻译。得知飞行员名叫菲力普·吉·齐伯曼(英文名Philip·G·Chapman),系美国第14航空队少校飞行员,时年25岁,驾驶的是P-51式飞机(机号42-102522),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人。他驾驶飞机执行向萧山日军驻地投弹任务途中机身中弹,飞至浦江境内圣云乡荷店上空时,因油箱起火而坠地。
9月18日,浦江县长魏思统奉浙江全省防空司令部令,安排武装护送齐伯曼至建德县政府。12月13日,空军第十三总站委派代表杨耀贵奉令来浦江县政府修械所接收P-51式飞机残骸。
1944年12月31日,中印缅美军总部派驻战区救护组特致电嘉勉浦江县政府,并按照救护组规定“救护盟友一员,酬金国币一万元”。浦江县政府将酬金一万元,奖给首先发现飞机的村民应承水、张红葵和翻译金韬,其余有功人员传令嘉奖。1945年4月11日,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专门致电浦江县政府,转达陈纳德将军对浦江援救美国飞行员的谢意。
60年过去了。飞机失事地附近的村民谈及这段往事,说得最多的是告别时的场景。张解民说,十几年前,他在村里调查采访时,村民还惦记着这位异邦友人。他们想知道,齐伯曼的归途是否顺利;他是否仍然健在,是否仍然记得发生在浦江的一切……(张海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