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皖南抗日前线的主力军——新四军三支队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日形成政治共识,国民党当局终于答应将留守在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在汉口成立。东南分局随即指示闽赣省委,将闽赣边苏区和闽东苏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
三支队下设五、六两个团,五团由闽赣边区的红军游击队组成,六团由闽东的红军游击队组成。1938年1月,三支队在江西铅山县石塘镇进行了整编,集中在此的有近2000名抗日战士,其中有200多人编为三支队直属部队。五团有1000多人,下设3个营,全团有重机枪3挺、迫击炮2门、轻机枪10多挺、花机关枪3支、驳壳枪90多支、步枪700多支,还有自己锻造的大刀和梭镖。六团也有3个营,一、二营在1938年夏赴苏南,只留下三营在皖南。1938年3月,三支队抵达歙县岩寺集中,接受新四军军部的统一整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组训和民运工作。此时,三支队司令员由军部参谋长张云逸兼任,谭震林任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主持三支队的全盘工作。
1938年5月,谭震林率三支队奉命北上,于7月中旬抵达青弋江西河镇一线。当时,侵华日军气焰十分嚣张,为了牢牢控制长江航线,命令驻芜日伪军加强防御攻势。日伪军沿青弋江不断南犯,驻守在此的国民党三十二集团军望风而逃,新四军三支队就是在此情形下抵达青弋江抗日前线的。国民党三十二集团军一四四师和一○八师曾以红杨树为界,沿江设防,但在三支队来此之前,这一带的前沿阵地红杨树已落入日寇之手。
为收复青弋江红杨树失地,三支队将士们深入友军,密切接触当地群众,在充分掌握敌情的基础上,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逼得日军仓惶逃至湾沚。三支队顺利进驻红杨树,挫败了国民党妄图借日军之手消灭新四军的图谋,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1938年秋,三支队奉命担负马家园一带的防御任务,阻止日军西犯南陵。为坚守马家园阵地,三支队六团三营担负正面防御,以班为战斗单位,分散与敌作战。10月30日,日军在湾沚出动500余名步骑兵,分3路向新四军阵地进犯。早有准备的新四军一次次打退了敌人的猛烈进攻。11月3日,日军又出动了近千人,分4路再次西犯马家园,先是用大炮猛轰,后令骑兵进攻。新四军采取迂回战术,避实击虚,集中主力从三面包围马家园,对敌进行猛烈反攻。经过几次战斗,敌伤亡300余人,新四军伤亡32人。新四军用落后武器打败先进武器装备的日军,取得了首战马家园的胜利,开创了新四军阵地战的先例,极大地鼓舞了皖南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1938年11月下旬,三支队奉命离开青弋江地区,12月进驻铜繁抗日前线。从1938年12月下旬至1941年初,三支队驻守铜繁期间,大小战斗共有200余次,重要且规模较大的有中分村战斗、五次繁昌保卫战以及皖南第一次、第二次反“扫荡”。
中分村战斗发生在1938年12月26日。敌伪200多人趁三支队刚刚进驻铜繁立足未稳之时攻打中分村。三支队占领岭头有利地势,打退了敌人,迫使敌伪军退至青山嘴,后向三山败退,新四军趁势收复了被日伪军占领的的繁昌县城。
五次繁昌保卫战分别发生在1939年的1月10日、2月5日、5月17日至22日、11月8日至26日、12月21日至22日。这5次战斗,其特点是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敌军人数一次比一次增多,战争情形一次比一次酷烈,政治影响也一次比一次重大。特别是第四次“繁昌战役”,日军先后调集2000余兵力,其中有大批炮兵,历时20天,向新四军3次发起大规模进攻。三支队在繁昌城峨山头、赤沙滩、塘口坝、铁门闩等地与日军展开了残酷激烈的战斗,史称“峨山头搏斗”、“塘口坝血战”,更是打得惊心动魄,也打出了新四军的威望,硬是从日军手里夺回了繁昌县城。敌军伤亡500多人,新四军也有重大伤亡。三支队将士以自己的一腔热血,书写了新四军“繁昌大战、血战繁昌”的光辉战史。
皖南第一次反“扫荡”发生在1940年4月。日军调集万余兵力,分3路向皖南“扫荡”。三支队五团在繁昌县城以南和以西地区,阻击、袭扰、迟滞敌人的进攻,经何家湾、父子岭和繁昌城周围等地的激战,敌军被迫于5月3日撤退。
皖南第二次反“扫荡”发生在1940年10月4日。这次日军又纠集万人兵力,再次分两路大举“扫荡”皖南。一路一部分由铜陵方向深入,一部分日军通过麻桥、南陵、三里店,在左坑、汀潭与新四军一团展开激烈战斗;另一路与三支队五团在繁昌、铜陵一带展开血战。经过几天的战斗,敌军伤亡较大,后向铜陵逃走。
三支队还担负军部与江北游击纵队的交通任务,经常组织船只运输军用物资,接送干部。江南江北干部学习、调动的护送,军部首长的过江保卫,都是三支队承担完成的。
三支队在皖南抗战、打击消灭日军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民运工作,帮助地方创建中共党组织、发展党员、建立各种群众抗日团体,动员组织民众积极支援抗战,帮助民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地方武装。仅在繁昌,就有600多人参加了新四军。三支队以自己的光辉实践,赢得了皖南民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无愧于皖南抗日前线主力军的光荣称号。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