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新四军抗战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再现新四军苏北抗战英勇事迹 江都画家绘出长卷《挺进苏北》
来源:扬州新闻网-扬州晚报   2015-07-04 11:20:1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江都画家丁永祥花了3个多月时间完成2米长的画卷《挺进苏北》,再现当年新四军苏北抗战的英勇事迹。

  2米长卷再现新四军抗战

  站在这幅2米长卷面前,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立刻弥漫开来。画面没有过多描写战争场面,而是以众多新四军战士的形象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这些铁血军人们,正在赶赴战场,他们年纪都不算大,手持长枪,背带包袱,有的已经负伤,身上包裹着绷带,可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不屈,都写着坚毅。画面中除了战士还有农民,他们手持农具,也融在这抗日的洪流之中。

  在他们当中,有两个人物的形象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新四军的优秀将领陈毅和粟裕。尽管人在军队之中,那种运筹帷幄的气势,依然十分醒目。他们身边站着司号员、卫生员、书记员等。在纷乱的战争场面之中,陈毅和粟裕依然沉着冷静,一副将帅风采。

  画面中的这些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丁永祥说,为了画好这些人物,真实再现当年的抗战历史,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看了多遍反映抗战的老电影。“比如说,画面中的战士们,手里拿着枪支,背上背着背包,里面都是干粮,战士们都是把自己的干粮随身携带的。这些细节,在老电影里反映得格外真实。”丁永祥说道。

  画作题材源自新四军苏北活动

  丁永祥说,创作这幅作品,灵感来自新四军在苏北地区的抗战活动。1940年7月8日,粟裕根据陈毅的指示,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机关及主力老二团、新六团和留在江南的“挺纵”二团冲破重重封锁,渡江北上,到达江都塘头地区,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7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集中塘头、郭村的新四军7000余人,整编为3个纵队和1个独立支队。7月25日,陈毅、粟裕率3个纵队从郭村塘头出发,东进黄桥,打赢了好几场有战略意义的战斗,至今扬州还有很多他们抗战的遗址。更为重要的是,新四军在苏北地区的活动唤起了人民抗战的决心,让千千万万的热血中国人都高高举起抗战的旗帜,让整个苏北平原汇成了一道抗日的洪流,成为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一股重要力量。

  邀请丁家桐题字《挺进苏北》

  “我今年65岁了,我们这代人,对中国共产党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现在退休在家,每个月都有稳定的退休工资,衣食无忧,还能专心创作一些作品,特别感谢中国共产党。”丁永祥满怀深情地说道,“我是一位画家,就要用手中的画笔,表达我内心的感恩。”

  丁永祥说,自从退休在家后,就一直潜心创作。这些年来,他所创作的《梨园荟萃图》、《康乾治河图》、《东关街人文风情图》等,都是以扬州为主题的长卷画作,都引起了不小反响,每一幅画都散发着他对祖国、对扬州的深情厚谊。创作这幅画作之前,他特地向扬州文坛名宿丁家桐请教。“基本上每次创作之前,我都向丁老请教,文学家对于绘画的指点太重要了,特别是丁老这样的名家,往往他一指点,画作就有了生气,就有了灵魂。”

  丁永祥说,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擅长人物画的他原本打算画一组抗日将领的组像,丁家桐就建议他,这样画很费精力,也难以画全,不如以扬州抗战为题材,画一幅更能反映扬州抗战的画作。在丁老的提议下,丁永祥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这幅画作,丁家桐还专门为他的画作题字,名为《挺进苏北》。 记者 王鑫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