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新四军抗战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浴血奋战 书写壮丽史诗
来源:光明网   2015-07-09 15:12:09

  1938年5月,日军入侵合肥。在党的领导下,合肥全民皆兵,奋起抗战,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军民奋起抗战。

  1938年5月14日,日军在12架飞机的掩护下侵入合肥,古城合肥沦陷。烧、杀、抢、掠……日本侵略者在合肥犯下滔天罪行,其罪罄竹难书。

  按照党中央指示,新四军四支队在司令员高敬亭率领下,誓师东进,开赴抗日前线,在巢县蒋家河口打响新四军抗日第一枪。

  抗日战争中,合肥各级党组织在对日斗争中发展壮大,不断打击和消灭日伪军。

  在党的号召下,合肥全民皆兵,奋起抗战,多次配合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先后取得花子岗伏击战、铁路破袭战、机场袭击战等一个个胜利。

  抗日烽火燃遍合肥大地。

  古城合肥1938年沦陷

  1938年4月30日,日军攻占巢县城以北的夏阁镇后,继续西进。国民党军队在巢合边界地区组织防守,但未能抵御日军进犯。5月14日8时许,日军在12架飞机的掩护下,先后从德胜门(现稻香楼附近)、小南门(现大钟楼附近)侵入合肥城。

  古城合肥沦陷!

  日军进城后,在合肥烧、杀、抢、掠,屠杀无辜百姓,无恶不作,其罪罄竹难书。沦陷当天,居民分别向西、北方向奔逃,日军尾随追击。合肥北门城外有座石桥(拱辰桥),是出城的必经之道,桥面狭窄,难民蜂拥过桥,把桥面挤得水泄不通。此时日军以机枪扫射,顿时桥上尸首枕藉,桥下尸体满壑,河水为之断流。

  次日起,日军又在全城挨家挨户搜捕,有怀疑者统统抓到苗圃、卫衙大关等地集体屠杀,其状惨不忍睹。数日之内,死于日军刀枪之下的就有5000多人。

  唯恐游击队和人民抗日自卫武装的袭击,日军进城后,将合肥城墙外沿附近影响视线的房屋、树木全部烧毁,大火焚烧数日,火光冲天,数十里之外可见,还炸掉了合肥当时的最高建筑物——四牌楼。

  据1946年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安徽分署、合肥县政府和万慈会等机构的调查统计,抗战期间,仅合肥城乡直接死于日军之手的平民百姓就达10000多人,人民财产损失达5000万银元。

  新四军抗日第一枪在巢县打响

  1938年初,党中央指示新四军四支队可沿皖山山脉进至蚌埠、徐州、合肥三点之间作战。3月,新四军四支队在司令员高敬亭率领下,分别从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坪和河南省信阳县邢集誓师东进,开赴抗日前线。

  新四军抗日第一枪,于1938年5月12日打响。当天,新四军四支队九团侦察队和二营四、六两个连在巢县蒋家河口,成功伏击日军,击毙敌人20多人,而新四军则无一人伤亡。这是新四军打响的抗日第一枪。副军长项英称蒋家河口战斗是新四军“开始第一次胜利的战斗”,规模虽然不大,却揭开了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游击战争的序幕。

  1938年4月,新四军四支队第七团为配合国民党军队保卫武汉,奉命在合肥至安庆段公路出击日军。其中,在合肥及舒城之间的花子岗、五十里埠、三十岗先后数次伏击日军。1938年9月12日夜,日军150辆汽车自桃溪开往合肥,七团乘其通过半数,突然发起攻击,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毁掉汽车45辆,缴获步枪24支、轻机枪1挺、防毒面具12套及其他军用品。

  不仅如此,新四军四支队第八团还东进青龙厂,在肥东、全椒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曾在桥头集、梁园等处数次攻击日军。

  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庐江县东汤池成立,张云逸兼任指挥,徐海东任副指挥。

  同年12月下旬,新四军四支队粉碎了日军2000余人在皖东的大规模“扫荡”,毙伤日军160多人,收复了周家岗、复兴集、大马厂、古河等地。

  抗日烽火燃遍合肥大地

  在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燃遍合肥大地,合肥军民奋起抗战。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共皖西北特委领导成员奉命赴延安学习。1938年1月,在延安中央党校和抗大学习的曹云露、张如屏,受中央组织部派遣回到安徽,在原籍寿县杨家庙(今长丰县境内)组建了中共安徽工委,曹云露任书记,张如屏任组织部长兼统战部长,早先由中央派来安徽工作的宋天觉任宣传部长。

  安徽工委建立后,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恢复各地的党组织,改编地方武装,成立了皖北抗日游击支队及其他抗日武装,组织了“青抗会”、“农抗会”、“动委会”等抗日团体。工委下辖霍邱特支、杨庙支部等基层组织,共有党员20多人。

  根据安徽省工委指示,合肥(肥西)工委于1938年12月在肥西成立,隶属六霍(皖北)中心县委。1939年3月划归皖东北工委管辖,合肥工委撤销。同时,肥东工委在肥东小陆岗村成立,隶属皖东工委领导。4月,改名为合肥工委。

  党组织成立后,广泛宣传动员群众投身抗日,工抗、农抗、商抗、女抗、儿童团等抗日团体纷纷建立。社会各界纷纷筹款、筹粮,购买武器,支援新四军抗日。

  面对日军的侵犯,在合肥西乡坚持地下斗争的共产党员桂俊亭、赵干臣不畏强暴,分别组织了舒六合抗日支队合肥南抗日游击队,有力配合了新四军四支队的反“扫荡”斗争。

  党组织在抗战中发展壮大

  在不断的对日斗争中,合肥地区党组织也在发展壮大。

  1939年11月,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在肥东青龙厂褚老圩子成立,隶属皖东津浦路西省委领导。至1940年5月,停止活动。

  1940年5月,皖东津浦路西省委决定,在肥东广兴集成立合肥县委。7月初,在定远界牌集成立肥东工委。9月,原肥东县委负责人重返肥东地区,在王子城恢复了合肥县委。1942年5月,在巢湖工委的基础上,成立了巢(湖)合(肥)庐(江)中心县委。1943年冬,改名为中共巢合县委。

  在抗日战争中,合肥各级党组织经历了创建、撤离、恢复、再撤离、再恢复的曲折斗争,在对日斗争中继续发展,不断打击和消灭日伪军。

  在党的号召下,合肥全民皆兵,各地纷纷组建抗日武装,痛击日本侵略者。如1938年3月在下塘集成立的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二路军,1938年9月在东乡马集、阚集一带成立的淮南抗日义勇军大队,都在不断抗击日寇。在庐江,松散的群众性迷信组织大刀会,在新四军的教育改造下,发展成为一支抗日武装。

  在合肥地区,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合作抗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938年10月,中共特别党员万毅(时任国民党部队师长),奉命指挥国民党军六六七团袭击了合肥日军机场(城东三里街),焚毁日机4架、装甲车两辆,还毙伤一些日军。

  击毙日酋小琦少将,开辟交通线,挺进淮西……在党组织领导下,合肥民众心连心,奋起抗战,多次配合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市委党史研究室对此文有帮助)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