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冯堤眼中,长春是一座有底气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丰厚精神资源的城市。他在深入研究中发现,长春城市的“抗争文化”长时间被遮蔽。他说,长春城市的抗争文化是应历史而产生的,是有体系的,也是有持久性的,它是特定历史、特定环境下的、特别的斗争形式。
正面抗战活跃在长春周边的队伍“三江好”
日军侵占长春后,长春各地民众因地制宜,竖起抗日义旗。长春周边风起云涌,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山林队等抗日武装。这些抗日义勇军,从1931年9月19日至1937年8月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之前,抗战已经历经6载。
从双阳河畔到拉林河滨、松花江边,长春一带的平原沃野到处飘扬着抗日队伍的旗帜,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九台的罗明星部、农安的李铁成部和德惠的王辅臣部等。罗明星领导的队伍大号“三江好”,意为松花江、牡丹江、鸭绿江地区人民团结起来,好驱逐日寇!罗明星双手使枪,夜袭伪九台守备队,击毙伪连长;袭击德惠张家湾车站,缴获枪械80余支;伏击并颠覆二〇一号列车,击毙日军8名。矿工、农民纷纷参加到队伍上,“三江好”增至800人。后因叛徒出卖,1939年5月,罗明星在伪都新京长春就义。
不屈抗争工人学生罢工罢课活动不断
沦陷期间,长春的工人和学生从未停止过抗争,少则几十、上百,多则几百、上千人参加罢工、罢课活动,进行了最激烈的反抗。在各地抗日队伍奋力杀敌的同时,长春地下党组织积极发动各阶层人民抗日,刘作垣、傅根深等积极展开工作,至1932年年底已在长春发展党员40余人,组织3000多名榨油工人举行总罢工,被当局惊称为伪满“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罢工。
民族气节各阶层民众的“倔犟”精神
长春市民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方式反抗日本的侵略。
1937年,工商业者张泽多决定,在“新京”市内开办一个中型酱油作坊。在当时开作坊都要冠以“新京”“国都”字样的名号,表示对伪满洲国的态度。但张泽多不理那一套,硬是把作坊起名为“长春酱园”,就是要以“酱”寓“倔犟”,以“园”唤家园,表达内心深处对家乡故园的怀念和不甘做亡国奴的民族气节。
曾任中东路理事、吉林省高等顾问的王西秋,在伪满成立后,有人请他出山为官,他严词拒绝:“我不能忘记自己已是亡国奴了,我的良心告诉我,誓死不能当汉奸!”为避免日本人的纠缠,他回到老家农安县小城子隐居。
1940年以后,长春民众自发的抗日活动此起彼伏:1942年冬,市内出现大量宣传抗日的传单和漫画;1943年秋,关东军宽城子仓库被长春人烧毁,大火足足烧了一天两夜;1944年冬,市内两名夜间巡逻的日本警察先后被凿死和勒死。
从未停止东北青年的救亡活动
东北数名留学生于1935年在东京成立反帝同盟,后与另外两个秘密抗日组织合并,成为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救亡会利用合法职业做掩护,搜集各种情报。令人惊叹的是,伪国务总理张景惠之子张绍纪和侄子张绍维均为进步会员。张景惠官邸也就成为了活动据点,有些重要文件就藏在这里,直到日本投降,这个组织始终未被察觉。
东北青年救国会在搜集情报的同时,还利用职务之便和社会关系,保护党派往东北和长春的干部。
长春晚报记者赵娟
来源: 长春晚报电子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