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新四军抗战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15岁当通信兵为新四军传递情报
来源:光明网   2015-08-18 09:55:13

  本报讯(记者方一凡通讯员谢丽卿实习生林斐婧文/图)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家住市区防疫中心宿舍的抗战老兵殷海峰又翻出了绿色的旧军装,将一枚枚勋章仔仔细细地别于衣服上,其中抗战胜利60周年的纪念章被老人擦得锃亮。

  1927年殷海峰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市泰兴县殷家村,从小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村庄中烧杀抢掠。“当时日军就驻扎在我们村口的七桥上,每隔一小段时间就到村里来抢粮食杀村民,村里年轻的女性都被抓走了,当时我狠得牙痒痒的,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打鬼子。”殷海峰说,当时村中的保长经常把他们聚在一起,向他们宣扬新四军的英勇无畏和抗击日寇的事迹,这让小小年纪的殷海峰心中有了一个心愿,就是加入新四军抗击日本侵略者。

  1945年2月,15岁的殷海峰从长辈口中得知新四军的一个支队驻扎在泰兴县城里,激动不已的殷海峰趁着夜色偷偷溜进了县城,找到了心中崇拜已久的新四军,然而团长却不同意只有15岁的殷海峰加入新四军。“团长觉得我年纪太小,不适合参军,还苦口婆心地给我说明战争的残酷性,然而铁了心的我怎么也不肯走,软磨硬泡了一整天。我的决心最终打动了团长,终于穿上了军装。”殷海峰成为一名通信兵,虽然没有在一线进行战斗,却也承担着重要的职责。“那时候的通讯不发达,许多重要的信息都用便条的形式传达,靠两条腿传递,在许多时刻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殷海峰向记者生动讲述70年前一次为新四军传递情报的亲历故事。“当时新四军行进到扬州广陵县城附近,计划围剿盘踞在这一带的日军,为了形成前后夹击,支队长让我将一封求援的信件送往离驻扎地约莫30里地的另外一支新四军部队。”据殷海峰回忆,当时是凌晨5点,下着倾盆大雨,他将放着信件的包紧紧地抱在怀中快步前行,行进到一座大桥时发现该桥已被日军炸毁。一番思虑后,殷海峰将包用衣服紧紧包住顶在头上,慢慢地淌水过河,因为水势很急有几次差点被冲跑。上岸后殷海峰远远地看到三个巡逻的日本兵正朝自己的方向走来。“此时岸边正巧有一个挑粪的村民经过,我向村民借来了粪斗和衣服,将包揣在兜里,让村民隐蔽后,自己挑着粪斗缓步前行,发现我的三个日本兵向我逼近,用枪指着我的头,我便指了指粪斗里的粪,表示我只是一个挑粪的村民,没曾想日本兵没有多加怀疑,就让我离开了,当时我的心都已经跑到嗓子眼里。”日本兵远离后,殷海峰迅速转入了一旁的庄稼地,当天傍晚成功将信件送达。

  解放后殷海峰在漳州参加社会工作。如今退休在家的殷海峰与妻子高增芳安享晚年生活。老人经常教育子女和后人,不要忘记抗日历史,不要忘记国耻,“前年我还带着两个孙子回到泰兴县殷家村,参观当年抗击日寇留下的大炮,让孩子们铭记那段抗日史,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