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新四军抗战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丹阳“贺甲战斗” 打出了一个“老虎团”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15-08-20 09:57:42

  扬子晚报网8月17日讯(通讯员 殷显春 马骏 记者 张凌发)76年前,新四军在丹阳市延陵镇贺甲村与日寇激战,取得了毙敌精锐15师团池田联队所属官兵168人、生俘3人的骄人战绩。这是新四军对日寇开展的第一次大规模运动战,一支队二团更是一战成名,打出了“老虎团”的威名,令日寇闻风丧胆。此战斗受到了延安总部通电表扬,以此战斗为题材创作的《反扫荡》战歌广为传诵,极大地鼓舞了敌后民众的抗日斗志。76年来,贺甲村民坚持为76位牺牲的新四军战士扫墓守灵,在他们看来,这些战士就是他们最亲最亲的人。

  一场战斗打出个“老虎团”

  据丹阳市史志办党史专家钟建华介绍。 1939年11月上旬,由于我新四军在江南广阔区域进行活跃的敌后运动。丹阳、珥陵、金坛、宝埝之敌集中三千余兵力,采取分进合击战术,不间断地开赴延陵地区扫荡,寻找我新四军主力部队决战。我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一部、新六团和地方武装丹阳独立支队等地方武装,隐蔽在金坛、延陵、宝埝一块地区游动,撒下天罗地网,待机歼敌。

  11月8日7时,新四军新六团一、三营驰赴九里,在九里附近与敌遭遇发生激战。我军将敌人压迫至塔路头附近小高地,一营随即组织对该小高地包围冲锋,敌军被迫向贺甲村退却,我军即跟踪追击。敌军遂施放毒气,并以机枪猛烈射击,我军三连、九连当即牺牲20余人。危急时刻,二团团长王必成亲率部队前来驰援。

  经过一昼夜的鏖战,日军退守贺甲祠堂。9日午前10时,我军再度发起总攻。残敌数十人因弹尽援绝突围出走,遭三营侧击,全部被歼。据战后进行的战果统计:日军被我击毙大尉中队长1名,小队长3名,士兵164名,共计168人。我军伤指挥员16人,战士110人,亡指挥员17人、战士77人。

  战斗结束时,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赶到贺甲村,亲自拍摄了许多照片,向指挥战斗的王必成、段焕竞等表示祝贺,并指示王必成:赶紧召集干部会议,总结战斗经验,过去我们打的是游击战,这次是运动战,整整激战了20多个小时,这都是我军成长壮大的标志。二团也是在这一战中一战成名,打出了“老虎团”的威名,让日寇闻风丧胆。

  76位牺牲战士“住进”陵园

  8月13日上午,记者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驱车来到位于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的贺甲烈士陵园。一座古色古香的六角碑亭映入记者的眼帘。这是1966年11月,丹阳县县委、县政府为贺甲战斗牺牲烈士兴建烈士陵园时建的纪念碑亭。烈士碑的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鲜红大字庄严肃穆。纪念碑的背面是用工整小楷书写的贺甲战斗烈士碑文。走过碑亭,就是烈士墓地,三座花岗岩砌造的烈士墓内,长眠着76位新四军战士的遗骸。陵园管理人贺东根告诉记者,贺甲战斗打响后,当地百姓纷纷赶来为战士们送水送食物,战斗结束后,虽然新四军已关照村中老百姓撤离,但老百姓心中仍牵挂着遇难的未及时转移的新四军遗体。翌日拂晓,贺才良等村民冒着日寇前来报复的危险潜回村子,拆下了自家的木门和床板,将烈士们的遗体运了出来。“经清点,收敛的烈士遗体共有76具,村里老百姓把新四军当做自家人,特意在祖坟旁挖了三个大坑,将烈士们的遗体一一安葬。”贺东根说,从那时起,村民们就把安葬新四军的墓地称为“新四军坟”,每年都会像祭拜亲人一样上坟祭扫。

  1966年,丹阳县委、县政府为贺甲战斗烈士建烈士陵园。由于地势原因,“新四军坟”需要迁葬,当年只有十几岁的贺东根亲手参与了烈士遗体的迁葬。“打开墓地后,我看到了一具具完整的新四军遗骨,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害怕,相反,我还为能参加迁移烈士遗骨感到自豪。”贺东根回忆说,他和其他人亲手拾起烈士的遗骨,重新安葬在三口大缸内,再把三口大缸埋入三个大坑内。

  村民有一段未了的心愿

  离开烈士陵园后,贺东根带着记者一行来到村中的贺氏宗祠。这是贺甲战斗中的主战场之一,最激烈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如今,贺氏宗祠作为贺甲战斗的遗址,已被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记者看到,现存的两进祠堂山墙上,保留着多处战斗中遗留的弹孔,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那场惨烈的战斗故事。祠堂已被辟为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者看到,祠堂内陈列着新四军在延陵地区的抗日照片,陈列了多幅与贺甲战斗有关的珍贵历史照片。

  漫步贺甲村,这个村上人不多,大多为老年人。“每年清明时节,村里的人都会自发的来到纪念馆外,为烈士们进行祭祀活动,就像是祭扫自己的亲人一样,这样的习俗已经持续很多年了。”贺东根告诉记者,虽然事后都是他打扫,但是一点都不觉得累。

  陪同记者走访的贺东根就是这样一位对新四军怀有深厚感情的典型。今年64岁的他是一位老党员,担任过村支部书记,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了后,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好烈士陵园和纪念馆。

  然而,贺东根心中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就是希望战斗旧址贺氏宗祠的第三进得到恢复重建。“原先的战斗旧址就是三进,其中第一进在几十年前被拆掉了,如果恢复重建,一方面恢复了历史原貌,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展览馆面积,参加贺甲战斗的罗维道将军等的墨迹就可以得到陈列,对于教育青少年更有意义。”

  

  贺甲战斗烈士陵园碑亭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