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新四军抗战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日军向新四军洽降比芷江早了近一周
来源:新华日报   2015-08-31 09:51:17

  依据1945年的地理版图, 8月8日,记者从当年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南京,驱车约1小时,便来到淮安市盱眙县的千棵柳村。这静谧而普通的小村庄,70年前曾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这样的距离显示,新四军完全就在日军“眼皮底下”。

  70年前的8月15日,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等从这个普通小村向延安发出电报:“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派代表三人到我根据地,询问我是否愿接见。”——这三个鬼子奉命与新四军谈判投降问题,比芷江洽降早了近一周。

  同日,在延安,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朱德将军命令“南京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投降。8月17日,张云逸等赶到竹镇,亲自指导新四军代表与冈村代表——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情报主任桥岛芳雄等人谈判。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新四军的敌后根据地已经从各个方向把南京城包围在其中了”,南京市方志办研究人员胡卓然告诉记者,正因如此,日军才能在投降当天“出门就见到了新四军”。“其实‘8·15’当天,新四军已兵临南京城,六合划子口渡江的淮南军区南京支队已驻扎到了栖霞山。”

  虽然日军最高指挥官派人进行的这第一次洽降因种种原因没有结果,但却充分体现了日军对敌后抗战力量不得不正眼视之。

  “下山时1万人出头,到抗战结束时已有7个师21.5万人,其中5个师15万人在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张衡告诉记者,作为第二大敌后抗战主力,新四军大部分就活跃在江苏大地。皖南事变后新四军3个军部旧址都在江苏,在日伪统治核心区,还活跃着华中抗日的指挥中枢——中共中央华中局。

  从1945年的华中抗战形势图可看到,日据的江苏大城市和交通线全都为抗日根据地所包围,这种包围,使投降前的日伪军,到了连“出门”都难的地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