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管立清
【年龄】104岁
【住址】阜宁县芦蒲镇马集村三组
【寻访时间】2015年7月6日上午
【口述史】
日本鬼子侵占阜宁的时候,我已快30岁了。作为主劳力,家里的体力活都是我来做。
1941年,日本鬼子来芦蒲扫荡。父母亲带着弟弟妹妹先出去跑反了,我看到五六个日本鬼子从村西头过来,就牵起家里的一头牛往田里跑。我家一直养牛,那头牛跟我有感情,跟着我拼命地跑。
那一天,村子里的陶三奶因为手脚不便跑慢了,被鬼子看见了,离很远就放枪,把她打死在家门口。
我们村子里有一家姓马的,做豆腐卖。有一次鬼子到村子里扫荡,他挑着豆腐担子跑得慢,又舍不得将没有卖掉的豆腐扔掉。跑到马集小街的一个菜场,被鬼子追上,一刺刀挑过去刺死了。
我心里头恨鬼子,只要村里出支前民工,我都积极参加。
1943年夏天,鬼子搞“大扫荡”。有一队鬼子和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所带部队在芦蒲西面的古黄河堆相遇。新四军在黄师长的带领下,和鬼子打了一仗。当时,河上只有一座小桥,如果部队和跑反的老百姓一起过桥往河西撤退,肯定会造成混乱。黄师长命令部队一边掩护老百姓过桥,一边让部队涉水过河,不准官兵和老百姓抢桥。
敌人的枪弹嗖嗖直飞,黄师长站在河边招呼群众过桥,直到群众全部安全跑过后,他才骑着马向黄河西边转移。
在这次转移过程中,战斗打得很激烈。牺牲的战士就埋在蒲南(现芦蒲抗战纪念塔),一个坑埋十几个,埋了好几个坑。
那一次战斗,由我们转移的有十五六个伤员。从涟水的小白集,抬到北沙根据地疗伤。因为路程远,从上午出发,夜里才将伤员抬到羊寨刘金沟。因为缺少粮食,我们一天就吃了一顿饭。一般由6个人抬一名伤员,伤员躺在木板上,前、中、后各两个人。夜里到刘金沟,大家都饿得抬不动了,就去敲当地老百姓的门。当听说抬的是新四军伤员,村里老百姓就为我们民工烧饭吃。歇到凌晨,我们又往北沙赶。
1943年3月的一个晚上,我又被派民工。这次是新四军三师打驻守在陈集据点里的鬼子,还有部队埋伏打援。我从芦蒲出发去陈集做后勤,将征来的军粮放在车子上推到部队集合的地方。
那天,我天刚黑就赶到陈集大刘庄。把粮食交到部队接收人手里后,我就在手推车上面放着一个大匾,到周门运送伤员。我们让伤员躺在匾里,推着他从周门运送到侉周,然后再抬到船上,转运到别的地方医治。
这次我送的伤员,人们喊他“营长”。在周门临时治疗点,他大喊大叫不让我抬上手推车。我抬他的时候发现,他的左腿已经炸伤了,军装坏得不像样子,衣服上面尽是血。听他说话像南方人,我们都劝他先到后方治疗,等伤好了再上战场。
他伤那么重,从周门到侉周,我小推车要走大半天,“营长”躺在匾里,没叫一声疼。几十年过去了,我对这位“营长”印象特别深,不晓得还在不在人世。
【采访手记】
管立清老人104岁,是我报道抗战口述史以来,采访到的最高龄老者。令人惊讶的是,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还经常骑三轮车出去逛逛,帮儿子下地干农活。
从1940年开始,管立清就做支前民工。除了在家乡抗日,还有后来的涟水保卫战、淮海战役,管立清都参加过支前,为部队运送军需物资和伤员。
“是共产党为我们阜宁老百姓打跑了日本鬼子,让我们过上好日子。”见过无数生死的老人,给我讲述往事的时候,常说如今日子好,是好多先烈用自己生命换来的,年轻人要懂得珍惜。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