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初抵高淳,陈毅写下诗篇
吴家祠堂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建筑,面对着官溪河。祠堂共有三进,入口处有戏台。从老街一侧进入,实际上进的是祠堂后门。记者首先看到,门内有一面墙,墙上还原了陈毅元帅诗作手稿《东征初抵高淳》。
“这是1938年6月4日陈毅率部来到高淳县城淳溪镇时写下的。”濮阳康京说。“扁舟容与人如画,抗战军中味太平”、“兵船初过疑群寇,及见亲人笑语哗”、“步哨惊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东征初抵高淳》中的这些诗句,在描绘高淳水乡风情的同时,也烘托出了新四军抵达高淳,即将与日寇激战的紧张气氛。
濮阳康京介绍,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毛主席指示,新四军进入苏南敌后,以茅山地区的溧水、溧阳为中心建立抗日根据地。在进行了充分的战略侦察后,1938年5月中旬,新四军一支队(下辖两个团、2300余人)在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的率领下,从皖南岩寺向苏南进发。
渡过固城湖,抗日部队到了高淳
吴家祠堂内展板上画出一支队从皖南进军高淳路线:岩寺—茂林—泾县—南陵—芜湖—狸头桥。濮阳康京说,1938年6月3日,陈毅率部抵达高淳边界的狸头桥。此前已到达高淳的粟裕闻讯赶到狸头桥,向陈毅作了5个小时的江南行动报告。
6月4日凌晨,陈毅率部由狸头桥登船,渡过固城湖,抵达高淳,部队司令部设在吴家祠堂,陈毅住在姜家村名叫姜铨的中学教员家中。
“在高淳,陈毅和指战员们做了大量工作。”濮阳康京介绍,陈毅先后走访了高淳县长杨鼎侯和赵愚山、陈安愚等地方士绅,向他们宣传抗日统战政策。战士们主动为居民扫地挑水,收割麦子、耕地插秧。高淳人对这支陌生的部队,由警惕戒备转向了支持拥护。
街头演讲演话剧,播下抗日的种子
新四军抵达淳溪镇的第二天,就在东平殿广场召开了抗日救国民众动员大会,陈毅向4000名高淳民众做了3个小时的抗日演说。战士们走上淳溪镇街头,张贴布告,书写标语,发表演讲。一支队战地服务团则在白公祠戏楼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活报剧(街头话剧),演唱《松花江上》等抗日救亡歌曲。6月7日,一支队奉命离开高淳,向茅山前进,高淳人夹道欢送,依依不舍。
“高淳是新四军东进抗日、进入江苏的第一站。而1938年一支队在高淳的这些活动,埋下了抗日的种子。”濮阳康京说,抗战八年,新四军部队在高淳多次作战,击毙大量日伪军。而高淳人民也武装起来,参加对日伪的作战,书写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诗篇。
记者在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看到,这里陈列着当年抗日军民使用的大刀、长矛、机枪,缴获的日本军刀。这座老祠堂也因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的驻扎,成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