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新四军抗战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新四军军歌》探源
来源:王志迁 史志墨香   2018-12-21 16:15:16

  新四军成立之初,一直没有一首代表自己的军歌。1939年春,周恩来副主席视察云岭新四军军部时,一支队司令员陈毅从苏南茅山根据地回到云岭军部听取指示。一次,在军部大会堂(云岭陈氏宗祠)举行的联欢会上,战士们要求陈毅司令员唱一支歌,陈毅当时就上台唱了一首《马赛曲》。唱过之后,他若有所思,提出了应该像八路军那样谱写一首代表新四军的歌曲的建议,以激励新四军将士的斗志。当时,副军长项英就建议请陈毅写歌词,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陈毅欣然答应,并请大家一起当参谋,提出意见。

  陈毅可谓才华横溢,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被后人誉为“诗人元帅”。诗人臧克家也曾说过:“陈毅是上马杀敌,下马写诗,将军本色是诗人。”当年,陈毅从云岭返回苏南不到半个月,就写出军歌歌词的初稿,取名《十年》(现收入陈毅诗词选集)。

  歌词热情讴歌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十年的光荣历程。陈毅写好歌词初稿之后,就派专人送到云岭军部。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主持下,军部组织力量,一起讨论修改,采纳各方意见。在歌词的第一次修改过程中,着重突出了两点:一是将原来的三段歌词改为两段,一段叙述新四军的历史和传统,一段介绍现实斗争;二是突出敌后进军的思想,写明“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使新四军向敌后进军的思想更为具体化。

  为了更广泛的征求意见,军部又将歌词的原稿和集体修改稿一起发表在《抗敌》杂志上,让全军将士参与歌词的创作和讨论。根据集体意见,陈毅又再次执笔,进行了一些修改。在这之后,军部领导人又一再斟酌。1939年6月,陈毅从苏南敌后来到云岭,军部将歌词的修改情况向他作了介绍,陈毅表示同意,《新四军军歌》的歌词就这样最后被确定下来。

  歌词确定后,军部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了教导总队文化队队长、作曲家何士德。当何士德从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长冯定手中接过军歌歌词时,犹如接过千钧重担。因为他知道,他肩负的是全军的期望和重托。何士德反复认真地研读歌词,寻找灵感,很快以接近民歌的风格谱出第一个曲子。

  在军首长们听取文化队学员们的第一次试唱后,认为这支曲子虽然好听,曲调流畅,但不够雄壮,战斗力不够。军歌的曲调应该是高昂雄伟的,要有一往无前的进军气魄,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和号召力。这些建议对何士德很有启发,他又重新进行谱曲。在重新谱曲过程中,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朱镜我又向何士德建议:两段歌词的最后一句“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最好重复一遍,而且音调应该一段比一段高。何士德的第二稿谱曲很快完成。随后,军部就让教导总队的学员们进行试唱,试唱后又进行了一些修改。经过三次试唱后,大家认为曲子很有气魄,意志坚定,表现出了新四军坚决东进抗敌和进军敌后的精神。历经近四个月的时间,由陈毅原词、集体改编和何士德作曲的《新四军军歌》完成了词、曲的创作。

  1939年7月1日,军部决定在大会堂(陈氏宗词)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十八周年纪念大会,并决定在这次大会上正式演唱《新四军军歌》。这一天中午,日寇12架飞机在云岭上空盘旋轰炸,投下了许多炸弹,使云岭的老百姓和新四军都造成了伤亡。其中,教导总队医务所护士冯玲、女八队学员黄佩英和军组织部朱磐等中弹牺牲。日寇狂轰乱炸之后,文化队和服务团的战士们一腔怒火,热血沸腾,不由自主地一起唱起《新四军军歌》,他们用歌声当炮声,以舞台作战场,用歌声激励士气,鼓舞人心,打击敌人。当天晚上,当何士德指挥学员们在军部大会堂内高唱《新四军军歌》时,赢得了出席新四军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和新四军指战员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所以说,《新四军军歌》是真正意义上在云岭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从炮火和硝烟中诞生的,也是从云岭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新四军将士驰骋战场杀敌的号角。这首雄壮高昂、铿锵有力的《新四军军歌》,充分表现出新四军的光荣历史、奋斗目标和抗击日寇的决心,以及新四军无坚不摧、无战不胜的英雄气概。如今,这首军歌已经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历史歌曲,被人们传唱了近八十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