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新四军抗战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新四军建立在日伪心脏的抗日“同情区”
来源:江苏档案   2019-01-08 17:26:47

  1940年10月,黄桥决战的胜利,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挑衅进攻,迎来了苏北抗战的新局面,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宝应县地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结合部。当时,宝应地区日伪顽势力犬牙交错,斗争形势十分复杂严峻。开辟宝应抗日根据地对于进一步扩大苏中抗日根据地,连通苏中与苏北、淮北、淮南各抗日根据地意义重大。1941年5月,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领导决定多路并进开辟宝应。9月,新四军一师二旅六团一营组成“高宝支队”,一师一旅二团组成“挺进支队”分别进入宝应,开展武装斗争,先后取得攻打日伪军王通河据点和王营据点等战斗的胜利。10月中旬,新四军六师十八旅进入江都、高邮、宝应农村地区,在苏中区党委统一部署下,派出大批民运工作队,以连为单位,建立区公所及党的各级组织。十八旅政治部民运科长刘烈人率领民运工作队,随同该旅五十四团一营进入宝应、高邮交界处的临北地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刘烈人(1910—1982),四川安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的民运工作队针对当时临北地区刀会、联庄会组织盛行,群众对新四军还不了解的状况,采取了先建立抗日“同情区”,再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步骤。在抗日“同情区”内,新四军对老百姓不征粮、不收税,积极宣传我党的抗战主张,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广大群众的觉悟很快得到了提高。同时,及时吸纳贫雇农积极分子入党,建立党组织,成立我党领导下的“专打日伪保家乡”的民兵组织“抗日自卫队”。随着“抗日自卫队”的不断壮大,地方领导权逐步转移到党领导下的贫雇农积极分子手中,民运工作队趁势加强对该地区刀会组织的改造工作,绝大多数刀会成员和联庄会成员纷纷加入民兵组织,刀会、联庄会逐渐消失。

  新四军在临北地区建立抗日“同情区”的举动引起了日伪军的极大恐慌,日伪军一次次组织了对临北抗日“同情区”的大扫荡,新四军及民兵则依靠群众一次次取得反扫荡的胜利,给予敌人沉重打击。战斗中涌现了许多抗日战斗英雄,其中有新四军干部林友映、秦河乡民兵队长程宝丰等。

  林友映,1915年出生,菲律宾华侨,祖籍广东。“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从南洋回到祖国,投身到抗日洪流中。1938年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任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四团党委委员、一营政委。林友映带领部队在开辟临北抗日“同情区”的战斗中,多次粉碎了日伪军扫荡,先后取得临泽镇、大李庄等战斗的胜利。1942年4月8日,日伪军百余人再次到临北地区的王营郭氏桥扫荡,林友映率两个连包围了前来“扫荡”的日伪军,民兵和群众1000余人前来助战,敌人慌忙撤至吴家祠堂。正在他率部猛攻祠堂时,敌军援兵赶到了。为掩护群众和战友突围,林友映端起机枪猛烈扫射敌人,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27岁。抗战胜利后,当地政府把烈士牺牲地命名为“友映乡”。

  程宝丰,1919年出生,宝应县夏集镇人,贫雇农,是民运工作队于1941年冬在临北地区发展的第一批中共党员,任秦河乡民兵队长。他作战十分勇敢,带领民兵活跃在临界公路上,破路、拆桥、割电话线,袭扰日伪军,多次参加新四军攻打日伪军战斗,并配合农抗会开展减租减息等工作,敌人对他是又恨又怕。1943年10月10日拂晓,日伪军两个连窜进民兵驻地刁圩,程宝丰为掩护其他民兵转移,把日伪军引向自己,不幸被俘。程宝丰被俘后,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和金钱利诱,始终坚贞不屈,3日后在王营西首被日寇杀害。1944年,中共宝应县委、苏中一分区司令部追认程宝丰为民兵战斗英雄。

  民运工作队在开辟抗日“同情区”过程中,重视团结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冯立生,1905年出生于赵家河一个没落的书香世代。他少年时家境贫寒,学习刻苦,先后就读于高邮县第一高小、江苏省扬州中学、上海南洋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华洋德律丰公司任助理工程师、南京中学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故里。南京伪教育部函邀他去宁编写数学教科书,被他断然拒绝。1941年冬天,日寇占领宝应、高邮运河沿线等交通要道,设据点、建炮楼,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敌占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失学青年不愿再进入敌占区危城接受奴化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位学生家长敬仰冯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共同聘请他为失学青年办一个中学补习班,冯立生慨然应允。这个补习班最初就办在郑渡村的一位失学青年家中,入学时只有7个人。但开学后没几天,听到消息的失学青年纷纷要求入学,人数急剧增加,同学们称补习班为“冯氏补习团”。补习团的创办很快得到了民运工作队的重视,刘烈人等负责人不时来看望和慰问冯立生等老师,鼓励、支持他们把在敌后为人民办学的事业坚持下去,并向他们宣传抗战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 政策,赠送《资本论》《国家与革命》《新民主主义论》等革命理论书籍。民运工作队的同志还常去补习团与学生打成一片,宣传抗日主张,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冯氏补习团”从1941年冬创办至1944年上半年结束,历时4年,先后办了7个学期,累计近200人次受教,大多数同学后来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宝应临北抗日“同情区”范围主要为现宝应县夏集镇王通河村以南、氾水镇以东、柳堡镇以西、高邮市临泽镇以北约200平方公里的范围,总面积并不大,但为新四军在宝应地区站稳脚跟,建立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3月至5月,中共湖东工委、湖东行署成立,刘烈人任工委书记,刘克白、周邨、杜文白先后任行署主任。1943年春,淮北区党委决定成立运东工委,武装开辟逐步向柳堡、氾水、安丰、射阳等地推进。不久,淮盐宝边区办事处成立,彭冲、刘烈人分别任主任、副主任。1943年5月,中共苏中宝应县委员会、宝应县政府于西安丰镇成立,刘烈人任县委书记兼县长,实现了对全县根据地建设的统一领导,宝应的抗日战争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