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仁银、艾仁林、艾仁炳、艾义生……”95年高龄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在家人的陪伴下冒着严寒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遍遍抚摸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又称“哭墙”)上亲人的名字,老人泪眼婆娑。
艾义英介绍:“当时我家有五口人,我父亲是‘仁’字辈,叫艾仁银;母亲是艾曹氏;还有我们三姐弟,一家五口人日子过得虽苦,但齐齐整整。”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及周边地区开始长达6周的血腥暴行。艾家虽贫苦但幸福的小日子戛然而止。
日军的屠杀很快蔓延到南京的大街小巷。艾义英的父亲艾仁银、两个叔叔艾仁炳和艾仁林、两个堂哥艾义生和艾义荣以及姑爹父子俩都被日军抓走。“我记得当时我抱着爸爸的腿,说:‘爸爸你不能走,你走了我怎么办。’爸爸转回身说:‘乖,爸爸马上就回来。’这是爸爸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7位被抓的亲人中,只有艾义英的堂哥艾义荣被救了回来,其他6人均被日军杀害。
“那时候,女人独自带着孩子度日是非常艰难的。父亲被日军杀害一个月不到,母亲在山上生了妹妹。因为实在没有能力养活,妹妹夭折了。母亲继续带着我们姐弟三人四处逃难,勉强糊口。”艾义英说。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和儿子黄兴华。 泱波 摄
一遍遍回忆往事,一次次心痛落泪。“当时的日子,真的不能想。”在儿子黄兴华的安抚下,老人沉寂了一段时间,思绪回到现在。
“每年的清明、国家公祭日前夕,我都会带着家里人来这里祭奠亲人。我希望,子子孙孙都要记住南京大屠杀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但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尽己所能为国家作贡献。”艾义英说。
黄兴华翻出手机里的一张家庭照片,那是一张家里11口人在“哭墙”前的合照。“我母亲已是四代同堂,儿孙满堂,其乐融融。我们从小就听我母亲讲这段往事。妈妈每次提到都会落泪,但还会坚持给每个子孙讲述。”
这些年,黄兴华一直陪伴母亲参加各种纪念活动、证言集会。“2014年,母亲作为幸存者,赴日本参加证言集会。她以自己6位亲人被日军杀害的事实,向日本民众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战争的硝烟远去,亲历者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凋零。幸存者后代、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正在成为传播真相的中坚力量。
2022年8月15日,首批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正式上岗,艾义英的儿子黄兴华是其中之一。
“我经常到纪念馆来为参观学习的青年学生,包括一些外地的游客介绍这段历史,也把我母亲的惨痛经历讲给大家听。我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可以让更多人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远离战争。”黄兴华说。(杨颜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