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亲历者口述和回忆 > 内容正文

老人回忆梁园战斗:“在煎熬中度过那场大战”
来源:合肥晚报   2015-07-24 15:38:43

  “1943年的那场战斗,我和母亲是在煎熬中度过的。”在梁园镇上,83岁管恒斌老人向记者回忆了第三次梁园守卫战的情景。从1939年到1942年,日伪军三次入侵梁园,惨烈的战斗给梁园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和损失。今天的梁园镇经济繁荣,但这里的人们依然不忘当年的历史,脑海中依旧保存着对这一历史的记忆。

  大战前夕父亲被日军带走

  管恒斌,今年83岁,是梁园镇卫生院一名退休的老医生,当记者在街头遇到他时,他正和几个老伙计一起准备去镇上的文化站。在回忆起70多年前发生的事情,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像是想把脑海中的记忆一股脑儿地全倒出来。

  1943年年初的冬天,管恒斌12岁,正在梁园镇上念高小。他发现此时镇上的中国兵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在镇上开挖战壕,“外壕挖成等边口字形,深度宽度各六米,两沿敷设地雷,壕底有绊马索和一捆捆的荆棘。”管恒斌说,战壕外水深三尺,内沿雷区后有树枝插在地上,作为第二层的障碍物,再到后面有弯弯曲曲的战沟,镇上到处有机枪阵地和散兵坑,特别是北大桥的那个重机枪碉堡,光是射击孔就有好几个。

  此时的梁园镇,已经陷入到了大战前的紧张气氛。不少乡亲开始东躲西藏,日军逼近梁园的那个时候,父亲带着他藏到了梁园东侧乡下的亲戚家。没想到,待了几日,父亲非要带着他回家取点御寒衣物。正要出门,母亲示意他们日军正在镇子附近集结,死活不要他们去,父亲却打着包票说一定能够安全回来。结果不巧,就在他们快要走到镇子时,父子二人与日军碰个正着。两个矮个子日本兵二话不说,一脚将父亲踹倒押走,却没有注意一旁的管恒斌。

  在煎熬中熬过了那场大战

  父亲被带走了,管恒斌没命地向乡下跑去,在他的记忆里,父亲被带走的那段时间是煎熬:没过多久,第二次梁园狙击战开始打响,天上有日本飞机、大炮不停轮番轰炸着镇子,镇上水桶大的树木连根撅倒,平腰切断,未倒的周身伤痕,树杈全没有了,光秃秃地竖立着,就像旗杆一样。

  镇周围密布着中国军队挖掘的战壕、铁丝网、地雷阵,镇北头大桥上中国军队的机枪碉堡不停地向外开着火。此时,这一家人的心情是矛盾的:管恒斌一方面担心父亲会被拉去趟地雷,或者被逼着当伪军,希望自己的军队不要伤到父亲,一方面又希望鬼子不要攻入梁园。

  幸运的是,在日军攻入梁园一段时间之后,父亲突然回家了,人却瘦了许多,脸上、身上还留下许多伤疤。父亲告诉他们,日军将他拉过去当苦力,从卡车上向阵地扛子弹、炮弹箱,一同被掳去的还有很多乡亲,不少人被打死在搬运的路上,最后日军部队要转移阵地,才将他放回。

  日军在镇上留下不能忘记的罪行

  梁园镇82岁老人方世有是此次日军入侵的受害人之一。日军第二次进犯梁园镇时,他的奶奶被日军的刺刀刺死:“就是开门伸了一个头,我奶奶就倒在地上了,满地是血。”方世有回忆,鬼子进镇后,他和家人一同藏在家中后院的柴火堆中,当时听见邻居家传来一阵猛烈的砸门声,“奶奶刚刚打开门探出一个头,就被门外一个日本兵一把抓了过去,并举枪用刺刀刺去。”方世有说,待到日本人走远,他们奶奶已经是满身鲜血地躺在后门的位置,撒手人寰。

  战争带给这片土地的伤痕已经不在

  “我们告诉你的只有这些了,你们可以去梁园抗战将士纪念园看一看,那里如今已经修葺一新。”走近陵园,入眼的便是那英气逼人的高达十多米的大理石纪念碑,碑上赫然写着“梁园抗日阵亡将士爱国精神永存”几个大字。

  进入园内,只见当年这场战斗中阵亡的将士墓碑整齐地排在园子四周的围墙上,虽然碑上的字已经模糊了,仔细地用手触摸,依稀能感受到原来的字样:一七一师五一一团二机连少尉排长方良才,广西来宾人;一七一师五一一团九连下士副班长韦成新,广西都安地苏板上村人……这一个个年轻的名字,足以证明当年战斗的惨烈。

  战斗还原

  抗战时期,日军曾经三次进攻梁园。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发生在1943年2月,当时4000多日伪军在6架飞机掩护下欲从四路进犯军事重地梁园。驻守在此的国民党两个营的官兵在副团长谢吉方率领下,在梁园修筑工事,抗击日伪军,战斗异常激烈,一度展开巷战、肉搏战。后新四军四支队九团也赶来参战,有效地支援了国民党守军,最终日伪军溃逃。此战击毙日伪军800多人,而国民党军也伤亡500多人。

  (转载于合肥晚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