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官金泉
出生:1917年12月10日
参军:1930年
部队:不详
戎马生涯15年,记不清自己的部队番号,记不清自己去过哪里,记不清自己打过多少战役,这就是官金泉老人。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一是没有文化,二是年事已高,三是参战时年纪太小。
“我13岁就去当兵了,是1930年,太痛苦了。”
官老不识字,普通话也不会听。因此我与官老的对话,只能通过他的孙子小官进行。两人讲话亲昵,看得出平时爷孙俩关系很好。
“我去过泉州、漳州等很多地方。年纪太小了,自己也不识字,就跟在排长边上,当电话兵……太痛苦了。”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福建军队既有中央驻军,又有省防军,还有地方军阀,更有呼啸山林的土匪。各派系长期混战,各自补充兵力。官老说那时他家有4个兄弟,因此成了村里保甲抓壮丁的首选。
“我在厦门、泉州、闽侯白沙等地都打过仗,也去过江西、湖南长沙。军长叫阮闽建(刘铭全?),团长叫彭超(音),副团长叫赵木金(赵木琴?)。那时候,当兵真是太苦了。”
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话,但官老用罗源土话反复说了几次“太痛苦了”后,我们还是听明白了这一串音符的含意。他边说边摇头,我们越听越心酸。不敢想象当年13岁的他,大字不识,语言不通,跟着一个老乡排长,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如何逃出生天。
“有一次,飞机扔炸弹,炸到山上的石头,石头滚下来,砸到我身上,受了重伤。”
说着,官老挽起他的裤腿。只见右小腿背后一条长长的伤疤。虽然已经过去70多年,但疤痕依然醒目。
“1944年,班长带着我们5个人,从沙县、南平、古田方向跑回来。班长是福鼎人。”
自此,官老结束了15年军旅生涯。只是这15年他转战各地,由于没有文化,又不会讲普通话,他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都到过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和谁打仗,只是一路跟着排长。回家路上,各种资料也陆续丢弃。
1944年前后,在抗日战争进入反攻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出现了一波逃兵潮。据说,各部队对逃兵处罚都很残忍。官老说,一路上,他们几个逃兵怕被抓,把国民党军装、各种资料全扔了,穿着农民衣服,一路要饭,逃了回来。他说,路上他还长了痱子,衣服都没办法穿。
回到老家后,他们再没联系。官老就在村里给别人当长工。1949年结婚,生了3个儿子、1个女儿。此后残存的资料也随着岁月烟消云散,现在手上竟无任何可以证明他曾从军抗日的凭据,除了那条长长的疤痕。
今年官老已99岁,身体还算硬朗,前几年还会下地种菜、上山挖草药卖。只是妻子去逝后,他身体开始明显下降,最终放下了锄头。如今晚辈都有了新房,轮流赡养,但他仍住在几十年的老屋。他孙子告诉我们,晚辈求了他好多次,可他就是不搬,说老房子,习惯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