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文物 > 文物背后的故事 > 内容正文

一位父亲给儿子的“死”字旗
来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2020-03-23 09:01:12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四川安县(今北川县)的青年教师王建堂主动请缨,杀敌报国。在他的号召与动员下,一百多名热血青年会聚一堂,组成“川西北请缨杀敌队”,推举王建堂为队长,共同参军抗战。1937年秋,在安县出川抗战将士欢送会上,县长成云章向大家展示了一面写有“死”字的旗帜,旗帜的中央写了一个遒劲有力的“死”字,两旁的说明文字震撼人心: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军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父手谕

  这是王建堂出川抗战之际,年迈的父亲无法亲自到县城为儿子送行,于是托人交给他一面写有“死”字的旗帜,鼓励儿子为国捐躯,奋勇杀敌。父亲的言语与精神深深打动、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哪一位父亲愿意自己的儿子失去生命?然而,“国难当头,日军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可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个“死”字足以诠释危急关头中国民众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情怀,一个“死”字足以证明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矢志不渝的抗争精神,一个“死”字足以折射出拳拳赤子愿意用生命去换取中华民族的希望与光明。

  这段感人的史实也被文献所记录下来。据《安县县志》1938年版记载:“自民国二十六年冬季,当国难严重时,奉令成立义勇补充队。”此外,《安县县志》1985年版记载则更为详细:“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二月,安县爱国青年响应抗日号召组成百人抗日壮丁队,公举王建堂为队长,其父从外地邮寄一面旗帜给儿子,勉励其英勇杀敌。”

  王建堂出征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二十九集团军四十四军,担任过副官、参谋和副营长等职,他在前线作战期间,两次受到嘉奖,三次负伤。每一次负伤他都是用“死”字旗擦拭、包裹伤口,然后把沾满鲜血的旗子收好,他希望能活着、带着“死”字旗回去见父亲。由于前线战斗激烈,部队转移较快,“死”字旗原件已遗失。如今,我们看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厅里的这面旗子,是20世纪80年代根据王建堂的记忆所复制的。战争的硝烟虽逐渐远去,但这一面旗子依然能给予我们力量,它见证了中华儿女心中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怀。

  (桂星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