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文物 > 文物背后的故事 > 内容正文

台湾报人李纯青的衣帽——从工业看日本侵略
来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2020-03-23 09:05:33


  这件白色粗布西式上衣和这顶深灰色毡帽,看似普普通通,却承载了台湾爱国报人李纯青一段不平凡的抗日往事。

  李纯青生于1908年,从小就在饱受日本殖民者欺凌的祖父与父亲的教诲下,懂得了一个简单却极其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不能没有祖国”。1929年,李纯青考入上海大陆大学读书。1934年8月,李纯青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台湾,为准备研究敌情而刻苦补习日语。1936年2月他留学日本,当时日本的好战分子发动了二二六兵变,日本岛上顿时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全面侵华战争一触即发。为了抓紧时间了解日本,有效地抗击日军,李纯青一开始便全力研究日本问题,经常彻夜不眠。

  1937年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身处异国他乡的他心系祖国的命运,毅然踏上由东京开往香港的“十三港皇后”轮,继而辗转来到上海。“船驶到吴淞口,等候领港,只见暗黄色的疲沓的海水,无可奈何地驮着四五艘深灰色的日本驱逐舰,慢条斯理地从海上对陆地发射文明炮,炮弹落处,腾起一股黑白浓烟,完全不见还手。敌人在进行着‘舒服的战争’,一幅落后挨打的图景挂在天海之间。”从李纯青写的这段回忆中可以想象,一支红身黄帽的派克笔是怎样地在他手指间剧烈抖动着,隔了许多年的愤怒似乎没有稍减。

  回国后,经范长江、陈乃昌介绍,并通过日语口试,李纯青被上海《大公报》聘为日文翻译。他的第一篇文章《日本兵为谁而战》,便是通过翻译一封来自日本鬼子尸体口袋中的日文书信而引发的。文章中他用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和方法,客观地分析了日本国情,旨在暴露敌人的黑暗与弱点。1938年5月,李纯青转到香港《大公报》工作。1941年4月又转到重庆《大公报》,一直担任主笔。为了利用颇有影响的《大公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服务,李纯青忘我地工作着,“每天晚上,我伏案写稿,半夜发排,清晨见报,12个小时后,立即传播到全世界,其速度其效能是显见的。”抗日战争期间,李纯青写了大量文章分析日本工业,宣传抗日。他认为,“若不了解日本工业,便不可能了解近代和现代日本。现代工业是现代日本的社会基础,日本已经是工业化国家,了解它的工业,是了解这个国家的钥匙。”李纯青透过日本轻、重工业所占的比重,发现了日本工业由轻工业走向重工业的总趋势,透过日本粮食、棉花产需的巨大差额和发展重工业所必需的煤、铁等资源的严重匮乏,曾大胆断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他国,都是基于掠夺资源,而绝非大言炎炎的“为天皇圣战”这句用来愚弄欺骗日本人民的鬼话。就连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没有采用“如探囊取物般容易的北进”方针,而是向南侵略,其目的也无非是想得到南洋的石油和煤、铁等。

  日本没有石油。有位日本地质学家曾说,如果能在日本发现石油,我可以把它一口喝干。可是作为现代战争的动力,石油的作用之大可想而知。当时李纯青通过各种信息得知,仅1938年,印尼生产石油739万吨,荷属婆罗洲生产石油91万吨,两地一年所产石油,就足够日本两年之用。李纯青是最早提出“日军南进”的人之一,他的这一准确判断对有关当局的抗日决策起了一定的作用。李纯青认为,石油是日军“南进”的最大动机,除此之外,南洋的橡胶、锡、大米、糖、可可、奎宁等,都使日本侵略者垂涎欲滴。他说:“南进的利益如此之大,北进不可与之同日而语,就经济而言,孰去孰从,无待龟耆。”

  同时,李纯青还通过日本的工业状况研究日本的战争力量。1939年6月10日,他写了《日本的航空工业与空军》,十分务实地讨论了日本航空工业的落后状况,并推断:“日本空军现在对于中国有优势,我相信,而且很科学地相信,明天的日本飞机,将尽是鸷鸟之疾,至于毁折。”没过几年,李纯青的话就在侵华魔头冈村宁次的身上应验了—1944年9月,冈村宁次从北京到武汉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部赴任,由于日军丧失了制空权而不敢乘飞机直飞汉口,只好先乘火车到南京,然后利用早晨中美空军还未出动的一段短暂时间,沿长江上空偷偷摸摸地飞抵武汉……

  “自有生民怀故国,不堪遗老话前朝”,当年台北桥头的这副对联,正是李纯青矢志爱国抗日的生动体现。

  (陶武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