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文物 > 文物背后的故事 > 内容正文

张学良赠送朱庆澜的怀表
来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2020-03-24 10:41:20


  这是一块老式的瑞士产宙地亚克怀表。与一般常见的怀表不同,它的表盘上嵌有张学良的半身头像和三行外文字母。这块怀表是1934年张学良赠送给朱庆澜的。它不仅见证了张学良的一段心路历程,也见证了朱庆澜从事抗日赈灾活动的感人事迹,更见证了张学良与朱庆澜之间真挚的情谊。

  朱庆澜(1874—1941),字子桥,山东省历城县人。1894年至奉天,开始与东北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任盛京第八营统领、黑龙江省都督府参谋长、黑龙江省护军使兼民政长等职。1916年,朱庆澜去职南下,任广东省省长。1923年3月,应张作霖之邀,重返东北,任东省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兼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朱庆澜任镇威军后援总司令。1925年,他再次去职,专心办理社会慈善救济事业,取得了卓著的义赈成绩,受到海内外人士的一致赞扬。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朱庆澜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他在上海邀集各界爱国人士筹建了“抗日后援会”,并任会长。次年春,朱庆澜向张学良提出要在北平设立“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张学良表示同意与支持。“后援会”的任务是:为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和各地方部队筹备粮饷、弹械、服装、医药和钱款及运输。该会成立之初,朱庆澜与张学良同去承德劳军,并就筹措抗日部队的款项问题,两次通电全国,呼吁全民族奋起抗日救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

  为统一指挥义勇军,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常委决定聘朱庆澜为义勇军总指挥。此事得到了张学良的赞同。1932年8月22日,朱庆澜将他领导的“后援会”迁至北平。朱庆澜与张学良晤面时,张学良高兴地说:“三个机构(救国会、后援会、义勇军总指挥部)一个任务,就是指挥、支援义勇军,振奋民族精神,复我国土。”凭借朱庆澜的威望和影响,“后援会”通过各种募捐活动,为义勇军筹措到了丰富的物资,有力地支援了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1933年3月,长城抗战时,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取得喜峰口大捷,“后援会”连夜派员劳军,并给予物资援助,全军官兵受到极大鼓舞。当时著名的地质学家丁文江曾在《独立评论》上发表《朱庆澜将军》一文,介绍朱庆澜组织东北民众抗日后援会和支援义勇军的事迹,有人还把它印成单行本,广为发行,对全国人民抗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长城抗战失败后,张学良引咎辞职,后赴欧洲考察。此时朱庆澜领导的“后援会”受到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不断打击和破坏,

  1933年底,被下令解散。同时,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也被迫停止活动。1934年初,朱庆澜从北平香山前往上海养病,恰逢张学良一行旅欧归来。在沪逗留期间,张学良专程看望了朱庆澜,并赠送了一块1929年在瑞士定制的嵌有他自己头像的怀表。见面时,朱庆澜对张学良说希望他不要忘了东北那些流亡学生和热血青年,希望他能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他们支持,譬如在东北中学办的期刊上题字等。张学良表示一定照办,同时也希望“敬请五叔(张学良对朱庆澜的尊称)的墨宝”,于是就有了后来张学良、朱庆澜同为《东北中学校刊》题字的一段佳话。

  朱庆澜一生淡泊名利,胸怀宽广。他众多的赈灾慈善事业,堪称近代中国赈灾史上的一座丰碑,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称颂。张学良每每提到朱庆澜都称赞不已,而朱庆澜也非常珍视张学良送给他的这块怀表,在后来继续从事抗日义赈活动期间,一直随身携带,直到他走完了积极拯救中华民族的人生历程。1941年朱庆澜病逝后,此表由其夫人徐雅志保存。在其六子朱树考入重庆复旦大学之际,徐雅志郑重地将这块怀表赐予朱树使用。1986年,朱树又将此表捐赠给了张氏帅府博物馆,为国家二级文物。

  (赵菊梅 张氏帅府博物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